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交流 · 发展:文学文化系列讲座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与异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2022年春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特邀请13位中外文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举办以“交流 · 发展”为主题的系列学术讲座,每周一讲,欢迎参加。
(点击上方字体跳转至讲座海报)
1980年生于山东郓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雅博士后合作导师,从事影视文化、基层传播、新闻社会史研究。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获得者、北京大学未名学者讲座主讲人。
出版《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主体魅影: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等专著,发表论文若干。
(点击上方字体跳转至讲座海报)
浙江宁波人。现为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高级研究员、副馆长(学术);黑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学院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校聘兼职教授、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生导师(历史文献学、明清史)、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终生制)。
已出版学术著作五十余种,发表论文百余篇。研究以华学为主,涵盖词学、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史、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简帛学、敦煌学和饶学等领域。
第三讲
文化传播与哈佛百年华裔
4月6日(周三)8:30-10:30
主讲人:张凤
美籍华人,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台北。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主持人,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 ,北美华文作家协会总会副会长。曾任职哈佛燕京图书馆25年。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审委及公关,北美华文作协秘书长。台师大学士,密西根州大硕士。
主持百余场会议、研究文学汉学。文章常荣膺入选散文年鉴,《世界华人学者散文大系》《全美台联40风云人物》等中美文选,获华文著述奖文艺创作散文类第一名,新华书店及世界书局畅销书。
持续应邀在国内外多所名校演讲。哈佛校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读书、名作欣赏、联合、中时、星岛、明报月刊、北大新青年论坛、清华新闻网、北师大新闻在线、复旦等校网页、台大图馆网页、侨报等重要媒体皆有评刊,央视北京、美国中文电视、国务院官网等均有采访评刊。
著有:《哈佛问学30年》《一头栽进哈佛》《哈佛问学录》《哈佛缘》《哈佛哈佛》(繁体版、简体版)《哈佛心影录》《域外著名华文女作家散文自选集-哈佛采微》。编有《千里之行》一书。
第四讲
道统与文统:“文赋互为”的一条路径
讲座时间:4月9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王思豪
1983年生,安徽桐城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澳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中国赋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桐城派研究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是先秦两汉文学、中国辞赋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著作3部,在《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第五讲
西班牙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4月16日(周六)15:00-17:00
主讲人:罗慧玲
西班牙马德里大学文学院东亚研究系教师。本科及第一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葡语系,先后取得马德里大学当代史硕士、西班牙外交学院硕士、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全球近代史硕士、马德里大学当代史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与西语国家关系史、海外汉学研究及汉西翻译等。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在西语国家的译介与传播工作,汉译西译著有《庞迪我与中国》(作者:张铠)、《中国的巨变和治理》(作者:李培林)《中国的价值观》(作者:韩震)、《中国文化简明读本》(作者:干春松)等;西译汉译著有《耶稣会士庞迪我汉文著作文集·庞迪我致古斯曼神父长信》;英国历史学家亨利·卡门(Kamen Henry)作品汉译:《西班牙帝国之路》等;另有专著《远东不再远:1971-1982年中国与西班牙关系》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六讲
历史典籍的数字人文知识库构建:从全文检索到概念检索
4月23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李斌
1981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科技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语言学和数字人文方向的研究,包括词法分析、认知语义计算、语料库、语言知识库、语法理论、历史人文计算与数据库构建、数字出版等方面。讲授中文信息处理概论、数据结构、数理逻辑、人工智能、数字人文与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编程、语法学、语料库等课程。
2009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计算语言学方向,2010-2013年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后,2015年美国Brandeis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计量社会科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
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外期刊和重要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0项。
第七讲
雨果对拿破仑的认知及其当代文化意义
4月30日(周六)15:00-17:00
主讲人:李伟昉
文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中共河南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主持完成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莎士比亚戏剧本源系统整理与传承比较研究”首席专家,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1部,获省部级一、二等科研奖励8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第八讲
俄罗斯文化语言特征在日常生活上的反映
5月8日(周日)15:00-17:00
主讲人:Pavlova Alena (万山翠)
Pavlova Alena (万山翠),女,俄罗斯莫斯科人,语言学博士,俄罗斯推广汉学协会会长,翻译者。
研究方向:语气词、方言学、语料库、文化语言学。教育学研究方向:外语教育平台。
第九讲
从两岸屈原文化交流谈辞赋之现代应用
5月14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黄水云
黄水云,女,台湾云林县人,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北投国中、实践大学,现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出版著作有《颜延之及其诗文研究》《六朝骈赋研究》《中国辞赋论丛》《传承与拓新﹕唐代游艺赋书写》等。
第十讲
5月21日(周六)10:00-12:00
主讲人:河野贵美子
河野贵美子,女,日本东京人,文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日本古典籍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和汉古文献研究、中日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文学。
著有学术论文160余篇(日语、汉语、韩语、英语等),编著学术著作15部,经常受邀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高校进行学术报告,同时热心于中日文化交流,曾接受北京电视台等国内媒体专访。
第十一讲
语言接触引发的语法演变——以南宁粤语为例
5月28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郭必之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粤语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语言学报》编委,曾任香港语言学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纪念李方桂先生中国语言学研究学会双语秘书。
研究兴趣包括汉语方言学 (特别是粤语、闽语及客语)、历史语言学及接触语言学。
著有Southern Min: Comparative Phonology and Subgrouping (2018)、《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南宁粤语语法研究》(2019) 两部专著及论文数十篇。2019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青年学者研究成就奖。
第十二讲
重审人类世的科学、政治和意识形态
6月4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孙佳山
1982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副书记、副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络文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响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全国文化娱乐场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澳门国情教育协会顾问。多个国家级、部级重要奖项评委,多项国家级、部级课题负责人,多部国家级学术核心期刊审稿专家。
曾获第十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化博览会评论奖一等奖、北京文艺评论2020年度优秀评论文章等奖项。在主流媒体、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近500余篇代表文章,已在海外产生一定影响。
第十三讲
档案与当代文学研究
6月11日(周六)9:00-11:00
主讲人:王秀涛
1981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
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体制、文学史料研究,著有《重建城市文艺(1949-19560)》等专著三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曾获《南方文坛》《扬子江评论》优秀论文奖等。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