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高墙:美国80后智库女研究员提出的对华新战略
•••••标 题•••••
小院高墙:美国80后智库女研究员提出的对华新战略
/////////////////
随着拜登政府的开张,新内阁在检讨特朗普时代亚洲政策得失的名目下,开始推出新的亚洲政策和对华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知名智库的80后女研究员,提出了“小院高墙”战略,逐渐成为多国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
此人就是“新美国安全中心智库”的网络安全政策和中国数字经济研究员——萨姆·萨克斯。
小院高墙战略的提出者,萨姆·萨克斯
和老一辈学者相比,萨姆·萨克斯在研究中国问题时,有两个特殊优势:
优势一:基础好
和那些主攻苏联问题,半路出家的中国专家不同。萨姆·萨克斯大学时主攻的就是中国文学专业,且得到了学士学位,汉语言基础很强。硕士阶段就读于耶鲁大学的国际关系专业。后公派来华,在北京进行研学活动,能说流利的普通话,堪称新一代的中国通。
优势二:包袱少
出生于1982年的萨姆·萨克斯,来中国时看到的已经是一个走在繁荣道路上的中国。这样反而没有老一辈学者的包袱。老学者们因为曾经对中国的贫困记忆过于强烈,总是带着情绪看中国的快速发展。萨克斯则能避免这种心理落差,更平和地看问题。
在这两个特殊优势的基础上,萨姆·萨克斯也拥有圈内牛人共同的两大优势:
优势一:平台强
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简称CANS),是一所坐落于华盛顿的智库,创立于2007年2月。该智库虽然标榜自己是跨党派智库,其实民主党背景很深。
该智库的两大创始人,一个是牛津博士,前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Kurt M. Campbell);一个是哈佛超女,奥巴马政府主管政策的前副国防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Michele A. Flournoy)。
其中,库尔特·坎贝尔是美国公认的,上一代民主党人中“在亚洲问题上最有才华、最有影响的人”。他是当年“重返亚太”战略的关键设计者,又是今日拜登的核心幕后智囊之一。很多圈内人直接称其为“亚洲政策沙皇”。
美国“亚洲政策沙皇”库尔特·坎贝尔
这就意味着,萨姆·萨克斯的研究成果有较为畅通的上传渠道,易于影响拜登团队的战略选择。
优势二:经历多
进入“新美国”智库之前,她曾担任博斯·艾伦·汉防务集团的分析师;为美国政府和《财富》杂志(Fortune)等10家公司提供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咨询;还曾在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亚洲方案和国防部长办公室工作;在哈佛大学东亚学会和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发表过研究报告。
正是在这样四个优势的基础上,萨姆·萨克斯提出了“小院高墙”战略建议,而且是早在特朗普时期就提出了。
也就是说,“小院高墙”并非拜登胜选后才推出的新策略。而是萨姆·萨克斯在特朗普任期内提出的反对声音,属于一个经历了三年打磨的完善方案。
当时,美国内部盛行一种观点,将中国看做第二个苏联,甚至是比苏联更严重的对手,一个兼有苏联的地缘政治威胁和日本的地缘经济威胁的综合对手。为此不惜进行全面封锁、挤压,并在学术、市场、军事等多个领域,对中国企业乃至个人进行歧视性限制。至多在一些点问题上和中国进行策略性合作。哪怕因此让第三第四方国家坐收渔利,也在所不惜。
在美国之外,自然更不缺不怕事情搞大的国家和势力。印度、越南和台独分子固然是乐见中美对撞。日本、俄罗斯、新加坡、英国的媒体也一再炒作,“中国将比预期中更快超越美国”,引起了国际上的热议,也加剧了美国内部的躁动。
对这两股声音,萨姆·萨克斯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对于特朗普时期的面打击、点合作,她主张面合作、点对抗。
在2019年撰写的一份报告中,她从数据质量、创业文化、人才构成、AI核心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中美对比。以参与核心AI算法构建的专家为例,中国仅为1.9%,美国为40%以上。她认为,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对美国高新科技领域的威胁,远没有某些媒体和国家渲染的那么大。
而在更早的报告中,她还提出了另一个在美国引起争议的话题,那就是她认为,中国在维护信息隐私权的做法上,虽然存在问题,但其实走在了美国的前面,建议美国政府学习。
2020年3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关于TikTok(抖音国际版)数据安全问题的听证会上,萨姆·萨克斯支持“联邦工作人员不应该使用TikTok”,但同时强调,无需全面禁止所有美国公民使用该程序。更不赞成用全面封锁,以及对中国、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进行歧视性对待的方法搞面对抗。
因为这种对抗成本过大,未知数也更大。无论美国如何挤压中国,挤出去的利益都很难去美国,而是流向其他新兴国家。而挤压的代价主要由美国买单,首先受损的都是美国企业。至于那些获利国家,未必比中国更好对付。因为所有新兴国家,都意味着饥饿感更强。中美之间反而存在很多继续合作的空间。对美国而言,损耗自己的能量,干倒一国换来另一国或另多国的崛起,显然不是最佳选择。
故而,只有摆脱了面打击策略,才能释放出中美之间的合作空间。美国只需要选择锁定若干个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科技点(小院),进行积极保护(高墙),即可实现最符合美国利益也能适当兼顾中国利益的新中美关系。
来自新美国智库的萨姆·萨克斯
如前所述,鉴于新美国智库对民主党尤其是拜登的独特影响力,在特朗普时代遭到搁置的“小院高墙”建议,在拜登时代得到采纳的可能性很大。
假如小院高墙确实将成为美国的政府方针,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2018年10月,萨姆·萨克斯第一次提出小院高墙策略时,正是特朗普在电信领域发起对华行动的热点时刻。她认为,美国政府应能精确识别、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但应对范围反而不必局限在电信领域。这就说明,小院高墙是个点中有面的策略。针对于此:
第一,要警惕某些国家和势力破坏中美关系的改善,尤其要警惕美国内外反华势力勾结,偷梁换柱,把点对抗重新变成面对抗。
第二,要密切关注美国如何删选、评估关键点。
第三,美国拿关键性的点问题制约中国,不等于我们把主要精力和关键资源用于顶牛式的点对抗。
因为中美竞争绝不仅仅只是军舰、火炮的竞争,更是综合素质、综合实力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简单的拼点的数量积累,而是看谁能在面上先实现质变突破。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相对于直接解决点问题,更要注重搞好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否则,变革的主动权就会始终握在美国手中。美国可以通过面的竞争优势,不断制造出新的关键点来卡脖子。而我们反而只能不断被动应战。
反之,我们只有搞好了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才可能真正夺取主动权,规避点的纠缠,赢在明天,实现面的反超。
敌方以点制面,我们就要控面绕点。这与军事上的大纵深突破,不过于拘泥点的战斗是一个道理。
所以,真正的隐忧恰在于,我们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是基础教育领域,都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高校打着粉碎铁饭碗的旗子,强调三年无成果就走人,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进入应用转化领域。有关国家命运的基础性研究将加速成为无人问津的冷板凳。
更有一些高校,盲目追求所谓的国际化,以为有了外国学生就是国际化。不分良莠,花钱买学生,给外国学生提供超国民待遇,甚至配异性陪读,而不去思考如何吸引国际优质生源。闹出各种笑话。
基础教育领域的乱象更多。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声无息地削弱我们的面的战略竞争力。
故而,在关键点上“反卡脖子”,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进行面的布局,兼顾短期和长期需求,方能真正助推反超拐点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