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谷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明明 明晰笔谈 2023-03-14

丨明明FICC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美国硅谷银行因储户挤兑潮、失败的投资策略等原因而宣告破产。硅谷银行的破产原因既有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因素,也有大多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共性风险。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FDIC发表的联合声明将较大提振市场信心,避免硅谷银行的影响进一步传染,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判断将重回通胀逻辑,但考虑到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更为谨慎。

硅谷银行宣告破产后引发市场恐慌。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导致全球股票市场集体跳水。硅谷银行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宣布破产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一家。硅谷银行破产主要由于疫情后银行将资金大规模投入长期国债与MBS,而美联储加息导致其储户筹集资金更为困难、储户提取存款行为加剧,同时加息周期也导致其自身证券投资出现大幅损失,储户挤兑后陷入流动性困境所致。

硅谷银行的风险是个性还是共性?从存款保护程度角度而言,硅谷银行未受FDIC存款保险保护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96%,远高于平均55%的水平。从储户方面而言,硅谷银行服务的存款客户集中在科技、医疗等行业,其客户受到加息的影响较大,较多储户需要提取存款维持公司运转,导致挤兑风险更高,而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中零售存款占比较高。但需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证券价格未实现损失较高是美国银行间共性的风险。当前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银行在可供出售的证券投资方面面临超6000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中小银行资本被未实现损失侵蚀的更为严重。硅谷银行引起的市场恐慌后续能否被监管机构、财政部、美联储等政策平息是未实现损失是否会具象化的关键。

当前美国银行流动性如何?美联储开启加息后,美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不断收紧,2022年开始,银行采用贴现窗口借款金额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通过预付款向银行提供资金量大幅上升。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银行间流动性还未出现严重的危机,担保隔夜融资利率还未出现飙升的情形。但银行存款持续流失,贷款继续增加,贷存比不断上升,银行流动性水平快速下降令人担忧,尤其是中小银行。

美国中小银行挤兑风险与企业资金周转困境存在相互传染、蔓延的风险。在当前美联储已大幅加息时期,美国非金融企业处于资金短缺、借贷成本上升的困境之中,若硅谷银行破产引发其他FDIC存款保护覆盖率较低的中小银行出现挤兑浪潮,流动性风险继续在银行业传染,则会导致更多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因而美联储、财政部以及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出台有力的政策以控制硅谷银行破产引发更深危机的风险。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会引发更大的危机吗?FDIC已接管硅谷银行,在3月13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前,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FDIC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硅谷银行所有储户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同时也对Signature银行采取类似的措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设立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最长长达一年的贷款,以确保银行有能力满足存款人需求。此次美国监管以及政府机构应对十分及时且有力,硅谷银行破产的外溢影响预计较为有限,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判断将重回通胀逻辑,但考虑到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更为谨慎。

风险因素:未来美国整体或部分银行流动性出现超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美国通胀超预期等。

正文

美国硅谷银行因储户挤兑潮、失败的投资策略等原因而宣告破产。硅谷银行的破产原因既有其自身业务的特殊性因素,也有大多数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的共性风险。3月13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与FDIC发表的联合声明将较大提振市场信心,避免硅谷银行的影响进一步传染,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判断将重回通胀逻辑,但考虑到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更为谨慎。

硅谷银行因何破产?

硅谷银行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宣布破产的银行中规模最大的一家。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破产事件发生频率较低,2020年疫情期间也仅4家银行发生破产。3月8日硅谷银行发布融资公告,3月9日美国银行板块大幅下跌,美国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四大银行的股价跌幅均超4%。3月10日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全球股票市场集体跳水,标普500指数跌1.45%,德国DAX指数跌1.31%,法国CAC40指数跌1.30%,英国富时100指数跌1.67%。

硅谷银行为何走至破产?硅谷银行作为美国的前二十大银行,主要服务于科技、医疗等行业的企业。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美联储实行超规模的宽松政策,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科创企业获得大量资金,硅谷银行的存款也从2019 年底的 618 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一季度的 1981 亿美元,而硅谷银行使用存款资金购入了大量长期美国国债和政府支持的抵押贷款证券。随着美联储加息,硅谷银行服务的企业融资成本以及困难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存款的消耗不断增加,并且加息也导致债券等资产回报率较存款更具吸引力,因而储户也倾向于将银行存款用于购买更高回报的资产,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硅谷银行在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面临较高的流动性压力。同时,2022年开启的加息周期导致硅谷银行持有的国债以及抵押贷款债券价值不断下跌,为了解决当前的流动性困境,3月8日硅谷银行发布公告试图融资,但这一举措加大了市场恐慌;次日,投资者和储户从硅谷银行提取了420亿美元的存款,银行出现挤兑,截止收盘,硅谷银行的现金缺口约为9.58亿美元。突然爆发的提款潮导致硅谷银行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最终资不抵债,于3月10日宣告破产。

硅谷银行破产事件会进一步引发更大的危机吗?

硅谷银行的风险是个性还是共性?基于硅谷银行2022年四季度财务报告,未受FDIC存款保险保护的存款占存款总额的96%,而FDIC存款保险保护存款总额占银行存款总额的55%左右,因而从存款保护程度角度而言,硅谷银行出现挤兑的高风险属于个例。并且硅谷银行储户集中在科技、医疗等行业,而这些企业储户在加息时期面临估值缩水、筹资成本上升、筹资渠道受限、资金来源枯竭需要提取存款维持公司运转,从储户方面而言,硅谷银行服务客户受到加息的影响较大,这方面也属于硅谷银行特有的属性,大银行的资金来源中零售存款占比较高。

但需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证券价格未实现损失较高在美国银行间是具有共性的风险。当前随着美联储加息,美国银行在可供出售的证券投资方面面临超6000亿美元的未实现损失,对于大银行而言,可供出售的证券投资的未实现损失导致一级资本下降10%以上,而对于规模低于2.5亿美元的地区银行而言,可供出售的证券投资的未实现损失导致一级资本下降20%以上。而该风险只会在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出现挤兑潮)时成为具象化的损失,因而硅谷银行引起的市场恐慌后续能否被监管机构、财政部、美联储等政策平息是危机是否会扩大化的关键。

当前美国银行流动性如何?美联储开启加息后,美国银行体系流动性不断收紧,银行采用贴现窗口借款金额自2022年开始大幅上升,其中大部分是小银行采用贴现窗口获取资金。同时,2022年开始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通过预付款向银行提供资金也骤增。目前而言,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银行间流动性还未出现严重的危机,担保隔夜融资利率还未出现飙升的情形。但银行存款持续流失,贷款继续增加,贷存比不断上升,银行流动性水平快速下降令人担忧,尤其是中小银行。

此外,美国中小银行挤兑风险与企业资金周转困境存在相互传染、蔓延的风险。在当前美联储已大幅加息时期,美国整体非金融企业的流动性水平骤降,美国非金融企业处于资金短缺、借贷成本上升的困境之中,若其他FDIC存款保护覆盖率较低的中小银行的储户担心自己的存款也面临损失风险,从而引发中小银行进一步挤兑浪潮,导致流动性风险继续在银行业传染(中小银行较高的证券投资未实现损失比率将加剧传染),进而导致更多企业面临资金运转问题,则美国经济或将面临规模不容忽视的裁员潮。因而美联储、财政部以及监管机构需要及时出台有力的政策以控制硅谷银行破产引发更深危机的风险。

当前美国监管机构的应对如何?硅谷银行的外溢影响如何?FDIC 在3月10日接管硅谷银行,同时, 3月10日耶伦部长表示完全相信银行业监管机构能够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并指出银行体系仍然具有弹性,而监管机构拥有应对此类事件的有效工具。3月12日,财政部长耶伦进一步表示“(过去)在金融危机期间,系统性大型银行的投资者和所有者得到救助,而已经实施的改革意味着我们不会再这样做了,但会专注于满足储户的需求”。在3月13日亚洲金融市场开盘前,美国财政部、美联储以及FDIC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硅谷银行所有储户可以支取其所有资金,同时也对Signature银行采取类似的措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设立新的银行定期融资计划(BTFP)向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提供最长长达一年的贷款,以确保银行有能力满足存款人需求。此次美国监管以及政府机构应对十分及时且有力,最新出台的措施将较大的提升市场信心,硅谷银行大额存款储户的资金得到保证同时未来银行挤兑现象发生概率有望得到控制。因而硅谷银行破产的外溢影响预计较为有限,未来美联储紧缩节奏判断将重回通胀逻辑,但考虑到美国银行流动性压力,预计未来美联储加息节奏也将更为谨慎。

风险因素:未来美国整体或部分银行流动性出现超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美国通胀超预期等。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3年3月10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41.28bps、5.15bps、9.11bps、-7.99bps和8.91bps至1.90%、2.17%、2.31%、2.16%和2.79%。国债到期收益率全面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1.00bp、-0.72bp、-0.72bp、-1.25bps至2.26%、2.52%、2.70%、2.86%。3月10日上证综指下跌1.40%至3,276.09,深证成指下跌1.19%至11,579.99,创业板指下跌0.10%至2,372.68。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3年3月1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亿元逆回购操作。3月10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5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8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回笼3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12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6010.66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8117.16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9868.66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市场回顾及观点

可转债市场回顾

3月10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402.90点,日下跌0.50%,可转债指数收于1788.49点,日下跌1.46%,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533.67点,日下跌1.33%;平均转债价格136.17元,平均平价为98.20元。当日,日丰转债退市。478支上市交易可转债,除4支停牌,74支上涨,1支横盘,399支下跌。其中恒锋转债(7.58%)、智能转债(4.72%)和盛路转债(4.22%)领涨,城市转债(-6.44%)、文灿转债(-5.86%)和伯特转债(-4.77%)领跌。470支可转债正股,55支上涨,4支横盘,411支下跌。其中恒锋信息(19.99%)、苏州科达/淳中科技(10.01%)和润达医疗(9.99%)领涨,长城汽车(-10.00%)、佳力图(-8.98%)和强力新材(-7.19%)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转债市场跟随正股下跌,各中信证券一级行业均录得负收益,消费、地产产业链跌幅居前。

近期市场短期波动源于宏观环境仍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的阶段,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出现了明显下修,以及上周海外紧缩交易再起叠加硅谷银行困境风险事件发酵、国内两会政策偏稳加上需求偏弱。本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聚焦科技和金融,包括重组科技部、成立国家数据局与国家金管局等,是中长期关注的重点。短期,我们认为市场依然是经济复苏预期下修的震荡市,建议重视风格轮动,优先选择业绩改善明确、拥挤度较低、政策力度支撑持续的板块。重点可以关注几条主线:一是消费、养殖方向;二是宽信用修复下的地产后周期和金融板块;三是成长类的标的,围绕高端制造、新材料、半导体、创新药等题材,我们认为这一方向可能是贯穿全年的主线;四是基本金属、稀土金属等周期板块,但我们预计在总量政策稳健的背景下上游商品走势可能加剧分化;五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重塑下的以中字头为代表的央国企。

近期市场估值仍旧较为稳定,但考虑到市场情绪持续低迷,短期估值或还有一定的压缩空间。进一步在市场情绪偏弱的阶段,个券赎回扰动可能放大,对于高价标的需要密切跟踪。反过来,近期发行上市的标的可能因为平价承压上市价格相对较低,去年底发行上市的诸多次新券在今年初带来了不俗的超额收益。因此当前可以加大对次新标的的布局。我们判断市场在当前依旧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布局参与时间段。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润建转债、大元转债、新化转债、博汇转债、伯特转债、金诚转债、北方转债、美联转债、龙净转债、法兰转债、惠城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敖东转债、赛轮转债、合力转债、小熊转债、一品转债、苏银转债、禾丰转债、东材转债、立昂转债。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3月13日发布的《债市启明系列20230313—硅谷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危机?》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披露信息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本资料所载的证券市场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的研究部编写。中信证券研究部定位为面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卖方研究团队。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行为。中信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证券的客户。若您并非中信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应首先联系中信证券机构销售服务部门或经纪业务系统的客户经理,完成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并充分了解该项服务的性质、特点、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若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的风险或损失,在此之前,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问,敬请发送邮件至信箱kehu@citics.com。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订阅号中的所有资料版权均属中信证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发送或复制本订阅号中的内容。除经中信证券认可的情况外,其他一切转载行为均属违法。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