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多数人工作10年,内心仍无比恐慌?(四个原则,一个也没沾上)

有范青年 2022-05-1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道长的思维铺子 Author 道长是名思维贩子


恐慌是因为你没有具体「目标」和「方向」。

就像你在黑暗的大海上游泳,完全没有目标和方向,只会带来恐惧感。

你努力爬上一艘船(公司),跟着人家走一段(工作一段时间),但多数人并不愿意跟着人家走太远,因为那太艰辛了。

每隔一段时间,又会跳进海里,仍旧看着茫茫大海,不知所措...


这篇文章,就提供四个重要「选择人生方向」的参考值。

01 
为什么你的未来方向,这么难确定?

把开头故事完整讲:

现在,你和其它人都在海岸线上摩拳擦掌,准备跳入海里,游向更大的世界。

而跳进海里,你就得考虑三件事:

A、航向
B、航船
C、目标

整个过程就是:

大海,其实比喻你将进入的商业世界;

要进入,你得确定一个大致「航向A」(城市、行业、产业、专业方向);

然后跳下海,使劲游,练习一些技能,才有资格上这个航道上的「航船B」(公司);

乘坐一艘船,或切换一些船,或自己打造一艘船,最终达到你的「目标C」。


如果你一开始就有「目标C」,整个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比如,埃隆·马斯克。

他在14岁读完《银河漫游指南》后,就想带领人类,实现星际移民。

20岁时,他就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自己很有钱,需要自己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还需要航空人的圈子。
 
所以他后来,“去沃顿商学院读MBA”,“毕业后不去华尔街而去一家互联网”,“创立Paypal然后卖掉套现15亿美元”,“全家搬到洛杉矶接近NASA圈子”、“收购Tesla”…等等经历的这些事,都是为了接近和实现最终目标——“将100万人送上火星,让人类成为跨星际物种。”
 
所以他做了那么多事,其实一路上没有太多决策困难。因为有一个稳定的「目标C」存在。

他上大学,去什么地方创业,一路都知道自己该乘什么船,其实很容易。
 
但你,不是马斯克。

马斯克对于「目标C」的坚定,来自他强悍的学习能力,他可以用第一性原理,花两周就搞懂像《航空轨道动力学》这种领域。

而很多人在一个行业待了30年,也可能对任何行业都一窍不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目标」。
 
没有「目标C」,很多人一辈子就在海上寻找和切换「公司B」,一生都很费劲。

为什么你的未来方向,这么难确定?,因为你没有「目标C」。
 
但在没有「目标A」的情况下,能不能去找到自己方向呢?

方法还是有的。


02
你应该根据哪些核心去定位方向?

告诉你秘诀之前,希望你先闭上眼睛,冥想30秒:

脑中的“工资高不高”、“工作稳不稳定”、“热不热门”这些概念,暂时滚一边。
 
现在,用完全放空的心态来看。

请你拿出一张A4纸,画一条横轴,上面打三个点:

「交易成本-网络效应-用户规模-稀缺程度」


在没有更多信息情况下,如何判断「方向A」?

分别来看看:
 
1、什么是「交易成本」?

2008年之前,你买电脑,只能去什么地方买?数码广场。

为什么?因为你不懂。

你不知道哪个显卡、主板性能更好、哪个不是二手货…

所以你只能去门店。就算电脑不靠谱,但对方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店啊。

所以,电脑成本¥2,000块,但你买到手,就需要¥7,000块,你含着泪也得买。毕竟人家是旺铺,租金贵啊。
 
但后来有了京东,原来不敢在网上买的电脑,现在可以放心大胆买了。

你再也不用费时费力去研究,“电脑是不是靠谱”,“商家会不会讹你价格”…

京东上面有评价体系,它在你和电脑上之间,充当了信用中介的角色。大大降低了你们之间的「交易成本」。
 
看不懂商业趋势?没关系。

就看这个新兴行业是否大幅度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比如在未来,人工智能产业、这些领域,是不是会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2、什么是「网络效应」?

2014年你毕业,学的新闻传播,该去今日头条?还是父母找关系去当地报社呢?

肯定去头条,头条有很完善的作者激励机制,也有用户的推荐算法。

用户喜欢什么看,会激励作者写。作者写更多,用户也就更多,雪球越滚越大。

而当地报社,是单方面生产内容。用户都不喜欢看报纸了,他们都不知道。
 
形成「网络效应」的行业或公司,就会形成很高的「网络密度」。
 
10年前,你家里有矿。大学毕业时,你爸给你500万,“儿子,拿去买房!”

你是去深圳买一套小公寓,还是在你家的矿场附近修一大栋别墅?

你肯定去深圳买。由于「网络效应」,深圳的「网络密度」也会越来越高,房价只可能更增值。
 
刘润在《商业通识30讲》里说过:

“要预测未来商业趋势,核心看这两点就行——「交易成本」越来越低,「网络密度」越来越高。”
 
3、什么是「用户规模」?


你去一家受众只有10万用户的公司,和去一家客户用1亿的公司,自然不一样。

不过「用户规模」也不一定越大越好。

「得到」用户也就2000W左右,远不及当年的《知音》的规模。

不过罗胖把全中国最爱学习和能够付费的人抓来了,这个力量是强大的。


星巴克为什么生意好?是因为他的咖啡真的很好喝吗?

并不是,中国喝咖啡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星巴克卖的,其实是第三空间——除家和办公室之外的第三个办公、会议、交流的空间。

比如我,其实很不喜欢咖啡,但几乎每天都去咖啡馆写作。

需要「第三空间」的人+喜欢咖啡的人+喜欢装*的人,才让星巴克生意如此火爆。

4、什么是「稀缺程度」?

你是做AI项目开发的,你小学同学王二狗是外卖骑手。

哪个更「稀缺」?肯定是你。

为什么呢?因为准入门槛更高。
 
王府井邀请星巴克去开店,星巴克说:

“我来没问题,但不允许一楼开另一家咖啡店。”

这也是「稀缺」,因为屏蔽掉其它对手,这就是垄断。
 
周末聚餐,你和公司小伙伴去吃火锅,看到王妈火锅、赵妈火锅,张妈火锅,真是头大不知道选哪家。

但突然抬头,看到了海底捞,毫无容易走进去。

海底捞相比其它火锅店,也做到了绝对「稀缺」。因为它不仅解决你吃火锅的问题,还解决你烫头发、等人没东西吃的问题。

“变态服务X变态员工激励X超高效中央厨房”,能够指数级解决问题。
 
我们理解的稀缺,往往是供需平衡。

但实际上,稀缺有很多原因导致。

总之,你选择的行业要「稀缺」;选择的公司要「稀缺」;你也让自己,变得「稀缺」。

怎么样,是不是此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这四个方面。

「交易成本-网络效应-用户规模-
 
03 
两个案例,如何选择未来方向?

好,方法告诉你了,你还得具体验证。

但怎么做呢?

还是在这张A4纸上,画出纵轴,分别写上:

「并不具备-初具优势-强烈趋势-已经形成」。

一看你就知道了,这是判断一个东西是否形成的四个阶段。
 
我们用两个案例来看:

1)头条 VS 报社

比如刚刚说的2014年毕业,你该去今日头条,还是当地报社呢?

如果有“稳定”、“收入”来看,你可能会选报社。但如果用坐标轴来看,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交易成本」,头条当时就已经用算法直接推荐你想读的东西,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当时就有强烈趋势。

「网络效应」,刚刚已经说到了,头条同样完胜。

「用户规模」,报纸当时是鼎盛时期,头条刚刚崛起。

「稀缺程度」,头条完胜,甚至完胜所有新闻媒体平台。即便后来有趣头条这些模仿者,依旧完胜。


2)去做直播网红 VS 考研学习

王小美研究生毕业,能够拿到腾讯阿里这样大厂的offer。

但是她长得很美,也在考虑要不要去做直播网红,毕竟现在直播火得一塌糊涂啊,可不能错过趋势。

两个她都想去,纠结吧?怎么办?就看自己参与其中的四个部分哪些更高。

还是来看图:


「交易成本」,拿到大厂的offer,此后去任何一个地方工作,相当于在脸上戳上一个认证。铁定在之后选择工作的交易成本,会大幅降低。

但大家看直播,如果李佳琪不卖口红了。所有人则需要去寻找张佳琪,王佳琪、赵佳琪…

王小美进入直播行业,除非让自己变得很出名,不然给别人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

「网络效应」,网红完胜。做直播最重要就是能形成增强回路——更多人看你,你卖得货越多,成本越低,就越多人看你。

但去大厂其实也不差,不过需要几年沉溺。有个P7、P8级别,凝聚网路效应的可能性才会更大。

「用户规模」,表面来看,网红才会有用户啊。

但其实,去大厂一段时间,也很容易转换用户。比如我有个朋友在阿里,她就做“27岁女生在阿里”这个系列,照样狂揽10W粉。

「稀缺程度」,大厂的稀缺度天然就很高。

“网红”的稀缺性需要自己建立,除了美,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专业、更风趣、谈吐更优雅…这是很难的。


所以,看图就一目了然,你还是去大厂吧。

这个年代其实不缺网红,缺的是有更有社会价值的网红。


多说一句。

很多人会觉得,凭什么我选的方向,一定非要用「交易成本-网络效应-用户规模-稀缺程度」这种商业范畴去定义呢?

比如我热爱古典音乐,原本就小众,你不可能让我放下手段去做lowlow的流行音乐啊。

或者我就要去考公务员或去大学当老师,虽然不够商业,但是足够稳定啊。

但其实同样实用这个框架。

比如你当公务员,同样有你的「用户规模」,比如和你接触的所有同事;你同样需要,降低他们之间的协作时间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你同样需要,提高自己的「稀缺程度」。


04
One more thing

今天这篇,主要讲在没有「目标C」以及明确的「航船B」的情况下,如何去识别「方向A」。

当然,当然,你还是最好先设定「目标C」,因为一切都会变得更轻松。

所以,之后的文章(过两三篇),我会继续写,工作几年后,你如何确定你的「目标C」?

以及如何识别你应该去什么样的公司「航船B」?

父母总希望你稳定,但你始终找不到更好的说辞。到时候你就找到最终解了。

有句话这样说,“ 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都是逆风”。

而在《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斯科特·派克也这样说:
“而找到人生的方向,通常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仅仅依靠投机取巧或头脑中的灵光闪现,很难达到目标。我们更应态度谦虚,脚踏实地。”
共勉。

作者:程驿( 《认知颠覆》作者,简书签约作家,笔名:道长是名思维贩子,写作口号:每周思考一个问题,死磕每个问题本质原因。「超脑连接社」思考社群创始人)公众号-道长的思维铺子(ID:daozhangsiwei)。

都看到这了,别急着走。

看完下面3篇再走,哼~


做事没有动力,我们该怎么办?

为什么总有傻逼要投资金盘?

被动社交,内向成长者的致胜之道!



你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