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深刻内涵与时代要求

王一钦,孙兰英 xb111 2024-02-05

[摘要]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理论维度上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文化维度上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实践维度上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及其深刻内涵,对于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是要坚持系统观念,站在世界“大系统”的高度谋定中国“子系统”的发展;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实现从“国家主体”到“人类主体”的责任角色转换;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党的二十大;胸怀天下;逻辑理路;时代要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23)01-0011-09

[收稿日期]2022-11-02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项目资助“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nky2022-2);2023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思政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研究”(项目编号:hnsz2023-11);海南大学2022-2023学年基层党建研究专项课题“全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路径与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王一钦,男,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孙兰英,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通讯地址]王一钦,海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海南海口570228;,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党的二十大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彰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为全人类作出贡献的价值追求,体现国际视野、承担世界使命、展现大国担当。百年峥嵘岁月,今朝再启新程,需要立足于新时代的现实需求,进一步从整体上深化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学理阐释,梳理其逻辑理路并指导实践,这对揭示百年大党奋斗的光辉历程、坚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

大道行思,取则行远。任何有生命力的理念背后都有其形成的理论表现和历史基因。胸怀天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事业的价值体现,需要从理论维度、历史维度、实践维度探寻其逻辑理路。

(一)理论维度: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大势,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理论支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是建设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马克思主义站在全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高度,以追寻人类解放为目标,揭示了共产主义是具有世界历史性的事业,其本身不可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1]538,阐明了未来社会发展图景的历史必然性。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充分论述了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的关联性,认为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而各个人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也就是与世界历史直接相联系的各个人的存在”[1]539。这就明确了人的个体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的一致性,指明了人类社会整体依存的趋势。另一方面,世界历史不是“抽象的纯粹的历史”,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世界历史的形成、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历史前提和物质基础,它“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1]541。可见,共产主义社会是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达到的目标,这也造就了“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1]539,并且肩负通过现实的革命运动来实现共产主义进而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发端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价值追求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的理论逻辑源点。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体系,为人类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绘就了崭新蓝图,为党坚持胸怀天下提供了科学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运动的追求目标,强调处于世界历史中的每一个“现实的个人”在这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都需要同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一致,因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1]541。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增进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人类普遍的自主的交往联系成为可能和现实,“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1]538,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又彼此依存的关系。从现实路径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571。这就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个人所处的社会关系相联系,彰显了人类命运与共的深层理念。从主体力量来看,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发展也是人所特有的追求和创造个体价值的自觉活动,而“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劳动实践中彰显解放全人类的大国情怀,在实际运动中践行建设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百年来,秉持世界理想,树立世界眼光,坚守人民立场,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认识,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理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一百年来,党始终以推动人类进步为己任,以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做造福世界、利好世界的盛事,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一百年来,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把人类自由解放作为最高追求,将党的初心使命、人类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经验规律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积极践行者和推动者。

(二)文化维度:传承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164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滋养了中华民族心系天下、兼济天下的文化基因和远大抱负。

一方面,“天下”一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内涵,承载着古代先贤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积淀着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在政治理想方面,儒家经典《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明“天下太平、共享大同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理想”[4],希望与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文明共同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共同享有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体现中华文明和合共生的理念和思维。在价值追求方面,《大学》鼓励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练与总结,形成身心、家国与天下的观念基础。“修身”为“修齐治平”之始,个体在交往互动中传递“仁爱”“正义”等价值理念,强化超越“小我”的情怀,拓展胸怀天下的大空间思维,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至善”。在道德情怀方面,《孟子》宣扬中华民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崇高品德和精神境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处世之道。这不仅流露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主张“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还彰显了立己达人的共赢观念,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义担当。这些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文化资源所内蕴的思想理念成为植入中国人骨髓的“根性记忆”,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与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中华文化基因一脉相承,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挖掘中华文化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主张,形成了胸怀天下、利己达人的世界眼光。“亲仁善邻”“睦邻友邦”理念在实践发展中提升为“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延续了友善的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传统美德;“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以和为贵”理念在时代发展中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人类和平共处、包容共进带来思想启示;“达则兼济天下”“重义轻利”“兼爱非攻”理念在历史演进中发展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正确的义利观以及新安全观等。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受新的冲击,贸易战、关税壁垒、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等国际形势变乱交织,我们党提出坚持胸怀天下就是把世界看作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讲求“以德服人”的传统,崇尚“和合”思想,摒弃“以力服人”的霸道,力求将“天下大同”理想内化于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努力,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打造新的世界蓝图。

(三)实践维度: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指明:“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5]64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总结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所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印证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铿锵脚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帮助各国创建共产党、指导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来促进被压迫民族的联合,促使人民大众觉醒,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除此之外,党还在科学分析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各阶级状况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等一系列实践,坚决地捍卫了人类的和平事业,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鼓舞了世界反帝反封建运动,体现了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宽阔胸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捍卫世界和平作出巨大牺牲,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展现出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在多国的传播、实践与发展,壮大了二战结束后形成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作出世界主题的新判断,为中国的发展营造和平的国际环境。同时,深刻洞察时代潮流,做出改革开放的新抉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新路、正路与活路,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积极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发展的进程,创造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新格局,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以更加深远的眼光、更为恢宏的格局、更加开阔的胸怀、更为从容的气度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为构建美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变革全球治理体系,不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历史证明,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创新中前进的,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阶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新曙光;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广泛确立,使社会主义新探索成为拒绝剥削、反对压迫的人们的“明灯”,照亮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站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党在洞悉世界大势、把握历史规律中开辟的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奋斗实践中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的新选择,成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突出亮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6]545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形成了胸怀天下、盱衡历史的气度,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促进社会进步提供了新方案。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深刻内涵

党的二十大指明:“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7]21这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具体问题,诠释了一百年来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

(一)拓展世界眼光,洞察发展潮流,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格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百年来,党始终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幻进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要求新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统筹国际国内发展大格局的历史经验,体现了用全球视野、大国胸襟谋划中国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世界眼光。

第一,紧扣主线,以开放思维探寻发展道路。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历来紧扣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主线,将中国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战略格局中考量。时针回拨到1921年元旦,毛泽东指明“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8]1。国际层面,党在共产国际领导下,认真观察、研判当时的国际形势和革命发展变化,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革命的前途紧密联系,联合世界无产阶级,开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毛泽东在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影响下,进一步分析外力、军阀与革命对中国前途的影响,提出“要消灭全世界的帝国主义,建设一个真正平等自由的世界联盟”[8]25。同时,在共产国际支持下,联合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开展民族解放运动,领导全民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贡献,取得解放战争胜利,推动了人类解放事业发展,表明了“一个独立自由的中国,对全世界将有伟大的贡献”[9]的决心,深刻体现党勇担重责、为民族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大无畏精神。改革开放以后,党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和中国的根本利益出发,深刻认识内政外交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不断变动的国际局势,实行全方位的和平外交政策。从接受大量的国际援助到支援亚非拉人民,再到形成对外交往的新格局;从援越抗法到抗美援朝,再到作出“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新判断;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到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再到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抉择,党始终用世界眼光在外交层面把握历史主动权,顺应时代发展大潮流。

第二,自觉担当,以创新思维丰富发展理论。坚持胸怀天下是新时代党以世界眼光治国理政的应有之义,充分显示出党在理论上的成熟、思想上的自信和实践上的自觉。2017年9月3日,面对整体架构轮廓初现的金砖五国合作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将“胸怀天下、利己达人”作为引航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启示之一,以“凡事大家商量着来”的平等相待态度与求同存异理念作为合作基础,以不做“清谈馆”、勇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姿态来诠释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胸怀天下、利己达人”的气度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在实践中凝聚共同的价值追求,坚定不移为全球治理注入动力,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股正能量。2018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远赴南非,再次强调将“胸怀天下、利己达人”作为金砖发展十年经验的启示之一,体现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胸怀与责任担当。同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胸怀天下”这个概念,但将“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建设目标之一,以“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10]351,体现其高远的历史站位和深邃的战略眼光。2021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坚持胸怀天下”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随后在2021年中国元首外交述评中,面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为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进一步提出了“越是变革的时代,越呼唤胸怀天下的担当”[11]。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进一步对共青团提出“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12]的希望。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则将坚持胸怀天下提升为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百年来,党始终以“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和担当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把握世界发展大势,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理想,为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回应关切问题,解决共同难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5]68,体现了党着眼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担当道义,“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3]11,不断推动历史车轮向光明前进。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主动选择。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就表明“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和平”[14]365,并在认真分析战争与各国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向世界传递“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来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14]370的理念。万隆会议的圆满召开成为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追求和平的中国逐渐步入世界眼中。改革开放以后,党立足于国际上突出的两大问题,并着眼于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15]96,一是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党和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任务之一,坚持“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15]3;二是将国内的经济建设作为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强调对任何大国都保持“不结盟”“不依附”“不屈服”的独立自主姿态;三是根据新的国际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开启了在国际体系内谋和平、促发展的新征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13]11,但中国追求和平的努力也有底线原则,“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3]249,要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使有底线的和平更具说服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

从“一超多强”到“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国情的现实需要。过去五百年,随着科学、技术、海洋等领域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国家软实力等日益成为国际舞台衡量“极”的重要指标,西方国家的综合国力优势是绝对性和压倒性的,蕴含着“对立”“冲突”的基因,也造就了“国强必霸”的传统模式,非常不利于世界的安定与和平。而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正给全球发展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风险与机遇并存。中国基于人口多、底子薄的实际,为满足众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需求,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逐步成长为世界强国。不仅在经济领域积极参与全球分工,推动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还在人文领域大力加强“软实力”建设,改善世界力量结构,重塑世界格局。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中国反对独霸,坚持互利共赢,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不搞零和博弈,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让更多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进程的参与者、让全球发展的版图更加全面均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借鉴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美好世界,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立宏志,谋大同。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部洞察国际大势、把握时代脉搏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10]436党始终在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断前行。

心系天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与实践自觉。1956年,毛泽东根据中国的人口基数与国土面积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6]。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奋起斗争。随后,党又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指引中国走上繁荣发展的正确道路,为使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党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捍卫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新时代,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和实践自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一再强调“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早就作出的庄严承诺”[6]41,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秉承“天下一家”理念,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捍卫和平、促进发展,为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同一个家园的世界人民,建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行召四方,增益各国共同福祉,中国不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方。从山河破碎到江山多娇,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团结统一、繁荣富强,面对今天的成就,党始终身体力行地在生存性贡献和发展性贡献方面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生存性贡献方面,吃饭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解决贫困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生存问题。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进步之路、扶贫减贫之路,出色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普遍贫穷和生存保障问题。今天,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并将中国对外援助技术菌草项目传播到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性贡献方面,在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中国面向未来科学谋划和制定国际化战略,在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更多能量。经济上,“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社会投资银行等战略性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全球互联互通;文化上,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积极投身绿色发展国际合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国际贸易发展上,增加“中国制造”的商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轮番登台,成为共享的世界市场,不断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作出更多新贡献。


三、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追求人类共同进步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事业,坚持胸怀天下是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的丰富与发展,在新时代继续理解把握坚持胸怀天下的时代要求,要从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三方面谋划开创未来、勇毅前行的实践道路。

(一)坚持系统观念,站在世界“大系统”的高度谋定中国“子系统”的发展

从系统论的角度,中国作为一个“子系统”存在于世界这个“大系统”之中,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各要素之间时时刻刻都处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坚持系统观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强调要从整体、联系、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改造世界,新时代党坚持胸怀天下应该坚持系统观念,蕴含了要站在把握世界“大系统”历史发展潮流的高度谋定中国“子系统”发展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13]10,要胸怀两个大局,“谋定而后动,厚积而薄发,更加主动办好自己的事情”[10]77。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社会思潮激烈碰撞、世界乱象纷呈,新冠疫情的蔓延影响了各国经济走势,进一步加深了世界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进一步凸显了人类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的紧迫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只有保持长期向好的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才有能力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才能不断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局势,坚持系统观念,以“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事”为基本立足点,坚定维护本国人民的利益,并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的思考与实践。

一方面,坚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支持多边主义,支持务实合作。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为各国共抗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卓越的智慧、显著的优势向世界证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瞻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外交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经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1亿剂疫苗,占中国以外全球疫苗使用总量的1/3。同时,党一手抓抗击疫情,一手抓发展经济。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初步核算,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17]。中国是抗疫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积极推动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道主义情怀。

另一方面,树立底线思维,制定研究规划。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共产党系统研究矛盾发展的变化规律、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的发展规律以及国内外重大风险的演进规律,提出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既要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通过组织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推动完善风险防控责任机制等举措,促进中国自身的稳定发展。同时,为打好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党还超前部署基础科学研究工作。201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提出要“产出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18]5和“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18]6的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进一步综合分析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只有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增强各项工作之间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发展联系,才能为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实现从“国家主体”到“人类主体”的责任角色转换

历史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它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是党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成为党百年奋斗的精神主线。新时代,党带领人民正在“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5]62,也即是说,历史主动精神是党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大势、团结人民进行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孕育而成的。面对今天“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世界之问,党提出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更要增强历史自信、坚持敢于斗争,实现从“国家主体”到“人类主体”的责任角色转换,提出回应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

一方面,用好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以正确的角色观认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5]2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我们不仅需要弄清楚过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历史积淀和精神动力是什么,更需要弄明白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党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新时代的答卷需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审视世界的发展走向,一是要充分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坚持胸怀天下就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人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需要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增强谱写新奇迹的信心和底气。二是要认真分析中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战略主动权。这就需要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把握好角色定位,认清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本质,在国际秩序的框架下,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奋力拓展发展中国家的“朋友圈”,保持战略定力,变“参与”力量为“引领”力量,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于变局中开新局。

另一方面,勇于自我革命,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力量保证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我们党是在斗争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淬炼了一个坚强的政党,也为党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精神保证。新时代,全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疫情交汇,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胸怀天下就是希望不忘百年奋斗路、接续赶考新时代。一是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角色日益从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变为建设者、贡献者,不仅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展现中国担当,还精于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潮流,始终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坚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二是增强斗争精神,赢得历史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10]225新时代,党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局势中不畏缩、不躲闪、科学应变,就在于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坚定担当责任,不断增强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和本领”[13]81,增加历史自信,增强斗争精神,在新的赶考路上赢得历史主动、交出优异答卷。

(三)坚持守正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7]16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构建全世界自由人的联合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新的历史节点和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维护人类共同利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入研究当前全球秩序观与全球治理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需要实践主体具有全球视野、厚植家国情怀。马克思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2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从弱小逐步走向壮大、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聚焦本国发展到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原因。一是以守正为前提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与应用,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在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艰苦卓绝奋战中,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着眼于世界的发展,重视国家形象的宣传,采用“借船出海”策略,借助在华的外国记者的纸、笔和媒体将党的理念、中国的声音传向世界;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与新问题,党坚持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并提出“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19]。“动脑筋”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走到世界历史的前列。可以说,党着眼于世界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天下情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的特征。二是以创新为现实路径。新时代,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世界历史的变迁规律,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20],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坚持守正创新,牢记“国之大者”,做新征程赶考之路的合格答卷人。

另一方面,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需要向世界阐释推介中华文化,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7]46。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不断优化国际表达体系,聚焦人类共同关注,认为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13]317。一是立足于五千年中华文明,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融通中外、易于接纳的中国理念、话语风格和表达体系,用人类的共同关切来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二是以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智慧为追求,统筹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会议的演讲中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其言语风格、胆识魄力深受国际社会欢迎,并通过国际采访、国内外主流报刊署名文章等多种形式利用外流媒体发声,通过创新国内的体制机制、培育国际化人才等多种途径加强国际传播,推动世界各国的人文交流与发展。同时,“善于运用各种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智慧”[13]317。新征程上,我们要着眼于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思维维度、历史高度、思想深度,继续深入学习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树立国际形象,凝聚世界共识,助力理论创新发展,为建设美好世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84.
[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58.
[10]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1]把握时代大势力促世界共赢——二〇二一年中国元首外交述评[N].人民日报,2022-01-03(1).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8.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7.
[17]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2022-03-01(10).
[18]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
[20]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1).


责任编校:戴正

微信编辑:刘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逻辑理路、深刻内涵与时代要求

王一钦,孙兰英 xb111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