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李红 等 语言科学 2022-04-24

研究以中国外语教育为背景,围绕二语学习年龄效应的属性问题,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入手,从英语语法、词汇与搭配、语音及口语四个语言层面,探索了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影响二语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及中介因素,解释了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为构建适应中国外语教育的语言习得理论提供了证据,为中国的外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二语学习的起始年龄(age of onset,AO 或 age of first exposure,AoE)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从神经语言学家 Wilder Penfield 和 Lamar Roberts 于1959 年提出“关键期”这一概念开始计算,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已有60多年的历史。虽然儿童学习二语的长期效果优于成人,但年龄效应的属性和归因始终存在着争议。近年来,学术界对二语关键期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对年龄问题的理论阐释已从单一的大脑成熟制约(maturational constraints)的解释转向基于生物的、认知的、心理的或者社会的多视角的解释。

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是人们学习语言的一种专门能力,其理论和研究是近期二语习得的重要课题。语言学能是除起始年龄以外最能预测二语学习是否成功的个体差异因素之一,它与自然学习环境(naturalistic learning contexts)的二语学习有关,也与课堂教学环境(classroom-based/instructed learning contexts)的二语学习有关。

本书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入手,从英语语法、词汇与搭配、语音及口语四个语言层面,探索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解释年龄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同时,本书通过揭示语言学能与中国英语学习早学者、晚学者的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验证基于儿童和成人(或青少年)外语学 习认知机制的年龄效应解释,推进中国语言学能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本书共分9章。第1章对年龄问题进行了概述。该章阐述了年龄问题的缘起,剖析了年龄效应研究的几个主要类别及研究结果,论述了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关系研究的现状。

第2章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二语学习的年龄效应。该章讨论了关键期假说以及关键期假说之后的理论发展,阐述了基于环境与个体差异的各种年龄效应解释, 指出了年龄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3章阐述了语言学能的理论、测试及研究。该章重点论述了语言学能的理论及模式,分析和呈现了多个学能测试,指出了学能测试存在的问题,并简要地评述了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关系的研究。

第4章就起始年龄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关系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综述研究。该章通过元分析发现,起始年龄整体上对语法学习成效有影响,但此效应在不同 的学习环境中有很大的差异。

第5章探究了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关系。该章通过一项实证研究指出,语言学能、学习动机是预测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但起始年龄不是预测的重要因素。

第6章研究了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词汇学习成效的关系。该章通过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课堂教学环境下二语词汇学习成效的不是起始年龄, 也不是不同的学习机制,而是不同的语言学能要素及动机、语言使用等社会因素。

第7章考察了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语音学习成效的关系。该章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在中国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情感与认知等因素共 同发挥作用,推动其二语语音学习的发展,年龄效应可能与早学者、晚学者赖以 使用的认知学习机制差异有关。

第8章挖掘了影响二语语法、词汇与搭配及语音学习成效的多因子之间的关系。该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发现了语言学能、学习动机、英语使用与中 国英语学习早、晚学组的二语语法、词汇与搭配及语音学习成效的交互关系。

第9章考察了语言学能与外语早学者的英语口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该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语言学能与早学者的口语学习成效之间有低等到中等的相关关系,内隐性学能和外显性学能对早学者的口语学习成效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摘编自李红教授等著《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李红: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法、语言测试等研究。
READING本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年龄问题概说 1
1.1 问题的缘起 1
1.2 年龄效应研究的主要类别 2
1.3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 6
1.4 本书的目的及主要观点 9
1.5 结语 10
第2章 年龄效应的表现形式与理论解释 11
2.1 引言 11
2.2 二语学习年龄效应的表现 11
2.2.1 起始年龄 11
2.2.2 二语学习成效 12
2.2.3 起始年龄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 13
2.3 基于关键期假说的年龄效应解释 18
2.3.1 关键期假说 18
2.3.2 关键期假说之后的理论发展 20
2.4 基于环境与个体差异的年龄效应解释 25
2.4.1 基于社会、心理因素的解释 25
2.4.2 基于认知发展的解释 26
2.4.3 基于语言经历的解释 28
2.5 问题与启示 29
2.5.1 概念或理论误解与方法难点 29
2.5.2 研究与教学启示 32
2.6 结语 32
第3章 语言学能与二语习得:理论、测试及研究 34
3.1 引言 34
3.2 Carroll的学能理论 34
3.3 Carroll之后的学能理论及模式 36
3.3.1 信息加工步骤模型 36
3.3.2 语言学能综合体理论 38
3.3.3 高水平语言学能理论模式 40
3.3.4 小结 41
3.4 语言学能的测试及相关研究 42
3.4.1 现代语言学能测试(MLAT) 42
3.4.2 Pimsleur语言学能测量表 43
3.4.3 语言(外语)习得的创新认知能力测试 44
3.4.4 LLAMA语言学能测试 45
3.4.5 高水平语言学能成套测试(Hi-LAB) 48
3.4.6 中国外语学能测试研究 48
3.5 学能对二语学习的作用 50
3.5.1 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学能研究 50
3.5.2 显性学习、隐性学习条件下的学能研究 51
3.5.3 语言学能与二语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 53
3.6 结语 56
第4章 起始年龄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关系的元分析 57
4.1 引言 57
4.2 变量及系统性综述研究 58
4.2.1 年龄效应 58
4.2.2 二语学习成效的判断标准 59
4.2.3 影响起始年龄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关系的因素 60
4.2.4 系统性综述的必要性 64
4.2.5 现有元分析结果及局限 65
4.3 研究设计 66
4.3.1 文献检索 67
4.3.2 筛选标准 68
4.3.3 样本编码 70
4.3.4 效应值计算与分析 70
4.4 研究结果 71
4.4.1 起始年龄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整体关系 71
4.4.2 各调节变量的影响程度 76
4.5 讨论 77
4.5.1 起始年龄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整体效应 77
4.5.2 学习环境差异的影响 78
4.5.3 测试任务类型、呈现方式和时间条件的影响 80
4.6 结语 82
第5章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关系研究 84
5.1 引言 84
5.2 二语语法学习成效与语言学能的有关概念及研究 85
5.2.1 二语语法学习成效的测量 85
5.2.2 语言学能研究的发展及其测量 87
5.2.3 探索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语法学习成效关系的研究 89
5.2.4 探索其他因素与二语语法成效关系的研究 92
5.2.5 小结 94
5.3 研究设计 95
5.3.1 研究对象 95
5.3.2 实验任务及过程 96
5.4 结果与分析 98
5.4.1 语法判断测试、LLAMA及SRT数据分析 98
5.4.2 语言学能与英语语法成绩的相关性 99
5.4.3 内隐性学能与外显性学能 100
5.4.4 回归分析 100
5.5 讨论 101
5.5.1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英语语法成绩的相关性 101
5.5.2 内隐性学能与外显性学能的作用 102
5.5.3 英语语法学习成效的预测因素 103
5.6 结语 104
第6章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词汇学习成效关系研究 106
6.1 引言 106
6.2 二语词汇学习成效及其测量 107
6.2.1 二语词汇知识与词汇能力 107
6.2.2 符合年龄效应研究要求的二语词汇学习成效核心指标 112
6.2.3 产出性词汇深度知识及搭配知识的测量方法 113
6.3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词汇学习成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115
6.4 研究设计 119
6.4.1 研究问题 119
6.4.2 受试 119
6.4.3 实验任务及过程 120
6.5 分析与结果 122
6.5.1 词汇知识、搭配知识、LLAMA及SRT数据分析 122
6.5.2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词汇知识和搭配知识的相关性 123
6.5.3 内隐性学能和外显性学能与词汇知识和搭配知识的相关性 124
6.5.4 其他因素与词汇知识和搭配知识的相关性 125
6.5.5 回归分析 126
6.6 讨论与结论 128
6.6.1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词汇学习成效的关系 128
6.6.2 二语词汇学习成效的预测因素 128
6.6.3 课堂教学环境下起始年龄、语言学能对二语词汇学习成效的作用 129
6.7 结语 131
第7章 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二语语音学习成效关系研究 133
7.1 引言 133
7.2 二语语音学习的年龄效应 134
7.2.1 起始年龄与二语语音学习成效 134
7.2.2 语言学能与二语语音学习的年龄效应 137
7.3 研究设计 142
7.3.1 受试 142
7.3.2 测量工具 143
7.4 数据分析与结果 146
7.4.1 起始年龄与英语语音成绩 146
7.4.2 语言学能与英语语音成绩 148
7.4.3 英语语音成绩的预测因素 150
7.5 讨论 150
7.5.1 起始年龄与二语语音学习成效的关系 151
7.5.2 语言学能与二语语音学习成效的关系 152
7.5.3 二语语音学习成效的预测因素 154
7.6 结语 154
第8章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二语语法、词汇与搭配及语音学习成效多因子研究 156
8.1 引言 156
8.2 理论基础及有关概念表述 157
8.2.1 起始年龄与二语学习成效 157
8.2.2 影响学习成效的其他因子 159
8.2.3 结构方程模型 163
8.2.4 小结 166
8.3 研究设计 166
8.3.1 数据概况 166
8.3.2 假设模型及运算步骤 168
8.4 建模与分析 169
8.4.1 语法学习成效模型 169
8.4.2 词汇与搭配学习成效模型 172
8.4.3 语音学习成效模型 175
8.5 讨论 176
8.5.1 SEM中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176
8.5.2 不同语言层面的因子以及因子结构差异 179
8.5.3 早学组与晚学组模型对比 180
8.6 结语 181
第9章 语言学能与外语早学者口语学习成效关系研究 182
9.1 引言 182
9.2 二语口语学习成效的有关概念、测量及研究进展 183
9.2.1 二语口语水平的构成 183
9.2.2 二语口语学习成效的测量 185
9.2.3 语言学能与二语口语学习成效的关系 186
9.2.4 小结 188
9.3 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188
9.4 研究设计 189
9.4.1 研究对象 189
9.4.2 实验任务及过程 189
9.4.3 评分方式与分析 190
9.5 结果与分析 192
9.5.1 LLAMA及图片描述任务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192
9.5.2 语言学能与英语口语学习成效的相关性 193
9.6 讨论 195
9.6.1 语音辨别能力(LLAMA D) 195
9.6.2 机械和联想记忆能力(LLAMA B) 197
9.6.3 语音编码能力(LLAMA E) 198
9.6.4 语言分析能力(LLAMA F) 198
9.6.5 内隐性学能与外显性学能对外语早学者口语学习成效的作用 199
9.7 结语 201
参考文献 202
附录 233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书哦

科学出版社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官群:具身语言的理论基础
语言文学研究成果速递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语体研究
《春秋左传》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研究

2.公益讲座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前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系列讲座(7.26-8.9)
7月24-31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60期)
7.25-3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前沿讲坛

3.写作与发表
(1)全流程!武大MBA中心教授线上课程:从论文写作、研究方法到答辩
(2)《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重磅上市
(3)第七届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研讨会邀请

4.方法工具
(1)互动赠书||带你玩转翻译技术
(2)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3)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