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丨这家企业为何能让员工安心留下?
51岁的卿小龙是重庆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安全工程师,在宗申工作20年,他已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卿小龙曾在重庆和其他城市的多家国营企业工作,最后却选择在宗申“安了家”。
▲9月24日,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宗申产业集团,工人在摩托车发动机制造车间忙碌。记者 李雨恒 摄
何以发出如此感慨?9月24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重庆主题采访团来到宗申集团,见到记者参观采访,卿小龙侃侃而谈起来。
刚进公司时,卿小龙所在的班组有一位王师傅,是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了发挥传帮带作用,王师傅成为了卿小龙的老师,手把手带他。
以前,公司加工中心的进口设备较少,王师傅就带卿小龙从认识基础的设备入手,比如一台用于机械加工的设备,主要是用在摩托车的箱体加工,该如何拆,能起什么样的作用,有何技术要求等等,慢慢再带他了解精度较高的设备。
▲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宗申产业集团,工人在摩托车发动机制造车间忙碌。记者 李雨恒 摄
一次,卿小龙上白班,正下班时接到任务,车间专机的主轴箱卡死了,需要检查维修,预计要七八个小时。按照正常情况,应该是上中班的同事去做,但卿小龙还是去了现场。
到了现场,卿小龙先把机器拆分,再进入内部查看,由于内部空间狭小,他便喊了一声“拿个扳手进来”,顺便回头一看,没想到班组长、王师傅以及其他上白班和中班的同事都来了,围在机器外面,有六七个人,等着协助他。后来,卿小龙修了两个小时,由中班人员接班继续维修。
▲位于巴南区的重庆宗申产业集团,记者在车间里取材。记者 李雨恒 摄
这件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直到现在,卿小龙都印象深刻。“虽然我们平时工作很累,但干得很舒心,大家互相帮助,而且有付出就有回报。”2017年,卿小龙调到管理岗位,他也无微不至地帮助新员工,让他们更好成长。
宗申集团厂区里的墙上,随处可见贴着“调解烦心事,温暖员工心”“员工是本,和谐是基”等字样的标识,以“员工健康是企业的第一财富,员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员工有归属感,打造和谐劳动关系一直是宗申集团的宗旨。
宗申集团党委书记高敏介绍,他们创新了“三创三心三联动”工作方法,“三创”即创建平台、创造环境、创新文化,“三心”即安心、贴心、同心,“三联动”即党群联动、政企联动、社会联动。
▲巴南区,记者团走进重庆宗申产业集团进行调研。记者 李雨恒 摄
在职工权益保障上,宗申集团打造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职工服务中心),培育劳动保障监察员30余人、员工关系管理员100余人、专业调解员10余人,通过纵向分级、横向贯通,让员工“维权有门路,调解有组织”;建立风险保障金制度,每年度按一定比例从营收计提保障金,保障员工利益。
在人才自主培养上,宗申集团拓宽职工董事、职工代表大会等渠道,鼓励职工参与治理层和经营层管理,近3年收集建议1万余条,产生经济效益近3000万元;培育集团师徒文化,建立“刘勇劳模创新工作室”,每年安排培训经费200万元,分阶段分通道分层级开展人才培养,累计培育技术技能人才1.3万余名,在各级赛事中获个人荣誉100余项,获评全国劳动模范2人、全国劳动五一奖章1人,自主研发的新型发动机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
在关心关爱职工上,宗申集团组建了骑士俱乐部、健跑团等社团10余个,持续开展春送返乡(春运期间开设专项、组织专车送员工返乡近2000人次)、夏送清凉(降温饮品送至工作现场)、秋送助学(为员工子女发放助学金)、冬送温暖(年均投入400万元关爱金)“四送”服务;建立“135”全面激励体系,员工收入稳健增长,全面提高员工归属感、获得感,保障劳动用工稳定性。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