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佬分享实录 | 你最想知道的创意设计求职和成长问题
「为什么我投出这么多简历,一份回应都没收到?」「该如何准备面试?」「做XX真的适合我吗?」……
又是一年招聘求职旺季,作为行业垂直招聘平台,我们发现很多广告营销圈的求职者同样有着不少关于求职、成长的困惑。
今年,独角招聘邀请业内大咖一起共创,从不同的的职位类别为大家的职场生涯指点迷津。继此前文案指南、Account 指南后,本期【BOSS/HR 说】为大家带来创意设计篇,来自行业知名广告公司的创意前辈和专业 HR 的分享,贡献出一篇关于创意设计求职和成长的万字干货。(ps,由于回答实录篇幅较长,文章底部也有独角君划重点版本。)
如果你想获取一份设计求职成长指南、一手的广告公司 ART 面试攻略,甚至了解从新人 ART 到资深设计的进阶之路怎么走?如何做设计灵感库积累?广告设计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如何平衡?那么往下看。用模板,堆作品,缺介绍,无思考……作为创意设计,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为什么你的简历连一面都进不了的原因。
Q:对于创意设计(Art)招募,您更看重?
本次参与分享的 11 家公司中,我们发现各个公司在招募一名创意设计时,首要关注点主要会集中在「作品集」,相对来说:作品大于一切,最直接体现一个人的专业能力。此外,设计天赋、从业经历、项目经验、个人介绍等也是会影响你求职进度的附加观察项。
@凌室Zero 创始人, 郑凡 Fan
作品集 > 设计天赋 > 项目经验 > 从业经历 > 个人介绍 > 教育背景 > 工作年限 我倾向在同一职级里招募更年轻有潜力的候选人,所以更久的工作年限某种程度上是个减分项。
项目经验 > 设计天赋 > 个人介绍 > 从业经历 > 作品集 > 工作年限
设计天赋 > 作品集 > 项目经验 > 从业经历 > 工作年限 > 教育背景 > 个人介绍 对我们 JKR 而言,设计是我们最核心的产出价值所在,因而是否有「灵魂」的设计是我们最看重的。然而我想强调,此处设计天赋不仅仅为天生的设计能力,也包含了领悟力、观察力、对品牌的理解度等。 有时候候选人因所在公司服务的客户,以及公司的项目所限,无法 100% 呈现自己的设计状态以及理念,所以我们也会同样关注设计师个人项目,已获得更全面的对候选人的认知。
天赋 > 作品 > 其他(创新力接受新东西的能力、探索欲) > 个人介绍 > (教育、年限、经历) 经验不代表「惊艳」,我觉得天赋很重要然后是个人的探索欲,创意创新能力。art base 非常需要创意的能力(concept-idea),art sense 只是必要条件。
作品集 > 设计天赋 > 兴趣爱好 > 项目经验 > 个人介绍(教育背景、工作年限、从业经历) 总结来说,作品集大于一切。
设计天赋 > 人品 > 从业经历 > 项目经验 > 作品集 > 工作年限 > 教育背景 > 个人介绍
对设计的真诚与热爱 > 作品集 > 个人介绍 > 教育背景 我们更看重求职者对 TA 的专业是否真诚和热爱。在广告行业,设计师的工作并不轻松,有时需要服从很多不同条件下的需求。一个对设计有真诚与热爱的人,不会在这个过程中丢失自己。那不管他的起点如何,潜力一定是无限的。
作品集(个人介绍+项目经验+从业经历+设计天赋) > 教育背景 > 工作年限
个人介绍 > 教育背景 > 作品集 > 设计天赋 > 项目经验 > 从业经历 > 工作年限 一个善于审视自己,保持独立思考和懂得如何沟通的人,是 KAI 认为所有专业的基础,我们首先选择的是一个人然后是 TA 的专业,所以我们更愿意从一份个人介绍开始尝试了解一个人。
从业经历 > 作品集 > 个人介绍 > 项目经验。 有在优秀公司工作的履历会让你第一时间脱颖而出;作品集是最直接体现你能力的,个人介绍是了解你性格的;当然,教育背景也很重要。
Q2:简历的设计感重要吗?「作品集」如何更好呈现?
作品集才是关键,简历的设计感不是必备,但如果有会是个加分项,特别是美指以上的 Art.。创意设计是广告业的创意设计,明确自己的「卖点」,知道如何用「作品集」来推销,充分有针对通过作品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技能。
不要模式化套路化,不要过度包装而忽略作品本身; 不要堆砌,挑选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展示结构和顺序要有逻辑性,核心体现自身特点即可。
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整理简历与作品集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据我了解我们的 hr 每周都会筛选 1000+ 份简历。在这一千份简历里面让人耳目一新舒适的排版,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的长处与创新力比五花八门什么都想要来得让人更印象深刻。 我看过一份应届生的 00 后的简历至今印象深刻,分为 3 个部分。1.第一个部分介绍自己,包含基本资料与过往经历。2.聚焦自己在对应招聘的岗位的作品。(ps:如果给到心怡公司的话还是值得专门针对岗位来制作作品集的。)3.探索与创新部分。我们很注重人才的自我研究的创新力的部分,我们每个季度都有自研主题的会议,「体验未被定义的事物,关注无人问津的角落」,在商业工作之外的一些体验与研力,也是我们非常看中的给鲜力的一块。
不是很重要,简历好看比较唬人,但终归作品和实际项目是考核标准。
简历的设计感固然重要,至少体现个人欣赏水平、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的要求和思维逻辑性,但并不能体现你的全部。
简历的设计感很重要,好的简历本身一定是有「idea」的。不然怎么能在茫茫多的作品集中跳脱出来。举个例子,如果同一组的两个美术同时投递简历,里面作品一样、经验差不多,那胜出的一定是简历本身有「idea」且「有设计感」的。
作品集呈现你是谁:排版方式、视觉风格,体现你的审美取向;商业作品,体现你的工作经历和执行能力;个人作品,体现你的兴趣爱好与自我性格。 除了基础的工作能力,我更希望透过「作品集」能看到,工作以外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个确实比较重要,对于设计师来说,简历是第一个设计案例。一份好的简历设计让我会更想继续了解这个人。建议是: - 整体要有自己的风格,设计师最好对自我又要求,不要用所谓的模板化的东西。 - 作品需要严格的自我筛查,不求多,但求精。 - 排版清晰,根据不同项目或风格进行分类,会彰显求职者的逻辑能力。 - 最好有创作思路的简单呈现,而不只是图片的堆叠。 - 如果有自己商业项目外的创作,更能展示创造力及个人风格。
重要,但我们更看重风格,属于这个人的表里如一的风格,风格背后是个人的视角和态度,通过设计传递出来。 关于「作品集」,我们的建议「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然后放大它」。
很重要,一个 Art 应该注重细节。作品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是最好的,最最最好的往前放,作品中要有对每个项目的简单介绍。切记不要直接发文件夹!!!尤其是几百兆的那种!!!
简历对于设计师而言是很能体现自己特色,并且在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作品集的呈现第一必须在功能性上做完整的展示,能够非常清晰,逻辑明确地展现自己参与的项目,在项目中担当的角色,以及这个项目最终的呈现和成果。在满足功能性之上,可以在表现形式上做「文章」。
当你进入到了面试环节,作为技术性极强的岗位,设计师在面试中如何更好表达自己的设计力,而各个广告创意公司又是怎么判断设计师候选人是否契合的……这些困惑之处,下面的回答中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Q3:设计面试一定会问的问题是?
「加入我们之后,你想做出什么样的设计?」 招聘是双向的,互相的。我非常在意求职者的对未来工作的构想,除了从中了解双方匹配度外,也能掌握到 TA 对行业的理解,对设计工作的思考,以及驱动力是什么。
「公司/学校项目以外做了哪些关于创意设计的相关尝试 ?」考察 TA 是否有足够的热情。 「聊一聊近一年内比较满意的一次作品」,考察 TA 的思考逻辑,和对自己创意和审美的认知。
除了基本的面试内容以外,我们很在乎和沟通面试者的「真实体验」的部分。他的经历是否真实?或者拥有特别好玩的真实体验我们都非常感兴趣。 我们试题里面就会问,「你有什么特别小癖好或者特异功能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每次都能得到非常有趣的回答。有一次有一个面试同学来就说,「我有一双白鞋,像下了魔咒。每次只要一穿出去就必定会下雨!我已经试验过了 20 次每一次都中」。 还有一个我们会问的问题就是「你的人生高光时刻」!有一次我聊到的一个同学她说她的高光时刻就是大胃王吃了 50 个汉堡!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技术 max 和有趣的结合的鲜鲜人类!
「对创意的理解」 「对商用美术的个人追求以及对行业的理解」 主要考察 TA 是否有韧性能去完成不同的美术执行,以及是否有能力正确理解 idea 的核心表达。
「你平时的工作习惯」 基本可以考察出一个人的几点:情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的严峻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是否愿意尝试新的「设计」(不止是停留在平面),是否可以发想 creative concept & idea。
「你最近有想尝试学点什么吗?在做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一方面可以了解面试者的兴趣爱好、自我职业规划,另外一方面可以大概了解面试者是否有在持续学习。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 我们最看重的设计师品质就是你是否热爱自己的专业。这个问题是我们每次会问的第一个问题,答案基本上能让我们对求职者有个初判断了。 「工作之余,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来提升自己?」 主要考察一下设计师平时有没有学习的习惯。一个喜欢学习,有自驱力的设计师我们会更喜欢,但很多都是些制式的回答,基本围绕在看看花瓣,看看站酷,我们渴望能听到更多真诚的回答。 「选一个你最满意的作品,为我们讲解下。」 从讲述的过程,可以看到设计师的思路是否清晰,以及表达能力的好坏。
「说一两个最近出街且你很喜欢的案例。」 第一是想了解 TA 有没有关注当下与时俱进。第二是想听 TA 说说自己的见解。
「请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好的沟通是合作的起点。 「你为什么会选择 KAI?」我们不做盲目的选择,希望大家也是。
「列举一个你最喜欢但最后没有被客户选中的设计,并告诉我们为什么你喜欢,但最后客户为何没有选中的原因。」 想要从此了解候选人对设计的价值观,也同步可以了解到 TA 对于客户、品牌、brief 的理解度。
Q4:什么情况会留笔试题/作业?
一部分认为,设计招募有笔试题或留作业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更好判断双方是否契合。
大部分都需要设计笔试题,除非你在行业类已小有成就。
笔试是来 KAI 应聘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我们看重的一个传统。
作品集中有亮点,但还够不到直接说服我,或项目经验与从业背景差异很大,作品出彩但不在同一个设计语境里,就会想让对方试着做个作业。
在面试后,对候选人与公司的匹配度上有不确定,并且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会安排测试环节。
另一部分则认为,基本上不会出设计笔试题目,不想让候选人进行无偿的设计比稿。
少,觉得不想做这种事情。但最近觉得有必要,可能会考虑增加这个机制。
我们没出过笔试题。一般看作品集和谈吐,就能大概知道这个人的水平如何。工作能力方面,到岗工作一两天,就马上知道与作品集是否符合。
除非想看看他(她)书画的造诣。
没有遇到过。
基本不会出笔试题。
什么情况下都不会出设计笔试题。
我们基本上不会出设计笔试题目,因为我们本身作为设计者我们不提倡无偿的设计比稿。
商业性和艺术性的纠结,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去平衡两者。相信是每个设计师在从业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为此,我们也特意请教了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创意前辈,或许他们的经历能给到你些许启发。
Q5:在广告公司做创意设计,「商业性」和「艺术性」二者如何平衡取舍?
这是一个逻辑上的先后关系——「先做好消费主义的鼓吹手,再做广告创意的艺术家」,这句话我反复写在我司 JD 里。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解决问题(实现商业目标)之后努力追求艺术性,这很好也正好是我们追求的;如果空有艺术价值却没有实现商业目标,拿客户的钱搞自己的艺术,既有违职业道德,也与设计这一工具存在的目的冲突。
对于广告设计而言 , 艺术的表达更多是以商业性为取向的艺术 , 清晰理清品牌的商业目的和艺术表达的关系就好。
我认为设计与艺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设计是通过解决具体的需求来解放创意,而艺术是通过解答自我的问题来表现观点。而商业更是有明确的需要达到的宣传目的。通过设计创意的解决需求的方式去满足商业的需求,在这个框架中艺术的角色更多是可以给人去感知去共鸣,善意的符合美学的不是哗众取宠摸不着头脑的。我们也是本着这样的角度去做创意,让好创意创造价值并且使人感知。
把对的东西做对,再找新颖的表达方式。
商业性和艺术性其实并不需要界定,能赚钱的设计本来就是商业性,赚到了就是商业艺术的,没有赚到就是艺术的。
平衡两者在于判断每个项目的机会点和可能性,不能保证每个项目都能同时拥有「艺术性」和「商业性」。但一定会在能出作品的好客户的项目上放大「艺术性」,但也不代表完全放弃「商业性」,反之亦然。
既然是做商业广告,商业性自然是优先的,需要符合品牌调性、高效传递信息。 而在完成上述基本要求后,不要放弃追求艺术性,多尝试,有玩心和野心,商业也可以是有趣的、艺术的。
共存吧,商业性太多就成了行活,过于执着艺术性就太自我。 平衡二者是设计师成长之路必经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更想要对行业有热情的人,这样的设计师会一直不放弃在二者中找共存。
我们把「商业性」和「艺术性」转译一下「大众」和「小众」。 在这个维度 KAI 不做取舍,我们鼓励「小众」文化,也更愿意把背后的魅力推荐给「大众」。
这是个难题,目前我自己也没能做到。
@JKR Shanghai Talent Manager, KeKe WU
既然想选择做广告或品牌设计,那么就要明确你的设计的终端对象。终端如果是消费者的话,设计就必须解决商业问题,成功的判断标准在于市场的表现。将此考量纳入你的设计,会更好地帮助你平衡商业与艺术。
Q6:培养新人 Art 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
- 定制成长计划:针对每个人成长目标与项目需要,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比如强化手绘或者学习新的动效软件,书籍或课程费用都由公司报销。 - 周度分享会:凡是说不清楚的,就是你没彻底掌握的,为了避免设计师成为「哑巴设计」,每周会安排一位设计来做分享会,跟同事们分享下自己对设计思考或趋势的观察。
- 一起参与到实战的项目中去 , 在实战中成长一定是最快的 - 一起参与到公司内部的一些研究性项目 , 创意不设限 , 更多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 一起参与到夸专业夸技能的分享中来 , 让你的创意表现有更多的可能
@牛油果设计NYGDESIGN 创意总监/幕后黑手, Nicky Lee 李琪
我们对公司的培养新人有一套我们自研的系统。这也是我们几个合伙人同事讨论出来的,我们觉得传统的 kpi 考核制度实在是太无聊了,因为我们刚好都是 0.5 次元人,喜欢看动画。通过《全职猎人》当中的升级体系,我们整合了一套自研的内部升级 fresh ex 系统,针对每一个设计师有针对的强项级别升级。有点像升级打怪的过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修炼一下。
提高眼界;了解商业美术基本的美学和标准。一方面培养画面创意能力,一方面手头功夫需要扎实。
培养新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他(她)看做新人,敢于着手新的大型项目崭露头角,带好新人就是复盘前辈;培养 ART 必须先提高欣赏能力,没有好的审美能力是很难做好 ART 的,当然手头活也必须多练。
因地制宜,没有特别的方法。只能说我们会先有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判断每个人该搭配怎么样的搭档,谁需要怎么样的引导。
尝试给到不同风格项目,以便了解个人擅长。 从完成小任务到带项目,帮助逐步成长。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他的整体设计风格与能力还不够明显,并且技术基础是略差的。首先一定要打好技术基础,这个就需要给予一些基础项目进行试炼的。当能独立应付并完成自己的基本工作后,会给予更多的项目机会,也会根据个人显现的风格进行更专项的培养。 磨物每周五都有公司内的分享会,不同的设计师会去为大家做专项分享,例如 3d、字体设计等等。每年也会有几次沙龙,邀请外面的专项人士来做创意分享,学习的机会很多。
每一个判断的背后,我们都尝试告诉大家为什么,理解是进步的开始。
我们会从 brief 开始,到项目出街的各个环节让 art 参与进来。新人也是一样。
@JKR Shanghai Talent Manager, KeKe WU 我们相信实践是最好的成长。每个新人入职之后,我们会有资深的设计师搭配一起做项目,并有创意总监以及我们的创意负责人一起把关;在项目的 review 阶段,会有非常明确以及实用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的进入项目节奏,更快的成长。在公司内部,我们也会不定期地举办 Workshop,把好的经验跟新人分享。
Q7:作为前辈,对年轻 Art 有什么建议?
我们相信实践是最好的成长。每个新人入职之后,我们会有资深的设计师搭配一起做项目,并有创意总监以及我们的创意负责人一起把关;在项目的 review 阶段,会有非常明确以及实用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的进入项目节奏,更快的成长。在公司内部,我们也会不定期地举办 Workshop,把好的经验跟新人分享。
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效率极致,不介入整体创意端的协作,不理解需求及策略下,就急急忙忙开始作图,且只会作图。设计物料只是你所思所想并通过技能将之实现的最终载体,而能将广告需求构想成具体画面将其目标实现的能力就是「设计思维」,这才是设计技能之外年轻从业者所需要学习与提升的关键(却往往被忽视)。很遗憾的是,相当部分资深 Art 都没有设计思维(CD 往往无论是否 Art base 都拥有一定设计思维)。
始终保持感知新鲜事物的能力 , 持续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 , 更多维度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 拥抱数字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 脚踏实地做好客户的每个案子。
我们一直坚持 Be Fresh,用好奇心打造新鲜设计。我认为除了新鲜的好奇心以外,对于自己选定的方向一个个的攻破精进自己在自己领域的技术,在工作室我们就会有一些每个领域都会很专注的同事,例如在字体方面的研究,在游戏领域的研究等。在自己的特长的领域站稳之后可以再去关注一个新的领域。努力没有捷径,制定自己清晰的规划就去慢慢实践吧!在多元式厉害这个事情上,我的偶像就是苏东坡了,不会写诗的厨子不是好的文学家。多元的前提是精通,认识自己,拥抱未来吧。
时代在进步,art 应该具备扎实的执行能力,先会开飞机再做花式飞行员。
我的导师曾经和我说过:「其实你有什么能力,才能坐到什么位置。」不想成为作图工具,就得开动你的「脑袋」。半开玩笑的说:不会「从策略到文案到视觉都自己来」的美术不是好 CD。
脚踏实地,成为 CD 前,得先成为一个优秀的 Art,才有进阶可能。 - 把图做好 在国内的环境,我建议作为年轻的 Art,做图的基本技能还是先要练好。图做不好你很难往前,除非你在创意想法上有自己独到之处。 - 把眼睛练好 一方面,把字间距、行距、对齐、色差、修图Bug……这些出品上需要注意观察的内容盯好,是一个优秀 Art的 基本功。另一方面,开眼看世界,掌握国内外流行的设计趋势,了解国外优秀的作品。这些都是以后的积累。 - 把脑子用起来 做设计、做创作,都需要动脑。做图不只是手上功夫。现在很多 Art 的陋习是,接到 brief,就直接上 Pinterest 上面搜参考图当 idea 提,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
- 不要把自己完全当成一个后期,每一个项目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为谁而做(受众) - 学会反驳,别在工作中逐渐成为工具人,无论对创意还是风格有自己的见解与表达 - 最重要的一点:喜欢并且热爱这个行业。
KAI 正在探索和推动「创意主理人」形态的创意公司运营模式和专业养成。我们会模糊掉 Art 和 Copy 的角色边界,用创意去推动工作,而不停留在想一个传播内容的点子,这是我们正在发生的工作状态,也是我们对这个行业趋势的认知和行动。 我们会建议对创意工作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意是你看这个世界的视角,从这个视角开始让所有的事情发生。
首先,做一个「做图工具人」并没有什么不好,我遇到过很多只专注于设计的 art,他们对于设计的追求让我很敬佩。然后,想成为 artbase 的创意总监,最捷径的方式就是去优秀的广告公司,他们会潜意识的培养你成为创意总监的各项技能。
Q8、在工作或生活中如何做设计灵感库「积累」?
除了收集保存这种基础动作外,我的习惯是看到好的视觉(甚至可以是所有内容)立马在脑海里解构倒推,思考:为什么这么设计?基于哪些考虑?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类似拉片或者复盘。当然光想还是不够,最后也是关键一步——分享与交流,与朋友或与团队讨论它是如何实现的。
- 逛街 , 逛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真实有趣的商业设计 , 这些都是很好的灵感积累 , 同时 Ta 会比屏幕世界更真实更容易落下记忆。 - 看不同行业优秀的案例,感受了解设计的出发点。 - 和不同专业优秀的人接触,前后端工程师、导演、产品经理...... 他们会给你带来不同维度的创意思路。
在工作中我一般分为两个状态,一个是输出的状态,这是工作的状态;一个是我称之为 OTA 的状态(系统升级)。 在 OTA 过程中会对之前的一些问题加以优化,然后可以看看以往做的作品是否可以再一次的升级;同时要多看这个世界上新鲜事,去体验生活。在发现问题中找寻答案,在答案中快速实践,在实践之后快速总结找寻问题。形成了大脑的记忆之后设计灵感就会自动吸纳自动生成,这就是创意心法。很神奇,好奇的可以试试
图片累积是一部分,更多的可以从电影、文艺作品等更多渠道去积累,所有的表现都需要在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基础上才更具力量。
一切来源于你的生活,灵感就看你怎么去努力生活,试试一边生活一边记录生活看看。
「视觉库」都是老生常谈。但是反过来看我的收藏里最多的是各种「kickstarter」的创新的东西、建筑设计、美食等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所以,要当好的 Art base 的 Creative 就要啥都看。
你的兴趣爱好,就是你的灵感库。感兴趣,就会自主去收集相关内容。你喜欢的一件玩具、一个摆设、一张图、一顿饭、一次旅行……都能积累灵感。 与此同时,我认为做广告、做设计不能只靠灵感。因为它不可靠、不可控。设计,还是需要有 research 调研、推导的。
无论是 behance、Dribbble、pinterest 等,让浏览变成习惯,划分不同类别进行收集。 推荐一个收集 APP:Eagle。
时刻保持好奇心,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会得到不同的想法和洞察。
优秀的作品,是设计最好的敲门砖。在各个公司招募 ART 时的关注因素中,作品集被提及的概率超过 100%,但如何准备一份被创意大佬和 HR 们所青睐的简历作品集,你可能需要注意这些:排版方式、视觉风格,体现你的审美取向;商业作品,体现你的工作经历和执行能力;个人作品,体现你的兴趣爱好与自我性格。身为创意设计师,除了作品内容的合理呈现,也需要考虑整体的视觉创意。
作品需要严格的自我筛查,在精不在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然后放大它。 排版清晰,展示结构和顺序要有逻辑性,如根据不同项目或风格进行分类。 最好要有对每个项目的简单介绍,而不只是作品图片的堆叠。 除商业项目外,可以通过个人作品来展示创造力及个人风格。
不要用所谓的模板化的东西,但不要过度包装而让人忽略作品本身。 整体要有自己的风格,简历的设计感不是必备,但是个加分项。 注意细节,作品集比较大的情况下切记不要直接发文件夹。
2、这些专业技能/经历,能成为求职的加分项
有在优秀公司工作的履历可能会让你第一时间脱颖而出。 在同一职级里,更年轻有潜力的候选人比工作年限更久的候选人某种程度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行业是否真诚和热爱、个人介绍也会很大程度影响一个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判断你是否契合岗位。 在广告行业,大家看重的设计天赋不仅仅是设计能力,也包含了创造力、观察力、对品牌的理解度等。 如果商业作品无法 100% 呈现你的设计状态以及理念,有亮点的个人项目也可以成为求职敲门砖。
整理过往商业作品项目及个人创作经历,复盘创作思路。 分享对行业优秀作品的关注及你的思考。
对创意、设计岗位的理解,对商用美术的个人追求以及对行业的理解 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一些有趣的创作经历。 关于自己日常学习、提升的方法与渠道
在设计招募中,可能会遇到笔试题/作业的情况,如果介意可以提前交流或在面试作品集中用实力说话。
创意设计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执行能力,先把基本功打好。 培养「设计思维」,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效率,不介入整体创意端的协作,成为只会作图的工具人。 开眼看世界,掌握国内外流行的设计趋势,了解国内外优秀的作品 。 做设计、做创作,不只是手上功夫,还需要有调研、推导和始终保持感知新鲜事物的能力。
保持收集、思考与分享:让浏览变成习惯,要当好的 Art base 的 Creative 就要啥都看。时常复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个事物会得到不同的想法和洞察。和不同专业优秀的人交流,会给你带来不同维度的创意思路。 在生活中时刻保持好奇心:多看这个世界上新鲜事,试试一边生活一边记录生活。比如逛街、电影、文艺作品等渠道去体验生活。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以上公司的创意前辈和 HR 们接受采访。这里附上这些真诚且愿意分享的广告公司的招聘信息,欢迎有意向的求职者投递简历。
【北京】LPI
创意副总监 ( Art Base)
30-50k/月 | 北京 | 5-10年
美术指导、资深美术指导
15-30k/月 | 北京 | 3-5年
三维动画师
15-30k/月 | 北京 | 1-3年
美术指导、资深美术指导
15-30k/月 | 上海 | 3-5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北京】MOOWU磨物
资深设计师
15-30k/月 | 北京 | 3-5年
设计师(3d美术)
8-15k/月 | 北京 | 1-3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上海】凌室Zero
创意设计
8-15k/月 | 上海 | 应届毕业生
资深创意设计
8-15k/月 | 上海 | 3-5年
资深美术指导/创意组长GH(Art)
15-30k/月 | 上海 | 5-10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上海】PUSU朴速广告
创意副总监/创意总监ACD/CD
面议 | 上海 | 5-10年
(资深)美术指导AD/SAD
面议 | 上海 | 5-10年
(资深)设计师
8-15k/月 | 上海 | 1-3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上海】Let's Twinkle
视频后期设计师
8-15k/月 | 上海 | 1-3年
资深美术(Senior Art)
面议 | 上海 | 1-3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
【上海】Pickle 腌黄瓜
资深美术指导
15-30k/月 | 上海 | 不限
创意设计
6-8k/月 | 上海 | 不限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上海】Jones Knowles Ritchie
设计实习生
3k以下/月 | 上海 | 不限
资深设计师
面议 | 上海 | 3-5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深圳】KAI Planning
3D设计
面议 | 深圳 | 不限
展陈设计
面议 | 深圳 | 不限
创意设计
面议 | 深圳 | 不限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深圳】NYGDESIGN
中级设计师
面议 | 深圳 | 3-5年
长按上方二维码,一键应聘心仪职位
声明 :以上公司相关信息均来自官方公开渠道,如有变动,以各家公司官方信息为准,恕不另行通知和更新。
招聘一周:3.20 | 3.13 | 3.6 | 2.27 |
推荐:时尚奢侈品营销 | 汽车营销 | 娱乐营销 | 国际 4A 广告公司 | 上市广告营销公司 | 甲方营销部招聘 | 新锐品牌招聘 | 公关公司 | 创意部 | 客户部 | MCN | 非北上广 | 魔都求职跳槽指南 | 刷屏案例背后的广告公司 | 上半年创意代理商 TOP | 高薪职位合集 | 2021 营销代理商「新」图鉴 | 别人家的办公室 | 2021 年轻新锐代理商 Top 10 | 2021 年度创意代理商 Top 20 | 春季招聘潮
👇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数字营销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