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上海
2
习近平
3
新疆
4
鄂州父女瓜
5
乌鲁木齐
6
疫情
7
H工口小学生赛高
8
习明泽
9
芊川一笑图包
10
印尼排华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百度
2
今日热点
3
微信公众平台
4
贴吧
5
opgg
6
dnf私服
7
百度贴吧
8
知乎
9
dnf公益服
10
百度傻逼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西班牙街头一幕!国王遭民众围攻
今天,石狮这所小学向全市展示!
跟着总书记的考察足迹|瞰孝感
封阿哲!爆瓜回YY!童锦程@阿哲吹牛P!给画面,哲领女歌手刷旭旭宝宝!
戴上这个耳机,终于不用担心睡不好觉啦!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2年12月22日
2023年2月4日
2023年2月4日
2023年2月5日
2023年2月5日
2023年2月6日
2023年2月6日
2023年2月7日
2023年2月7日
2023年2月8日
2023年2月8日
2023年2月9日
2023年2月9日
2023年2月10日
2023年2月11日
2023年2月11日
2023年2月12日
2023年2月12日
2023年2月13日
2023年2月13日
2023年2月14日
2023年2月14日
2023年2月15日
2023年2月15日
查看原文
其他
对于“建议育龄女性慎用心境稳定剂”这一观点的探讨
Original
Lijun Liu
LLJ的精神病世界
2022-12-22
今晨我在朋友圈读到田成华老师发表在渡过公众号上的文章——
《田成华:建议育龄女性慎用心境稳定剂》
。田成华老师是我在北大六院学习时最为尊敬的老师之一,2019年初田老师在正谊厅的讲座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
我和韩涵师妹自发整理了讲座的文字稿,这也是我反复阅读的文章之一,鞭策着自己成为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在此也推荐各位新入行的精神科医生阅读学习。
田老师关于育龄女性慎用心境稳定剂的建议,文章中田老师基于:“对于双相障碍的患者首选的药物是心境稳定剂,包括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心境稳定剂中,除了拉莫三嗪以外,均会明显增加胚胎畸形的风险;不同的药物还有其他的严重不良反应,如锂盐导致新生儿中毒,丙戊酸盐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卡马西平导致严重皮肤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等。”得出,在后文田老师引用了《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中的建议,并写道:“
该指南明确禁止育龄女性使用丙戊酸盐,
除非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对于碳酸锂和卡马西平不绝对禁用,但建议尽可能不用;以抑郁为主的双相障碍,可以使用拉莫三嗪。”
《Maudsley精神科处方指南》对孕期双相障碍治疗的建议是:
我想指出,这个表中的建议是“孕期双相障碍治疗建议”,第6条建议指出“禁用丙戊酸盐(致畸性最强),也禁止心境稳定剂合用。”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该指南明确禁止的是
孕期女性
使用丙戊酸盐,而非“育龄女性”禁用丙戊酸盐。育龄女性和孕期女性完全不是一个范畴,孕期是一个状态,育龄女性则包含了15岁到50岁的女性
(不同国家定义不完全一样)
,不管她是否怀孕、是否已经生完孩子、是否以后还要生。
我相信没有一个经过合格培训的医生(不管是不是精神科医生)会给孕期女性使用丙戊酸盐,而该药禁用于孕期女性的缘由是因为会对胎儿造成伤害(致畸风险),在这里,医疗的主要考虑对象是未出生的胎儿,而非怀孕的母亲,当然如果二者兼顾自然最佳,然而在二者利益冲突的情况下,默认胎儿优先。我不认为是对错之分,我想指出这个医疗决策的潜在前提。
那么,在这里将禁用于“孕期女性”扩大到禁用于“育龄女性”,是否合适?
我认为是非常不合适的。育龄女性首先是个人,是个病人,治病是她来看诊的目的。生育不生育要问问患者本人,而不是默认她一定会生育。
女性因为潜在的默认生育而失去当下对自己病情治疗的最优选择,我只能说是女性群体的灾难。
在医疗情境中使用“育龄女性”我认为也是不合适的,“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更为妥当。
关注女性的生育需要,我认为是必须的。更为合适的做法我想应当是:主动询问患者本人(而非患者丈夫,如果已婚的话;也不应当是患者的父母,如果未婚的话)未来是否有生育计划以及近期是否有生育计划,并告知治疗的可能风险。
(生育是一个重大决定,没有想好生还是不生是非常正常的。用“你以后肯定会后悔”“你以后就不这么想了”来否定当下的想法,逻辑上是无法成立的。当下的人也是个人,当下的想法也是这个人当下的意愿。如果当下的意愿不算数,你怎么就知道你未来的意愿算数?还是说,假如你有生育意愿就算数,你没有生育意愿就不算数,等你有了生育意愿再来算数?“我现在的想法就很重要”——这句话应当牢牢记住。)
对于田老师的建议:“将来修订第三版指南时,注明心境稳定剂不是育龄女性的首选药物。”我想如果这句话出现在诊疗指南里,不仅会对年轻医生造成误导,付出代价的将会是诸多女性的精神健康。
我不禁想到自己高中时因为严重的痛经去看医生,接诊的是一名女医生,她笑着对我说:将来生完孩子就好了。且不说科学依据,即便真的如此,我为了未来生孩子要牺牲掉我在这之前多年的生活质量、影响我学业和前途,至少也得问问我愿不愿意。
在此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看不见的女性》这本书,该书的第四部分讲述了女性在求医问药过程中的普遍遭遇,我想我自己作为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始终对此保持觉察,作为可能的患者,在医生很可能对此无意识的情况下,我们女性自身更应当对此保持觉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