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投票权?三权分立可信吗?保护人还是动植物?问答

葛磊 春城暖爸
2024-10-08

先行致歉:在拙笔为什么三比六?有人背叛?总统豁免权之川普诉美国案素描中,在下写错了一位副大法官的性别,把“女士”错写成了“先生”。正确的表述应当是:已在位两年的肯塔基·布朗·杰克逊女士,2022年51岁时获拜登总统提名最高法院副大法官并获参议院批准。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仅是百姓随性辩论,不是官方正式公告。如果真的想了解官方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答复,不要以百姓随性辩论为准,要以官方正式公告为准。

尊敬的读者朋友提了好问题。在下的答复仅代表个人观点。就在下的几篇拙笔,尊敬的读者朋友通过平台发来许多提问。把读者朋友的姓名隐去,把读者朋友的提问和在下的答复整编,此前已做了五十四份简报。今天的第五十五份简报,继续报告第一百六十位读者朋友、第一百六十一位读者朋友、第一百六十二位读者朋友与在下的沟通。因为每一份简报里都列出了过往简报的列表,所以如要回顾过往,请进入上一份:54.《民主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信仰和私产权影响选举?问与答》。


论断160来自第一百六十位读者朋友,关于《完美欺骗:2020美国总统选举违规行为的六个关键方面》。

论断160:

美国的三权分立,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真的能独立于资本和政党之上吗?我信个鬼。以前曾经很欣赏,现在完全质疑。包括美国的《独立宣言》也是有猫腻的。

答复:

您提了好问题。不妨从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与政党的影响,以及《独立宣言》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意义。

1.三权分立的初衷和现实

美国的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是为了防止权力集中在一人或一机构之手,三权分立的目标是确保权力的制衡和分配。这一制度的设计初衷是避免专制统治,保障民主和法治。《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尤其是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通过《联邦党人文集》阐述了这一原则,认为每个部门应有独立的权力,以防止任一部门的权力扩张。

然而,现实中,资本和政党确实对三权分立产生了影响。资本的力量在美国政治中无处不在,游说团体、竞选捐款以及利益集团的存在,使得立法权和行政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政党斗争也是现实政治的一部分,常常影响决策的独立性。

2.独立性并非绝对

尽管三权分立制衡的设计是为了确保独立性,但完全独立于资本和政党之上的权力是理想化的。在现代政治中,资本与权力之间的互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潜在的威胁,美国的宪法和法律体系设立了多种机制来限制资本和政党的过度影响。例如,改革《竞选资金法》,旨在减少金钱对政治的腐蚀;维护司法独立,确保法官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

3.《独立宣言》的历史背景

至于《独立宣言》,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政治考量。虽然它倡导了平等和自由的理念,但其背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奴隶制在独立战争后的几十年里仍然存在,女性和原住民的权利在当时也未得到充分保障。然而,《独立宣言》为后世提供了一个道德和政治的基石,推动了美国及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进程和人权发展。

4.质疑和反思的重要性

最后,质疑是一个健康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历史和制度时。然而,质疑的基础应当是对事实的理解和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三权分立制衡制度并非完美,但它是人类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旨在通过权力的分散和制衡来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在反思这些制度的同时,也应认识到它们的进步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总之,美国的三权分立制衡制度虽然在现实中面临资本和政党的挑战,但其核心理念依然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质疑这些制度的有效性可以促使社会不断改进,但同时也要看到制度设计背后的智慧和其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美国的《独立宣言》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依然是人类追求自由和平等的伟大文献。


论断161来自第一百六十一位读者朋友,关于《民主是邪恶的还是正义的?信仰和私产权影响选举?问与答》。

论断161:

我认为女性不应该有投票权,不应该当国家领导人。因为《话语》里说了,男人是女人的头,女人被造的目的是作为男人的辅助者,而不是当领导者。有投票权的人就相当于是领导者了,有“主权”了。(编者注:此处用“话语”替代了原文。)

答复:

您提了好问题。对这个论断,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思考:《话语》文本的解读,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基督教传统中的历史和现代观点。

1.《话语》文本的解读

论断中引用的《话语》文本主要来自:“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是…的…;他又是…的…。…怎样顺服…,妻子也要怎样凡事顺服丈夫。”以及提到“女人被造是为了帮助男人”。

这些文本确实强调了婚姻关系中丈夫作为妻子“头”的角色,但重要的是,这些文本是在婚姻和家庭的特定背景下提出的,并不意味着女性在社会或政治领域不应有发言权或领导权。《话语》也提到,男女都是按照…的形象被造的,在…面前有同等的价值和尊严。

2.女性在《话语》中的角色

《话语》中有不少女性领袖的例子,这表明女性在合适的情况下可以担任领导角色。例如,底波拉就是一位女先知和士师,她带领以色列人战胜敌人,是当时以色列的最高领导人。此外,普利希拉与丈夫亚居拉一同教导了阿波罗,这显示了她在…中的重要角色。

3.历史与现代…教观点

在…历史上,对女性角色的理解经历了很多变化。虽然传统上,许多教派确实限制女性在…和社会中的领导角色,但现代的许多…教派别,包括许多福音派、主流新教教会等,都支持女性在…和社会中担任领导职务,并认为女性拥有平等的投票权是符合…教原则的。

这些教派认为,《话语》中的“头”这个概念更多的是指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或支配关系。在…教的核心教义中,领导者是要服务他人的,而非将权力用作压制他人的工具。因此,投票权并不应与主权或统治权直接等同,而是作为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女性与男性在这方面应当是平等的。

总之,虽然某些《话语》段落被解释为支持男性在家庭中的领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公共领域或政治领域中不应有参与权或领导权。相反,《话语》中也有许多例子表明女性可以且应该在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教很多教派支持女性的全面参与,认为这符合《话语》的整体精神。


问题162来自第一百六十二位读者朋友,关于《美高院大法官尼尔·戈萨奇:过多法律伤害美国》。

问题162A:

我看完《美高院大法官尼尔·戈萨奇:过多法律伤害美国》之后,怎么读出了网罟繁密,“民苦秦久矣”的感觉了呢?觉得这已经背离了法治的初衷,但误区到底在哪里,又讲不清楚,能烦请您再帮助梳理一下吗?

答复:

您提了好问题。您在阅读了这篇文章后,产生了与中国古代秦朝“网罟繁密,民苦秦久矣”的类似感受。这种感受表明,您认为美国当下的法律体系已经变得过于复杂和繁重,背离了法治的初衷,导致美国普通民众在面对法律时感到无力和被压迫。同时您认为自己或许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还不完全清晰,因此需要进一步梳理。

1.法律的初衷与现实的背离

戈萨奇大法官在著作和演讲中提到,法律的初衷是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法律体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繁重,这种复杂性使得美国普通民众难以理解和遵守法律,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法律。法律不应成为压迫工具,但当它变得过于复杂,普通人无法理解或遵守时,就会背离其初衷。

2.“网罟繁密”的类比

您提到的“网罟繁密,‘民苦秦久矣’”来自《史记·商君列传》,描述的是秦国在商鞅变法后,法律制度极其严苛,导致民众生活艰难。这种类比指出,当法律过于繁复和严格时,民众反而会受其苦,正如戈萨奇大法官所指出的那样,当法律体系变成一个迷宫,甚至连执法者都无法完全理解这些法律时,普通民众就更无从遵守,这使得法律变成了一种压迫工具,而非保护手段。

3.问题的核心:过度立法与执行

戈萨奇大法官提到,国会将立法权过多地委托给各个行政机构,这些机构制定大量法规并有权执行和裁决。结果是,行政权力的过度扩张和法律的过度繁杂使得美国公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甚至可能因不知情的行为而犯罪。这种过度立法和执行与“法治”的初衷相悖,法治应该是公正和透明的,而不是让人无所适从、恐惧法律。

4.误区与解决方案

误区在于,法律的扩张和复杂性使得原本旨在保护民众的法律反而成为压迫的工具。要解决这一问题,戈萨奇大法官提倡恢复公民教育,让公众了解政府体系,理解法律,增强公民意识;同时,他呼吁减少对法律的过度依赖,鼓励更多的社区信任和自治。

总之,您感受到的“网罟繁密”与戈萨奇大法官提出的问题本质上是对同一个现象的不同文化表达。您感受到法律体系对普通民众造成的压力和困境,这是因为法律的复杂性和广泛适用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理解能力,背离了法律应有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过度立法,加强公民教育,并恢复法律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问题162B:

我从兰花和红石斑鱼这两个案例也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凡在美国有生活经历的人几乎无不赞叹那里生态、环境多么良好,联想到一些地方的环保还非常不到位,所以当然不能废弃环保的价值。但在欧美这些环保已经非常出色的地方,是否又有过度环保的极左冒进现象呢?

假设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人和动/植物同样濒危,那么到底应该先保护人,还是先保护动/植物?欧洲不是也直面着类似的境遇吗?事实上,欧洲人无法仅仅依靠清洁能源来维持生计,否则就不会严重依赖俄国的天然气了嘛(据说现在改成从非洲进口了)!那么,到底应该先保持人的生计,还是宁愿冻死、饿死也不使用(不环保的)化石能源呢?我个人的浅见,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应当先保护人。不知您的见解是怎样的?

答复:

您提了好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环境保护、人类生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政策等复杂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探讨。

1.欧美的环保状况及过度环保现象

在欧美国家,特别是欧洲,环保政策已经相对成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许多国家在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废弃物处理、自然保护方面达到了较高标准。然而,也有批评认为某些环保政策可能走得过远,尤其是在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面。

例如,有些环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会过度强调保护某些物种或自然环境,而忽略了当地社区的经济需求和社会影响。这种“极左”或“冒进”的环保主义会导致人们失去工作,或者难以负担高昂的能源成本。

2.人类与动植物保护的优先性

当人类与动植物的生存发生冲突时,优先保护哪一方成为一个伦理难题。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制定者会尽量寻找平衡点,即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确保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人类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动植物的生存。

欧洲在能源政策上面临类似的困境。随着欧洲对清洁能源的依赖加深,许多国家也发现仅依靠清洁能源不足以满足所有需求,特别是在冬季取暖方面。俄乌战争后,欧洲减少了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转而寻找替代能源,比如从非洲进口天然气。然而,这也揭示了清洁能源转换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既要减少碳排放,又要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

3.能源政策与环保的平衡

在能源问题上,许多国家面临着如何平衡环保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尽管化石能源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并被认为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它仍然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来源。这也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在环保与生计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欧洲的现实情况表明,尽管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政策推动,完全依赖清洁能源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许多国家在短期内选择了一种混合的能源策略,即在逐步增加清洁能源使用的同时,维持化石燃料的供应以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

总之,在环保与人类生存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虽然环保政策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但这些政策也需要与现实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相结合,避免走向极端化。合理的环保政策应当保护环境,同时不忽视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因此,政策制定者在设计和实施环保措施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保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那么,到底应该先保持人的生计,还是宁愿冻死、饿死也不使用(不环保的)化石能源,在这方面,《话语》有哪些内容能够给予我们启发呢?

1.优先考虑人的基本需求

《话语》强调了…对人类基本需求的关怀。例如,“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这表明,…深知人的基本需求,并且重视提供足够的资源供人类生存。

此外,“你们中间谁有一只羊在安息日掉在坑里,不把它抓住拉上来呢?人比羊何等贵重呢!” 这段话强调了在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与动物福利之间,人类的生命是优先考虑的。

2.管理与责任

“…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 这表明,人类被赋予了管理地球资源的责任,但也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行使这种管理权。这意味着在考虑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考虑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

3.平衡与智慧

“我儿,要谨守真智慧和谋略,不可使它离开你的眼目。这样,它必作你的生命,颈项的美饰。”这提醒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保持智慧和平衡,避免走向极端。

4.爱与怜悯

教导我们要“爱人如己” 。这种爱心可以理解为对他人的关怀与怜悯,这也意味着在环保措施与人类生存之间做决策时,我们应当考虑如何最大化地减少对人类的伤害。

综合来看,《话语》鼓励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优先考虑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我们有责任管理和保护地球的资源,但这应在确保人类生计的前提下进行。关键在于平衡和智慧地应对这些挑战,不让极端的环保措施损害人类的基本权益。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春城暖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