查看原文
其他

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 2020)

分享 语言科学 2021-09-19


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CCL)聚焦于中国境内各类语言的智能计算和信息处理,为研讨和传播计算语言学最新学术和技术成果提供了最广泛的高层次交流平台。CCL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PS)的重要会议,是中国最大的自然语言处理学者和专家的社区。CCL从199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CCL被广泛认为是最权威的,全国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NLP会议。


第十九届中国计算语言学大会(The Nineteenth China 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CL 2020) 将于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线上召开。会议主办单位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组织单位为清华大学,承办单位为海南大学。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国内外多位著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作报告,4场前沿讲习班报告,4场学生研讨会报告,7场特邀报告,20个口头报告,1场技术评测报告,10场前沿动态综述报告。大会内容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Zoom平台上精彩呈现。


CCL 2020线上会议直播系统由智源社区提供,下面是大会日程图: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直达会议官网)



组委会介绍



特邀报告


按照报告时间排序



讲者:陆俭明

时间:2020年10月31日09:00-10:00

题目:亟需解决好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简介:陆俭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以及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曾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华文顾问等职。独立完成、出版的著作和教材共13部,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论文集和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译文、序文等400余篇,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他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2003;2014)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高校汉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重要参考书,并已译为韩文本;新出版的《汉语语法语义研究新探索》(2010)已为多所高校列为考研必读书。最近与马真合作撰写的《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与基本功》一书获得学界普遍好评。2018年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加坡华语语法》是全球第一部系统描写新加坡华语句法的语法专著。2019年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话说汉语走向世界》。曾主持和参与多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他在学界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项有10个;此外2000年荣获香港理工大学2000年度大陆杰出学人奖,2003年9月,荣获中国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年荣获北京大学2011年度国华杰出学者奖,2019年12月荣获北京大学离退休教职工学术贡献特等奖。1981年以来,曾先后近50余次应邀赴美国、日本、法国、挪威、泰国、韩国、新加坡、德国、荷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葡萄牙、越南、意大利、瑞士、菲律宾以及我国港澳台等20个国家和地区任教、进行学术访问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讲者:刘群

时间:2020年10月31日10:00-11:00

题目:预训练语言模型研究进展和趋势展望

简介:刘群,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语音语义首席科学家,负责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原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教授、爱尔兰ADAPT中心自然语言处理主题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组负责人。分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计算所、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是自然语言理解、语言模型、机器翻译、问答、对话等。研究成果包括汉语词语切分和词性标注系统、基于句法的统计机器翻译方法、篇章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评价方法等。承担或参与多项中国、爱尔兰和欧盟大型科研项目。在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被引用8000多次。培养国内外博士硕士毕业生50多人。获得过Google Research Award、ACL Best Long Paper、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讲者:张建伟

时间:2020年10月31日19:00-20:00

题目:跨模态学习的自适应、预测和交互

简介:张建伟,德国汉堡大学信息学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德国汉堡科学院院士。1986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士毕业,1989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1994年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主攻机器人方向。在德国从事及领导智能感知、机器学习、自主规划、多传感信息融合、智能机器人、多模态人机交互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发表三百余篇论文专著,多次获得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拥有四十余项发明专利。担任多个国际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控制会议的大会主席、数家国际企业顾问、国务院侨办及中国侨联专家海外咨询委员、德国清华校友会会长、德中企业家联合会会长、北德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

讲者:Mirella Lapata

时间:2020年10月31日20:00-21:00

题目:What's This Movie About? Automatic Content Analysis and Summarization

简介:Mirella Lapata is professor of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in the School of Informat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getting computers to understand, reason with, and generate natural language. She is the first recipient (2009) of the BCS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Specialist Group (BCS/IRSG) Karen Sparck ones award and a 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She has also received best paper awards in leading NLP conferences and has served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the Journa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search, the Transactions of the ACL, and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She was president of SIGDAT (the group that organises EMNLP) in 2018.

讲者:施路平

时间:2020年11月1日09:00-10:00

题目: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类脑计算

简介:施路平,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士。1992年从德国科隆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6-2013在新加坡科学院数据存储研究院光学材料和系统实验室主任, 非易失性存储器实验室主任。2013年加入清华大学创建类脑计算研究中心,中心从基础理论、类脑芯片、类脑软件、系统和应用对类脑计算进行全面研究。提出异构融合类脑计算架构,研制了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天机芯”,利用一款天机芯构建了人工通用智能研究演示平台-自动行驶自行车,相关结果作为封面文章于2019.08.01发表在Nature上,被两院院士评为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研究领域:类脑计算、信息存储、集成光电子、智能仪器。已发表近200多篇学术论文 (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Photonics), 2004年以第一完成人荣获新加坡国家科技奖(当年唯一)。

讲者:刘铁岩

时间:2020年11月1日10:00-11:00

题目:四两拨千斤:实现高效的NLP模型预训练

简介:刘铁岩,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IEEE会士, ACM杰出科学家;CMU、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的兼职教授。刘博士的先锋性研究促进了机器学习与信息检索之间的融合,被公认为“排序学习”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年来他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方面也颇有建树,在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数万次。他担任了WWW、ACL、SIGIR、KDD、NeurIPS、ICLR、AAAI、IJCAI等顶级会议的大会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或领域主席;ACM TOIS、ACM TWEB、IEEE TPAMI等知名国际期刊副主编。他曾获得多项最佳论文和最高引论文奖、CCF青竹奖、中国AI英雄风云榜技术创新人物奖、AMiner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奖、CSDN技术领航者奖、机器之心最佳AI应用案例等奖项。他的团队开源了LightGBM,已成为Kaggle比赛和KDD Cup中最受欢迎的机器学习工具;帮助微软在中英新闻翻译任务上达到了人类专家水平,并获得WMT2019机器翻译比赛8项冠军;研发了史上最强麻将AI Suphx,在知名麻将平台“天凤”上荣升十段,稳定段位显著超越人类顶级选手。近年来他还与多个行业进行了战略研究合作(如华夏基金、东方海外、中国太平、顺丰、远传电信等)成功助力合作伙伴实现智能化转型。

讲者:Iryna Gurevych

时间:2020年11月1日11:00-12:00

题目:Let’s Argue: Understanding and Generating Arguments

简介:Iryna Gurevych (PhD 2003, U. Duisburg-Essen, Germany) is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director of the Ubiquitous Knowledge Processing (UKP) Lab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TU) of Darmstadt in Germany. She joined TU Darmstadt in 2005 (tenured as full professor in 2009). Her main research interest is machine learning for large-scal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including text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She is one of the co-founders of the field of computational argumentation with many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identification of fake news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Iryna’s work received numerous awards, e.g. a highly competitive Lichtenberg-Professorship Award from the Volkswagen Foundation and a DFG Emmy-Noether Young Researcher’s Excellence Career Award. Iryna was elected to be President of SIGD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cientific bodies in the ACL community. She was program co-chair of ACL’s most important conference in 2018,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she is General Chair of *SEM 2020, the 9th Joint Conference on Lexical and Computational Semantics.


讲习班


讲者:刘知远

时间:2020年10月30日09:00-10:30

题目:知识指导的自然语言处理

简介:刘知远,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表示学习、知识图谱和社会计算。2011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已在ACL、IJCAI、AAAI等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Google Scholar统计引用超过10,000次。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曾获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创新奖,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中国区榜单(MIT TR-35 China)、智源青年科学家、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讲者:沈华伟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0:30-12:00

题目:图卷积神经网络

简介:沈华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交网络分析、网络数据挖掘。在PNAS等期刊和WWW、SIGIR、AAAI、IJCAI、ICLR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和UCAS-Springer优秀博士论文奖。个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入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学术百星”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入选中国科学院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和首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青年科学家。


讲者:张伟楠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4:00-15:30

题目:强化学习:基础概念与前沿技术

简介:张伟楠,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长聘教轨副教授,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深度学习、数据科学、知识图谱及其互联网个性化服务、游戏智能等场景中的应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超过80篇学术论文。张伟楠长期担任ICML、NeurIPS、ICLR、KDD、AAAI、IJCAI、SIGIR等机器学习和数据科学的会议(高级)程序委员和JMLR、TOIS、TKDE、TIST等期刊的评审以及FCS的青年编委。张伟楠于2017年获得上海ACM新星奖;2018年获华为最佳合作贡献奖;2018年获首届达摩院青橙奖;2017年获ACM国际信息检索会议SIGIR的最佳论文提名奖;2019年获ACM SIGKDD深度学习实践研讨会最佳论文奖。张伟楠于201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ACM班获得学士学位,于2016年在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系获得博士学位。


讲者:雷文强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5:30-17:00

题目:对话式推荐:问题设定,方法以及评估

简介:雷文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信息检索,近年来尤其关注人机交互技术(比如对话,问答)。他在ACL,AAAI,IJCAI,KDD,EMNLP,WSDM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一作长文。其中,他于ACL2018发表的Sequicity对话系统框架,两年内引用近百次。长期担任各大顶级会议如ACL系列,AAAI,IJCAI等的审稿人,TKDE,TOIS等顶级期刊的审稿人。同时他还担任新加坡全国自然语言处理会议SSNLP 2020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此外,他还致力于NLP技术对社会的落地贡献。他领导的一项科研为新加坡国家翻译系统“SG Translation”做出突出贡献,此系统已经应用在新加坡通讯与新闻部等多家政府机构。同时他将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交互技术用在传统行业,比如工业制造等,获杭州市萧山区“5213”高层次创新创业计划支持。


学生研讨会


讲者:赵鑫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9:00-19:40

题目:研究生的早期科研之路

简介:赵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数据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专注于研究社交用户的兴趣挖掘以及推荐系统。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曾)多次担任重要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或者高级程序委员会委员(包括EMNLP 、SIGIR 、IJCAI 、AAAI等)。入选第二届CCF青年人才发展计划。


讲者:冯洋

时间:2020年10月30日19:40-20:20

题目:冲击最佳论文需要知道的事情

简介:冯洋,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计算所“新百星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019年度“卓越之星”获得者、自然语言处理课题组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在中科院计算所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谢菲尔德大学和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研究所(USC/ISI)开展研究工作。担任EMNLP、COLING等国内外会议领域共同主席、国际期刊《the Northern European Journal of Language Technology》编委,获得ACL 2019唯一最佳长文奖,为ACL开办58年来国内唯一获奖,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青年优秀论文奖、CCF自然语言处理专委会 “青年新锐奖”(目前共6人获奖),并入选人工智能学会首批杰出会员(共70人),多次在NIST、CWMT等国内外权威机器翻译评测中获得第一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项目。


讲者:桂韬

时间:2020年10月30日20:20-20:40

题目:当 NLP 邂逅 Social Media – 我的小目标与大坚持

简介:桂韬,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 18 级博士研究生,来自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指导老师是黄萱菁与张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抽取、强化学习、社交媒体分析等。博士期间在AAAI、IJCAI、SIGIR、EMNLP 等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顶会上发表长篇论文15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篇。2018 年获 COLING 领域主席推荐奖(Area Chair Favorites)。2019年获得百度奖学金、IBM 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标兵。


讲者:张倬胜

时间:2020年10月30日20:40-21:00

题目:科研历练中的自我认知与坚持

简介:张倬胜,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赵海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阅读理解和语言表示模型。曾在日本情报通信研究机构(NICT)实习。以第一作者在ACL, ICLR, AAAI, COLING, IEEE/ACM TASLP等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重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积极参与GitHub开源和维护工作。在SQuAD2.0,SNLI、RACE、CCL-CMRC2017等多个榜单和评测中获得第一名,获评2018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学术之星。


前沿动态综述


讲者:周浩

时间:2020年11月1日14:30-14:45

题目:语言生成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周浩,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主要负责文本生成技术的研究和落地以及商业场景 (包括广告和电商)下的文本理解技术的应用。周浩于2017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并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荣誉。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以及其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目前,他主要关注深度生成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包括文本生成和深度文本表示学习。他曾担任多个会议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并在相关会议包括ACL, EMNLP, NeurIPS, ICML和ICLR上发表论文3篇。


讲者:宋林峰

时间:2020年11月1日14:45-15:00

题目:语义理解和生成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宋林峰,2019年毕业于University of Rochester,目前是腾讯AI Lab西雅图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研究方向:文本理解,文本生成,对话建模等方向。在TACL、TKDE、ACL、EMNLP、NAACL、AAAI、IJCAI等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发表论文20多篇、引用600多次。曾担任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并长期担任多个国际顶级会议审稿人。


讲者:张奇

时间:2020年11月1日15:00-15:15

题目:信息抽取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张奇, 复旦大学计算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检索。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子任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校企合作等4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共100 余篇,被引用次数2600余次。获得WSDM最佳论文提名奖、COLING最佳论文提名奖。作为第二译者翻译专著《现代信息检索》。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ACM 上海新星提名奖、IBM Faculty Award、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汉王青年创新一等奖。


讲者:吴俣

时间:2020年11月1日15:15-15:30

题目:常识知识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吴俣,微软亚洲研究院自然语言计算组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人机对话,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于2014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参与北航-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在2019年获北航工学博士学位。在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引用超过900次,相关技术应用到了微软小冰的对话引擎之中。博士期间曾荣获微软学者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奖项。


讲者:张伟男

时间:2020年11月1日15:30-15:45

题目:闲聊型对话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张伟男,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人机对话及自然语言处理。在ACL、AAAI、WWW、IJCAI、IEEE TKDE等CCF A类国际会议及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担任多个国际会议及期刊的程序委员会成员、审稿人及期刊编委。目前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CIPS)信息检索专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腾讯AI Lab学术顾问。主导研发了智能人机对话系统“笨笨”,上线至今拥有6000多微信平台用户,积累百万级人机对话数据对,2019年3月“笨笨”中的开放域人机对话功能成功落地到科大讯飞AIUI智能交互平台,年均被调用7亿多次。曾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最佳青年成果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合创杯”第二届全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讲者:俞舟

时间:2020年11月1日15:45-16:00

题目:任务对话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俞舟,哥伦比亚大学的助理教授,之前也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任教。博士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学处理研究。曾经获得过2018 年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的科研者,也获得过第二届亚马逊Alexa Prize 闲聊机器人大赛冠军。


讲者:蓝振中

时间:2020年11月1日16:00-16:15

题目:预训练语言模型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蓝振中,西湖大学深度学习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结合与应用。在加入西湖大学之前,在谷歌AI部门工作,负责过多个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项目研发。研发成果被应用于谷歌新闻和谷歌助手等多个拥有亿级以上用户的产品。其研究开发的自然语言理解模型ALBERT是目前最好的语言理解模型之一。博士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计算机学院学习。博士期间,曾作为核心队员,代表CMU参加美国国家标准总局(NIST)举办的多媒体事件检测比赛(TRECVID  MED)并获得三个赛道中的两个的冠军。同时参加此次比赛的还包括斯坦福和IBM内的美国其他的著名高校和企业。近年来,他在多个国际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同时,他也在ACM  Multimedia, CVPR, ECCV, ICCV 等国际顶会的的程序委员会委员以及TPAMI,  TIP, TMM, TCSVT, CVIU 等期刊的审稿人。


讲者:苏劲松

时间:2020年11月1日16:15-16:30

题目:机器翻译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苏劲松,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在T-PAMI、AI、ACL、AAAI、IJCAI、ACMMM等CCF-A类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多篇,长期担任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和会议审稿人。目前为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机器翻译专委会委员、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讲者:肖桐

时间:2020年11月1日16:30-16:45

题目:模型结构优化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肖桐,东北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主任。2012年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首届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曾先后在日本富士施乐研究中心、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学习。2013-2014赴英国剑桥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小牛翻译的技术负责人(www.niutrans.com),并主持多套机器翻译评测(比赛)系统的研发,在WMT、CWMT等评测中取得多项任务的第一。研发的NiuTrans开源机器翻译系统于2016年获得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高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AI、JAIR、TASL等人工智能及自然处理语言领域重要期刊及AAAI、IJCAI、ACL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社会学术兼职包括: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委会。


讲者:张梅山

时间:2020年11月1日16:45-17:00

题目:跨语言学习前沿动态综述

简介:张梅山,天津大学新媒体与传播学院长聘副教授。2014年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做博士后,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为黑龙江大学副教授,2019年4月入职天津大学。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文本词法句法语义分析、情感分析、文本生成、舆情分析与导控、社交网络分析和深度学习等,并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知名国际会议以及期刊上(CCF A/B)发表论文30多篇,google被引达1000多次 。编写软件包括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深度学习库,以及若干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项。


赞助、出版单位





大会官网



会务组邮箱


cips_ccl2020@163.com




本文来源:TsinghuaNLP

延伸阅读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全国邮电高等院校外语教学联盟云学术会议
9.26-30日语言文学30场线上讲座(第21期)
认知诊断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会议
语料库语言学讲座预告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