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你的工资,在古代能纳几个妾?
点击蓝字“凤凰WEEKLY“,星标★或置顶公众号
海瑞的穷只是因为清廉吗?
明朝官员海瑞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他从基层知县做到中央右佥都御史,历经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他为官公正,作风清廉,有“海青天”的美名,在一些古典的历史叙述里,海瑞还与汉代汲黯、唐代宋璟、宋代包拯并称“四大名官”。
这一历史人物最近为公众广泛知晓,是在导演张黎于2007执导的著名电视剧《大明王朝1565》里。再稍微往前,他还以一种奇异的方式参与过历史,文革的青萍之风就起于对他的批判。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剧照
《明史·海瑞传》里有这样一段故事,他当年在还在淳安做知县,平时都是穿布衣、吃粗粮,在园子里种菜自给自足。有一年海瑞母亲过生日,作为一名孝子,海瑞爱母心切,想要好好给母亲过一次生日,于是买回两斤肉打牙祭。这件事情被当时的同事知道以后,竟然当成新闻来传,背后的意思是,海瑞平时连两斤猪也舍不得买。
关于海瑞的清廉,还有另外一段流传很广的事迹。1587年,海瑞在南京的官邸去世,但是,这位曾经官至二品的朝廷大员,家中遗产竟然只有十几辆银子。按照后文会提到的换算标准,这只相当于现在的几千块钱,按高级官员的眼光看来,可谓家徒四壁。
事情揭晓后,震惊和感动了许多人,其中就包括一名曾对海瑞恨之入骨的官场仇人,这位御史曾被海瑞差过贪污,并因此受到羞辱。这位仇人听到海瑞去世只留下十几两银子,也无限感慨地表示:海大人果真高风亮节,我不再怨恨他了。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剧照
海瑞清廉,毋庸置疑,绝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俸禄,一辈子守着一份死工资过日子,原则上不参与官场潜规则。一个清官活成这样,不得不令人感慨,是不是皇上太抠了些,如此剥官僚群体,自愿996无悔007也就算了,工资还这么低。
家庭负担沉重 清官海瑞没法“都挺好”
但真的是这样吗?皇上竟然如此没有远见,自己人都不好好照顾,不说人人大富大贵,但如果按照明面的标准,人人注定都会过成海瑞那个样子,长此以往,也不会有人跟着皇上混的。
其实不然,可以看看海瑞到底领多少工资。先以海瑞在淳安当知县时的工资为例,略窥一斑。明朝官制,知县为七品,根据《明史·职官录》记载,洪武二十五年,七品官的年薪是约90石大米,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洪武二十五年的标准,后来成为有明一代的定例。
根据吴慧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书中的换算,90石大米折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大约是4万块,也就是月薪三千多一点。并且,明朝工资不是全额大米,包括大米、银子、贯钞,而由于贯钞严重贬值,海瑞的实际工资只有53石(12石大米,27.49两银子,360贯钞)大米,相当于现在2.5万元,月薪才两千多一点。但海瑞家还有田产,每年地租收入有二三十两银子。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剧照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起来,即便是在十八线小县城,“海书记”这份工资也太寒酸了,如果再算上高房价,可以直接不要活了。但也不一定,因为在住的方面,海瑞是没有负担的,他有官邸,这个免费住。
再看吃的方面,以清代的生活成本数据为参照,根据马学强在《清代江南物价与居民生活:对上海地区的考察》一文的推算,清代江南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费支出约30两银子。而海瑞所在的时代,银子的购买力比上述时期还稍强,所以,海瑞一年53石的工资养活十个人以上也是没问题的。这还不算他家里的地租收入,并且是他当县令时的情况,以后,海瑞会去南京督察院当右都御史,官阶二品,收入更是大增。
那为什么海瑞还是这么穷呢?这里准备开启八卦模式,可以再看看另一方面的事实。关于海瑞的私生活上,有许多说法,最多的是“九取”说,但有史料支撑的是“六取”说,也就是“三妻三妾”。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剧照
且不算家庭规模扩大之后的后勤开销,包括生活资料、享受、仆人等,单看一项买妾的费用,即可窥见一般,历史学家计算,海瑞三次买妾的花费在三到四百两银子,这个数目相当于一个七品知县将近十年的工资收入。所以这样再来看,海瑞的穷,就并非是不可想象的事了,家庭负担是真重。
|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剧照
官员寻求法外之财,首要原因是中国的家庭制度
其实仅从海瑞的例子就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七品知县,按照现代的家庭结构看来,也不是穷到吃不起饭的程度,实际上,是相当于小康水平的。
海瑞是明朝官员,而朱元璋给县官的收入,也是按照当时的普遍家庭规模来计算。按照最初的标准,一个县官的收入相当于25个成年人的口粮,到海瑞时,工资缩水四成,但仍然可以养活15个成年人。如果考虑到当官的一般都有田产,而且,升官之后,收入也会相应的提高,所以这种收入安排不能说太苛刻。
可是,如果对比一下需求端,即官员家庭需要供养的人数,局面就未必乐观了。
可以看看宋朝的情况,中国自古以来,官员家庭就与平民家庭不同,历史学者衣川强指出,宋朝官员家庭平均是三十口人。而一般士大夫之家,人口数十甚至上百,也是相当普遍的现象。相应的,按照推算,宋朝一般官员如果仅仅靠工资生活,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它表明,中国古代官员必然是要贪腐的,理由也很正当,养家糊口。
中国历史上,宋朝是官员待遇最好的时期,北宋更是以其初期成功的高薪养廉而著名。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文化不变的情况下,即便号称待遇高、福利好的宋朝都养不起官员庞大的家庭,其他朝代则更不用说。
事实也确实如此。以清代为例,首先从皇上的话里可以略窥一二,乾隆在一次殿试时就抱怨道:“凡州县莅位,其亲戚仆从仰给于一官者不下数百人。”皇上应该不会乱说,而正式的制度设计更能反映实际的情况。
为了控制官员家庭数量,康熙时,曾正式发文要求:“汉族地方官所带奴仆,总督、巡抚限50人,布政使、按察使限40人,道台、知府限30人。这是奴仆,指男性家人,女性家人,即仆妇、婢女也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旗人标准稍高,总督、巡抚一级家庭总量不得超过500人。”
可见官员家庭庞大,是宋至清以来一贯的历史现象。人多,吃饭的人就多,朝廷压力也是蛮大的。实际上,有历史学者已经指出:“迫使官员寻求法定工资之外钱财的,首先是中国的家庭制度。”
纳妾与官员家庭膨胀:纳妾一次等于当今160万
根据通常的理解,中国古代的家庭伦理制度,当然跟今天是不一样的,它其实也讲究“一夫一妻”制。但这个一夫一妻的内核,却不是建立在男女关系平等的基础,其实质是便于家庭传承的嫡庶之别,正门妻子之外,妾是“合理且合法”的,虽然从当时更加崇高的道德标准看来,纳妾也要受到鄙视,海瑞的政敌就以此来攻击过他。
妻妾成群是我们对中国古代官员的传统印象。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这里有一份数据可以让我们看到官员们妻妾成群的壮观场面。
|上层宗师各时期拥有妻妾人数,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明清著名官员、士绅、商人的妻妾数量,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那买的价格如何呢?前文已经提到,海瑞买三个妾相当于当时一个县令十年的工资。这里也有一份资料,可以看到买妾价格的状况。
|清代各地区买妾价格表,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妾在中国古代是全民现象,平民、商人、官员都可能买妾但,现在我们讲起三妻四妾,好像只是一个夸张的成语,但它反映的可是准确的历史事实。当时,甚至还流传一些戏谑的俗语,比如“一官、一集、一姬人”,比如“做一任教,刻一册稿,娶一个小。”这里的“一任教”,指州县的教谕官,只有八品的低职位,俸食少得很,加上所在衙门也清水,但即使这样,他们也不忘“附庸风雅”,娶妾做排场。
|清代男子纳妾年龄,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纳妾之风的一个特点还表现为“翁妾”现象,比如,五六十岁娶少妾还经常可见。张之洞55岁纳秦氏,李渔56、57岁纳乔、王二姬,顾炎武63岁纳妾某,陈衍64岁纳李妾,徐润68岁纳无氏。电视剧《走向共和》里,老年李鸿章身边时常出现一个年轻貌美的红儿,大抵也属于这种现象。
|清代女子始做妾年龄,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清代夫妾年龄差,来源: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而掌握的资源越多,越倾向于高消费。内务府总管大臣(为皇上输送特供的头号官员)继禄,花8000两银子买妓女花宝琴。8000两银子,按照清中晚期银两换算价值,一两银子约等于人民币200元,8000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约160万人民币。
这确实是一种“高档消费”,一个尚且如此,如果多纳几个妾,其花费就可想而知了。买了妾还得配丫鬟,配仆人,还得有出生的庶子。这样一来,家庭膨胀即成必然,官员自然感觉压力大,必然要拼命捞钱补贴“家”用。
古代的官员,把妾纳回来了,那就是跟原配住在一起的,不用担心房子问题,这就省掉一笔巨大的开支。相比起来,现代人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光是买房就是几百上千万,再加上首饰、奢侈品、车,又是一大笔。这样对比起来,古代官员可能要轻松许多呢。
传统伦理文化导致家庭规模膨胀,继而催生贪腐需求,但即便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以“奶”、“情妇”等形式出现的隐形纳妾现象仍然泛滥无边。所以,有当代历史学家即指出:“纳妾制度之存在,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男权主义的产物,确切地说,它应该是反映了少数有钱有势者的观点,是他们对权力、财货无限贪欲在人身占有权方面的延伸”。
即使人性会诱使人贪腐,但解决贪腐的根本却不在文化,而是约束权势。
参考资料
洪振快《亚财政:中国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
郭松义《伦理与生活:清代的婚姻关系》
马学强《清代江南物价与居民生活:对上海地区的考察》
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
《明史·海瑞传》
撰文丨玉沟
{ 近期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