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研究集刊》2021年第2期目录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12-22


   

 《语言研究集刊》(CSSCI来源集刊)2021年第2期刊发24篇文章。文章涉及闽北区方言、汉语存在据、感叹构式、汉语否定、如果句、毕竟、当年/当日、烘烤、许、中古汉语语料库、叙实谓词、佢、东安方言、揭阳闽语、藏文、贵阳苗语、唐宋西北音、蜼、字形糅合、《淮南子》、第三语言语音习得。




目  录  

1+388    原始闽北区方言里的*ɑi和*ɑi

17+388  汉语存在句的构成理据——兼论存在与隐现之区别/李劲荣;于赛男34+389  高程度溯因感叹构式“这是得有多X”/姚海斌51+389  也说“不”与“没”的区别——汉语“否定—存在循环”考察/郭光;陈振宇76+389  汉语违实“如果”句的分类及其认知理据/宋增文89+390   自明性:“毕竟”语义解释的本质机制/陈禹102+390“吃饱饭/喝醉酒”类结构的分布与生成/杨旭116+391“当年、当日”的两种读音与词义及其用法/刘海燕124+391  汉语“烘烤”义词的语义演变研究/汤传扬;张美兰139+391  中古汉语比拟助词“许”和词尾“许”的来源/梁银峰151+392  建立中古汉语语料库分词规范的若干问题/化振红168+392  从“事实”出发研究汉语的叙实谓词——评《汉语叙实谓词研究》/胡建锋175+393  粤语句末助词“佢”的非现实性——兼谈方言语法范畴比较中存在的问题/林华勇;颜铌婷;李敏盈194+393  湖南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及其类型学意义/胡乘玲213+394  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及其历时来源/黄瑞玲;张艳玲232+395  藏文“待述词”及语法化/邵明园257+395  贵阳高坡苗语Cl声母结构性质探讨/王艳红;程若茜273+395  泥来不分和唐宋西北方音/李华斌282+396  苏鲁毗连地区方言语音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许井岗312+397  蜼字异读性质考论/李福言327+398  通过德国文献探索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冯亚星的香山粤语声母系统/江雪奇350+398  论字形糅合——汉字的一种特殊变易现象/董宪臣;郑邦宏365+399 《淮南子》与银雀山汉简合证二则/陈哲373+399 《第三语言语音习得调查的进展》述评/刘佳琦

提  要  

原始闽北区方言里的*ɑi和*ɑi

秋谷裕幸    日本爱媛大学

提  要:文章认为除了*ɑu以外,原始闽北区方言的韵母系统里至少还有两个以*ɑ为主要元音的韵母,即*ɑi和*ɑi■。这两个韵母里*ɑ的后低特征源自早期辅音韵尾*p、*m的钝音(grave)区别性特征。另外,原始闽北区的韵母系统里可能还有*uɑi。关键词 原始闽北区方言;音韵史;韵母;*ɑi;*ɑi

汉语存在句的构成理据——兼论存在与隐现之区别

李劲荣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于赛男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

提  要:关于汉语存在句,学界还留有一些争论,比如动词的特征、宾语的性质、主语的由来和存在句的范围等,这都与分析方法有关。本质上,存在句的重要特征是动词可以省略,这决定了存在句的分析起点不必是以往的以动词为中心,而可以从名词出发。这就是:处所决定存在物,存在物是处所中通常出现的人或物;处所和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决定动词,动词表示存在物在处所中的常规存在方式。这样,可以对存在句的相关特征进行更简明的概括和更准确的把握,也可以和隐现句区分开来,从而避免相关争论。关键词:存在句;构成理据;认知模型;隐现句

高程度溯因感叹构式“这是得有多X”

 陈晓宁    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

提  要:“这是得有多X”是高程度溯因感叹构式,有着固定的构式义:高程度感叹的“多X”,是意外结果事件的条件和原因,说话人对意外结果事件做出高程度溯因感叹回应。“这是得有多X”由不同的语法构式和修辞构式经过复杂的构式整合,最终完成构式化。关键词:  “这是得有多X”构式;高程度;感叹;溯因

也说“不”与“没”的区别——汉语“否定—存在循环”考察

光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陈振宇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提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不同方言中基础否定词和存在否定词功能之间的差异,指出普通话和方言中基础否定词和存在否定词功能上的分化是汉语“否定—存在循环”的具体体现,存在否定词的功能范围正在向基础否定词扩张。文章还指出存在否定的本质是对个体性的否定,造成“否定—存在循环”的重要动力是“强化否定”的需业。关键词:不;没;基础否定词;存在否定词;个体否定;强化否定

汉语违实“如果”句的分类及其认知理据

宋增文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汉语中存在大量违实条件句。文章以“如果”类违实条件句为例,从前、后分句客观真实或违实角度对其进行分类。汉语违实“如果”句总体可分为三类客观违实句和四类主观违实句。违实“如果”句的推导模式可归纳为蕴含推导式和隐含推导式两类。汉语违实“如果”句的认知层面包括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文章尝试借用信赖程度来描述其分类的认知理据。关键词违实“如果”句;分类;推导模式;认知理据

自明性:“毕竟”语义解释的本质机制

陈禹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提 要: 文章探讨现代汉语中“毕竟”的语义识解。尽管已有研究提供了“强调说”“结论说”“转折说”“辩证说”四类解释模式,但无法避免理论上与事实上的一些问题。从现有的研究成果出发,我们认为彰显自明性是“毕竟”使用的本质,这种自明性可以从不可虚假性与不可论证性两个方面进行验证,而自明性所造成的语义后果,正是原有四类解释模式具有解释力的缘由。关键词:“毕竟”;语义解释;自明性;本质机制

吃饱饭/喝醉酒”类结构的分布与生成

杨旭  武汉大学文学院

提 要: “吃饱饭/喝醉酒”被视为动结式中的“异数”,因为它们违反了所谓“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时不能再带宾语”的规则。文章调查了“V+饱/醉+N”的分布情况,发现V位置还有不少其他动词,N位置还有不少其他名词,证明了“吃饱饭/喝醉酒”并非唯一例外。另外,在把“吃饱/喝醉”视为复合动词的前提下,基于认知图景理论描述了句式生成过程,得出结论:不能把类似结构简单地处理为词汇或惯用语,而应该对动结式的词汇化程度和所在句式的分布模式进行确认。关键词:“吃饱饭”;“喝醉酒”;动结式;词汇化;语义指向

“当年、当日”的两种读音与词义及其用法

刘海燕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当年、当日”中的“当”有两种读音:表示“从前、当初”的意思时读作第一声dāng,表示“本年、同一年、本天、同一天”意思时读作第四声dàng,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的那一年、那一日;“当月、当天、当夜、当晚”中的“当”只读第四声,表示“同一个月、同一天、本天的夜里、同一天的晚上”。这种区别母语者都会语感不清晰,使用上存在混同现象,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更需要明确。关键词:当年;当日;词义;词义辨析

 汉语“烘烤”义词的语义演变研究

汤传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辞书编纂研究中心

张美兰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提 要:“烘烤”义词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动词。汉语“烘烤”义词的语义演变中有一些有规律的语义演变模式和路径:从“焚烧”义到“烘烤”义,从“烘烤”义到“焚烧”义;从“焚烧”义到“照射”义;从“烘烤”义到“烤火”义;从“烘烤”义到“曝晒”义;从“烘烤”义到“灼热”“使人有灼热感”义;从“烘烤”义到“煮”义;从“烘烤”义到“烤熟的肉食”义;从“烘烤”义到“焙茶的装置或场所”义。这些语义演变背后的机制是转喻。将之置于人类语言演变的大背景下来审视,这些语义关联模式在其他语言中也能见到,具有共性。关键词:烘烤;语义演变;类型学;同词化

中古汉语比拟助词“许”和词尾“许”的来源

梁银峰复旦大学中文系

提 要:文章认为,中古汉语比拟助词“许”和词尾“许”均来源于谓词性指示词“许”。具体来说,当谓词性指示词“许”用在另一个状态形容词之后时,由于这个复合形式的意义主要由前面的状态形容词承担,它的意义便逐渐弱化,最终虚化为一个后附成分。比拟助词“许”与词尾“许”的形成动因基本相同,当谓词性指示词“许”和像义动词“如”搭配使用时,可以出现在“如……许”这样的句式里,后来句末“许”的指示性逐渐减弱,最终虚化为比拟助词。中古汉语的“馨”以及上古汉语的“然”“焉”“者”也经历了与中古汉语“许”类。

关键词:中古汉语;比拟助词;词尾;许

建立中古汉语语料库分词规范的若干问题

化振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建立中古汉语语料库分词规范,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何借鉴现代汉语分词规范的既有规则;覆盖大部分中古词汇现象,符合中古词汇具体特点及演变规律;不违背汉语词汇学、语法学理论的基本要求;便于自动分词软件、人工切分者实际操作等。借助于中古汉语语料库现有的分词实践,可以确立其基本思路:建立一个动态的中古汉语词表;按照文献类型分别制定分词规则;归纳出若干条面向中古词汇的原则性规定,以及针对各个词类中一般词语、特殊词语的具体条款;结合相应的词语例证对部分规则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关键词:中古汉语;语料库;自动分词;分词规则

从“事实”出发研究汉语的叙实谓词——评《汉语叙实谓词研究》

胡建锋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提 要:研究叙实谓词须从“事实”出发,叙实性强弱影响宾句的自由度,这可以从句法上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可以构建汉语的叙实谓词系统,不仅包括情感动词,还包括情感形容词,而且后者的叙实性强于前者。叙实性对宾句句法功能的限制性,在共时和历时平面均起作用。关键词:叙实谓词;系统;句法表现

粤语句末助词“佢”的非现实性——兼谈方言语法范畴比较中存在的问题

林华勇中山大学中文系

颜铌婷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李敏盈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提 要:句末助词“佢(他)”是粤语处置范畴的典型标记。介词型处置标记(如广州话的“将”)既可用于实现句,也可用于非实现句,而句末助词型(如广州话、廉江话的“佢”)只表非现实。形式标记不同,范畴的现实性、非现实性也不同。跨方言/语言的范畴比较,存在“范畴不等值”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要求对不同方言/语言同一范畴的句法语义表现进行详细的描写,找出有效的语法参项。回顾语义取向和形式取向的比较方法后,文章初步归纳并提出了“静-动”结合的描写比较框架。关键词:跨方言比较;处置范畴;情态范畴;方言语法描写

湖南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及其类型学意义


胡乘玲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文章研究的是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根据句法表现的不同,文章将东安方言的拷贝式话题句分为对举类拷贝式话题句和非对举类拷贝式话题句两大类,详细地描述了两类拷贝式话题句的句法构造与表意特点。拷贝式话题句是东安方言的显赫句式:一方面拷贝式话题句可以表示顺列、让步、并列、肯定和强调等多种语义关系,功能拓展到了非话题领域;另一方面拷贝式话题句已经高度形态化了,形态化的结果是产生了专门表示强调功能的“次生重叠”,这种次生重叠已经无法还原为话题结构。文章预测,次生重叠最终将会和拷贝式话题结构发生库藏裂变,变成东安方言中新兴的重叠形态。关键词:东安方言;拷贝式话题句;显赫句式;形态化;次生重叠

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及其历时来源

黄瑞玲  陕西师范大学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张艳玲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初教院  

提 要:揭阳闽语的VVC结构可分为两类:一类表量与度增加,分别为VV+结果补语(VVR)、VV+趋向补语(VVD)和VV+介词补语(VVP);一类表短时貌或反复貌、持续貌,为VV+数量补语(VVQ)。VVC结构中的VV有全叠和变叠两种形式,全叠式保留动词原有的语音形式,变叠式中前字韵母一律变为-e?(舒声字)/-ek(入声字)。揭阳闽语的一般动词不存在独立的VV式,全叠式和变叠式均无法脱离VVC结构充当句法成分。VVC结构所在句中若具全称量化义,与VVC中表“完了”义的结果补语和句中的复数义NP有关,与动词是否重叠无关。揭阳闽语的两类VVC结构属于不同历史层次的产物:与吴语同源的VVR、VVD、VVP结构可追溯至魏晋时期;VVQ结构则源自明清。

  关键词:揭阳闽语;VVC结构;全称量化义;历时来源

 藏文“待述词”及语法化


邵明园  中山大学中文系

提 要:“待述词”是藏语传统语法术语,包含de、te和ste三个语音变体,自七世纪古藏语时代即已存在。它实际并不是一个语法项,而是对源自指代词de“那”,且处于不同语法化阶段成分的统称。它做副动词附缀的功能非常凸显和高频,以往很少受到学者关注,既有观点往往把此功能误作并列关系,忽视了它的本质。

关键词:待述词;指示代词;副动词附缀;语法化;并列结构

贵阳高坡苗语Cl声母结构性质探讨


王艳红  嘉兴学院中文系

程若茜  堪萨斯大学语言学系

提 要:苗瑶语里的Cl,也就是阻塞音+边音结构的声母,学界一般看成复辅音,即由两个单辅音构成的辅音序列。但不同语言,Cl的内部结构可能有所不同。文章通过语图的分析、时长的测量、与英语Cl结构的比较、音系的分析、汉借词与汉语语音的对应分析、每个Cl声母的词汇分布统计、Cl结构的演变趋势分析等,认为高坡苗语的Cl结构与英语的Cl不同。英语的Cl是较为典型的复辅音,高坡苗语的Cl是复杂的单辅音。关键词:高坡苗语;Cl结构;复辅音;复杂辅音

 泥来不分和唐宋西北方音


李华斌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泥来不分是一种常见的方言现象,分布较广。追溯历史,唐宋西北方音就有这种现象。敦煌和西夏材料中,泥、来的洪细音字都是混用的。从对音看,既有泥母字混入来母,也有来母字混入泥母,泥、来为同一音位的变体。由于人口变迁、强势方言的影响、几千年来的语音变化等,今甘宁陕晋很多地区包括敦煌、银川泥来不混,相当多的地区泥来洪混细分,泥来不分局限在山西的南区和陕西的西府等地,它们才与唐宋西北方音有整齐的对应关系。文章从唐宋时期方言地理考察,发现现今方言泥来不分的现象不是单一源头,而是有多个起源。庐陵、西蜀、京山等地的泥来不分现象和唐宋西北方音无继承关系。把唐宋西北方音的泥来不分构拟为nd>l,这种音变模式缺乏现代西北方言的实例支撑。关键词:泥来不分;甘宁陕晋;唐宋;方言

苏鲁毗连地区方言语音的特征分布与内部分区

许井岗南通大学文学院

 

提 要:文章以47个方言点为研究对象,考察苏鲁毗连地区方言语音的分布、扩散与分区等问题,并对分区情况与明清行政区划格局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分析。根据18个语音条目的特征分布可以形成6条同言线束,从同言线束得出以下5点:(1)语音扩散的方向大多是自西向东的周圈式扩散;(2)同言线束往往有一定的宽幅;(3)同言线束所包含同言线的条数不一,重要程度也不一样;(4)东海、泗洪两地方言有过渡性;(5)同言线束是可以走动的。苏鲁毗连地区方言分成连泗、徐宿、蒙日、沂莲四个区,其中,泗洪、东海被划归徐宿区(中原官话)。语音特征分布与明清行政区划既有一致性,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致性说明行政区划对语音特征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差异性则说明,如果行政区划界线与方言语音特征的扩散方向一致,就不会对语音特征的扩散产生作用。
关键词:苏鲁毗连地区方言;语音;分布;扩散;分区

蜼字异读性质考论

李福言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从异读史看,“蜼”字共有九音,即徒冬切、鲁水切、愈水切、以醉切、许伟切、音诲、羊诸切、音隼、余救切。这九音具有异质性,反映了上古音、中古音以及历史方音的层积。徒冬反,属于别义异读。鲁水切、愈水切、以醉切、许伟切、音诲,都表示长尾猿。鲁水切(音诔)和愈水切,二者声母上古皆属流音,可相互交替,属于“语音形式的形态相关”。“读为公用射隼之隼”中的“隼”音,在后代字韵书中很少承袭。“蜼”的上古韵尾可能是*-l,“隼”的上古韵尾可能是*-r。二者韵尾亦属流音,也可相交替。这显示上古汉语韵尾辅音和声母辅音具有平行的变化特点。“音诲”可能与戴侗《六书故》“许伟切”有关,导源于郑司农《周礼》注“读为蛇虺之虺”。音诲、读为蛇虺之虺、余季反以及愈水切、以醉切读音是一致的,反映中古以来止合三脂、止合三微与蟹合一灰逐渐合流。“羊诸切”也指长尾猿,属于唐代湘方言以及南康话造成的异读。这在现代湘语和客家话还保留着,反映了止合三和蟹合一读同遇合三现象。“蜼”的“余救反”其实是“貁”的假借音。蜼字异读显示的牙喉音和舌齿音交涉现象,对认识上古以母分化具有积极作用。关键词:蜼;异读;成因;性质

通过德国文献探索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冯亚星的香山粤语声母系统


江雪奇  柏林自由大学

提 要:冯亚星来自香山县,是最早造访德国的华人之一。其旅德期间,不仅曾有数名德国作者描述、记录过他所讲的粤方言,他自己也在手稿中亲笔记录了大量粤语罗马字注音。这一系列篇幅庞大的材料对于探索所谓“早期粤语”的面貌显然具备重大价值,然而至今却从未得到过汉语方言学界的系统发掘。本文旨在初步弥补这个空白,重构冯亚星个人音系中的声母系统。分析可知冯亚星的声母系统高度类似马士曼的澳门话记音。关键词:早期粤语;粤语香山方言;粤语拉丁化记音;德国华侨史;德语手稿论字形糅合——汉字的一种特殊变易现象

董宪臣    西南大学文学院

郑邦宏西南大学文学院

提 要:字形糅合指在形、音、义、用等方面相互关联的几个字的形体相互糅合而成一个新字的现象。它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变易现象,也是汉字的产生途径之一。此类现象大致可从被糅合字的取形要素、字际关系以及新字的结构类型三个角度进行分类考察。文章研究了此类现象,对疑难字考释、字书编纂、文献整理等关键词:字形糅合;俗字;疑难字

《淮南子》与银雀山汉简合证二则


陈哲  中山大学中文系

提 要:《淮南子·说林》和银雀山汉简《唐勒》中的“归风”不应破读为“遗风”或“追风”,而应理解为《淮南子·览冥》所谓“追猋归忽”之意,指马驰骋之快如追从疾风,“归”应如字读。《淮南子·地形》中的“无前”“无后”类书或引作“兑前”“兑后”,结合《地形》内证与《晏子》等文献旁证来看,“兑”非“无”之讹,应读为“锐”,指动物身躯前部或后部锐小,而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中与“兑”相应之字作“贵”。关键词:淮南子;银雀山汉简;异文;对读

《第三语言语音习得调查的进展》述评


刘佳琦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提 要:《第三语言语音习得调查的进展》作为第三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专著,内容涉及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等的多语音体系习得研究成果。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内容,其次围绕研究方法、研究问题和理论模型进行了评价。该书不仅理据充分地论述了研究一语、二语以外的三语或多语习得特征和过程的必要性,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有了较大突破。该书用实证研究案例说明了第三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复杂性及可能性,对我国从事多外语语音习得或民族语言语音习得及教学研究的学者,在理论构建和实验方法范式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书的研究成果对完善多语及民族语教学体系,制定社会、机构及家庭教育语言规划。关键词:第三语言;多语主义;语音习得;第三语言习得理论


期刊简介   

   

     《语言研究集刊》于1987年创刊,第一辑的主编是著名语言学家李振麟先生,编委由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的老师许宝华、孙锡信、严修、范晓、高天如等五人组成。封面上注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编”。执行编辑是语文所副所长许宝华先生。

       第一辑书前有李振麟先生写的《序》,说明创刊的缘由、意义和宗旨等。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连续出版。第二辑于200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从第二辑至第九辑先后担任编委的有李熙宗、游汝杰、杨剑桥、戴耀晶、傅杰、吴金华、沈培等先生,未设主编。二至八辑执行编辑为杨剑桥先生。第十辑开始设主编,由戴耀晶先生担任。第十四辑开始由陈忠敏先生担任主编,编委会人员也有所调整,并成立了新的编辑部。

       本刊从第二辑开始成为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学科共同的学术园地,撰稿作者向外开放,不再限于本校师生。几年来经全体编委会、编辑部同仁以及热爱本刊的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刊登文章的质量明显提高。从第九辑开始成为CSSCI来源集刊。《语言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两辑。


本刊联系方式

邮  箱:yuyanxue@fudan.edu.cn
地  址:中国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研究集刊》编辑部
邮  编:200433
网  址:

http://yjjk.cbpt.cnki.net/ 

或 http://yjjk.chinajournal.net.cn/



本文来源:语言学心得、人文学学术资源在线


1. 相关阅读
《外国语言文学》2022年第2期目录、稿约
《语言学论丛》关于投稿事宜的声明
《外语研究》2022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目录提要】|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 年第 2 期
《语言科学》2022年3期目录及摘要
《北斗语言学刊》第八辑目录及摘要
【目录提要】|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 年第 3 期

2.学术讲座

语料库与跨学科研究系列讲座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系列讲座
语言学跨学科研究大讲坛
“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系列讲座
外语非通用语系列讲座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论文写作系列讲座
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系列讲座
6月1—7日语言文学讲座/会议/论坛(第100期)

3.学术会议
第三届华中大语言论坛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教育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
第二届当代语言学新视野国际研讨会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第十三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第六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首届南疆语言生活和语言资源高端论坛
第六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
第十九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
中国语言学话语体系建设与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
“中国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学术论坛
第七届全国生态语言学研讨会
2022 年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发展论坛
第八届全国话语语言学学术研讨会

4.讲座回看
2021年度国社科活页新变化专项解读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How to get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国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两个维度:申报书的设计与书稿的打磨

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