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读过苏辛,古词的魅力孩子真的懂吗?| 古词常识与创作工作坊
我们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入门的一步,往往是古诗词。当今哪个孩子不曾在牙牙学语时背过几首古诗词呢?那么孩子们背的第一首古诗词是什么?
是“春眠不觉晓”吗?是“离离原上草”吗?还是“床前明月光”呢?
不知你发现了吗?以上举出的孩童们倒背如流的句子,都是“诗句”。
那么“古诗词”的“词”呢?
古诗和古词,其实是两种韵文文体,但今天我们叫顺了,就归为一道了。
归为一道也不打紧。诗和词本来就是一家。只是,一旦把它们分开来看,大家又能不能说出个所以然呢?
比起长短句来,还是整整齐齐的律诗、绝句,看着更眼熟吧?
相对诗歌,我们的中小学课本中对词的介绍并不多。学生只是通过课本内容,大致去了解词牌名、词的主要内容。但他们往往有个感受:词读起来,大不同于诗,词有词的气质,好象是忽快忽慢、忽远忽近,读来比诗更多回转。这是为什么呢?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此篇读来轻柔婉转、往复缠绵。)
要说为什么,不了解词基本的文体结构、语法特点、平仄韵律,就很难说明白了。
词兴于唐代,经过五代的发展,极盛于宋代,中兴于清代,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在唐代,大量西域胡乐的传入,以及南北音乐文化的交融,带来了许多新乐曲,在民间风靡一时。因为是配合新乐曲而演唱的歌词,所以古词一开始被称为曲子词。词人们,就是古时候的方文山、李宗盛。
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就因善作词而受民众追捧。)
古词的体制结构、风格特色、描写对象、艺术境界都和音乐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元稹有言:“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读长短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为什么词有长短句?因为乐曲有其特殊的音调和节拍,词要和上曲子,要“倚声填词”“按谱填词”。到了南宋,词渐渐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不复歌唱,但对声律的要求依旧比较严格。这种“倚声填词”或“按谱填词”的方法,也一直为后代词家所沿用。
现今我们虽然能在中小学课本上读到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词作。但是传统课堂没有细分词和诗的鉴赏、学习,基本上还是从介绍词牌、作者入手,讲解生词典故,然后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析文章主旨。这样的方式固然能让一些感受力比较强的学生隐约体察到古词独特的审美倾向,却很难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古词不同于诗歌的独特魅力。
△词人辛弃疾
比如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首词的用语非常简单,但是学生们可能也会困惑:作者为什么要选用“惊”这个字?为什么会先写清风,再写时间?为什么句子的朗读节奏会有变化?这些问题都是他们理解古词的潜在障碍。
如果能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解读,这些问题可能会得到解答。
从选择词调开始,词人就有自己的考量。在填词的时候,词人会根据情感的抒发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曲调。如写豪情壮怀,就用《满江红》、《念奴娇》等慷慨激昂的曲调;如写绵邈深婉之情,则用《满庭芳》、《木兰花慢》等和谐婉约的曲调。不同的词牌,有如西洋音乐的“大调”和“小调”。词曲相和,艺术的感染力会大大增强。
△苏轼《满庭芳》
不仅如此,词人对于韵部的选择也颇为讲究。比如《六州歌头》这一词牌,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适合表达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就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动”、“弄”、“翁”、“钟”等字的押韵,增加了“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与作者所要发抒的奇情壮采相称,从而烘托出少年武士心中苍凉郁勃的不平之意。
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馀论》)了解了古词对于曲牌、声韵、平仄、炼字等方面的独特要求,我们就能明白古词的章法结构、选词用语的习惯和语法节奏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贴近前人的创作心境,从作品中体悟他们的饱满与孤独,喜悦与伤感。
△秦观《南歌子》“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在“古词常识与创作”工作坊中,我们会通过阅读李煜、秦观、苏轼、辛弃疾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词人作品,讲解《水调歌头》、《破阵子》、《满庭芳》、《水龙吟》等重要的词牌,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缘起、曲调特点、平仄声律、语言节奏等要素。再加上课堂填词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最后,我们会选择一个词牌、限定词韵,带领学生创作出自己的词作。希望可以让孩子从创作的角度出发,了解词独特的语言和音乐魅力。若能举一反三,在初探古词的基础上,对古诗形成更清晰的理解,则更有趣味了。
古词常识与创作
少年初识“愁”滋味,试赋新词。
适合年级
5-7年级
工作坊亮点
•初步掌握词的文体结构和特点,感受词独特的形式和内容之美;
•了解填词的技巧,并尝试创作一阙符合旧体词平仄、韵律等要求的词作。
工作坊内容
•旧体词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集合。在“古词常识与填词入门”工作坊中,老师将带领学生去了解词的种类、词韵与平仄等特点。
•同时,我们会从具体的词作中体会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并引领学生将这种体悟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相结合,激发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填入词作之中。
工作坊时间
2021.1.25-2.5 周一至周五9:30-11:30
(共10次课,20课时;周六周日休息)
授课导师
春春
报名方式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学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请扫描二维码,添加小中老师咨询。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适合4-8年级孩子的寒假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