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缝纫机”与“我的上下铺”|散文中的生活
孩子们借散文书写出人与物的依恋关系,也能从中看出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凝注,他们和周围环境的互动和关系。(点击阅读👉:“亲爱的家具朋友”与“被冷落的钢琴”|散文中的生活)淡淡而节制的文字流淌在《外婆的缝纫机》中,外婆和缝纫机是一体的,吴迪与外婆一定非常熟稔,也对外婆有足够的观察和深厚的感情,才能写出外婆和缝纫机之间的亲密。荣逸在《我的上下铺》中,写下了自三岁到如今,自己与双层床的变化。从双层床的搬迁、改变以及荣逸对待它的方式,我们都能从中看出他的成长。他的文字简单、短促,但富有童真。
正如孩子们在工作坊最后提出的对好散文的定义:“好的散文需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体现出来,让读者能体会到,得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表达要恰当。”他们在青少年时期留下的这些生活记录,都是好散文。
——麦子
三明治写作导师
《外婆的缝纫机》
吴迪 13岁
我在创作散文的时候,就是描写一些事实,再加一点自己的感情和观点。我创作没有方法。
家里有一台外婆的老式缝纫机。它像一位安静的老人,静静地立在墙边,等到有人来用它,它才使出自己的功劳。
这台缝纫机是蝴蝶牌的,外婆出嫁时,她的父母送了这台缝纫机当做礼物。一张木头的小桌子,上面有一个黑漆漆的缝纫机,机身上印着金色的“蝴蝶牌”三个字。底下微微生锈的铁踏板上也做了只镂空的蝴蝶。而木质的抽屉里放着各种长短粗细不一的针线。
它放在家里已经有几十年了。在这期间,我们搬了四五次家,每次都没有落下它。外婆把它放在自己房间里,如同朋友一般。用了这么久,当然有损坏的时候。这时外婆就会在手机上网购新的配件,自己拿回来替换。神奇的是,每次都能修好,照常使用。次数一多,爸妈也看不下去,都劝外婆扔掉这台机器,他们再给外婆买一个更高级的。
外婆总说这种老式的用着顺手,一直没有换掉它。而这缝纫机也像听得懂一样,总是很争气,换完部件后依然能为外婆服务。
渐渐的,上面的漆不再鲜亮了;踩下踏板的时候,总会发出十分吵闹的咯吱声,但这种声音是很有节奏的,外婆的手会随着节奏把布料慢慢往上推,在布上留下一排紧密的针脚。
这时候,外婆和缝纫机好像融为一体了,共同创作出了一件件衣服,裤子……
在现代化的家里,这件特别的家具显得格格不入。但外婆的缝纫机已经深深地刻入我脑海中。小时候,外婆做衣服的时候,我经常搬个凳子,坐在一旁看着。外婆看不清针眼的时候,我就十分殷勤地帮忙穿线,心里便会滋生出自豪感。
我喜欢坐在缝纫机前,看着上面五颜六色的线,璀璨的“蝴蝶牌”几字,脚踩到踏板上,观察它与细针的联系(好像是由皮绳牵引着一起动的)。打开抽屉,会有木屑在阳光下飘浮,空气中充斥着木头的清香,我会重复着一遍遍打开又关上,只是觉得这样的感觉十分好玩。
现在我不怎么穿外婆做的衣服,家里踏板发出的声音也不多了。
但也许一个月,也许几个月,缝纫机上总会出现新的布料,就像外婆脑海中的创意,也是不会枯竭的。
《我的上下铺》
张荣逸 12岁
散文的创作可以随意一点的,没有统一的固定格式。
我们家里最老的家具应该就是我的那个上下铺,不过下面是没有床的。它的右边有一个楼梯,总共三节,每一节中间就是一个储物柜。整个床都是木制的,上面用木条搭建出了一个房子的样子,一个框架。
三岁的时候是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就是买这个床的时候,在哪里买的我不知道,或许只有那时候的我知道。床买过来的时候应该是配了一些布,上面有各种图案,应该是架在那几根木条上面的。三岁的时候,我还没有正式睡上那个床,只是在上面玩一玩爬一爬跳一跳而已。真正睡还是跟爸爸妈妈一起睡。
到四岁的时候,就是我生日的那天,我就想独立睡觉了,想睡到我那个床上面。不过也不太算独立,因为隔一门之距就是我爸爸妈妈的房间。那时候我住的是别墅,我们睡都是睡在三楼,玩就在下面。
到了六岁的时候,我要上小学了,而小学在市区,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远,所以我们只能在学校旁边租一个房,床就没有搬过去了,一般就是周末和节假日回别墅住几天,偶尔用用这个床。
到八岁的时候,我上三年级了,我们打算搬家搬到学校附近,我也不记得原因,反正就是有这个打算。我们搬了后,床当然也搬了,不过不是一整个抬过去的,而是把它拆了,到新家了后再把螺丝拧上,可是那个布应该扔掉了,可能是脏了,也可能是没用了。它到新家的时候还没装修好,正巧轮到我的房间喷漆,因为味道太大,所以有几天我没法在我的房间住,我的床肯定也很难受,不过我自己又没法把它抬出去。这两件事到目前为止应该就是我床经历过的最大的事。
后来,我比较喜欢在床上爬来爬去,跳来跳去,就是把自己吊在木条上,再爬上床,然后站在床的边上跳下去,经过几年的折磨后,它现在已经松松垮垮了,没一个螺丝是稳的,我涂了很多胶,不过还是掉了,没粘住。
到现在,这个床还在使用,我还是那样玩它,等到不能用了再说吧。这个上下铺,应该就是我最好的家具朋友了。
✍️👀
欢迎孩子们走进「散文中的生活」
重回日常,书写“我”的生活
✨
领略散文风采,重看“我”的生活。
适合年级
新G7-G9
工作坊亮点
散文作为文学的重要文类,展示作家的个人生活,也是作家的情感话语。本工作坊将以名家的经典散文为窗口,带领孩子往作品深处“挖”,体味作家对日常生活的凝注,梳理暗藏的情感脉络,学习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和方法。
工作坊内容
1、阅读国内外十数篇经典文学作品,涵括汪曾祺、王安忆、西西等。梳理文本感情脉络,构建丰满作家形象,理解他人的生活。
2、通过片段写作练习、记录实地生活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散文写作技巧,并书写出完整散文。
3、阅读当代非虚构作品,联结自身日常生活,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让散文的书写不流于表面。
工作坊时间
8.5-8.9 单周 9:30-12:00 线上
✨
读散文名家名篇,写生活酸甜苦辣!
适合年级
新G5-G6
工作坊亮点
在这个工作坊,孩子们将重新发现日常的食物。在吃喝中,感知个人情绪,捕捉富有感情的日常故事;更有机会透过食物,观察身边的人物、趣事,体会不同时代“吃”的差异,借由饮食,记录特定的生活时期,感知家乡风土,走进城市生活烟火气。
工作坊内容
1、立足名家的吃喝之作,从汪曾祺、王安忆,到费雪、扶霞,在阅读中打通感官,理解书写食物的多个维度,学会在日常中捕捉有关“吃”的细节;
2、从食物出发,挖掘自身记忆,在讨论中,解读与“吃”相关的情感、场所、人物,体会“饮食”在味觉滋味以外的文化意涵;
3、写作任务将与亲身体验紧密相连,在实地观察和实践中拓展有关饮食的书写素材库。
工作坊时间
7.29-8.9 双周 9:30-11:30 线上
8.12-8.23 双周 16:00-18:00 线上
报名方式
如果您是我们的老会员可咨询自己的阅读导师。
如果您是我们的新朋友,请扫描二维码,添加sara老师咨询。
✨🪄👀
在三明治【线上】创意写作的平台上,我们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他们从对生活的初步观察,到对世界的深入思考;从自我内心的独白,到对他人的理解和关爱;从身边的小事,到时代的大事件,他们的笔触无处不在,他们的声音响亮而清晰。我们为他们的纯真和灵动感到骄傲,也为他们的独特视角和敏锐洞察力感到惊喜。
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习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中文表达方式,那么同样欢迎加入我们的【秋季】创意写作之旅。在这里,我们一起发掘生活中的点滴灵感,激发创作潜能,让孩子们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
🔍📚✨
2024秋季【线上】创意写作工作坊
左滑查看具体阶段内容与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