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我表达

刘丽君 LLJ的精神病世界 2019-06-30

Part 1:从抑郁患者的话联想到的


A是一位多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住院一周,查房时A说了一段话:


我就是一直顺从别人,希望别人开心,我就开心。Ta说想吃西瓜,我想吃桃子,我就会说,好吧,那就吃西瓜吧。Ta说想去打球,我想去跑步,我就会说,好吧那就去打球吧。我就是这样啊。总是要我理解别人,我一直都在理解别人,我病了我就承受不了了。就没有人关心我真正在想什么。都是为我好,这也是为我好,那也是为我好,可是都不是我想要的(列举大量具体事例)。

 

可是呢,人怎么能真正说出来自己想什么呢?谁和你这么聊天啊?还过不过日子了。我就是情绪波动,我信任你才哭,哭完我就好一些了,结果你们就加药,那我不要表达我的真实情绪了。我觉得我情绪波动就是这个病的一个过程,我又不是不能接受,我不是承受不了要医生帮助。

 

我接收到的信息:


  • 生活中,我总是在理解别人,但是没有人真正理解我。我很难过。

  • 大家都在为我好,但不是我想要的。我很无奈。

  • 我对医生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但对于加药的结果我不能接受。我觉得我的自主性没有受到尊重。我很生气。

 

A在面对主管医生,表达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她说得多清楚。除了抑郁重的时候,几乎说不出话。病情好转之后,她很清晰的表达了她的不痛快。 

 

但是,这样的表达仅限于在她和医生的关系中。她认为这样的表达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她说“那还过不过日子了”,意思是过日子不能这么去表达自己。

 

从世俗意义上看,A的家庭关系特别和谐,整个氛围特别让人羡慕,住院期间公公婆婆忙前忙后,各种体贴,父亲和爱人开明,孩子学习优异。家庭支持系统非常良好。但是,就是这么个和谐的系统,她反复发作抑郁。

 

接下来的时间,我多次和A聊表达自己的话题,基本上是我在听她说,她讲自己和父亲的关系、和公婆的关系、和丈夫孩子的关系,没有什么狗血的剧情,有的是一种不能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的压抑。她哭了几次(我心虚的很,毕竟对方比我年长二十岁,而且也是一名医生。幸好,我有白大褂护体、专业知识加持。),每次哭完她都主动解释:我哭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说出来了很舒服,很痛快。(意思就是你们别TM再给我加药了!Get√)

 

后来我又遇到过抑郁的病人类似的讲述,我常常会想起A说的这些话。我也有了一些思考: 


  • 自我表达很重要,没有合适的自我表达可能会生病。

  • 合适的自我表达很重要,不合适的自我表达有风险。

  • 自我表达虽然有风险,但还是要不断学习自我表达,不然可能会生病。

 

当时刚好在看《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龙应台问儿子安德烈:你最同情什么?21岁的安德烈回答:


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

 

为什么这样回答?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邪恶,多到你简直就不知道谁最值得你同情:非洲饥饿的小孩吗?某些伊斯兰世界里受压迫的妇女吗?被邪恶的政权所囚禁的异议分子吗?而这些人共有一个特征:他们都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过自己要过的人生。最核心的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权利被剥夺了。

 

我在想,自我表达的欲望也许就像食欲、性欲一样,属于本能需求。生理上,人身体的每个细胞里的DNA无时无刻不在表达成蛋白质,DNA在转录成hnRNA再经过剪辑成为mRNA的时候,不表达的序列(内含子),就被剪掉了。那么心理上呢?

 

我假设:自我表达是人生过程,自我表达也是人生目的。


Part 2:低水平的自我表达 VS 高水平的自我表达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

 

  • 我和我妈关系很差,在外学习,即使见面机会少,但一见面就吵架,互相攻击,无法互相理解。


  • 高中时对考大学有一点想法,想读中文系或是心理学,想当个作家。曾经对班主任提到过一次,想读心理。班主任说,啊呀!以前有个学生读的心理学专业,现在毕业找不到工作呢!立马死心。报考大学我完全失去了方向,大家一合计,要么老师要么医生。于是稀里糊涂地读了医学院。


  • 我妹妹高考,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专业,然后我和我姐给她选的,最后上的师范学院的数学系,现在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你看,你不表达,别人就会替你“表达”了。

 

后来,发现这么搞不行,进化出了高水平的自我表达:

 

  • 大学录取的药剂学专业,各种化学,痛不欲生,我是一个连试管都洗不干净的人啊!要么混到毕业,但很可能毕不了业,不通则痛,痛则思变——转专业。转专业要交几千块的学费,要补几十个学分;为什么要换专业?换什么专业?具体需要什么?都是自己要解决的问题。考大学之前不表达的,终究还是要去面对。


  • 考研之际,各种思考、咨询、找资源,最后决定报考精神科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拦着我!因为我把自己说得很明白,家人和朋友,除了支持我没别的可做的了。要拦着我,单单一句“我觉得这专业不太好”可没有什么说服力,得做大量的工作、考据,这么累人的活儿才没有人干。我妈也仅仅是表达了一下“精神科啊,看精神病的噢。我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呢。”


  • 这两年,我妈曾多次跟我咨询,诸如“我老板娘想跟你咨询一下,她有个亲戚会计总是反反复复检查账单,总不放心,做什么都得反复检查,是不是精神上的问题?”“我一个朋友她老公,这几年总是发脾气、打人,我看你转发的文章里写的很像,要不要建议他们去咨询一下?”你看,我妈知道我是做什么的了。

 

那么,低水平表达到高水平表达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呢?

 

大学转专业之后,我上了很多心理学课程,要说心理学直接教会我什么,我真说不出来。但有一点很明确,心理学极大地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以及我对自己的认知。

 

心理学告诉你很多研究出来关于人的事实真相,也有大量的理论学说供你欣赏选择。人是需要解释的动物,一旦解释通了,一切就通了。

 

我深刻记得我和我妈关系改善的起点。有一天我和我妈在电话里又吵了一架,挂完电话,我站在宿舍阳台上,看着楼下灯光闪烁的操场,特别难过。不知道怎么搞得,我突然在脑子里想象自己是她,面临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一瞬间就理解了她。这个过程一共不到十分钟。我非常地震惊。

 

渐渐地我开始听她说,鼓励她说,希望真正了解她。而关系的魅力在于相互作用,此后我的表达通畅了,虽然难免争论,但对方能听到我说话,我也能听到对方在说什么。

 

Part 3:主动表达 VS 被动表达

 

你若不表达,就是个暗箱,别人拿箭射你就随便射,很可能乱箭射死。

 

你若表达,相当于给别人立了个靶子,别人射你就往你立的目标靶子上去了,有个靶子,别人能看见,还要犹豫一下,我射,还是不射?

 

表达是不可避免的。主动表达还是被动表达?

 

别人为什么射你,因为有了解的需求。当你被射了,被逼着表达,就很被动,表达容易显得无力,因为动作不是你发起的,也就没有很多的掌控力。

 

当主动表达变成习惯,别人看得见你,他得尊重你的存在,他想要了解的关于你的一切信息都能从你这里直接得到,他何苦去八卦你。那些信息最少的人往往容易激起大家的好奇心,然后流言蜚语、八卦新闻就这么制造出来了(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Part 4:自我表达的风险

 

凡事都有风险。


自我表达不能的几种可能:

  • 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别提表达了。

  • 有感受有想法,能力所限,表达不清楚。重点锻炼表达能力。

  • 有感受有想法,但是不敢表达。自我表达是有风险的,比如可能面临使关系陷入危机等等。例如,我爸妈希望我读的专业不是我想读的,我表达了,可能面临与父母关系的冲突。比如,我是个同性恋,自我表达了可能要面临巨大的人际关系的冲突。对风险的评估超过实际情况以及缺乏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能力和勇气,最终放弃了自我表达。 


Part 5:如何合适地自我表达


当你意识到这一需求,你会找到自己的方式的。


最后,关于自我表达的欲望:


表达欲是个很珍贵的东西。我们的一生中,大概会有那么几段时间,特别想要去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的看法,我们的好奇、反思,我们的困惑、悲伤甚至是绝望。

 

有的人,表达了;有的人表达不能。


之后,表达欲会经历衰减甚至完全丧失。你什么都不想说,没有倾诉的欲望,没有表达的渴望,也不再寻求理解,说与不说都没有关系,这个世界爱怎么样怎么样,也许你感受到了真正的孤独,也许你已经超脱于尘世。

 

那时候,你可能会想,有想说的东西,还能自在地表达出来,无论有没有观众,无论有没有读者,无论有没有反馈,表达本身都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


修改自2016.9.30旧文《自我表达》


近期推送:

卡尔·R·罗杰斯:如何创造一种助益性的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