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作家/清华教授/发烧友/格非的ALTEC,2018年鸣放过的10张发烧唱片流出。。。。。。

springson 古典音乐相对论 2022-06-29

 (tube2A3对此文也有贡献,主要贡献)


半个多月前,有幸去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家做了一次家访,这个家访将在一周后(2019年1月5日)放出。此文算预告片。主要预告当时的唱片。

 

我和古强拜访之前,先在北京郊区一个大别墅里,挑选了一些唱片,在一个叫做TANNOY AUTOGRAPH的系统上,进行了预备鸣放。这个图出现多次了。



差点忘记了,在去这个别墅前,我和阿汤哥,去了一次四万的基地,四万车库,看了车模,不是模特的模哦。这个海湾石油系列的收藏,堪称中国之最。男人爱音响也爱车。



为了考验格非那个经典的ALTEC大同轴,当然,也为了和格非,进行一次音乐与音响文化交流,可以说我们选唱片是认真的。当然,别墅的主人烧总(真名老沈),也参与了唱片的筛选。小镜头拍不下那么多唱片,我们就看个现场的情调吧。三个男人,干掉了好几瓶,烤着火,烧着老沈野地里捡来的柴禾。



 

格非在我读大学时代,就是崇拜的作家,传说一样的存在。


因工作关系,曾和很多明星有机会合影,但是我都没有。名单很长,比如张震了、林志颖了、林志玲了。。。。。


但是,格非除外。可见土鳖多么热爱文化巨头!



你可别揭穿啊,说什么,主要是怕我衬托下,显得,明星太帅,太美。

 

最终,我们选了10张唱片在格非的京城北部的写作基地,展开了鸣放。


这10张片的标准是,必须全面覆盖重要音乐类型,必须是考验器材的,也必须好听。


最终,获得了格非大师的认可!


感谢烧总提供的场地,田园的,西部的,原乡的风格混搭的场地。



可能有的人说了,格非怎么懂我们HIFI的事情啊?

 

恩,他可不只是,懂。

 

格非两套主力系统:ALTEC用的是赋格的845驱动,TANNOY用的是赋格的300B驱动,这个下周再细谈。格非还不是一般的发烧友,写过一篇发烧小说,叫《隐身衣》



看了目录,应该能激起很多发烧友的兴趣。为了阅读下周的雄文,不妨先预习一下。如果索要签名,后台留言。书,自备。据说,小说主人公,就是以赋格设计师老余作为原型的。

 

KT88

《彼尔·金特》

奶妈碟

短波收音机

《天路》

AUTOGRAPH

莲12

萨蒂,《玄秘曲》

红色黎明

莱恩·哈特

300B



以下10张唱片,作为我们2018年年度的鸣放十大唱片,推荐给大家,一边考验自己的器材,一边享受美好的音乐。

 

第一张:

音响性:考验细节的丰富

音乐性:好听!


日本esoteric出的sacd,买的华纳版权,曲目是安娜玛德琳哪巴赫的练习册,选曲都很好,这个团不出名,曾经听过他们几张唱片,原版cd声音都不太理想,这张经过esoteric重制的,声音透明而温暖,看看是否听到还原了超多的细节?


 

第二张:

音响性:是否有高雅的格调

音乐性:太好听了!


琴鸟的录音,维瓦尔第的曼陀罗协奏曲,竖笛协奏曲以及几首康塔塔,皮克特带新伦敦协奏团,指挥本人是吹竖笛出身,对古乐的处理格调非常高雅,甚至比我们一直喜欢的科隆古乐团还要高雅,古强说,我发现这个团比较晚,收唱片特别费劲,一般维瓦尔第都容易演的过于艳俗,他搞的很清新,淡雅,他别的录音也是这样的风格。他和新伦敦也来过北京,在某年音乐节上演过一次歌剧

 

 

第三张:

音响性:挑战系统的全频极限,塑造厅堂感

音乐性:体验上天入地的感觉


德国audite公司录音,管风琴和乐队作品,属于早期sacd,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在市内大教堂的录音,曲目除了圣桑第三,别的都属于少见作品,要求系统对对管风琴和环境的还原准确。



 

第四张:

音响性:弦乐的柔美和透明

音乐性:真TMD好听


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和八重奏的乐队版,阿什肯纳吉带柏林德意志乐团,我个人很欣赏阿什肯纳吉的指挥风格,decca录音也是可圈可点,这是一个日本decca独立企划的系列,找日本知名插画作家配的插图


 

 

第五张:

音响性:透明,密不透风的而柔和的声压

音乐性:哇,贝多芬可以这样!


贝多芬第七,第八,霍格伍德带古乐学院,琴鸟的录音和decca一脉相承,玲珑剔透的基础上不失厚重,贝七第二乐章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乐章之一,霍格伍德这版是古乐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比较早的录音

 

第六张:

音响性:松弛有度

音乐性:好听啊!


理查施特劳斯英雄生涯,布鲁姆施塔特带德累斯顿国立,布老爷子美国出生,瑞典长大,年轻时代和东欧乐团保持良好关系,日本天龙给他做了不少录音,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和理查已经布鲁克纳,我是从他在decca录音时代倒追回天龙录音的,他是现在依然健在的指挥家里我最崇拜的,处理作品与众不同


 

第七张:

音响性:晶莹剔透的钢琴

音乐性:美


还是德国audite录音,早期sacd,格里格的小品集,演奏家是原田英代,日本一位女钢琴家,手上很有功夫,在保持女性的敏感与细腻之外,更多的有男性钢琴家的力度和全局观,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格里格小品里最优美,也是音色处理最好的

 

第八张:

音响性:高频柔顺而透明

音乐性:轻盈,好听!


DG的古乐品牌archiv的录音,戈贝尔带科隆古乐团,谐谑曲,这团当年录的卡农,乐队协奏曲和勃兰登堡组曲,完全改变了我对巴赫音乐的认识,有幸现场听过他们演奏,老余也一起去了,我对古乐的痴迷,对巴赫作品的热爱,应该是由他们的唱片开始的

 

第九张:

音响性:琴键的颗粒感和琴体的实体感

音乐性:好听


2005年肖邦金奖,也是第二个得金奖的波兰人,布雷哈驰,录的肖邦24首前奏曲,以及前奏曲遗作和两首夜曲,日本版最后单独附了一首玛祖卡,雨滴前奏曲,也很让我折服,年纪轻轻就这么老道,没有过度浪漫,过分描绘什么,很淡的处理,对感情很克制的表达,这是我喜欢的肖邦。朗某了,王小姐了,就算了吧。


 

第十章:

音响性:你的低频是不是有微动态?

音乐性:大开大合,过瘾


日本exton公司出品的,殷巴尔带东京都交响乐团,录音好的不得了,即使只能听cd层,也完全可以感受到,日本乐团的水平和日本录音的,完全和欧美一流乐团媲美。感叹一下我们和小日本的差距!

 

推荐完毕,图片都是实拍图片。

 

有人问了,音乐部分,为什么大多写“好听”?其实和昨天有后台同学留言一样,说你们“古典音乐相对论”,怎么天天不是耍器材,就是说美食,到底干什么啊!

 

我们分工很明确:

springson负责耍器材谈音乐,tube2A3负责谈美食耍唱片


前面这个人是曾经是一个洋买办,连续创业,后面这位是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的男中音,连续吃喝。共同的爱好,就是音乐与唱片。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离不开唱片。只是我们有我们说唱片的方法,并不意味着,不想欣赏音乐。

 

唱片和音乐最终服务于一种感觉,音乐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的感悟不一样,很难有一个最终的标准,相对来说,我们的音乐欣赏品味,可能更个性,也不具有普适性,毕竟对于俩人加起来超过1万张唱片收藏,并且全部听过的人来说,确实要谦虚一点,显得没啥知识。我们这,确实不说音乐知识。好听两个字,够了。


非要想学去喜马拉雅搜索《古典音乐激发9大感知力》,或扫以下二维码吧,听听“古老师”磁性的男中音。不是给你,是给你家娃听的。


 

顺便说一句,针对成年人的古典音乐的启蒙,正在写作开发中。


在格非家,也碰到了文艺学前辈,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罗钢。他听说我们正在从西方音乐史的角度,结合唱片版本和演绎,写一本适合中国人发烧友看的音乐教程时,介绍了一本参考书,也介绍给大家。



所以,批评得不对,哈哈,打死也不改正。


这个号90%是男性粉丝,不乏多套百万系统持有者(另外10%估计是tube2A3的女粉丝)。男人就是这样,有的男人喜欢嫦娥,有的男人喜欢西施,有的男人喜欢貂蝉,有的男人喜欢杨玉环,有的男人喜欢三宫六院。男人都有一个皇帝梦,所以我们也把自己听音乐耍器材的那个最好听的位置,叫“皇位”。

 

这10张唱片,供您点灯用。


古老师很帅的,其实主要是看看后面的唱片。只是冰山一角。



 祝各位2019年,

系统,

天天能升级

夜夜当皇帝!

 

在家访中,格非说,“我对写作环境要求非常高”,不能有人打扰,但是,必须有音乐,而且音乐不能间断。

 

鸣放是能激发他的创造力的。不仅对作家,对科学家也是。


爱因斯坦也是这样,在思考广义相对论的过程中,也不能间断音乐,那时鸣放录音有限,他自己拉着小提琴来思考,最终发现了宇宙的奥秘。

 

最后这段话,2019年,记得背住,当有人和你说,你对着俩喇叭神经兮兮,干什么的时候,告诉他,格非和爱因斯他都这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