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悟物穷理 | 她是年度优秀教师王莹!
今年10月,学校召开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对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这其中,就有“2023-2024年度优秀教师”称号获得者、材料与物理学院副教授王莹的身影。2023年,王莹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华东区、全国高校基础物理教师教学竞赛的第一名。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关于教学与科研,她有着怎样的心得体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莹,去听一听她的育人故事。
两份问卷,教育是“留下来的那部分”
作为《原子物理学》的课程负责人,王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方法,找寻最适合这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期能够教给学生更多的东西。课程伊始,王莹下发了一份关于物理学习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对原子物理喊难、提不起兴趣。她便积极与学生交流,深入探寻原因。“原子物理太抽象了,既看不见又摸不着”,了解情况后,王莹经过思考决定根据原子物理的发展史,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构建。
她广泛阅读物理学家的故事,巧妙地将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融入其中,用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学生们追溯物理知识的源头,逐步揭示前辈物理学家们通过思考,一点一点地揭开物理现象背后基本原理的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讲爱因斯坦和波尔的世纪论战的那节课,当时课堂氛围非常热烈,仿佛我们就身处那个时代,思考着如何推翻错误结论,探求原子物理的真相。”来自材料与物理学院光电信息科学技术与工程22-1班的刘彦博这样说道。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王莹还会偶尔在课件上故意犯几个错误,鼓励学生们积极“找茬”,提出问题,和她平等地交流讨论。
“眯着眼睛看远处的红灯会有光丝,那就是光的衍射。”王莹经常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同时她也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做学习的有心人。小到倒下的自行车,大到高铁轨道的构造,都是她和学生们一起探讨过的话题。课堂上注重培养的思维方式,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用全新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格物致知。
最后一节课,当王莹再次分发问卷时,收到了积极的反馈。课堂上的精心设计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他们逐渐学会如何像物理学家那样,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
精彩的课堂呈现离不开课后下的功夫。“勤奋是王莹身上最大的闪光点。”与她共事九年的同事彭娟感叹道。2023年王莹先后斩获江苏省、华东区、全国高校基础物理教师教学竞赛第一名,她只是用了“水到渠成”四个字概括获奖经历。参赛教师需在涵盖一百二十八个学时、内容繁多的两本《大学物理》教材中随机抽取知识点进行讲授,准备时间却仅为一个小时,最后还有提问环节深挖综合素质与应变能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王莹的准备时间从来不是赛场上的一个小时,而是每年近300学时的积累与打磨,是伏案构思课程设计的每一个日夜,是图文并茂、循循善诱的每一节大物课堂,是课后对教学细节孜孜不倦的每一次复盘与精进。
王莹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当学生忘记了所有我教给他们的具体知识之后,仍然能够保留下来的东西。”也许学生会忘记具体的学科知识,但是从课堂学习中所获得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将会相伴一生,这也是王莹想要教给他们的。
教研并进,让学生站在肩膀上看世界
王莹攻坚于微波介质陶瓷材料这种应用广泛、机理试错成本较高的新电子材料领域,这种材料是通讯技术在生活中得以应用的重要元器件。“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形成一套指导方案,用于后续对于微波介质陶瓷的生产制作中,以降低试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加速实现将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的目标、解决技术受困于人的局面,王莹积极与中山大学合作推进CeO₂类微波介质材料新体系设计及物性研究、电磁介质微结构力学调控两项项目,为国家材料物理技术的进步注入新动力。
王莹也十分乐意为学生的科研竞赛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将自己的科研心得传授给学生。去年的一月份,三名来自低碳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本科生——夏宇航、曾越、李偲薇找到她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国际大学生物理竞赛。面对难度较大的国际赛事,她依然将主导权交给学生,通过一周多次的讨论会帮助学生明确选题、理清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三名本科生围绕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问题,以“基于MATLAB的航天器撞击导致小行星轨道偏转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主题,在竞赛中取得了铜奖。
“学生应该是站在我们的肩膀上去认识世界的,所以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是不能不做科研的。”王莹坚持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用新角度焕发旧知识的新光彩,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直面国家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她基于微波介质陶瓷的相关研究,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思考从原子层面设计符合要求的微波介质陶瓷,将知识融会贯通于前沿技术,培养本科生的科研思考能力。对于所指导的科研项目,她在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的研究着力点,让学生站在高位视角看待科研项目。“面临难以攻克的科研问题,王老师会亲自做实验为我们提供经验与建议。”研究生马书杨跟随王莹研究微波介质陶瓷,导师对于项目的亲力亲为是最打动她的一点。
以身作则,践行新时代使命担当
自2023年5月王莹担任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主张将党建与业务并行,将党支部作为保障团队稳定内核的坚实力量、保持教师团队纯洁初心的源动力。
作为“完美主义者”,王莹坚持“做一件事,就做好一件事”的原则,不断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寻平衡点,将多重任务的压力转化为不断前进的动力。“当时时间有些冲突,她连夜完成了样板党支部的申报材料,没有影响后续工作的进行。”彭娟在回忆申请样板支部的情形时谈道。2024年5月,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党支部成功获批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项目。样板支部的成功申报为党支部稳定前进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坚定了王莹对于保持教师团队初心的信念。
“教育者要认真对待教育工作,站稳讲台”是王莹在一次讲座时分享给新教师的一句话,她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改革的方向要从实际中来,针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王莹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物理基础课程的需求,通过“你认为以下哪些教学内容对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有帮助?”“你认为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内容哪项最重要?”等问题的设置,使得“课程思政”与传统理工科教学发生新反应、产生新成果,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所需,为教学改革提供新方向。
2024年1月,王莹受聘为全国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发展联盟成员;5月受聘担任《大学物理》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加入全国物理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为她提供了与优秀青年教师一同交流分享的平台,参与构筑更加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同时,王莹也结合科研工作者对前沿需求的敏锐观察,将国家对于新工科人才的需求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为指导思想,不断更新课程设计以贴合时代发展需求。
自2015年7月就职于物理系以来,王莹的工作已经迎来了第九个年头。专注于当下每一件小事,尽力做好每一件要事,让她在教育者与科研人这条并行道上走得坚定又稳健。
往期内容回顾
中国矿业大学
-cumtnotice-
采写 :曹嘉璐 徐静 马晓玥
摄影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天玺
校对 :张明明 姬甜乐
责任编辑 :雨墨
欢迎投稿:cumtrmt@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