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师学习讲故事:宫崎骏电影赏析与故事创作工作坊
五月末的天气,古怪又绵长,太阳似是要把人置于夏日的前端,连绵的雨又试图抓住春天最后的尾巴。除了濡湿的暑热,又有什么昭示着夏天的到来?孩童时的我如此开启夏日——和小伙伴窝在老屋的空调房里,吃放在冰箱的冰棍和冷饮,一部接一部地看宫崎骏的电影。那时候看的还是粤语配音的香港版本,小小的彩色电视机上,是小小的千寻,大大的龙猫,还有奇幻变身的白龙和令人害怕的汤婆婆。
2019年的六月,《千与千寻》再次被搬上电影荧幕,当我坐在电影院中,听着白龙的"不要回头,一直向前走",看着千寻的背影往隧道中走去时,恍然感觉许许多多的时光就这样往前走去了。今年的六月一日,《天空之城》又再度重映,我想会有不少大朋友牵着小朋友一起走进影院,大朋友重温童年,也带着小朋友创造童年回忆。朋友曾告诉我,她的小侄女搬了小板凳坐在电视机前,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龙猫》,抱着龙猫玩偶不肯撒手。
宫崎骏说:“在日本电影界,把面向孩子的作品称为'儿童片'。因为买票的是大人,所以选材多取自大人知道的、知名度高的作品。再加上小动物滑倒、转圈这样的搞笑镜头,让孩子们看了高兴就行。这样的观点,就像腌咸菜用的镇石一样压在我们头上。”他不喜欢“儿童片”这种说法,他的影片也从来不是以讨好儿童的角度,却又往往引起世代的共鸣。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世界上的大儿童小儿童一遍一遍地观看宫崎骏的电影,大家在他的电影中发现了什么?这些思考,成为了我开设宫崎骏电影赏析与故事创作工作坊的起点。
在大师成为大师以前,在大师还是“一片空白”之时,他又是如何获取灵感,拿出能够称得上独创的东西?在《有书真好啊》里头,他说:“我如果不先读书,就无法讲出故事。”
他读宫泽贤治的作品,“宫泽贤治的所有作品都是宝藏,必须沉下心来读。我认真反复地阅读,读出声音,仔细倾听传入心中的声音,想象着书中的场景,过了几天后再读,过了几年后再读,不知为何眼中不断涌出泪水。这个时候,我感到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但又倏地消失了。他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了这种美。”《银河铁道之夜》的列车和《橡子与山猫》成就了龙猫巴士在森林中穿行的画面。
电影《龙猫》剧照
他读玛丽·诺顿的《借东西的小人》,觉得靠“借东西生活”的阿莉埃蒂非常有意思。“’那么多橡皮,怎么都没了呢?‘我是个常常会想这种问题的人。桌子上的东西,总是莫名其妙就没了,尺子啊,彩铅啊。对呀,是小人拿走了,这么想就好了。……这本书让我感到,平日我们觉得’很狭小的家‘这个普普通通的空间,如果用不同的眼光来看感受则完全不同。怎样才能把这个感觉巧妙地用电影表现出来呢?”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剧照
从耳熟能详、充满奇幻色彩的电影作品中寻找经典文学作品的身影,以光影和创作者的角度来重看儿童文学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再仅仅是从文本和作者、时代的角度来赏析作品,还要从不同的面向打开思维,拥有创作和创造的意识,也领略不同媒介的魅力。
"我总觉得自己体内有一个抽屉,连我自己也不记得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这位奇幻大师如此说道。我们所要做的事,是打开作家和创作者的抽屉,找到创作的奥妙,共同来感受奇妙的创作过程,也打开自己体内的抽屉,如果没有这个抽屉,就来打造一个。
这些存在于过去的文学作品,除了是宫崎骏灵感的原点,亦往往令他思考“现在”。他读《借东西的小人》是将近五十年前的事情了,“曾经以为我们是大个儿的人,小人们则是躲在暗处生活的小生物。但当今时代让我觉得我们才是小人。所以,这本书一点都没有过时。……采纳《借东西的小人》这个选题,是因为感到现在的大人们,不,是现在的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无力感,就像小人族面对人类世界时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家都变成了‘小人’,对这个世界,所有人都觉得无力。为了哪怕只能便宜一日元这种无聊的事情,到处都熙熙攘攘。”
电影《借东西的小人》剧照
看宫崎骏的电影,我们往往有一种当下感,从电影中出来,人被放置于当今的时代,亦未尝不会去思考目前的状况。我们被他的电影和相关的文学作品所吸引,是因为不论何时何地再去观看和阅读,对照生活的当下仍有可供探索和讨论的意义。和孩子就着电影和文学讨论当下的社会议题,感受当下的生活,思考在面对现在和将来时要如何形成自己的认知,来摆脱无力感和无所谓的态度,是我在思考这系列课程时的第二个启发点。
为何是宫崎骏?因为他认为孩子有“做傻事”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而这些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大人在他的故事里头也会犯错。《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因为贪婪而变成猪的场景为人所熟知,“不要吃太多,会变成猪的”也成为了调侃的表情包,但这里头,却暗藏着宫崎骏认为的人们犯错和“做傻事”的权利,是一种宽容和厚待。
电影《千与千寻》剧照
他提到《千与千寻》中千寻最初进入隧道和后来从隧道中出来的时候是完全一样的状态,都是紧紧抱着妈妈的手臂,一脸害怕地向前走。可以软弱,可以害怕,也可以在危难的时候流着泪去令自己勇敢,这是宫崎骏告诉我们的人生哲学,也是我们可以借光影与创作和孩子讨论的人生话题。
电影《千与千寻》剧照
✦✦
工作坊时间
线上工作坊
G4-G5
7月24日-7月28日,13:30-16:00
(1周,5天,共12.5小时)
G6-G7
7月17日-7月21日,13:30-16:00
(1周,5天,共12.5小时)
工作坊导师
麦子
报名方式
会员报名请联系阅读导师
新朋友欢迎扫码联系sara老师咨询
暑假中文读写工作坊全面开放招募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