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与“保持距离”的政治学产生连结 | 少年三明治

少年三明治 三明治文化中心 2023-03-24


5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林垚在少年三明治工作坊给孩子们分享了“政治学在研究什么”,他从自己与政治产生的连结谈起。


2000年,林垚考入北京大学,那正是BBS论坛流行的年代,大家在上面发帖子,相互评论。北大有一个很著名的BBS叫做“一塌糊涂”,学生们会热烈地讨论各种政治问题,如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SARS非典防控问题等。当时还因为一件引发反响的社会事件,几名学生联名上书国务院,收容遣散制度被废除,而整个公开的讨论和制度起草的过程都是在BBS上完成的,“一塌糊涂” 就成为了当时大学生群体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


作为一个参与讨论的学生,林垚对政治产生了兴趣,他意识到“政治”并非中学时令人抵触的、枯燥的政治课程。当时他已经在北大读哲学研究生,便开始着手准备申请美国的政治学博士。后来,他取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和耶鲁大学法律博士的学位。在美国待了许多年的林垚,去年选择回到国内,在上海纽约大学政治学系任教。(点击阅读:不要只是嘲讽“小镇做题家 | 林垚x三明治跨年教育谈



面对初中阶段的孩子,林垚回到研究政治学最开始的地方,谈谈如何摸索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初探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论。以下是他的分享。



1

 读政治学 

 不仅仅是选择一个专业方向 


在美国高校,政治学系分为四大版块,一是本国政治;二是比较政治,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比如美国频发枪击案背后的政治因素,就可以做跨国的比较,为什么美国枪支管制那么松,而澳大利亚、英国就要严很多呢?三是国际政治,比如大国之间的联盟、最近俄乌战争等国际事件;四是政治理论,研究政治学使用的概念、词汇,或者研究某个政治理论是不是合理。最近十几年政治系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小分类,比如政治经济学,把政治和经济的互动关系单独提炼出来,作为一个领域来研究。


上纽大使用的是美国的学制,大二下学期才确定专业,所以大一大二时会在不同的课程里探索,如果老师教得比较有意思,或是跟着老师做过研究助理,或者自己发现对某些问题感兴趣,会觉得这个领域值得进一步尝试,我觉得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选定专业的。


我认识的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就笃定要学政治学,是因为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参与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美国,每次选举会有很多年轻人去做志愿者,为自己欣赏的选举人挨家挨户敲门游说,很多年轻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接触到政治的。相对来说中国的孩子接触政治的渠道少很多,甚至还会有“要躲开”的意识。今天在座的同学接触各种学科比较早,所以有可能兴趣会明确得更早,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样上了高中,上了大学,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思考,当选定专业时,基础就会比较扎实。


进入了政治系,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选择一个领域。因为你可能既对中国感兴趣,也对美国感兴趣,对国际政治感兴趣,也对政治的理论问题感兴趣,都想要探索一下,其实它们是相互关联的。所以可以主修一个领域,再辅修其他领域。甚至对政治感兴趣也不一定要选政治学,可以作为辅修,去学习社会学、人类学等专业,触类旁通。



2

 研究政治学 

 不断打磨的方法论 


在学术圈有这么一句话,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什么意思呢?我们去观察一个社会现象时,常会看到两个因素同时出现,但不能因为两个因素总是同时出现,就说明两者之间一定有因果关系。到底两者谁是因谁是果,或者两者都是还没被观察到的,隐藏在背后的某个原因的结果?怎么去确定这种因果性呢?就是政治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挑战。


以六七十年代的越战为例子。赶走法国殖民者后,越南的北方和南方分裂,北方由越南共产党统治,南越政府的领导人是天主教保守派,两边打起了内战,美国支持南越,后来还出兵卷入其中。美军对一些村庄进行了无差别轰炸,还有越共派游击队潜伏到南越的村庄里,伏击美国士兵,导致美军采取了过激的回应措施。到1975年,美国完全撤军,北越统一整个越南。时隔几十年,有政治学研究者开始研究,美国当年在越南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否影响越南人后代对美国的态度?战后越南和美国的关系,多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对越南战争行为的影响?


电影《越战创伤》剧照


怎么去研究这些问题呢?可以去走访越南的村庄,问村民讨不讨厌美国人?有多讨厌美国人?做一个调查问卷,按1-5讨厌的强烈程度来打分。然后再看看这个村庄当年被美军轰炸得惨不惨,美军在这里驻扎了多久?如果发现当年被占领越久的村庄,或者被美军轰掉得越惨的村庄,村民的后代到现在对美国的仇恨越强烈,就说明战争对人们的态度有很持久的、很强烈的影响。假设学者这样表述,是不是有问题呢?


同样的数据完全可以给出相反的假说。要证明军事行动是原因,人们的态度是结果,还得在研究方法上进行更多设计。这个论文的作者去研究美国国防部的档案,了解当时美军的方针。翻档案后发现,美国国防部在越南战争期间,对村庄进行了摸底调查,然后评估每个村庄的威胁程度,相关指标比如有多大可能包庇越狱的游击队员,会不会打埋伏暗杀美国士兵,通过各种指标给每个村庄算出一个数字。比方说按1-5来打分,把数字输入到电脑里列出表格,再把表格发给军队作为行动上的指南。


法国摄影师雷蒙·德帕尔摄 出版于《再见,西贡》


这时候有意思的一点就来了。虽然情报人员评估出来的数值很细,但是军队在执行时不可能分成那么细的档次,而是简单粗暴地把村庄分成一级到五级:五级是最危险的,要长期占领,天天轰炸、扫荡、搜身;一级就很安全不用管;二级三级四级依次来处理。所以一开始细致到小数点后几位的评估数值,输入到电脑表格以后需要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这样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假设一个村庄评估出来是2.499,另一个村庄是2.500,四舍五入取整后,这两个村庄的等级就分别变成了二级和三级。换句话说,由于四舍五入取整,导致很多村庄的安全指数本身没什么差别,但被归入了两个不同的安全等级里,所以美军对这些村庄采取的军事行动就变得不一样了。


那我们只要找出这些本来条件很相似的村庄,然后去分析美军采取了不同的军事行动,过了几十年后,村民的态度有什么差异,就可以确定到底军事行动是原因,还是村民态度是原因。


政治学可以通过这样的差异中的差异分析法,先找出差别,再在差别里挑出一部分被强行制造出差别的样本,然后再去分析它们内部的差别,由此来确定因果性。



3

 威权与民主 

 如何讨论哪个更好?


政治学经常为民主制和威权制到底哪个更好而争论不休,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抽象的层面就会显得很空泛。所以进行政治讨论的时候,就必须具体到比如议会民主制和某种形式的威权制哪个更好?这时又要在落实到更具体的问题上,在特定的条件下,哪个对发展经济更有促进作用,或者哪个更能够保障人民的权利等等。


政治学家尝试着给出过一些定义,比如俄罗斯这种政体,很多政治学者把它称为竞争性威权政体——虽有选举制,但不足以构成民主,只构成了竞争。这些选举周期性举行,也有很多党派参与。但有一个庞大的执政党通过各种手段限制反对党,在实际上获取权利。执政党通过公共政策或者法律手段保留了竞争性的表象,同时维持着自身的威权地位。不过这种竞争性威权制度是有流动性的,当公共政策起不到调节作用时,反对党有可能获得突破;或者执政党有不敢超越底线的时候,于是反对党便可以利用这个底线真正发挥竞争的作用。


新加坡每次大选之前,执政党会突然搞出一些所谓的惠及底层的政策,鼓动穷人为执政党投票,通过公共政策补贴等办法,来获得选前的临时性优势,选完之后便不管不顾了。所以只要每一次选举把反对党牢牢压住,就可以一直保持执政党的地位。但长此以往,执政党在台上形成牢固的利益输送纽带之后,有很多社会问题就积重难返了。


那么再看一些称为民主国家的地方,比如日本。日本二战以后。在1955年施行“55宪法”,执政的一直都是自由民主党,等到1995年的时候,在野党才第一次获得大选的胜利。所以,在很多的政治学者看来,日本的民主化是到1995年才完成。国际著名政治学家亚当·普沃斯基(Adam Przeworski)在《民主与发展》一书中提到,在现实情况中仅有选举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和平的轮流执政,一个国家才真正民主化。所以在他看来,日本一直到1995年才真正变成一个民主国家,虽然这个在野党当了两年之后很快就下台,自民党又重新执政,但至少和平的政权轮替已经实现,而新加坡和俄罗斯目前都还没实现。



放眼看去,世界上很多民主国家的民众长期生活在不满之中,政党的轮替像走马灯似的,但是这些政党来来去去都代表了那几个利益集团,还有很多人的声音被忽视了,没有真正被纳入到政治体制里面去。无论是新兴的民主国家,还是美国这样的老牌民主国家,这几年也发出了类似抱怨的声音。所以很多政治理论家就提出,是不是有了政党轮替,就足够被称为民主?民主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把民主的标准提高?


这些都是政治理论家在讨论和试图去解决的问题,那么最后这种讨论会有什么样的实践呢?有研究审议民主或者参议民主的学者们,过去几年在美国举办了“审议日”活动,他们去游说地方政府提供拨款,进行小规模的社会实验。因为很多人忙于生计,最多在投票日投票,平时并不关注政治;或者工作太忙,投票日停工一天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所以有的人可能根本不去投票。这些学者觉得这样一方面对民主的质量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能意味着美国并没有真正的民主,所以力图给公民们创造积极参与政治的条件和动机。



分享:林垚

文字整理:Bake





 2022春季少年三明治工作坊 


少年三明治的2022暑期Mentor计划即将开放招募,欢迎对世界、对自己有好奇的少年,加入这个领军导师、项目、家庭全方位联动的社群,一起探索切中当下的时代话题,寻找独特的成长轨迹。


 招募人数 

10-15人


 适龄人群

11-15岁孩子


 报名方式 

(报名详情扫微信二维码咨询)


*少年三明治长期会员优先获得报名资格


在上大学之前,少年们如何了解社会如何真实运转,各大行业领域具体是什么内容,在充分的接触和实践之后清楚自己的专业方向?


少年三明治项目每年为11-15岁学生带来十个以上的学术领域和行业产业的全面接触,通过顶尖的导师线下工作坊+实地探访+个人项目探索+成长规划,帮孩子在青少年关键阶段形成探索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我们利用三明治广泛的社会资源,搭建专业领域顶尖mentor团队,让孩子们提前接触他们以后可能选择的专业方向。也了解人类社会的精神领域、科技领域和创意、商业这三大发展引擎的内在逻辑,定位自己以后长期的发展目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