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self

其他

最破坏夫妻关系的行为,它排第一

"大表姐:前段时间,综艺《春日迟迟》里有个讨论上了热搜。节目里,一位女嘉宾提到自己离婚是因为老公赌博。在第一次发现老公赌博时,女嘉宾就开始吃避孕药,因为她知道,如果老公改不掉赌博的习惯,那生下孩子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第二次发现老公赌博,并被「威胁」要她一起还债时,女嘉宾果断选择了离婚。有人说女嘉宾这样做是「人间清醒」,也有人觉得这样做是否有些「冷漠」。作为节目观察嘉宾的大张伟说了一句出圈的话:「婚姻里,我们需要一些明智的冷漠。」它打破了大部分人对「亲密关系」认知的同时,也道出了婚姻里最需要但时常被忽略的一种能力。"作者
2022年4月9日
其他

爸爸什么时候起不能给女儿洗澡? 终于有人说透了!

性,对于传统的中国家长来说,的确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更何况还要跟「啥都不懂」的孩子讲性,更不知道怎么开口。随着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很多恶劣事件的发生,不少家长开始逐渐重视「性教育」的问题。只不过,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大多停留在「防性侵」的目的上,比如身体的私密部位叫什么名字,哪些地方不能让人触碰,有人对你做不舒服的行为时要拒绝,等等。而为什么私密部位不能给别人碰?坏人的目的是什么?爱情和性之间有什么关系?性在什么情况下美好?什么情况下丑恶?……
2021年7月30日
其他

豆瓣9.0分口碑炸裂!颠覆教育观的纪录片,这位硬核妈妈终于出“续集”了:

在我的教育探索旅程中,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断听到这样一个类似的声音:当前的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化初期模式之上的,为了迅速培养熟练的工人和士兵,以机械化、标准化、分工化方式「生产」孩子们。
2020年12月9日
其他

“老家同龄人3点就下班,房子面积是我的好几倍”丨在大城市奋斗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李松蔚图片:电影《百日梦想家》用户问——本人女,过完年就35了,已婚,俩娃。两口子都在北京做互联网,职位高不成低不就。本来生活正常,过节回老家待了几天,心态崩了。求教。一直觉得在北京混得还不错,这次带娃回去,各处串了串门,发现老家的同龄人都活得好滋润,简直是人间天堂,要啥有啥。吃得好,空气好,消费水平还低,很多女同学要么不工作了,要么就是事业编制,上班泡一杯茶喝到下班,下午坐到三点钟,只要领导不在就下班。什么是加班?不存在的。周末就是朋友约着打牌吃烧烤。工资是没我高,房子面积是我在北京的好几倍啊啊啊。回到北京,不行了,无法直视现在的工作了。互联网公司是怎么压榨人你懂的,家里还有俩娃,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上头还嫌你不够all
2019年2月18日
其他

“男主够漂亮了,就不用女人了?” | 春节档电影里消失的女性

作者:微微图片:网络今年春节假期,我连刷了《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三部电影。三部都很好看,各有千秋。但是我却发现它们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发现了?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几乎没有女主啊!
2019年2月17日
其他

崔璀:他们结婚15年,但是在认识他6个月时,她就不爱了

作者:崔璀图片:电影《时时刻刻》你的假期过得怎么样?假期结束的第一天,沉寂了好几天的群忽然活跃起来,老用户在群里分享假期的很多感受,跟长辈起了冲突,跟老公假期里近距离接触后的不满,好像是忍了一个「和谐春节」之后的总爆发。还有一些群,在聊对新年工作的担忧。我看大家的聊天,慢慢有种感觉,那些抱怨背后,是一种恐惧:我们害怕日复一日的重蹈覆辙,但我们同样害怕改变。想跟你们分享假期里看过的一本书。一本关于女性追寻自我的书——《醒来的女性》。很厚,上下两册。用了一切能用的时间。你知道的,带着孩子旅行,还有长辈,时间被切得很细碎。很多时候,你必须要合上书,微笑着问你的孩子,宝贝,怎么了?而这种时刻有时候会每5分钟一次,还有长辈在房间另外一头的喊叫:「为什么浴池里放了半天还是冷水?浴盐是哪一个?你给小核桃吃药了吗?服务员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小核桃饿了,给他点餐,不要油炸的。」但度假总体上是愉悦的,这种愉悦连带着对一切都更宽容了些,这时你会发现,也不是那么糟糕,想要找时间,总能找得到:排队等出关,等安检,等登机,等起飞,等上菜,这些时间加起来也算可观。陪小核桃玩沙的间隙,在阳光下看书看到眼瞎;家人们都要午睡的时候,我坐在洗手间的地板上看得昏天暗地。值得庆幸的是,小核桃算是一个不错的旅伴,他安于一个人玩耍,又有姥姥照顾吃饭,爷爷和爸爸偶尔陪着画画和读书,我因此拥有了一些自己的时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并不算顺畅,因为有大量人物出现(我看到快结束,个别人名出现时,还要想一想她是谁),每一个人物都横跨少女时代、为人妻,为人母,有人离婚,有人死去,有人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叙述琐碎,伴随着大量的交谈和对话。但是很奇怪,我完全被卷入进去了。在我不得不停止阅读的时间里,她们不断跳到我的脑海里,米拉怎么样了?卡尔呢?玛莎跟她的情人大卫最后怎么样了?她们找到喜欢的工作了吗?伊索遇到了愿意与她公开的女性伴侣吗?我发现,我竟然下意识的把她们代入到我生活中的朋友身上,她们牵动着我,并不只是因为人物和情节的发展,而是,她们根本就是每一个生活在我身边的女性。她们性格不同,出身不同,有的害怕离开丈夫是因为没钱,有的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拿下学位,有的组织女权主义聚会,有的在情人和伴侣之间不断摇摆,有的跟原生家庭终生对抗。她们经历不同,但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找寻自我。-
2019年2月16日
其他

“邻居搬去了160平学区房,儿子10岁自己赚学费” | 寒门妈妈注定无望教出”贵“子?

「赠与」,是孩子的私有财产,爸爸要连本带利还给儿子。如果不是看到这个判决,换做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孩子。这种遇到跟金钱相关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引导孩子的时刻,其实挺多见的。
2019年2月15日
其他

“我跟改嫁了20年的妈妈,吃了一顿团圆饭” | 直到我成为别人的妈才理解了这件事

作者:菜泡饭图片:电影《最后的话》「我希望和我妈老死不相往来,相忘于江湖最好。」我的高中同学爽爽过年期间的一天,一大早就在群里放狠话。原来是她亲妈喊她吃团圆饭。爽爽早年爸爸事故去世后,妈妈很快改嫁,20多年来,一直没有原谅过她妈妈。幼时遭遇的伤痛,很难被治愈,但逐渐人到中年,自己也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甚至也成为别人父母的时候,「怎么跟父母和解」的话题,也渐渐浮现。爽爽的这顿团圆饭,其实每年她都去吃的。我们做朋友的,也总是劝她要不要试试理解当时她妈妈的选择,对两个人都好。只不过这么多年来,她觉得这样的对抗和怨恨,是她应该有的姿态。爽爽每次讲到跟她妈妈的关系,我都会想:「可能吗?和父母和解。」以前年轻时候当然是否定的,「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逃离他们。」「可能,试试生个孩子。」这是我身边几位妈妈的一致回复。◈我身边的朋友大多已经过而立之年,春节聚到一起,除了谈论老公、孩子,也少不了讲到跟父母的关系。大家的感慨都很一致:10年前我们想的是绝对不要变成这样的父母;但10年后的今天,低头看看,很多人惊觉:以前讨厌的父母的样子,或多或少,都在自己身上出现了。苏甜和老公、女儿一起住在杭州,今年她把父母接到杭州家里过年,我和朋友结伴去她家拜年。她爸妈一直在厨房忙进忙出,等饭菜做好了,我们招呼他们一起吃时,两位老人已经开始追着孩子喂饭了。苏甜当年最讨厌被父母逼着吃饭,所以生下女儿后,她一直信誓旦旦对身边人说,「我不会像当年我爸妈那样喂饭的。」实际上呢?女儿长到两岁,最难搞定的还是吃饭。虽然不用端着饭碗全村跑,也真的花样用尽。她没少试各种科学养育办法,但失效的时候,她会陷入深深的自责。「等自己也开始追着孩子喂饭的时候,才知道小时候的自己有多招人烦。」苏甜把女儿强行按回儿童椅上,回过头跟我们感慨。我们打趣说,没人能逃开「活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命运的捉弄啊~苏甜摊摊手:「能怎么办呢?再讨厌现在的自己,轮到自己有了孩子,一切都是觉得有用就好。什么与父母的和解不和解,自己当了妈后,什么都能理解了。感恩父母当年不放弃。」苏甜的现状,跟我大多数朋友相似:生完孩子后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但隔代养育的很多问题,一次次冲击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有人选择放任矛盾,也有人开始尝试理解父母。我们父母辈经历的那个年代,吃饱穿暖平安长大,是最朴素的养育期待,他们会用一个个「必须」「一定」「不行」以保证孩子能顺利成长,心是好的,但办法只能用在那个年代。而真正理解这一点,是从自己对着孩子说出:「今天必须XX才能出门」;「现在你应该去XX了」;「你在外面不可以这样」……这些话开始的。是不是很熟悉?小时候我们这么听着长大,发誓绝对不对自己孩子说这样的话。等20年后自己对着孩子说出这些话时,才会在震惊、懊悔的同时,开始理解我们自己父母的那份心意。养孩子就像重新养一回自己。我们在借用孩子,看见自己童年时的顽劣、固执、和父母的对抗、没来由的叛逆……与父母和解的第一步,其实是看见并且接纳那个不完美的自己。◈我问起爽爽:「10年后如果自己有了孩子,是不是有可能和你妈妈和解?」她犹豫了会儿回应:「可能吧,但第一步可能是不让自己也变成她那样。一定不会做她那样的选择。」「那你觉得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会教孩子懂得独立自主,爱自己的父母吧。」与父母和解的关键,仍然还是在「自己」。我拿这个问题去问了好多人。同事王大米说,我一定是跟女儿成了好朋友,她会跟我讲初恋,讲她的秘密,讨论流行美妆……现在的她,跟女儿的距离就很近,有时候还会向5岁的女儿撒撒娇。这在她跟她妈妈之间,是很难发生的。她和父母的关系并不差,跟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差不多,哪怕住在一起,除了孩子,一天里也说不了几句话。但这个问题对生了儿子的珊珊来说,有点难:「10年后儿子刚上高中,不会给我来个剧烈叛逆期吧?不管他是不可能的,管呢估计也管不好……」你呢?你会期待1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父母?正好新年开始,我们想和百年婴幼儿营养品牌美赞臣一起,向大家推出「致2029的一封信」活动,征集你「10年后为人父母的模样」。👆👆👆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就可以通过H5参与活动H5里,你可以通过鲜活的故事场景和简单的问答,测出你的家长属性,还可以向自己未来的孩子写下寄语。同时,你还可以收获「天下父母心」的亲子主题定制歌单,将爱与关怀献给未来将要茁壮成长的亲亲宝贝,将理解与鼓励献给现在正为家庭竭力付出的挚爱家人。👆👆👆扫描二维码也可以获得全部歌单和孩子一起来听吧!(歌单已经帮你们试听过了,5款不同类型的家长,分别有用不同性格歌单,都很动人。我的是「乐天潇洒」的家长,歌单中有我很喜欢的王菲和万能青年旅店的歌。快扫码看看你的吧!)◈「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意大利之旅》(《Vayages
2019年2月14日
其他

情人节残酷物语:明明是激情消褪,还要歌颂平凡可贵

作者:微微图片:《蓝色情人节》一去年214,我一个朋友去民政局办证,结果被告知号取完了,下午再来——办的是离婚证。照理说情人节这么甜蜜的日子,应该满大街都是恋爱的酸臭味啊,事实好像并非如此。人民日报曾经做过权威统计,过去30多年,我国离婚数量暴增!信息专家调查了300万+情侣,在分析成千上万条可怕又令人心碎的分手数据后,他们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情人节前恰恰是最容易分手的高峰期!100对情侣里,就有13对在情人节这天分手。是因为节日期间容易产生情侣矛盾吗?还是什么原因?关于情人节,还有哪些我们从未觉察的残酷真相呢?Momself最近也做了一个用户调查。在接受我们调查的成年人中,70.4%居然都不过情人节。他们直觉性地反问我,「情人节是什么鬼啊?很久没过过了。」而有孩子的家庭,只有1.9%的夫妻会把娃扔给家里人,去过二人世界。更多的人都选择了留在家里带小孩。
2019年2月13日
其他

“糟糕!活到30+才发现自己一直被套路” | 反手一击还来得及吗?

作者:李松蔚图片:电影《规则改变》一个月前,我辞去了人生实验室的顾问工作。最早是张焰老师的提议。当时,我们刚做完人生实验室第七期,在去机场的车上累得七倒八歪。我们讨论这一期课程中的体验,说到那些最难熬的时刻,我说,我快顶不住了。她忽然说:「有没有想过,你是可以不做顾问的?」我愣了一下。张老师是团体咨询界的前辈,功力深厚,从人生实验室第一期加入我们团队,就一直属于顾问中的顾问。她的意见我很看重,但我还是转不过弯,我甚至想,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我说:「不做顾问,那我做什么?」她轻松地说:「你可以专心写文章啊。」我又是一愣。她又说:「也不是建议你这么做,只是说,存在这种可能。」可能性一直都有,但它被指出来,事情就大不相同。这个念头在我们头脑里发酵了几个月,讨论过好几回。今年一月,我们正式做出了这个决定。忽然之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人生实验室是Momself最特别的一门课。参加过的人都觉得很特别。特别讨厌,特别惊呆,特别让人不爽……一个好课程该有的样子,它全都是反着来的:没有课件,不给指导,老师冷冰冰的,一点都不热情,问问题也不回答。有时候,连「基本的礼貌」也没有。说这话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那时候我还是老师(在人生实验室里,我们叫做顾问)。她对我打招呼,而我面无表情地从她面前走过去。「只是一个简单的问候而已!」这件事连我们自己的团队成员都看不下去,「您就点个头,说一声你好,稍微像个正常人一点,有那么难吗?」不难。问个好是最容易的反应了,但我为什么不那么做呢?因为这门课的目标,是帮人打破套路。◈套路这个东西呢,也好也不好。最困扰的一点在于,我们多多少少活在套路里,而不自知,造成无谓的限制。过年这几天,Momself天天在发表反套路的宣言,不知道你注意到多少。我相信很多人回老家都会有所体验:有一些特别不合理的要求,在某些人那里却是顺理成章,而且根本无从反驳。或者反过来,有一些你早已习惯的自由,换一个环境则根本不成立。「你怎么可以这么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你都是当妈的人了,当妈的人怎么能像你这样?」不知不觉中,你就上套了。以前说过,我不爱喝酒。我有时候上课会考学生:「你不想喝酒,能不能不喝?」学生说:「当然能啊。」他们是这样拒绝的:「对不起,我不喝酒。」我就学着老家朋友的腔调,喊:「你别说那么多废话,当我是朋友,就倒上!」学生说:「哎呀不是,我真的不喝……」我说:「是不是朋友,你就说是不是朋友?」你看,套路都差不多。我看着他的眼睛,知道我已经赢了。学生垂下脑袋:「那……我只喝一杯啊。」◈小到酒桌,大到人生的关键选择,这种时刻在本质上都一样。不是说身不由己,而是根本觉察不出还「有得选」。喝啊,酒都给你倒上了,不喝还怎么的?就像很多妈妈到了一定的岁数,事业就放下了。没有选择,就是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把家管好,把娃教育好,尽到你女人的本分。不辞职还怎么的?我们多少都在被套路操纵,当然也套路别人。所以,如果说人生实验室是一门课,这门课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两个字——停下。从套路的反应中停下。不要莫名其妙就成为了别人的指导者,或遵从某些自动的,却从来没有反思过的规则。做到极致就是跟人连招呼都不打,提问题也不答。为什么一定要打招呼?只是出于礼貌。「你是一个好人,就该点头问好。」但不是非如此不可的,对吧?不是一道必答题,而是一道选答题。在这里还存在其它的可能性。一旦顾问停下来了,这些可能性就变得无法忽视。所以每一次,学员问:「到时间了吗,怎么没人组织上课?」会有沉默的几秒钟,然后有人渐渐醒悟:「我们可以自己玩自己的,是吧!」这之后,五花八门的反应出现了:有人不明所以,有人想要争取领导权,有人开始抗议。但就是那几秒钟最难熬。无数双眼睛盯着顾问,期待他们(主要是我)站出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你会成为套路的一部分,除非你视若无睹。只有彻底停下,人们才会获得自由。◈现在我不做顾问了,终于可以想说什么就说。团队收集了用户的反馈之后,建议过我好几次:不要搞得这么奇特,应该多写几篇文章,多讲几节课,把准备做足了,大家有了充分的意识,再投入这样的体验会更好。至少他们不会带着疑问,反感,甚至抗议。我告诉他们,顾问是不解释的。顾问不解释,因为解释本身也是套路的一种。学员问顾问:「你怎么不回应?」一旦顾问耐心地解释:「这样你们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学员就会继续把顾问看成权威,他们进一步追问:「那是为什么呢?那样的自由有什么用?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就是很喜欢跟别人打招呼,这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我有什么建议?」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他们意识不到,自己还是在过去的套路里。最后就变成传统的授课,而非探索新的人生可能。要坚持不回应,但是很难。比想象的压力更大。学员会无意识地试探各种方式,「套路」顾问。最直接是指责:「你们这是什么态度啊?我们要投诉,要退款!」还有更厉害的,用钱,用爱,甚至道德压力。比如说吧,我想起小时候的痛苦,痛哭流涕,这样子你要不要偏心一点,给我多一点支持?——这该是必答题吧,不能够拒绝的吧?——但顾问仍然无动于衷,你们还是不是人!但如果不拒绝,如果施以通常的同情,就迎合了日常的盲区。学员就不会想到,我已经不是小时候了,我现在可以选择。无论过去经历过怎样的痛苦,处在当下这一刻,仍然存在新的可能。不需要遵从「过去」为我设下的套路。「可是这些道理,你说出来不行吗?」不能说,说了就还是在解释。「你就解释一句为什么都不可以吗?就一句。」停下,不可以。顾问是不做反应的。但是很有趣,我竟然没有想过,自己可以不做顾问。◈人生实验室的项目继续由我组织,但我有了新的角色。我是文章的作者。我是讲课的老师。从顾问的位置上换下来,也是打破某种「套路」的结果。以顾问的方式带团体,也只不过是一种角色和一种可能。我当然可以有其它选择。可以写文章,讲课,给学员提供必要的认知准备。团队还有其他顾问,继续带领体验式的学习。人是可以有不同的角色的。一个人做不了所有事,团体可以分工配合。这正好解答了一个疑问。人生实验室第一期的时候,就有学员提问:改变是为了什么?自由有什么价值?我们是可以不遵从约定俗成的套路,但那样之后有什么好处呢?倒是可能被别人当成怪人,格格不入,说不定会被排挤。好处就在于,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而选择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每个人可以换上不同的角色,然后有更多配合。世界上有人喝酒,有人不喝酒。不喝酒的人不一定是扫兴鬼,他可以负责开车,把喝醉的人送回家。——以更加不可替代的方式创造价值。同样的道理,每个在人生实验室有所突破的人,都只是暂时离开了过去的角色,他们跟我一样,找到新的位置,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创造价值。没有损失,所有人都可以活得更好。◈
2019年2月12日
其他

“那个天天炫富的女人,突然开枪自杀了” | 这场焦虑或许比房价更大

作者:微微图片:《天空之城》一韩国最近出了一部最火电视剧。它的题材,不是男女谈情说爱,而是严肃的中产家庭教育。很多人看完直呼:内容过于真实,引起不适!这部跟宫崎骏的动漫同名的韩剧《天空之城》,刚开播时收视率还只有1.5%,却在短短时间内蹿到22.3%,一举打破了《鬼怪》和《请回答1988》的纪录,成为韩剧收视史上的最大黑马。故事围绕一个叫做「天空之城」的豪华住宅区,里面住着韩国四个精英家庭:太太名牌大学毕业,老公是医生或者法学教授,目标是培养自己的孩子考上「SKY」大学,也就是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和延世大学(Seoul
2019年1月30日
其他

带娃一周,那个一米九的壮汉躲在卫生间暴哭 | 当全职奶爸是什么体验?

Momself大表姐:现在点开这篇文章的人里,有多少是爸爸在家带孩子的?我说的是全职的那种。我们做过很多关注全职妈妈、职场妈妈的选题,全职奶爸的涉猎很少。因为……真的很难找到人啊!至少我的身边还没有出现过。今天大表姐在公司做了一圈调研,结果是:愿意当全职奶爸的男同事为O。小表弟说:出去打拼挣钱更难,这事儿得男人承担起责任。饭饭说:我倒是觉得带孩子更累,还不如出去工作呢。很胖说:他们说的都对。岩初说:全职奶爸可以出去旅游吗?不能啊,呵呵那还是算了。看到没,那些觉得当妈妈很轻松的男士,都是平时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落到自己头上,大脑倒是清醒得很呢!不过这也并非中国特色,看了这篇TED你就知道,全球的男士都这样想。今天的演讲人就不一样了,在离职之后(不知哪来的勇气)硬汉地承担起了奶爸的责任。他经历了一段跌宕起伏、不可描述的心路历程,包括唱儿歌唱吐了,被小儿子尿在脸上……在这之后,你猜发生了什么?他长出了一种超能力,一种只有带过孩子的男人才有的能力。为此他欣喜若狂,开了自己的播客,跟全世界分享心得!想知道是什么超能力吗?来听听看。记得看完转发给身边已婚未婚的男性,告诉他们:别再小看带娃这事儿啦!虽然技术含量高,但是做好了,你能得到比升职加薪还要重要的至宝!PS:如果你身边出现「有故事的全职奶爸」,请一定一定留言推荐给大表姐!我要给他打call!一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如何通过父亲的角色获得超能力的。我曾经从事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人讨厌自己做过的工作吗?好,不错,看来我并不孤单,我有些事需要坦白。我曾经讨厌我的工作,
2019年1月25日
其他

“我不想下半辈子过上欠钱的日子” | 孩子生病放弃治疗他做错了嘛?

作者:毛毛插图:纪录片《人间世》第二季2019年初,纪录片《人间世2》的回归,打破了新年喜庆的气氛,#不敢看人间世#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这部片子豆瓣评分高达9.5分,很多评论都说是看完后哭着写的。我其实不太敢看,特别害怕面对这种生老病死的痛苦和离别情感。但朋友的一句话打动了我:「去看看吧,看完你就知道,现实有多残酷,活着就有多美好。」「我生病的时候为什么你不在家?」「妈妈要出去赚钱」要腿,还是要命?这个只有坏和更坏的选择,让王思蓉的妈妈不敢告诉孩子,一个人在医院走廊上坐了很久。王思蓉是《人间世2》里患骨癌的孩子,而王思蓉的妈妈,却要一次次面对这些不断变坏也越来越残忍的艰难决定。 最后她们选择了保守治疗——将整条腿切下来,取出骨头杀死癌细胞,再装回去,这样能尽量保住腿。 手术前,妈妈和思蓉约定好不哭的。但手术后,妈妈实在忍不住了,人根本站不稳,不可控制地一直发抖,捂着嘴哭尽量不发出声音。那是无声的崩溃,做母亲的看见孩子受罪,心在滴血。 她说:「我不是一个好妈妈。如果能重来,我宁愿少挣一点钱,也要陪在女儿的身边,把她照顾好。」王思蓉的父母一直在苏州的羊毛衫厂打工,一年只回家一次。这又是个无奈的命题:想要养家,就不能陪你;想要陪你,又养不了家。年后,平时省吃俭用的妈妈买了三张去厦门鼓浪屿的机票,一共花了4000元。这4000元,要烫13000件羊毛衫才能挣回来。一家三口,在海边笑得很开心。妈妈已经尽力在弥补对孩子的亏欠了,只可惜,她的孩子终究没有留下来,纪录片字幕上,王思蓉的名字被打上了白框。「我不想下半辈子过上欠钱的日子」王思蓉的妈妈想挽留女儿的生命,却终究挽回不了了。不知道那份愧疚随着女儿的离去,会更强烈,还是会在时间的冲刷下慢慢淡去。可她曾经的选择,真的无可厚非啊。能有什么错呢?这是每一个母亲在努力生活而不得后的选择。同样是2019年1月的热搜,另外一则却是相反的。6岁女儿患白血病,在家中已借款40万的前提下,妻子想再借钱时遭到丈夫拒绝甚至被打,因为丈夫不想下半辈子一直过欠钱的日子。怎么说呢,有时候钱能解决问题,但问题是没钱。我完全支持这位母亲,虽然靶向药很贵,几万块一瓶,但是有百分之三十的几率有效果啊。先不说打人这一样,这绝对不行。但是,在选择放弃治疗这件事上,我们真的能够去责怪这个爸爸吗?在面临事关生死的困难时,有人会选择义无反顾,付出一切去解决当下的问题;也有人考虑到未来,心中有一道止损线。把全家人的一辈子都搭进去,换取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负责任的决定。遇到这种情况,跟随自己的情感是容易的,要保持理智是艰难的,如果为了全家人的未来,做出理智、残忍而又不得已的决定,这样的人算是坏人吗?我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愤怒,后来想想,真正该愤怒的对象不是爸爸,而是人世间的无常。在遇到生死抉择时,很多人都不得已要做出残忍的选择,不管是对自己残忍,还是对家人残忍。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王传君扮演的爸爸,他会在看到孩子的第一眼而决定自己要活下去;也会在药价太贵时,看一眼孩子后去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不是舍得离开妻子孩子,他是太爱这个家庭了,不愿成为累赘。他解放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成了家人心里永远的痛。在疾病面前,我们永远都是一个输家,输掉健康,输掉财富。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意外发生时,一家人一起扛下去,是好的;要舍弃一些东西,也不能说一定是错的。「面对意外,别无他法」我知道这些事情放在我们面前,都太沉重了。因为生活本来就不易,干嘛还要看这些啊!但它也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嘛。每天都怀着「躲过去就是侥幸」的心态,也许可以放一放了。虽然面对意外常常没有办法,但如果有产品可以让自己结束这些侥幸,更确定、更有安全感地度过每天,我推荐你花点时间,跟概率做一次斗争。在刚刚那则新闻下面,有很多人除了评论这对父母的选择之无奈外,也有很多人在提醒:一定要记得买保险。在现在商业保险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保险真的不是什么骗人的洪水猛兽。因为哪怕觉得百万分三这样的得骨癌概率非常低,但只要生了病,这个概率就变成了百分之百,随着它而来的对家庭的考验、对父母的考验、对孩子生命的考验,真的经不起多少时间的敲打,很容易被击溃。但起码,保险可以先让我们守住第一道防线:治疗。可惜,普通人对保险完全不懂,太复杂了,看到各种条条框框的信息,头都大了。我有个朋友开始做保险后,周围朋友基本被她「拜访」遍了,我碍于情面也准备在她那边买,在选定保险种类后,问她建议买十年的,还是二十年的时候,毫无疑问,她立马推荐我买比较贵的二十年的那种。别人介绍的保险掺杂了人情世故、利益私心,少了份真诚,其实最能够设身处地为自己推荐合适的保险的人,就是你自己。如果你不会,没关系,可以去问叮当保。叮当保是什么?它不是卖保险的,而是专注为中国家庭提供客观、中立、全知全能的顾问式保险服务平台。我建议你听他们的《如何用保险保障你爱的人一生》课程,干货满满,且你关于家庭保险的任何疑问,都可以在这里快速地得到准确答案,它有4大优点,是我选择的理由:
2019年1月22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首份产后抑郁应对指南:1000万新手妈妈必备

你知道吗,中国每年有1500万以上新手妈妈,其中,60%到80%的女性在孕期和产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接近20%会发展为临床抑郁症。这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不开心」的妈妈。但自始至终,这件事儿没有被认真聊过。在过去的3个月里,我们联合新世相、咪蒙、丁香妈妈、偶尔治愈等知名媒体共同收集了2万多份产后抑郁调查问卷,联合国内一线心理学、精神科、产科、数据分析等相关行业专家,制作出了这份《新妈妈情绪蓝皮书》。在《蓝皮书》中,我们呈现了一些重要的数据和科学事实,向你介绍这种跟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困扰,以及如何理解这些困扰。抑郁者常常被我们以一种充满好心却是错误的方式命名,曲解,和孤立——甚至被推向最糟糕的结局。它是医学的疾病,也是社会的疾病。对于这样一种社会疾病,我们的态度是:在正确观念被普及的同时,疗愈其实就在发生。毕竟,抑郁者的处境是否改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对她的理解。对于抑郁,最大的误解或许就是「这只是一部分人的问题,与我无关」。你或许不是妈妈,或者很幸运,从来没有被产后抑郁这种情绪所困扰,但我们仍然希望你理解并传播这方面的观念,它的意义重大。每多一个人理解,对这个社会都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看见,是治愈的开始。——
2019年1月21日
其他

当父母的一个真相:你越“没用”,孩子的习惯越好

作者:李鲜花配图:网络图片「有多少人,当妈后就靠一口仙气吊着?」我朋友
2019年1月19日
其他

“签字前他还跟我争微波炉到底该归谁” | 首富离婚还是首富,你离婚可别一无所有

作者:菜泡饭插图:美剧《离婚》1370亿的离婚和一个微波炉之争最近几天主笔们一直在讨论一桩新闻:价值1370亿美元的离婚。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1月9号在他的推特上发了一则离婚声明,称已经跟老婆麦肯齐结束持续了25年的婚姻。声明里说,如果当初知道将来会要一起度过25年,再来一次依然会这么选。虽然声明写得温情款款,但国外八卦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他出轨49岁的美国前主播劳拉这件事。全球首富婚内出轨朋友妻子这种狗血事,吃吃瓜就好,我们关注的是首富1370亿美元的身价会怎么样。贝索斯和她老婆所属地的法律和中国一样,是「夫妻财产共有制」。如果没有其他私下协议,麦肯齐就会一下子因为离婚而拥有600多亿美金,成为全球女首富!已婚同事晓莉在我们的热议中感慨:「人家首富离婚的财产分割,都是账面上的数字而已。哪像我们普通人,我亲眼见过有人为了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连一个微波炉到底是谁买的该归谁都要计较。唉……」当初穿起婚纱装好新房热闹结婚时,当然不会想最后要以离婚收场,可回归理性看看婚姻,撇开你侬我侬的爱情不谈,不就是合伙过日子?现在大概没有多少人相信「有情饮水饱」,但我身边也一样有很多女性「不好意思跟老公谈钱」。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感情也照样会消失我的很多女性朋友婚前婚后都很少跟老公明确谈钱,比如除了两人的正常工资收入和家庭开支外,父母给的经济支持、房子车子、投资收益这些,大多糊里糊涂,觉得一起过日子,这些钱就是要一起。一般这样的朋友,对家庭财富的态度大致有几种说法:一种是直言对财务没有头脑:「我对数字不敏感,赚钱管钱的事我也做不好,既然都是夫妻了,家庭财务都交给他管也没什么;」一种是只谈感情不愿意谈钱:「大家都是共同为这个家在付出,总是钱啊钱的,好像很不信任对方,很伤感情;」还有一种是有了模糊的概念:「想保护自己的财产,想提前为自己为孩子留个后路,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谈钱怎么伤感情我不太知道,但不谈钱,一旦遇到我朋友徐晓晓那样的情况,那绝对是人和财的双重伤害。晓晓父母家境优越,结婚前她过的是「想买就能买」的生活,出国留学回来,一份不用太操心的工作,不求多上进,也挺轻松的。3年前我去当了她伴娘,在婚礼上哭得稀里哗啦;没想到,孩子还没满2岁就离婚了。当初两人感情好到旁人羡慕,到了离婚时候,谁能想到,老公像是换了个人,处处刁难。离婚起因是晓晓发现了老公跟他的同事在微信上有很多暧昧的聊天记录。她原本想忍下算了,「可能也就是关系好吧。」但一次吵架时脱口而出要离婚,老公想都没想就说「好」。但接下来一句就是「那财产平分,不拿到不签字。」晓晓老公是公务员,家境一般,夫妻共同的财产包括结婚时晓晓父母帮他们首付的一套100多平方大面积房子,和她自己婚后在市区买的一间价值100万的单身公寓。她老公希望这些财产全部平分,不然的话就要拼死争取孩子抚养权。晓晓本想试图挽回,但老公铁了心要离,三番四次到家里闹着要钱,甚至当着晓晓的面跟那个女同事打情骂俏。她本来也拉不下身段撒泼打滚跟老公大闹,而且碍于孩子还在一起生活,再撕破脸也做不出过分的举动。最后晓晓家人一商量,实在不想拖下去了,只好把房子卖了平分了钱,像送瘟神一样送走了这个前夫。这场离婚整整拖了半年,晓晓以前是我朋友中最漂亮的那个,五官精致不说,身姿挺拔,气质很优雅。但半年后我再见她,简直不敢认,整个人憔悴到毫无精神,脸色煞白,黑眼圈重到发青,见到我们几个朋友,还没开口就开始哭,米饭一粒一粒挑着吃……半年像是耗光了她10年的精力,看得我们这些朋友都很心疼。婚姻的另一个本质是经济共同体我们中国人情面大过天,很多事上总是把法律和财务的位置放在人情的后面,一旦遇到问题时,就容易成为吃亏的那个人。今年《奇葩说》节目上经济学家薛兆丰老师针对辩题:「婚前我让伴侣在房本上加名字有错吗?」有过一段经济学解读:「结婚就是办企业,就是签合同,办的是家庭企业,签的是终身批发的期货合同。双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资源,出来办企业,男女双方给出来的资源包,是不太一样的。」「由于男女双方发挥作用的时间点有晚有先,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一方做播种、施肥,另外一方是负责收割,负责收割的那个人就比较容易敲前面付出的那个人的竹杠。」「如果要问男方,给一点抵押,表示一下,如果万一出现了问题的婚姻,做一点垫底,这有错吗?这没错。」举双手双脚赞成薛教授的这段观点。我不是鼓励大家离婚,而是想不断地告诉你:哪怕现在婚姻幸福,也请保护好自己。要努力幸福但也做好最坏的打算怎么保护自己和自己的财产?我带着一些问题采访了王芳律师。她是全国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主任,在家庭财产分割方面,算是国内顶尖的一把手,在长达10多年的时间里,处理了超过千起婚姻家庭纠纷。我告诉她晓晓的情况后,她说特别特别遗憾,其实晓晓如果在离婚前就有一定的财务意识,知道第一时间找律师咨询保全自己的财产,父母给的买房子首付和自己买的那个单身公寓完全都可以保留下,甚至也不用分给前夫那么多钱。这些钱,用来抚养女儿,重新开始新生活,真的可以负担很久了。王芳律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特别想提醒女性:结婚后当然也要用心经营和维护好婚姻,但同时也要有最坏的打算。因为婚姻的发展里,每个女性最多只能控制到一半,婚姻的幸福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提前做基础性准备工作很有必要,用不上当然最好,万一遇到不好的事情,也能为自己做点最起码的保护,不至于到了离婚,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我也向王芳律师请教了大多数人更关心的话题:家庭幸福,老公没有出轨,自己也压根没想过离婚,需要做跟财务相关的哪些准备吗?她给了我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父母给的钱要做隔离保护中国夫妻结婚前后,父母买房买车给嫁妆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一定要有风险意识,把父母的钱做好隔离。自己倒霉也就算了,连累到父母的辛苦付出也化为乌有,实在很可惜。隔离的办法也不难,做一些技术上的锁定就可以:1,父母的钱如果可以婚前给,就不要婚后给;2,婚后给的钱,一定要做好赠予协议,并且写清楚是给子女一个人的,不包括子女的配偶;(赠予协议不难,其实只要针对这笔钱,写清楚是父母送给子女个人的资产,双方签字就可以。)第二个建议:每个女性自己的婚前个人财产和婚后共同财产要分清如果结婚前已经有银行存款账户,婚后就不要再使用这个账户,重新开一个。这个新的银行账户里就是婚后的收入,相当于就是夫妻共同财产。两个账户的好处是:婚前账户里的钱,哪怕结婚后再做其他投资,这些回报都属于婚内的个人资产,即便离婚,男方也没有权利要求平分。把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分清,其实也在保护婚姻。结婚后难免会遇到自己家庭一方的用钱,这样也就避免了动用共同财产导致夫妻间产生分歧。但这不仅仅适用在婚前,结婚后父母给子女买的保险、父母的赠予财产等,都算个人资产,都应该放进个人账户里。第三个建议:每个妻子、母亲都要对家里的资金往来做到心中有数这个也简单,是要知道,而不是去干涉:比如老公的薪资多少?老公如果在创业,公司经营状况怎么样?老公在公司中的股权情况如何?如果家里购置大件资产,钱从哪里来?谁的账户转过去的?签的合同什么样?票据在哪里?等等。和财产相关的这些线索,妻子都可以留意一下,并且保存起来。这些都是将来有个万一的情况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也能对财产保全提供帮助。如果你现在幸福,请继续用力深爱。但,也请认真做好准备。-
2019年1月17日
其他

“刚做足前戏来了性致,隔壁的婆婆准时打开了连续剧” | 共同生活失去空间,我的出路在哪里?

每个人都想自己拿主意,又都不服别人的指挥。三句话说不到,气氛就不对了。经常为了孩子吃什么,穿多少,去哪里玩达不成一致意见,剑拔弩张。已婚之后的生活,想要有自己的「空间」真的这么难吗?
2019年1月16日
其他

“我只是遇到问题,他们却说我有问题” | 情绪不是敌人是朋友

作者:李松蔚图片: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后台收到一个用户提问,是这样的:求问:孩子两岁,情绪控制比同龄孩子困难。一着急就犯浑,尖叫,满地打滚,让人受不了的那种。在家里可以把他关到屋里,由他叫,等情绪自然冷却。公共场合没办法,只能哄。一哄就不得了,提出来的全是不合理要求:爸爸要认错,妈妈要道歉,爷爷奶奶也要服软,全得按照他定下的规矩来。心累。这么小的孩子,讲道理也讲不通。打也打过,哄也哄过,顺着逆着都试了,实在感觉没辙。成长经历也没什么特殊情况,估计就是天生的,有什么办法吗?正好借着这个问题,谈一谈情绪管理,一个人人都知道,但并非都理解的理念。先回答具体问题:孩子闹脾气,没什么立竿见影的办法。两岁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段,熬吧。有的育儿书上叫做Terrible
2019年1月14日
其他

“为了工作连孩子运动会都不参加,不会觉得亏欠他吗?”| 新女性的母爱不全是牺牲

用自己真正的实际行动去教孩子独立,比起讲再多故事再多道理,都更能让孩子懂得独立的重要和珍贵。龙应台在《目送》里写过一段为人父母的独白,被用作亲子关系的名言:
2019年1月11日
其他

“老公玩着手机等吃饭,真想反手一巴掌”|是时候学习怎么让老公干家务了

作者:星期六的喜鹊插图:电影《造雨人》Hi,2019悄然而至,你的新年Flag还屹立不倒吗?(请让我听到同类的声音啊)还记得1月1号朋友圈被各位宝妈的新年计划刷屏,这才几天,什么Flag,旗杆都荡然无存了好吧。坐在我背面的爽爽妈立誓要美美上班,这才精致了三天就觉得素颜才最高级了;我旁边的大表姐倒是非常务实,对这种徒有其表的东西嗤之以鼻孔,目标随风去,青春心中留。我表示,早就对立Flag这种事绝望了,目标不就是用来达不到的吗?「非也。」我司心理学界扛把子李松蔚老师,用温柔而坚定的目光告诉我绝非如此。还留了这么一句高深的话给我:很多所谓的「改变」只是暂时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状态,但是把目光放长远一些,恰恰维持了一种不变。啥意思呢?说人话就是:改变这么难坚持下去,因为我们改变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掌握对的方向,目标才能达成。作为李松蔚的非脑残死忠粉,我将他这些厉害的思维方式进行了一次小总结,分享给你,一定有至少一句话可以帮到你。「我」的规律1.你不需要战胜一个东西,你只需要去相处。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写过一本很有名的科普书,叫《象与骑象人》,大象与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他用大象来比喻人的情绪,力气很大,如果我们想靠蛮力制服一头大象,一定会失败。而人的理性就像骑在大象身上的人,他可以指挥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让大象走大象就走,让停就停。他要怎么做到呢?不是靠力气,而是去了解大象的规律,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吃什么东西,对这些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跟大象好好相处。这个道理其实不光适用于情绪,在其它方面也是一样。首先你要学会放弃,承认自己打不过一头大象。然后你才会想到去了解它。这个比喻最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看起来你输了,其实你更厉害了。2.你的想法可以影响,甚至决定现实。在心理学里,这叫自我证实的预言。如果我头脑中有一个想法:我很差,我是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它会导致一个行动,我很可能在面对一个任务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玩游戏。时间过去了,我通过行动创造了一无所获的现实。我就想:你看,我早就说过吧,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每一次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就会说:「你看,我的想法没错,事实就是如此」。注意:「事实就是如此」。真相是,事实是会根据你的想法变化的。但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自己的想法缔造了怎样的现实。3.很多的「做不到」,其实是我们上了自己的当。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你对自己说:「完了,他不喜欢你。」工作的时候,你对自己说:「完了,你做不好,根本不是你能做的。」炒股的时候你对自己说:「完了,跌了,你会赔到底裤都不剩。」仅仅是这个「完了」的想法出现时,你就断绝了一切可能。可是你想一想,有一天你头脑里出现了一个声音说:「完了,你是超人」,那你要把内裤穿在外面吗?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他们上了「自己想法」的当。
2019年1月10日
其他

“喝牛奶玩啥勺子呢?你是想拿刀捅我吧!” | 都说中国妈妈喜欢威胁孩子,那是没见识过印度的

因为我在印度长大,所以我从小学到的管教技巧,在英国可能不太好使。不仅不好使……而且还违法。我知道,因为我特意检查过。虽然我很想要行为稳健的小孩,但是如果我去蹲了局子,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2019年1月8日
其他

“我不说话,别人就觉得我在摆臭脸” | 怎么在人群中舒服地做自己?

作者:李松蔚插图:电影《撞车》我参加了一次团体。在团体中我卷入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冲突。有人对我很生气,他觉得他的人生被我否定了。说着他就激动起来,谁劝也不行,开始回忆自己卧薪尝胆的付出,他那么努力,那么苦,我凭什么说三道四?这让我有一种熟悉的震惊。我仔细地反思。很确定,我对他没有不满,也不想跟他有任何冲突。但冲突就是发生了,这里蕴含了某种熟悉的悲剧性。我说熟悉,因为这种事远不是第一回。就类似于「我不喜欢吃葡萄,而葡萄感到自己受到了侮辱」,或者再极端一些,是「其他喜欢吃葡萄的人感觉受到了侮辱」。飞来横祸般的仇恨。
2019年1月7日
其他

“前妻负债,我拿出20万借给她渡过难关” | 什么样的离婚称得上“完美”?

男人则在最后一封里写道:「感谢你在过去二十二年里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也是我生命中真正美妙的力量。我希望你知道,尽管结果如此,我看到了我们婚姻中的美好,并将永远珍惜它,并深深铭记在心里。」
2019年1月5日
其他

哈佛连续75年跟踪724人的一生,最终得出了这份幸福婚姻指南

图片:《婚姻生活》菜泡饭:今天一早就有人在群里问:「如果婚后觉得自己遇到了真爱,而现在的老公也并不是当时『非他不可』的那个,我要不要追随真爱?」问题炸出了潜水的很多人,群里从早上一直聊到晚上。提问的人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什么答案,每个人的感情陌生人再分析,也都只是旁观者的「以为」。夫妻幸福不幸福?要不要维系不那么有爱的家庭?出轨对象是不是就真的是真爱?这些只有那个家庭中的夫妻双方才能感受到。没有什么人天然就是朝着不幸福的路径走的,可是幸福好难啊,有没有捷径?我觉得没有捷径,但有指南。今天的TED视频基于哈佛大学历史最久的一个成年人人生研究。主讲人罗伯特·沃尔丁格教授已经是这个项目的第四任负责人,项目用75年跟踪调研了724个人的一生,想知道是什么能让人保持健康和愉悦。最终的研究结果之一是:婚姻满意度高真的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没有疾病、长寿、人生美好。而争吵不断、质量差的婚姻关系,对身体的伤害,比离婚更大。还有重要的一条幸福因素是:保持好的人际关系。周末了,记得收下这份幸福指南,把时间用来爱。-
2019年1月4日
其他

“他跪下来求我原谅,说再也不动手” | 家暴只有0次和10000次

作者:微微图片:《回归》家暴零容忍,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底线前段时间,微博上疯传的一段深圳女童被父母家暴的视频,看得我气到浑身发抖。我身边很多妈妈,根本都不敢看这个视频,太残忍了。澎湃新闻去采访过女童的邻居,邻居说,那个虐打女儿的妈妈,自己平时也经常被她老公家暴。有天晚上,她被打得摔在地上直喊救命,她老公还不罢休,对着她的膝盖又是狠狠地狂踩了几脚。不知道是谁报了警,当天派出所的人就来了,问她要不要抓人,她犹豫了好久还是没说,最后不了了之。我真的很纳闷,身边的每个人都有共识,要谴责暴力,但为什么对暴力谴责了10000次,它还会出现第10001次?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请教了一些专家,看了很多资料,于是有了今天想说的这句话:对待暴力,谴责是不够的。我们要从一开始,就零容忍家暴!什么是「零容忍」?零容忍就是绝不容忍,一旦发现家暴的苗头,就马上掐灭,或者果断离开。问题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些火苗是暴力,她们觉得我的对象不打我,家暴就离我很远;或者TA只是一时生气,平常不这样。我的朋友姗姗结婚第一年,她老公跟她吵架时摔了一个盘子。姗姗当场就说,「这是我最后一次在家里听到摔盘子的声音,如果你再让我听到,我就离婚。」现在,她跟她老公已经结婚十年了,他再也没摔过一个盘子。而我昨天看的纪录片,里面有一对教授夫妇。老公因为压力大,一次吵架,他当着他老婆的面把椅子摔烂了。他老婆不但没有像姗姗一样生气,还原谅了他。因为她说他那一刻的失控,只是因为焦虑。他是在以摔椅子的方式向她Cry
2019年1月2日
其他

崔璀:不是我做到了才相信,而是我相信才能做成

作者:崔璀插图:《阿甘正传》新年第一天,七点半起床,跟往常没什么两样。给核心团队写了一封信,想清楚了一些事儿。岁末年初,也想跟你们说说心里话。一前几天参加一个活动,席间一个创业者问我,你这么多年参与公司运营,又做过投资,现在自己创业,你觉得能成事儿的人的一个基本素质是什么。我说,「信」。如果你也正想做成一些事儿,或者正在纳闷怎么自己老成不了事儿,那我们在新年第一天,聊聊「信」。前段时间去湖畔大学参加了易到创始人周航的一个新书发布会,《重新理解创业》,他离开易到加入顺为资本也已经1年多了。创过业的都能理解,自己亲生的孩子,最后转手给了别人,虽说也是一种结果,但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明白。创业者转做投资,在理解创业这件事上有天然优势。他说了一个细节,什么样的创业者他不投,就是问「你怎么看?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比较好?」这种问题的,问完之后,还满眼期待的。你自己的公司,期待别人的肯定。那还是别做了。他说哪怕你要听别人意见,也是问「我是这样想的,你有建议和补充吗?想听下你的思路。」我理解他,他想说的,不是表达和沟通的问题,是底层的信念问题。二创业这两年,多数跌跌撞撞。这让我更理解「信」的意义。刚开始的一年,我还兼职在做投资,到处飞着看项目。停在杭州的时间,就去公司。第一年做了两个课,效果都不错。第二年开始,团队人多起来,管理效率明显下降,好多好的想法,落地不了,做到一半就变形了。团队开始有情绪,因为辛苦付出,却没有结果的时候,尤为「辛苦」。我是在这个时候决定从投资公司辞职,彻底all
2019年1月1日
其他

“最好的人生,恐怕就是做自己了”丨39个办法,2019做更好的妈妈更好的自己

作者:Momself图片:电影《我快乐的家庭》崔璀:Dears,2018年的最后一天,你怎么过的呢?今天早上醒来,小核桃努力睁开睡不醒的眼,嘴角带着口水渍,笑着说,早上好啊,妈妈。他总是笑,笑得天都晴了,猫咪会歌唱。这种时刻会想,我有没有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一年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非常多的压力和独孤,挑战和调整。但我知道,我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学着成为妈妈。你呢?Momself开篇时,我在《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里写过,成为妈妈,是女性人生中最重大的时刻之一,是我们过去的延续,未来的开始。一个女人同时面对角色转换,养育身份,自我认知,家庭关系等复杂而系统的问题,而它们真正的内核只有一个,妈妈自己。我们做了很多事情,都在围绕这个内核。即使在今天,Momself的伙伴们,仍然在忙碌着编排稿子,跟老师讨论课程,筹备1月19号的围产期抑郁线下活动。主编菜泡饭说,所有这些努力的目标,是想让每一个「妈妈」,能把当妈这件事做得轻松又漂亮,让妈妈这个身份不再是束缚,而成为「我自己」生活中一个可以应对自如的身份。今天这篇,集合了我们很多课程里的「精华点子」,在本以为会束手无策的时候,我轻松化解了。亲测有效,推荐收藏,某些瞬间,你会需要。新年快乐,愿我们负重前行,却总是自由自在。和孩子沟通的一些办法1.孩子在图书馆大吵大闹,你可能会情急之下对他说:「这里不能吵,你再吵,阿姨会把你抓走。」但怎么说都没有用。其实我们可以说:「图书馆有个小声说话的约定,这样大家才能安静看书,你要加入吗?」把规则换成约定,才是更有效的亲子沟通。2.孩子摔倒了,在地上大声痛哭,你可能会说:「好了好了,不痛了。」孩子哭得更厉害。其实我们可以说:「你肯定很痛哦!」这样就能让TA感受到你在分担他的难受。肯定孩子的负面感受,TA才会正向生长。3.孩子要上台表演很紧张,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好紧张的,勇敢一点!」,
2018年12月31日
其他

我鼓起勇气穿上性感睡衣,老公却说“有点胖” | 婚姻越来越无所谓的几个瞬间

所以我们跟利琴老师联合做了一门课,从EFT咨询法中,结合她给几百对夫妻做长期咨询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可以自用的方法:爱的工具包。利琴老师会手把手地教你、陪你提升婚姻质量,先易后难,反复练习。
2018年12月30日
其他

从小就“看”遍全世界的人,都读过什么书?| 一份20个国家的学生必读书单

作者:TED图片:网络Momself大表姐:我们公号的妈妈们,每次聊到给孩子读绘本,最后都变成了:「那本我最喜欢看了!」原来每次都是借孩子的名义看自己喜欢的书。名符其实的「养孩子就是养自己」!TED网站上有一份阅读清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虽说是写给打算「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们」,但是看完之后蠢蠢欲动,觉得也很适合自己花时间补充营养。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强烈推荐收藏转发起来。它们代表了这些国家的文明、历史、社会、精神……丰富的体裁,精彩的故事,每一本都能培养孩子阅读能力,和对人文历史的了解。很适合2019年一本本跟孩子一起阅读哦!
2018年12月29日
其他

“我71岁了,仍然觉得自己很性感” | 变老原来也没那么糟糕

Momself微微:2018年倒计时已经只剩四天了!几乎所有人都在哀嚎:怎么今年就要过去了呢,年初计划一个都没有实现啊,又要老一岁了啊~~尽管嘴上笑着回击「我永远18」,但心里难免要一紧:又老了一岁,好可怕。我想没有哪个女人会不害怕变老吧?除了少数那些活得恣意又潇洒的老人。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个视频主讲人,就是其中之一。已经71岁的智利女作家伊丽莎白·阿连德,被赞誉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她的小说中常出现这样的女性:立场坚定、敢作敢当、浪漫激情。视频里,她讲述了自己和身边的朋友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仍然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她们中有人60岁跑去尼泊尔做义工;有人身体残疾却内心永远在冲浪;有人守寡多年不再找另一半,只是因为性爱方式都试过了;也有人依然对性感男星充满热情幻想……老?身体机能可能在萎缩,但精神世界他们依然是年轻时17岁的自己。就在年底的这个时刻,阿连娜的演讲让我对「变老」释怀了一些些。我开始认真考虑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年人?最好是活得精彩、放松、有趣,甚至还可以性感。今天就让这个可爱的老太太,带你看看变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吧!
2018年12月28日
其他

“谁说老公可以出差,妻子就要24小时带娃?”| 全职妈妈抛家弃子的15天

作者:飞鱼图片:日剧《明天,妈妈不在》Momself主编:飞鱼是有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她在今年的暑假期间,向家人请假15天,去了外地过学生生活。本来以为全职妈妈要完全离开孩子这么久很难,谁知飞鱼酷得不行,她真的做到了,还把这次「请假」的过程写了下来。「原来有分离焦虑的不是孩子,是我自己啊!」她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原来没有看到的东西。不放手时觉得孩子没有我不行,放手以后才更明白,做父母很大程度上是和孩子成为同行者,我走我的路,他去走他的路,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希望飞鱼的这次「出走」,能给你一些鼓励,当你内心有一丝「我想做点什么」的声音出现时,可以更勇敢地去面对那个声音,以便找到自己。一为人父母(特别是老母亲),最大的不自由,就是每逢想干点自己的事情,总会不由自主地掂量:伴侣会怎么想?小孩子怎么办?自己不管行吗?比如我,一个全职妈妈,家里俩孩子。爸爸可以出差,妈妈可以不在吗?当然不!可!以!一个晚上都不行!现阶段光是给老二哺乳就走不了。生老大时年轻不懂,早早断了奶,我决心在老二身上做得更好——自然离乳据说会对他一生的身心健康都奠定更好的基础。但做了这个决定后,面对喝母乳少的老大,你能不愧疚吗?那不得多陪陪?所以辅导作业,睡前阅读,课外兴趣班,定期谈心……一样也不能少,这里的每一个项目,又瓜分了不少时间。就这样,在家里一待就是3年。眼看断奶的老二也要去上幼儿园了,我内心的迷茫与日俱增:「接下来我要做什么?」相夫教子的路不好走,想来想去,索性,踩条新路!暑假前,我看到一个为期15天的零基础心理学培训课程,动心了。陪孩子的这些年,我从学习孩子的养育到观照自己的内心,渐渐发现心理学是一个值得自己探索的领域。可是,这个课程在暑假里举行,又在外地。做为俩孩子的妈,在本该是陪孩子的暑假里,「抛家弃子」去上课,这合适吗?二我先探了探老公的口风。他两手一摊:「你看我上班那么忙,肯定带不了孩子。你要是能安顿好俩个娃就行。」我一寻思,带娃只能靠婆婆了,再去问问她。婆婆喜欢孩子,只是说:「老家是乡下,条件差,就怕你担心照顾不好孩子们。」好吧。最大的障碍还是在我自己这里,对我最大的考验是,「是不是能够接受和孩子的分离」。
2018年12月27日
其他

“生孩子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决定” | 当妈的坎坷心路,国际巨星用5万字“说出来”

作者:Momself大表姐插图:网络一在我常驻的一个妈妈群里,某天讨论起产后抑郁的话题。一位妈妈说,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矫情」。这个词一出现,立马掀起了轩然大波。我觉得这位觉得「矫情」的妈妈非常幸运,因为她避开了许多妈妈都曾经历过的困境。产后抑郁,从来都不是个别人的小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大约10个产妇中有1-2个可能会发生轻重不一的产后抑郁症。但是我们很少听到大家谈论。一方面,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描述不清楚;另一方面,连自己都觉得不可理喻,怕别人觉得自己有问题。(崔璀曾经写过一篇详细描述产后抑郁感受的文章,点击查看)找不到原因,会很容易归因于其他的因素:经济压力、家庭矛盾、突发逆境、个人性格等……事实上呢?产后抑郁非常普遍,每个文化,年龄,收入水平和种族的女性都可能出现这类症状。连好莱坞明星也无法避免,比如包揽过所有顶级流行音乐大奖的英国巨星阿黛尔。
2018年12月26日
其他

“我做不好是因为我做不了主”| 新的一年,从理解什么是“做主”开始

作者:李松蔚插图:《权力的游戏》我们计划要做一场跨年的人生实验室。跟一个财经频道合作。我想好的主题叫:冬天来了。这个题目跟季节吻合,也有一点对经济形势的暗喻。我想是时候聊一聊冬天了。后来收到了平台的反馈。我还记得那时候我在机场等飞机,接到崔璀的电话,说对方觉得题目不好,过于沉重,不利于招生。有没有更积极一点的?犹豫了一下,我对崔璀说:好吧,换一个。我们在工作群里发起了讨论。等我从航班下来,讨论已经有结果了。最后定下的是一个足以放到机场书店里的题目,叫做「预见不一样的影响力」。通知发出去了。那个平台只有很少的人报名。因为报名人数没有达到举办条件,我们停办了这一期人生实验室。顾问对此倒是有些心理准备,但负责组织和运营的团队很沮丧。我在想怎么安慰他们,想到的一个说法是:我们想做的是「冬天来了」,而它之前已经被叫停了。也像是一个隐喻。一语成谶。但这样说,被叫停,好像跟自己无关一样。它是一个被动的句式。其实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这个版本里,我本来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就在那个机场,就在我接到那个电话的时候。我知道已经有一些事情发生了。但我犹豫了一下,什么都没说,我说的是:「好吧」。这是我主动做出的选择。我的决定。我后来反复回想,当时我本应该做什么呢?不是立刻妥协,但也不是一意孤行地坚持:不行,必须按我的想法组织这一期!最好的办法是去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平台不会平白无故地提意见,他们是最接近市场的人,一定是从里面嗅出了某种不受主流市场欢迎的味道。
2018年12月24日
其他

“生孩子哪有不痛的” “但忍不忍是我的事!”| 关于无痛分娩你知道的太晚了

微微:最近有一个微博热搜持续霸榜一周,叫做「无痛分娩」,在这个瞬息万变天天吃瓜的时代,算是很奇特的现象了。这个热搜源自梨视频的一个采访视频,被采访的妇产科医生说,很多家属会阻止产妇打无痛,尤其是婆婆,亲妈很少。当产妇和家属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怎么办?评论里很多人说「那当然是听自己的!」其中有个人说,她生产时听到医生问她们谁负责签字,婆婆悄悄地拉医生走了。她留了一个心眼,然后看到单子上写着先保小的。于是她没吱声,默默把孩子生出来后,马上就跟老公离婚了。我看到时简直不敢相信,这什么年代了,还有先保小的操作?这个妈妈发现自己的生产决定权被侵犯,就甩身走人的做法又太酷了!——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女性来说,我们以为自己有「生产权」,其实可能没有。
2018年12月19日
其他

即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动画导演,也需要一个拥抱

给全世界的年轻人造了那么多的梦,但宫崎骏最想做的梦却是:「真想见到母亲年轻时候最可爱的样子啊!」二为了延续怀旧时光,我们最近全家的晚间活动,就是窝在一起看《龙猫》。
2018年12月14日
其他

“承认脆弱,让我们更强大” | TED史上最受欢迎的演讲之一

所以我暂停了原先的研究计划,对自己说,我得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
2018年12月12日
其他

每三名女性里就有一名遭受职场性骚扰 | “够了,请滚开!”

Momself小表弟:最近爆出台湾导演钮承泽性侵女性工作人员的事,我作为一个男性,气愤的不光是这件事,而是钮承泽事后在社交媒体的态度。这件事本来就不应该发生,但在发生后,他居然用了一种慷慨赴死的惨烈姿态来道歉,似乎只是在表达一种「这种事只是我没有做好」的态度,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严重的性骚扰、性侵犯。这让我想起曾经关注过的一场席卷美国的职场性骚扰官司。诉讼人格雷琴·卡尔森是福克斯新闻的前主持人,她因为拒绝老板的性骚扰而被拒绝签订续约合同,于是就把这位美国传媒业大亨艾尔斯告上了法庭。起初官司进展并不顺利,但好在陆续有遭受艾尔斯性骚扰过的女性站出来作证,才最终以卡尔森获得了21世纪福克斯公司的道歉和艾尔斯的卸任结束:「我们真诚地感到遗憾和道歉,卡尔森未能得到她和我们的同僚都应该得到的尊重和尊严。」其实女性应该得到的尊重,在全球范围的职场中,都很少。卡尔森在TED演讲中说,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每三名女性里就有一名曾在工作场所被性骚扰,而百分之七十一的性骚扰事件都不曾上报。而更让我感到愤怒的是,当有的女性勇敢站出来告发职场性骚扰时,她的后果是断送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庆幸也坚信的是,会有越来越多格雷琴·卡尔森这样的女性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发声,说出这些对于女性非常不公的职场现象。格雷琴·卡尔森登上2016年10月31日《时代周刊》封面所以我今天很想推荐卡尔森的这个TED演讲给你,希望能给你带去一些站起来反抗职场性骚扰的勇气。我也会积极响应她在演讲中对所有男性发出的呼吁:「在这场战斗中,我们需要你们。」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如何才可以终结职场性骚扰演讲稿精简版「我想要的是应得的晋升,他却对我说,到桌子上去张开腿。」「办公室里的所有男性在纸上写下,我能够为他们做的性恩惠,而我要求的不过是一间带窗户的办公室」「我向他请教怎样才能让法案,通过委员会的审核,他却问我是否带了护膝。」在我听到的女性遭遇中,性骚扰在各行各业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许多的女性来说,她们每天想要的,只是单纯的工作而已,但性骚扰「一视同仁」。性骚扰其实归根结底是与性无关,它与权力有关,是某人为了夺走你的权利,而对你做出的事情,我今天站在这里,就是为了鼓励你们,去夺回自己应有的权力。当我决定开始从事关于职场性骚扰的调查并为之发声的时候,数千名女性开始联系我,同我分享她们充满痛苦和耻辱的故事:她们告诉我,我变成了她们的声音,她们原本是无声的,然后忽然间,我意识到,即便是在21世纪,每一位女性仍然有难以言说的故事。比如乔伊斯一位空乘主管,她的老板在每一天的会议里都会跟她讲述前晚看的色情片,边讲边在他的笔记本上画男性生殖器,她去投诉了,被当作「疯了」,然后解雇。比如乔安妮,华尔街银行家,她的男性同事们每天以肮脏的词语称呼她,她投诉过,但被贴上了闹事者的标签,从此没有再做过任何华尔街的交易。比如伊丽莎白,一位军官,男性下属们会在她的脸上挥舞一美元的纸币,嘴里说「给我跳个舞「当她向一个少校反应这件事,他却说「什么?只有一美元?你至少值五或十美元!」在读过、回复过所有的信件,为所有信件发声的事件痛苦过,我意识到我有那么多工作要做。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在我们认识的人中,每三名女性里就有一名曾在工作场所被性骚扰,而百分之七十一的性骚扰事件都不曾上报。为什么呢?因为当这些女性勇敢地站出来时,她们会被当认为是骗子和闹事者,会被贬低、蓄意攻击、降职、列入黑名单以及解雇。很多时候,告发性骚扰可能会葬送职业生涯,所有同我联系过的女性中,几乎没有人还在她们选择的行业内工作。这个现象简直令人发指!我,最初也选择了沉默我,在最初也选择了沉默。这件事发生在我当美国小姐一年任期的末尾。我遭受了一位在纽约职位很高的电视台主管的性骚扰,仅一个星期后,我又遭受洛杉矶的另一位级别很高的公关的性骚扰。这些事情摧毁你所有的自信心,我先前甚至不把这些事当作人身侵犯,直到接触这到这么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后来我担任电视新闻主持人,我那时十分努力地工作,想要证明金发女郎还是很有头脑的。讽刺的是,职场性骚扰也找上了我。一次在弗吉尼亚州的乡村采访后的回程中,摄像师对我进行了性骚扰,
2018年12月8日
其他

“6点赶早班飞机,却被合作方怼得哭湿眼罩” | 30+女人职场偷不了的懒全用在了家里

潘海利根铃兰身体乳霜很老的品牌,号称王尔德都用它。(被内容组小姐姐吐槽味道像大宝。但,真的是很高级的香水品牌!)
2018年12月7日
其他

“体重180斤,但我觉得自己很美” | 自信才是最有效的美容针

而Ashley的ins,更是坦诚地晒着自己各种无任何ps的照片,生活特别真实。尽管在此之前,她正因为图片里这些背部的脂肪、粗壮的大腿和橘皮组织,而饱受同行嘲讽。很多人断言她永远都别想上杂志封面!
2018年12月2日
其他

“我和那个20年前强奸我的男人,好好地谈了谈” | 他们这样走出性暴力

配图:电影《不再沉默》微微:这周蒋劲夫「家暴」被逮捕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我们相信,对待暴力事件,法律自有制裁。在法律之外,人们如何对待暴力?今天,我想推荐一个TED视频,讲述者是一对「性暴力」当事人。他们20年前是一对恋人。当一切看似美好、令人艳羡时,一次学校舞会后,他竟然强奸了她……
2018年11月30日
其他

“我的孩子会被欺负吗?” | 校园霸凌的故事里,无人幸免

作者:Ms大表姐(微信号:dabiaojie06)图片:网络一个真实的「校园霸凌」事件新一期的《奇葩说》上,黄执中袒露心声说他非常讨厌小孩。原因是小学的时候,他因为性格怪癖,曾经长时间遭受同学的欺辱。讲述的时候,他浑身在发抖。他发誓永远不要生小孩,并且至今都抗拒跟别人产生情感联结。看到这个片段时,我刚好从当老师的朋友那里听到一个「校园霸凌」的真实事件。我们姑且把当事人代称为「胖虎」和「大雄」,整个事件最冲突的部分是:胖虎长期欺凌大雄,一次猛踢了大雄的下体,在学校引起了轩然大波。胖虎的父母反而非常愤怒,责问学校:「为什么我们那么好的孩子,被你们教育成了这样?是你们毁了我儿子!」作为一个妈妈,听完故事很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带入受害者的角色中。我有一些慌张,于是去翻阅了一些资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将近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霸凌。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另外一份联合国的意见调查发现:30%被欺凌的受害者,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只有不到
2018年11月29日
其他

“我们在床上表现如何,就表示生活过得如何” | 但拯救婚姻的从来不是性

作者:小鸣图片来源:电影《爱情与灵药》PM小鸣:最近跟闺蜜们聊天,讲到性生活,女友一个个表示,结婚以后没有性生活很正常啊。「年纪大了,都这样。」但我最近因为做龚利琴老师的《爱与性的实操手册》这门课,满脑子都是亲密关系问题怎么处理,脱口而出:「你们这哪是年纪问题,应该就是你们的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差点被闺蜜群殴,命丧当场!不过讲真,利琴老师课里传授的亲密关系处理方式,听起来很简单,但真的很有效。比如她说:「性生活不和谐,首先要处理的是双方心情,然后才来解决问题。」欲知详情,请看下面呀!你在百度里搜「中年夫妻的性」,前十条里有七条在讲「无性婚姻」。在百度里搜「中年女人」,前十条里有八条在讲「欲求不满」。这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错位。有人说,性的问题,像是一个被社会自觉保守的秘密,在中国,这个秘密藏得更深。有一个数据让我很吃惊:中国夫妻中,无性婚姻的占比大概在33%。他们以30到50岁的中年夫妻为主,他们身上的关键词大多是:大城市、收入高、压力大、应酬多。要不要来自查一下:据说如果一对夫妻一年之内的性生活不超过十次,他们的婚姻就可以算作无性了。一位知乎网友说:「如果夫妻生活和谐,那么性只占到你们生活的10%,如果夫妻生活不和谐,那么性可能占据你们生活的60%。」性和爱从来都是休戚相关的。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欲望都市》里以性为爱好的姗曼莎,她的名言是:「我们在床上表现如何,就表示我们生活过得如何。」「拯救婚姻的从来不是性,但毁掉婚姻的往往是性。」◈
2018年11月27日
其他

红黄蓝事件一周年 | 遗忘很容易,但它不代表痛苦被治愈

Momself大表姐:距离去年的「红黄蓝事件」爆发期,整整一周年。你对这件事还有印象吗?去年的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都「应激障碍」了。李松蔚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引起了热议。(点击阅读)文末他留下一个问题:「这个被重重创伤了一次的社会,是否能完成同样的疗愈?」时隔一年,我们有答案了吗?问起身边的人时,大家的反应是:「啊!已经过去一年了吗?」「后来怎么样了?好像没有下文了?」两天前的奇葩说,辩题是「如果有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要不要喝?」大家在辩论要不要遗忘个人的痛苦,却忘了一年前的红黄蓝事件。这是社会的集体无意识。于是有了今天这篇文章:有些创伤不该被遗忘,直到我们用方法让它变得更有意义。作者:李松蔚插图: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网络图片11月24日的《奇葩说》,黄执中和马薇薇开杠,杠着杠着就哭成了一团。辩题是这样的:「如果有可以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要不要喝」。黄执中讲了自己小时候被欺负的例子,又讲了马薇薇被网络暴力的痛苦。黄执中的持方是:有些心理创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有药能疗愈这些痛苦,还是吃了的好。马薇薇持反方。马薇薇说,这些痛苦是有意义的,我不吃这个药。我怕忘记给我带来伤害的人的同时,也忘掉了你们这些给我带来帮助的人。随后导师的讨论,是一场心理学科普大乱战。高晓松提到了进化心理学,提到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和快乐原则;马东提到了《身体从未忘记》和PTSD;薛兆丰提到……他想提到的点很多,可惜李诞想让辩手们早点回去休息,把他打断了;李诞提到了抑郁症这条大黑狗。可以说是心理学闪闪发光的一期了。因为节目中明确提到了两个诊断,一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二是马薇薇有抑郁症。于是「忘情水」这一种虚拟事物,就有了一些具体的现实指向。这一场辩论多少像在讨论心理障碍和服药的问题。所以,我要说几句。一首先,心理创伤和抑郁症是不太一样的,需要分开看待。我可以另写一篇文章,专门谈抑郁症和药物的关系。这篇文章里,我们着重谈心理创伤。心理创伤,指的是一些过去发生的,对人有严重伤害的事,时过境迁,至今仍然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看到烟花就惊恐的美国老兵是一个例子。如果心理创伤可以疗愈,疗愈之后是什么样的?从「忘情水」这个名字,可以看出一种期待。——我们希望忘掉这个创伤,通过药物也好,别的什么魔法也好,把这件事从我们的生命中完全剔除。它带来的这些痛苦,没有任何意义。我完全认同这种期待。同时我想说,最符合这种期待的道具,不是忘情水,而是时光机。我们需要回到事情发生当初,让它从一开始就不发生。需要回到黄执中的小学,把那些小王八蛋揍跑,今天的少爷才不会有这一层创伤。可惜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时光机被发明出来以前,我们讨论的语境就只能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在这里,回不去了。只要事情在,它造成的伤害就在。如果只是从受害者的记忆里抹掉,那不是疗愈啊,而是一种更严重的症状,叫做「解离性遗忘」。一个人出了车祸,截肢了,他可以忘记这个车祸,甚至忘记了截肢。他在头脑里以为自己还是健全的,但他的手或脚不可能真的长回来。所以,那只会是更恐怖的一种经验。解离性遗忘带来的麻烦,远比它消除的痛苦更多。在我做心理咨询师的这些年里,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带着各式各样的痛苦,问我如何「忘了它」。仿佛遗忘就等于终极的救赎。都不要说童年创伤这么惨烈的经历了,哪怕是失恋了,爱人劈腿了,他们也哭着喊着说:「怎样才能忘掉这件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真的可能吗?——或者说,忘掉了,这件事就没了吗?除非你再也不会想起这个人或者这件事了,断得干干净净。手机里的照片也必须删干净,朋友圈也要清空。身边的人都要配合你演戏,假装这个人从未存在过。但即使如此,你的记忆里依然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洞。你会想:哎,那个地方我好像去过,我记得是跟别人一起去的……奇怪,是跟谁来着?这就是遗忘的效果,看起来真的是疗愈吗?但的确有太多人在尝试追逐这种效果了。他们删照片,删聊天记录,迅速地投入下一段关系,或是沉溺于酒精。对自己的痛苦,他们缄口不谈。他们想忘掉,但反而越陷越深。二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疗愈是什么样的。疗愈有且只有一种,就是面对真实。不管多么艰难,也为真实赋予意义。童年的黄执中被欺负了,这是真实的。马薇薇被网络暴力了,也是真实的。真实发生的事,没办法抹煞其存在。黄执中说它们没有意义,我认同。这些破事能有什么意义?但,正是一堆无意义又无法抹灭的碎片,才是最伤人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提到创伤记忆的碎片化:有大量碎片化的记忆,就像散落一地的海洋球,随时随地都在眼前乱滚。要做的事不是把它们扫开,假装脚下有一小片洁净的空间。恰恰是要面对这一屋子的狼藉,把它们一个个捡拾起来,擦洗干净,分门别类地放进记忆的匣子里——就像我们记住生活中其它的美好和不美好一样。那些我们想忘又忘不掉的事,之所以忘不掉,而且时时在眼前闪现,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不是因为我们多想记住它,反倒是因为我们太回避,太想藏起它。因为回避,所以从未整理过这些经验,任由它们乱七八糟地摆在头脑里。想想看吧,它们是一屋子的海洋球,你不想看到它们,一秒钟都不想看,你能做的就是飞快地把它们踢到房间的各个角落,用东西盖起来,假装已经整理完毕。结果是什么?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从哪里,它们又滚出来。在同一篇文章里,我还写过:安全和「安全感」,不完全是一回事。孩子待在家里,是安全的。但是总会有一天,他要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也许去一个新的幼儿园,认识新的老师,离开爸爸妈妈。他会不会觉得很危险?他能不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他会逃吗?他相信跟新的老师在一起,是安全的吗?——那是「安全感」。所以,如果真有一种药水可以疗愈创伤,它的功能不是让我们忘掉这件事,反倒是让我们可以坦然讲述它们:是怎么发生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今天的我们是如何应对的……这就是我们为它赋予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在继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变得更强了,强大到不再逃避当时的事。如果真有这种功能的药物,才值得推荐。但在药物被开发出来之前,只能靠我们自己,用耐心和勇气,把那些碎片一点点捡拾和编织起来,它们是散落的刀片,我们把它们缀上自己的战袍。三前面引用的文章,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它发表在整整一年前的11月24日,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之后。是一个在全社会引起过激烈反响的创伤事件。这个日子现在被忘掉了,像喝过忘情水一样。你看,遗忘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反倒是记住这些事更难。遗忘不一定代表着治愈,记住也不是要跟自己过不去。对过去的铭记,是为了在将来更好地活着。黄执中记住童年时的伤害,决定不生小孩,那就是他活下去的方式。他永远不会忘记小孩会在学校受到的伤害,这件事教会了他这一点。那就是他获得的一种意义。意义可以是悲伤的,惨痛的,愤怒的,或者警觉的,它永远是对我们有用的。所以让我们一起,为经历过的痛苦找到意义。讲述,讲述,讲述。讲述是绝对必要的。反复的讲述,整合性的讲述,每一遍都比之前更清晰一点:先是发生了什么?然后是什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经历了什么?你怎么做的?别人又做了什么?你认为它发生的原因有哪些?谁该为此接受惩罚?谁来负责改进?后来又有谁做了什么?为什么可以不用再担心它再发生?——这些有组织,有概念的信息框架,是整合创伤记忆的关键。围绕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每一个环节,哪怕是龌龊的,罪恶的部分,都没有什么是不能被讲述的。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透明是至关重要的。进度有时很快,也有时候会很慢。大部分的时候都很慢,曲曲折折。这时候需要跟随当事人自己的节奏。加工创伤记忆的过程,可能会在短期内让人感觉到更加痛苦。需要接受这一段时间的混乱。需要等待,需要耐心。这样做不是为了沉湎于过去,也不是用往事伤害自己。相反,是为了从记忆的深渊中穿梭回现实,找到面对此刻的力量。因为一切创伤的疗愈,都必须立足现实,在并不那么安全,也不可控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前行的勇气。四最后还想再多说一点:在这期《奇葩说》的最后,马东说:「执中和如晶为什么会打辩论?因为在大陆以外的地方,从小练习辩论是解决他们情感障碍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薛兆丰老师也难得地自曝,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敏感的孩子。他应对的办法就是「把注意力关注到我自己以外的地方,转移到更客观外在的方面」。我想他没有说出来的一句话是,这也许帮助他更专注于经济学,达到了今天的成就。我想说的是,这是更高级的一种赋予意义。有一些人经历了苦难,而最终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创伤后成长】。有一些美丽的花,是从苦难的土壤里开出来的。这当然不能美化苦难。苦难永远是糟糕的,永远是能不发生就不要发生的东西。我说的是,万一发生了,万一发生的伤害已经不容抹煞,我们或许可以想一想,在这污浊深重的黑土里,我们可以埋下什么种子,怎样来浇灌。也许可能,它会成为以后的你,更好的你。《奇葩说》最近的趋势,辩手都要拿亲身经历出来现身说法,动一番感情,否则就难以打动观众。连黄执中和马薇薇都搬出了压箱底的创伤。只讲逻辑,就好像完全拼不过一个亲历者唤起的眼泪和共鸣。从这个角度看,那也是苦难的一种意义。经历过痛苦的人,会获得更多共鸣的回应。有这样一个讲述的空间,是珍贵的。但它们的意义不是为了辩论,不是胜负。生活中还有更重要和长远的东西。就像黄执中和马薇薇最后的拥抱,那是超越了胜负之外,更动人的存在。点击标题看更多好文▼“特立独行又总是做对选择的人脑子里装着什么?”|
2018年11月26日
其他

“可怕,怎么他这么暴力!” | 对待家暴,我们可以多做这一步

|我不是什么李安的贤内助,我就是林惠嘉想问俞敏洪:您口中的中国女性,怎么我不认识呢?“等孩子睡着了,赶紧偷吃冰淇淋”
2018年11月21日
其他

“羊水破了,自己开着快没油的车去医院” |我不是什么李安的贤内助,我就是林惠嘉

领证那天,林惠嘉二姐从花园摘了两朵巨大的玫瑰,还绑上了松枝,要给两位新人当胸花。林惠嘉的性格,曾经被李安形容为「玉娇龙一样离经叛道」,一点都不温柔。她一看这么大一朵花,差点发飙了:「要我戴树啊?!」
2018年11月20日
其他

“老婆第七次跟我提离婚,但我不想放手。” | 关系里最需要的是“看见”

一个人的故事,就是一颗石子,你把自己勇敢地抛进去后,你会看见无数涟漪,也会让更多的涟漪激荡出浪花。欢迎你往下继续了解人生实验室。听听别人的故事,或者看看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自己。Momself
2018年11月16日
其他

“那些性福的夫妻都是怎么做到的?” | 是时候了解「性商」这个概念了

Momself大表姐:不久前,我们的课程产品经理小鸣执笔讨论了一个话题:中年式啪啪啪(点击阅读),大表姐看的时候好几处眼眶泛泪,讲的是性,看到的却还是爱。对于这个话题,有时候我们讳莫如深,有时候带着自嘲当作笑谈,但是还有更多的时候,想认真地思考,又觉得无从思考起。其实,所有性的问题,不过都是关系的问题。致力于女性成长解决方案的Momself,新开设了《爱与性的实操手册》课程,以后也会持续输出关注爱和性的态度以及方法。今天我们先分享一篇TED演讲,著名情感理疗师Esther
2018年11月14日
其他

《致女儿:那位老爷爷教给妈妈的事》| 谢谢你,斯坦·李

如果一件事你觉得有意义,就坚持去做斯坦·李从16岁就开始「不务正业」——画漫画,并且坚持了80年。直到,这个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看起来很不靠谱的谋生手段,创造出了一整个充满热血和趣味的世界。
2018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