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料价格大涨 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严曼青 中国工业报 2022-05-28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铜、铝等大宗原材料商品的价格波动,令制造企业生存空间大受挤压。


大宗商品价格大涨


去年下半年特别是2021年以来,全球铜价大涨,伦敦期铜价格超过了1万美元/吨,创下10年来历史新高。据高盛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5年均价将达1.1875万美元/吨、1.2万美元/吨、1.4万美元/吨、1.5万美元/吨。同时花旗银行也表示,2021年-2022年铜价乐观预期将达到1.2万美元/吨。由此,买家们给铜起了一个新名字:“新原油”。



铜价为何一路飙升?


一方面是需求增长,供给减少。2021年全球精炼铜产能预计将提升3.9%左右,但2020年精炼铜产量增长大幅低于预期,仅在1%左右。而从目前全球铜库存情况来看,供应量完全无法跟上需求增长。随着需求提升,价格还会持续上涨。


另一方面,我国制定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总体目标。这十年间,清洁能源将逐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由此进入密集建设期。有机构预测,到2025年,国内清洁能源带动的年均铜需求量将为55万-65万吨左右。


同时,铜在电动车、半导体布线等许多快速增长的工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整体经济的复苏,这些行业也提振了对铜的需求。


根据重庆企业家联合会今年10月的调研显示,42.5%的受访企业表示,其购置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在30%以上。铝材、铜锌板的价格涨幅更是在50%以上。


原料上涨的连锁传导


铜价上涨,使那些用铜做原料的工业行业如电线电缆、半导体行业等受到直接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几个行业整体呈现出缺货涨价的态势。


有电缆从业者表示,在3月份按6.5万元/吨的价格报价了300多万的电缆,在4月底价格已经涨到了7.2万元/吨。该电缆企业无法承受,宁可放弃投标保证金,也要废标。



继电器中导电材料大多数使用黄铜或者工业纯铜,铜价上涨,对于继电器行业影响极大。


三友联众董事会秘书回应铜价上涨时称,“由于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对公司影响较大”。另外,半导体封装、铜箔基板等以铜为主要原料的电子厂也面临着成本垫高的压力。


面对高企的原料成本,市场最直接的反应是工业品的涨价。早在今年初,全球半导体封测龙头日月光控股以及联茂、腾辉、台耀等铜箔基板厂均开始启动涨价来应对。如果今年铜价持续上涨,铜箔基板的价格或将进一步上涨。三友联众也明确表示,已针对部分产品进行相应调价,且由于行业缺货,部分客户已主动给公司产品进行调价,调价幅度同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相比较小。有业内人士表示,继电器2021年至少上涨了30%,电缆行业也不例外。


价格压力也同时传导到终端产品上。据了解,许多消费级电子及家电产品价格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如手机、耳机、洗衣机、电视机等,部分产品价格涨幅达到10%,个别产品涨幅已经达到了20%。


制造企业如何应对



应对铜价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开展商品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是许多制造企业常用的一个方法。三友联众、亨通光电、宝胜股份均在上半年报中表示,充分利用期货、期权等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减少因原材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产品成本波动,保证产品毛利的相对稳定。但另一方面,由于套期保值业务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这种方法是否能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减缓材料上涨的冲击,还存在不确定因素。亨通光电就表示,虽可以规避大部分铜、 铝价格变动的风险,但铜、铝价格若波动剧烈,仍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另外,从三友联众披露的期货保值的具体情况来看,还没有明显的收益。


其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但能否将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挤出最后一滴水”来,取决于企业的管理能力。江苏上上电缆集团被誉为行业里的管理标杆,实行大数据化管理30多年以来,对车间、办公室、后勤部门甚至车队、食堂的任意一种用品,都积累了几十年的购买数据,能对成本实行精准管理。“年年难过年年过”,2021年上上电缆销售收入将在去年2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长100亿元,这正应验了上上电缆董事长丁山华2020年底说的那句话“200亿元才是起点”。


第三,与下游客户商议风险共担。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普遍,但能否商议出理想的结果,将取决于制造企业的议价能力。买卖双方谁的“店大”,谁的议价能力就更强。对于一些中小制造企业来说,由于他们的议价能力偏弱,因此原材料涨价的压力更多只能由他们自己承担。实在消化不了,就只能弃单。如一些线缆企业难以承受铜价上涨压力,只能毁约。


第四,通过规模化效应进行成本分摊。规模化的基础是产量的增长以及市场份额的扩大,这也就意味投资的加大。2019年以来,疫情的肆掠,运输的阻断,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行业格局的变化,种种因素在考验着企业家的投资魄力。2019年,上上电缆占地200亩、总投资超10亿元的特种电缆项目破土动工,到今年6月已实现全部投产。尽管好几次重大投资在外界看来都是“惊险一跃”,但以丁山华执掌上上电缆30多年一贯的风格而论,其实这些都是充分回应市场的结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是客户在推着我们往前走”。一些订单要货急,今年“十一”期间,部分上上电缆员工主动放弃休假,直接投入繁忙的生产中。


另外,有电缆企业还提出采取以销定产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如果只是以销定产,固然可以降低风险,但由于电缆的种类、规格多达成千上万种,这种方式由于库存有限,也可能失去一些销售机会,具体情况还需要企业具体把握。




编辑:左宗鑫



➤ 征集!中国国际内燃机及零部件展官方指定全媒体专刊

➤ 征订啦!2022年《中国工业报》将更聚焦深度报道!

➤ 五大光伏组件龙头联合发出呼吁信!

 国常会:纠正“一刀切”停限产或运动式减碳!电、煤保供“上手段”!

➤ 最高上浮50%!江苏、浙江等省份上调工业电价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