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语广义遭受结构研究

庄会彬 语言科学 2022-04-24

《汉语广义遭受结构研究》以广义遭受句式(以“王冕死了父亲”句式为代表)的论辩为切入点,尝试新理论,发掘新语料,努力推进对这类句式的解释。在理论引进方面,本书先后尝试了 CP 分裂假说、韵律语法思想、非宾格理论;语料方面亦是多有发掘,不仅增加了非作格动词带宾语现象的实例,还扩展到日语语料。由是建立起“广义遭受句式”概念。整个论证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心路历程。

一、命名缘起:何为广义遭受句?

“王冕死了父亲”这句话曾在汉语界掀起轩然大波—先是20世纪50年代的“主语宾语问题大讨论”(如吕冀平,1955,1956;邢公畹,1955;曹伯韩,1956;傅子东,1956;王了一,1956;徐重人,1956;肃父,1956;等等),之后又是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对其做出解释,一时间成为研究热点。仅从其无数命名便可以看出端倪,如郭继懋(1990)称其为“领主属宾句”,徐杰(1999,2001)用了“保留宾语句式”,郭继懋(1999)、刘晓林(2004)、朱行帆(2005)、胡建华(2008)将其称作“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韩景泉(2000)强调“领有名词提升移位”,沈阳(2001)用“名词短语分裂移位”,孙晋文和伍雅清(2003)、徐盛桓(2003)称其为“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 SVN 句式”,潘海华和韩景泉(2005)改用“显性非宾格动词结构”,沈家煊(2006)直接用“‘王冕死了父亲’这类句子”,王珍(2006)用“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石毓智(2007)用“‘王冕死了父亲’之类句子”,安丰存(2007)使用“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刘洋(2007)则用“汉语领有名词提升结构”,陈宗利和肖德法(2007)、马志刚(2008a,2008b,2009,2013)还沿用传统,称之为“领主属宾句”,王志军(2007)从及物性的角度重新分类命名,称之为“无及物性”句子,任鹰(2009)则改用“领属句”,李杰(2009)将其与隐现句合称为“发生句”。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语料的发掘,越来越多的语言事实表明,汉语中不仅非宾格动词( unaccusative verb)会带宾语,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也有带宾语的现象(刘探宙,2009)。因此有必要将这两类句式放在一起开展研究。 

考虑到这类句式的表“遭受”功能,并结合以往研究和我们自己的理解,我们将这类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现象统一称为“广义遭受句”。 当然,在具体展开论述时,我们将先以“王冕死了父亲”句式展开,逐渐扩及“病笑”类,并尝试对后者出现频率较前者偏低的问题给出解释。同时,还会对两者与非典型宾语在搭配上的差异做出一定的探讨。

二、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广义遭受结构,作为一类特殊的语言现象,能从多个方面折射人脑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机制,其不仅在语言研究领域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信息处理、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也受到一定的关注。 在当前汉语语法研究领域,广义遭受结构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议题。20世纪中期,以赵元任、吕叔湘、朱德熙、黄国营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已开始思考这类现象,对其定性、语义特征、产生动因、形成机制等进行了论述。遗憾的是,囿于当时的理论局限,这类研究在学界长期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广义遭受结构真正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是从徐杰(1999,2001)开始的。众多生成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不断加入这一研究行列,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如徐杰(1999,2001)、韩景泉(2000)、沈阳(2001)、温宾利和陈宗利(2001)、逯艳若(2002)、马莉(2003)、孙晋文和伍雅清(2003)、潘海华和韩景泉(2005)、朱行帆(2005)、王奇(2006)、程杰(2007)、安丰存(2007)、陈宗利和肖德法(2007)、刘洋(2007)、马志刚(2008a,2008b,2009,2013)、杨大然(2008)、徐杰(2008)、胡建华(2008)、刘探宙(2009)等从形式的角度对这一句式开展研究,徐盛桓(2003)、刘晓林(2004,2007)、沈家煊(2006)、王珍(2006)、刘国辉(2007)、石毓智(2007)、王志军(2007)、任鹰(2009)等则从认知的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研究。此外,还有学者从语义的角度(如郭继懋,1999;司联合,2004)以及汉语史的角度(如帅志嵩,2008)对其形成做出了解释。 从描写到阐释,从静态到动态,广义遭受结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工作仍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多数研究还在为解释而解释,过于注重广义遭受结构的产生机制,而缺乏对广义遭受结构的分类和研究,甚至其基本的理据性也有待进一步深入考察。这一现状和趋势为本书提供了研究思路,并预留了研究空间。据此,本书提出如下的基本研究思路。 首先,认真回顾以往的研究,总结其成就,指出其不足,获取启示。
其次,在充分研读上述文献的基础上,对这些理论和观点进行综合考察、消化吸收和合理借鉴,并争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向前推进: (1)广义遭受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能否通过单一手段(如句法手段)推导?如不能,该引入哪些因素予以解释?汉语的具体特点(如句法特征、信息结构、话题突显)是否对广义遭受结构现象的形成有所影响? (2)为何会形成广义遭受结构?该结构能否恰当地表达语义、传递信息?如能,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3)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看,其他语言中是否存在广义遭受结构?这些语言与汉语的异同何在?对解释汉语的广义遭受结构有什么启示? 三、本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突破 较之以往的研究,本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所突破。(1)本书并没有在一开始就设定一个理论框架,并使得后面所有的讨论都限定在这一理论框架内。本书对理论框架采用一个开放式的态度,先是引入 CP 分裂假说(split CP hypothesis),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推进,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最终形成一个包含非宾格假说(unaccusative hypothesis)①、CP 分裂假说、核心重音(nuclear stress)原则等的综合的理论模型。沿用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兼顾语义、语用、信息结构等方面,统筹兼顾,全面考察。 (2)跳出单一句法模块的局限。以往的研究多用句法模型,比较受限,本书则以多维视角研究汉语的广义遭受结构现象,认为虽然部分广义遭受结构可在句法层面上推导完成,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从句法层面向音系层面以及句法层面向语义层面的投射过程中形成的,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揭示汉语广义遭受结构的本质。本书会考虑汉语与周边语言的差异;而在具体考察汉语复杂结构时,既从共时的层面上考察,又从历史的视角审视这些现象的由来,以确保所做出的解释不会与历史语料相冲突。 (3)在研究方法上,努力避免生成语法传统内省法的不足,借助于句子的合法性调查做出判断,并辅以语料库获取语料(尤其是历史语料),有利于保证语料的恰当性和结论的正确性。 本书在沿用生成语法传统演绎法的同时,还采用逆推法,即根据一个未知的数经过数次的变化得到的结果去推出未知数的方法。也就是把问题发生的顺序倒过来,采用逆推的方法逐步还原,从而使得我们顺利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通过这一方法,本书将构建能够阐释这一语言现象的理论框架,对自然语料做出解释,以供此后的研究进行检验和批判。另外,在语料选取方面,广义遭受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它们的诠释离不开语境。为保证语料的恰当性,本书有意识地避免使用生成语法传统的内省法,而尽可能多地采用调查法,以大量人群的判断结果来决定语料的最终取舍。此外,本书还充分利用语料库获取语料,特别是历史语料。历史语料中的广义遭受结构,仅靠直觉内省很可能会忽略,而通过对语料库中的历史语料多次、反复检索,则可能发掘出有代表性的例句,有助于做出进一步分析。四、本书的结构设计 本书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对“王冕死了父亲”早期论辩做了回顾,考察该论辩之起因,探究论辩缘起之根本;第二章主要对“王冕死了父亲” 句式现状做一详细回顾,并据此提出了启迪和展望;第三章引入新的理论框架,对“王冕死了父亲”句式做了尝试性的探究;第四章将之前的研究扩展到日语的“太郎は父に死なれた”句式,并把两种语言中的被动结构一并考虑进来;第五章把讨论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同时理论方面也加以跟进,引入韵律句法理论,并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动因以及受限问题予以探讨;第六章是理论回归的一章,重新审视非宾格理论,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从而做到对两类不及物动词携带非典型宾语以及推导广义遭受句式的差异问题做出阐释;第七章是结语部分。

本文摘编自庄会彬著《汉语广义遭受结构研究》,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庄会彬: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形式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等。
READING本书目录


  • 序言
    前言
    缩略语
    第一章 从“王冕死了父亲”的论辩说起 1
    第一节 论辩之始 1
    第二节 “王冕”的地位论辩 5
    第三节 “死”的内外动词之辩 9
    第四节 “父亲”的句法地位 13
    第五节 形式和意义的分歧 17
    第六节 小结 22
    第二章 “王冕死了父亲”研究再出发 24
    第一节 对该句式研究的不断提升 24
    第二节 对该句式研究的突破 35
    第三节 对该句式研究的评价 46
    第四节 小结 53
    第三章 理论革新的一次尝试——引入CP分裂假说 55
    第一节 CP分裂假说 56
    第二节 汉语的话题突显与焦点化问题 62
    第三节 “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推导 65
    第四节 小结 72
    第四章 语料扩展——汉日对比视野里的广义遭受句式 73
    第一节 新增汉语语料的挑战与应对 74
    第二节 跨语言语料——日语中的“王冕死了父亲”句式 77
    第三节 日汉广义遭受句式的派生机制探讨 82
    第四节 小结 89
    第五章 理论再尝试——韵律句法视角下的广义遭受句式解释 91
    第一节 引入韵律——理论革新再尝试 91
    第二节 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动因探讨 95
    第三节 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受限问题 100
    第四节 小结 102
    第六章 理论回归及其解释力——广义遭受句式现象再审视 104
    第一节 非宾格与非作格的分野——兼及“非宾格假说”和“Burzio原则” 104
    第二节 汉语非典型宾语现象研究 107
    第三节 广义遭受结构的再探讨 119
    第四节 小结 128
    第七章 未来可期——“广义遭受结构”研究的可拓展空间 129
    参考文献 134
    后记 147



长按二维码

即刻购书哦

科学出版社



1.相关阅读

跨语言视角下的汉语假设句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官群:具身语言的理论基础
语言文学研究成果速递
语言类型学视域下的领属范畴研究
非习语程式语与学术写作语言产出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汉英翻译语体研究
《春秋左传》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研究

2.公益讲座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前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系列讲座(7.26-8.9)
7月24-31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60期)
7.25-31||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前沿讲坛

3.写作与发表
(1)全流程!武大MBA中心教授线上课程:从论文写作、研究方法到答辩
(2)《人文社科论文修改发表例话》重磅上市

4.方法工具
(1)互动赠书||带你玩转翻译技术
(2)王华树博士团队带你走进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
(3)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