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错的人在一起,其实更寂寞」| 孤独的时刻,我们只是在期待真实

叶丹颖 Momself 2023-01-23

Ms.小姐:


作为我们momself的创始人之一,李松蔚老师每周一篇专栏,一年产出几十万字,可是你能想象吗?就是这样表达力满满的人,却说自己是一名「资深社恐」?


其实作为一个单身狗,在这样的周五,还蛮想跟人一起去看个电影泡个书店什么的,纯属幻想!事实是我还在办公室呼哧呼哧地码字。也不知道在我的同事看来,我是不是就很孤独?


本来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听完李老师对「孤独」另外的理解后,我发现其实在码字时,我并不孤独。


那是李老师接受新周刊的一篇专访,今天我们把这篇分享给大家,不仅是想跟你们聊聊「孤独」,也是想让更多新来的朋友了解我们。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号:new-weekly)

作者:叶丹颖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孤独,叫别人觉得你孤独。

 

在《爱情练习生》节目里,导演林奕华分享了演员王耀庆曾被台湾某报纸娱乐版偷拍到的画面——他一个人在街上拿着一个便当。有几张照片里,他抬头看看天;另一张照片里,他低头看着地。旁边的标题赫然写着:他没有朋友。

 

被问到为什么总能被拍到这样的照片,王耀庆有些无辜:我喜欢吃便当啊!

 

  ◈ 


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国际孤独等级表》,从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餐厅,到一个人做手术。通过简单的对号入座,你就可判断自己的孤独修炼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这些所谓的「孤独」,在心理学专家李松蔚看来,只能叫「独处」,「独处,有时候也不孤独;孤独,有时候也不一定是在独处。」



李松蔚,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知乎优秀心理学答主,《奇葩大会》受邀学者,著有《难道一切都是我的错吗?重构你的家庭亲密关系》


「终于可以把自己藏起来」

 

李松蔚说自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如果让他一个人在家里待好多天,只要有几本书、一个电脑,饿了就叫外卖,并不觉得糟糕。

 

在他眼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餐厅……代表的其实是社会的进步,「今天的社会已经不再像以前农耕社会,大家都必须以群居的状态才能活下去。我们可以一个人活、一个人去做很多事情,这说明我们处在一个高度分工、高度专业化的社会里,并且我们对别人有高度的信任。」

 

一只手搅拌着端在手里的咖啡,李松蔚说道:「就像我不需要让家里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人来给我做这杯咖啡,我知道我到这里来,只要花钱,服务员就会给我一杯品质有保障的咖啡。我之所以有这信心,是背后整个社会的运转体系给了我信心,所以我才可以一个人过来买咖啡。」

 

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80后、90后、00后源源不断涌进北上广等大城市打拼,「空巢青年」已成为近年来一个被热议的词。



他们独在异都、独身、独自租房,下班后回到空荡荡的房间;快递因家里没人于是永远寄到公司;出门倒趟垃圾总害怕会忘带钥匙;手机响起,不是外卖或快递小哥,就是推销和诈骗。「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成为「空巢青年」们诗意的自我调侃。

 

乍一听,「空巢青年」们过得简直凄凉,但在李松蔚看来,「空巢」的状态恰好满足了一部分年轻人心里被压抑的独处需求,而这在过去是无法被满足的。

 

「我们小时候都是被拽在那块土地上的,你没有办法走太远,你永远都生活在家人、亲戚、朋友的熟人圈里。你干点什么别人都会看到,而且都知道你是谁。所以,我觉得大城市它提供的一个可能性,就是你终于可以把自己藏起来。」

 

与此同时,李松蔚并不排除被迫「空巢」的情况,但他相信,一定有很多人是主动来到大城市,选择了所谓「空巢青年」的状态。正如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Eric Klinenberg在著作《独居时代:一个人住,因为我可以》中提出的,「选择独居不等于选择孤独,两个错的人在一起,其实更寂寞。」

 

而当某一时刻,他们突然觉得想要成家了,或想要回到一个小一点的城市,或去到一个更安全、更熟悉、更温暖的人际环境中,他们并非没有选择,「这个选项是存在的,只是现在还没有玩够嘛。」李松蔚笑称。


 

孤独源于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在知乎上拥有超过50万关注量,李松蔚常常在一些线下活动中被粉丝搭讪,但往往那是李松蔚不为人知的孤独瞬间。

 

「我谁也不认识,但有人会说认识我,他们会过来跟我打招呼,我不知道TA是谁,也不知道聊什么。TA就说,我喜欢你的文章,我说谢谢,然后呢?然后TA就走了,或者是TA说加个微信吧?加了,其实可能也不会再聊,将来也不会再了解。」

 

李松蔚待在原地,看着人们穿梭、来往,有时候有人来跟他打招呼,然后他们三三两两在一块,「那个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在干嘛?也不知道自己在那里是为什么?我也不知道他们找我干嘛?对,很难描述,但是那个是我很孤独的时刻。」

 

每当此时,李松蔚就非常渴望有一个房间,能让他自己待着,或有一个耳机,让他沉浸在属于自己的音乐里。

 

人群中的孤独之所以让他感觉更糟糕,李松蔚分析说:「是因为连自在的感觉都很难找到,我没法很放松、没法继续做自己,我们会考虑到别人会怎么看我,被迫地要去有一些礼节性社交,这对我来讲还蛮难受的。」



如果将孤独定义为一种很糟糕的感受,李松蔚认为,这糟糕的感受里还有一部分实际上是来自外界的评价。

 当一个小朋友自己在那玩积木,本来玩得很好,却被爸爸妈妈数落:你看,别的小孩子都在一起玩,就你自己一个人在玩;当一个从小被教育不能表达自己软弱、要坚强的男生,在偶尔很苦、很累、想要呻吟一下的时候,却被当头一喝道:你很矫情;当一位同性恋者为了在一个保守的环境中仍能生活下去,于是假装自己不是自己……

 

李松蔚所举的这些孤独感受,本质上并不是来源于独自一人的状态,而是来自于独自一人时所遭受到的社会压力。

 

「有太多太多的评判,太多的别人的眼光,甚至有时连『孤独』这个词都会成为一种评判,如果我们把那些独处的人就定义成『孤独』,其实我们在增加他们的孤独感。」

 

在李松蔚看来,人之所以孤独,一类情况是被别人说这样不好,于是就真的觉得不好;另一类情况是TA有一些需要去隐藏的秘密,无法很真实地表露自己。

 

「这两类情况都可以用一个共同的特点来概括,就是TA觉得真实的自己反正是有问题的。TA自己也许不觉得真实的自己有问题,但是他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眼中的那个真实的自己。」


 

谁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一首摇滚乐《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曾风靡一时,而歌名本身也常常被奉为金句,成为人们对孤独者的批判。

 

在知乎上,一个关于「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要表达什么?」的提问下有一篇匿名回答说到:「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是一个孤独的人,我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如果我写歌,也会这么写。因为如果我说孤独的人是不可耻的,别人会说我矫情,别人会嘲笑我,毕竟主流思想大家觉得孤独的人是另类,还不如直接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少些争议。」

 

在李松蔚看来,今天的社会正慢慢让我们的眼光变得更中立或是更包容,一个好的社会,一定是允许各种各样的人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包括现在被认为很孤独的生活方式。

 

「允许,既包含每个人自己的内心强大,也包含了每一个人在作为旁观者的时候,需要有一种更包容的心态,」李松蔚说,「这个心态里一定包含了我们不会很快地对某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下判断、下定义,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对。因为有时候可能真的不是因为那些人那样不好,而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在以那种目光看TA的时候,给那样的人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压力。」



正如罗素所说——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李松蔚希望,当十年、二十年以后,可以有小孩们在一起玩,有小孩一个人玩,当家长看着他们会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采访接近尾声时,李松蔚特意向《新周刊》补充道:「我很希望这篇文章在传递我的这部分观点时,是能够给到那些觉得自己不被支持或者被评价说『很孤独』或者『很有问题』的人,我希望能够给他们一些支持,就是他们这样是可以的,而且挺好的,正因为我们社会变好了,他们才可以这样,而不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好可怜,世风日下,大家越来越孤独了,邻居之间都不串门了,大家都好可怜,绝对不是的。」

 

同时,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李松蔚提醒,如果你真的很享受独处,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某个时刻,你觉得自己这样是不好的或者是有问题的,「你不需要克服孤独,『克服』本身就挺孤独的,你需要做的是告诉别人,你需要跟人聊,因为一定有人跟你一样,这世界上一定有人是听得懂你的。」


本文转载自新周刊微信公众号。《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享有传媒界"话题策源地"的美誉。关注新周刊公众号(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锐的话题和生活方式。



放假啦,祝大家今年双11都可以买买买,买到全是划算又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们也做了场叫做“本事 双十一”的主题活动

快来,点击查看吧~

       


点击标题看更多好文

李松蔚:如果把人生想象成一款游戏,你会更容易改变自己吗?

活得累的人,在这12个问题上都选择了答案「是」| 这里有几条更轻松的建议

“不甘心被父母安排,我瞒着家人只身前往美国,却深陷孤独绝境……” | 她能量F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