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科学》2022年4期目录及摘要
337 姚双云1 田咪2/汉语口语中句法不完整话轮的类型、位置与功能
350 史有为/指称-陈述与典型性看单复句及其接口
365 金龙/从视觉动词到语气词*——椒江话“望”的主观化
378 聂鸿音/西夏语谓词趋向前缀的连用型
387 彭茹 唐贤清/ 独龙语迪政当话强调施事句的句法特点及其成因*
400 原新梅1 丁俊1 冉启斌2**/方言相似度计算与影响因素的量化*——以辽宁胶辽官话为例
414 冼文婷 杨 蓓**/从感知与发音的关系看声调合并*——以广西南宁粤语为例
428 范常喜/徐沈尹钲铖铭文新释*
443 刘云/说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之“人之与者而食人”*
《语言科学》2022年21卷4期摘要
汉语口语中句法不完整话轮的类型、位置与功能
姚双云1 田咪2
【内容摘要】 文章从互动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自然会话中的句法不完整话轮。基于150万字的自然口语语料,深入考察句法不完整话轮的基本类型及句法结构,描述它们所处的序列位置,探讨它们在会话交际中的互动功能。研究表明:句法不完整话轮包括单纯型与复合型两类,主要涉及四种句法结构:1)主谓结构—谓语残缺;2)定名短语—名词缺省;3)平行结构—前项凸显;4)复句关联—连词居尾。句法不完整话轮在特定的互动环境中对序列位置具有敏感性,这在长序列层面与局部序列层面均有体现。它们在会话交际中有降低风险、转交话轮、凸显信息三大基本功能。
指称-陈述与典型性看单复句及其接口
史有为
【内容摘要】 “指称—陈述”是一对汉语特有的基础范畴,属于语用平面。语用范畴是汉语语法的重要部分。典型性是语言研究的基本原则。汉语单句(含分句)的话题是体词性或指称性的;汉语复句以分句作为话题,但却是陈述性的。这是单复句的基本区别,也是两种不同的典型性。某些句子既可以做单句理解,也可以做复句理解,形成了单复句间的接口。接口的存在并不能否认单句与复句的典型性区别。在摆脱印欧语眼光的研究中,应该充分肯定传统研究的成果。
从视觉动词到语气词*——椒江话“望”的主观化
【内容摘要】 吴语台州片椒江话的语气词“望\[m楎0\]”可以表达两类口气功能:1)合预期、负面情绪的强肯定口气,同时表现为命令、催问口气;2)反预期的弱意外口气。文章论证指出,这个词的源头是视觉动词“望”;并通过对比其他方言中的“看”类语气词指出,该词不是来自视觉动词的尝试貌功能,而是示证功能的进一步语法化、主观化;其形成机制是句法位置和语境吸收作用下的重新分析。椒江话语气词“望”的形成过程体现了示证范畴发展的两条路径:当它传递的是说话人事先知情、预期内的信息时,会发展为强肯定语气词;当它传递的是说话人事先不知、预期外的信息时,会发展为意外语气词。
西夏语谓词趋向前缀的连用型
聂鸿音
【内容摘要】 西夏文献中偶见谓词前面有连用两个趋向前缀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原来表趋向兼表体式的前缀就只具有单一的意义。连用的两个前缀可以理解为“趋向+体式”和“体式+趋向”两种组合,前者至少包括一个祈愿式前缀,后者则由两个完成体前缀构成,第一个表示完成,第二个表示趋向。“趋向+体式”的结构与现代羌语类似。
独龙语迪政当话强调施事句的句法特点及其成因*
彭茹 唐贤清
【内容摘要】 文章通过共时的微观描写及与亲属语言的比较,对独龙语迪政当话强调施事句的句法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其特点主要有:施事加格标记;动词体现宾语人称数;施事为单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时动词元音变长;受事可自由地居于句首;SOV与OSV语序不存在常式与变式之别等。这些特点主要与迪政当话形态较发达的语言类型特征、句法结构系统的特点及强调施事句受事的定指度较高等因素有关。
原新梅1 丁俊1 冉启斌2**
【内容摘要】 文章以辽宁的6个胶辽官话方言点(大连、杏树、长海、庄河、盖州、丹东)为对象,采用ASJP模式相似度计算的方法来考察方言的多重影响因素。根据地理位置、明清以来的移民史等选择山东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的24个方言点和辽宁的6个胶辽官话方言点进行计算比较。结果看到,杏树与以上几个方言区的相似度相对较小,丹东的相似度相对较大。论文进一步将7种数据整合为方言的独立性指标,指出6个方言点按照独立性程度的高低依次为:杏树>大连>长海>庄河>盖州>丹东。还通过计算得到辽宁胶辽官话区与以上各个方言区的方言相似度的高低依次为: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山东胶辽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晋语,印证了方言区距离和历史移民的一些关系。
从感知与发音的关系看声调合并*——以广西南宁粤语为例
冼文婷 杨蓓**
【内容摘要】 本项研究考察广西南宁粤语的声调合并现象。我们对20名年龄在19至23岁之间的南宁粤语母语者进行了声调感知与发音实验。通过感知区分率判断感知合并情况,区分率越低说明被试越不能区分该声调对;采用DTW算法计算声调对基频序列之间的距离,距离值越小表明声调对在发音上越接近。其后,归纳和分析个体感知区分率与发音距离之间的一致性与不对称性。结果表明T2/T5声调对是南宁粤语感知与发音合并程度最高的声调对,T4/T6声调对次之,它们的合并以由发音延至感知为多;T1/T3声调对则以由感知合并延至发音居多。同时,南宁粤语声调的合并表现出与香港、广州粤语“同中有异”的变异模式。
徐沈尹钲铖铭文新释*
范常喜
【内容摘要】 清末出土的徐沈尹钲铖铭文是研究古代徐国的重要资料,但至今仍有数处难字悬而未决,遂致全铭无法贯通。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结合楚简、楚金文等相关内容,将关键性难句“次”中的“ ”读作“矟钑”,训为长矛与短矛,并指出此句与其后接“备至剑兵”相照应,统指将铸好的钲铖备列于矛、剑等长短兵器当中。铭文末句断读作“皿(盟)皮(彼)吉人、亯(享)士,余是尚”,其中的“亯(享)士”即献身之士,“余是尚”是指我尊尚宝有这件钲铖。经过上述疑难字句的重新疏释,整篇铭文得以通读。
也说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之“人之与者而食人”*
刘云
【内容摘要】 经学者研究,已知上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中的“人之与者而食人”,说的是易牙“杀子以适君”之事。易牙所杀之子,据古书记载及学者研究,应为首子,且为婴儿。循此线索,可知“人之与者而食人”中的“与”应读为“举”,为抚育的意思,其中的“食”应是给别人吃的意思,“人之与(举)者而食人”的意思就是:人们所抚育的(婴儿),(易牙)却给别人(齐桓公)吃。
心理语言学线上论坛| Xingcheng Ma 博士、Cynthia Siew 教授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