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鹏宇:西天取经路的苦与乐

路鹏宇 咸鱼法学 2021-09-18



西天取经路的苦与乐


作者:路鹏宇(第五期成员)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




写在前面



2015年10月至2020年5月,吉林大学法学院侯学宾教授主持的JRG小组(Jurisprudence Reading Group)利用105个晚上,每次2小时,翻译、讨论了澳大利亚Macquarie University 教授 Denise Meyerson所著的Jurisprudence一书。经统计,共有52名小组成员参与该书的翻译、讨论,其中28名同学已经毕业。


“咸鱼法学”微信公众号将不定期推送小组成员的心得体会,以记录这段奇妙的学术旅程。





首先说明,这篇文稿是写给我自己的,更像是一篇日记。临近不能与同学相聚的毕业季,不免感慨颇多、语言混乱,请各位看官老爷理解。


Jurisprudence的翻译完结,标志着我在吉大法学的四年本科学习历程也到了播放片尾曲的阶段。三年的翻译学习对我而言是受益无穷的,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改变我的思考方式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二个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考)


在遇到这本书和翻译小组之前,我对于书能改变人一生这类的说辞抱有完全抵触的心态,认为一本书只能影响当前,只能激起一点波澜,至多会换一件外套,三天一过就会回到自身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这样的想法实际上一直持续到大三,也就是在翻译小组的第二年。当初申请加入翻译小组时,侯老师反复强调,对于这项活动的参与,必须要保证每周活动不中断,坚持两年以上,这样才有所获。我不是一个善于质疑的人,或者我是一个因怀疑主义而放弃处处质疑的人,因此便心无旁骛地遵循侯老师的教导。


总体而言,这三年的翻译学习就是在打怪升级,用《西游记》主题曲的歌词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刚擒住了几个妖,又降住了几个魔。魑魅魍魉怎么它就这么多!”








因活动场地原因,JRG小组曾经“转战”过匡亚明楼、经信教学楼以及鼎新图书馆。


- -


在刚刚加入翻译小组时,我记得翻译的是菲尼斯的新自然法。侯老师说刚开始可能会翻译一下午,熟练之后两三个小时就翻译完了。但是不得不说,每周三页的翻译,我最初的翻译时长为周六日两个整天,翻译过程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心烦意乱最大的障碍是不熟悉单词。原文中的单词与过去熟知的单词含义相差甚远,以至于我在翻译初期只要遇到实词,不管认不认识都会查词典,结果周末休息时间一晃而过。


我遇到的第二个大的难题就是因为上一个难题导致的心态崩溃,而这样的心态直接导致我没有注意翻译出来的“东西”是不忍直视的腌臜之物。因为我过于重视单词的含义,并且草木皆兵,加上原文一句话的长度多以4到6行为主,所以当我凑出一句话的单词时已经筋疲力尽,难以再详加考究句子的通顺和段落逻辑了。写到这里深深地佩服我的勇气,居然敢拿着这样的文稿念给我的老师和师哥师姐们,感谢各位的不杀之恩。


上述的两大困难可以理解为自我输出的困难,主要是英语方面的困难,可以改良解决,而接下来的困难对我可谓是革命级别的困难。第三个困难是表达时的言不达意。虽然我翻译的水平一直不高,甚至是上述的不堪入目,但是我自认为对于文本的理解基本到位,即使有过重大偏离,也达到平均水平。但是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时,我发现根本难以表达清楚,云里雾里,似有似无。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解说明后,我也深感困惑,困惑于明明听起来也差不多,为啥我就说不出来呢?我着实有很多问号。侯老师说你们自认为懂了,却又表达不出来,一方面的原因是表达能力确实跟不上,这得练,(然后就留了作业,啧啧)另一方面的原因还是没有理解到位,没有联系逻辑框架和背景知识来理解。因此,我重新审视了我对原文的理解,进而产生了第四个困难。


第四个困难便是分析理解上的困难。翻译初期,我自认为我理解很好,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些盲目自信了。现在已经无法深究当初的我到底是以客观理解为借口逃避问题,还是真的对自己的情商和理解能力有过高估计,也可能两者皆有。总而言之,我的理解仍然仅停留于不求甚解,仅仅达到了“差不多”的程度,离标准还是相差万里。从我的表述就可以看出来,第四个难题的难不在于解决,而在于问题不明确、答案不明确,根本不知道问题在何处,不知道路在何方。因此,我很喜欢讨论活动。在讨论中,侯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回答总是能带给我惊喜,就像考古活动一样,细致而深入地清洗文物上的泥土,一点点浮现出文物的全貌。


我一直很喜欢《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台词——“我们知道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上面的困难看似很少,事实上招招令人窒息。坚持才有所收获、坚持克服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等话正是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同行才成为真理,在同行的过程中,我才得以改变。








JRG小组第五期成员合影。



- -


Jurisprudence这本书而言,其内容对我的冲击便是深刻的。这本书描述了近现代法理学的发展史,包括法本体论和价值论,描述了奥斯丁以来法理学的理论发展,涉及法的本质、平等、正义、差异等多个主题。在我眼中,这其实就是一场战争史,各方势力轮流登场,在人类社会这个战场上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削弱敌方、占据阵地,团结有利于自身的力量,并运用自己的武器争取利益或实现自身的抱负。同时,各方流派自身经历着整合重组,有着自己的继承人以实现理论的绵延不绝。


而这本书的书写在侯老师和同学的揭示下也是我观察和学习的对象。不管其他的英语作品是否也是如此,这本书每段都是独立的意思,而几个段落又整合为一个大的内容,这样的几个大的内容又形成了一个章节的内容。而段与段之间有逻辑连接,步步推进。但是由于自圆其说的特征,因此本书形成的逻辑闭环较小,每段的书写也是一个圆,存在重复啰嗦的特征。加之我个人书面表达能力较差(看官老爷看到这里应该有所感触了,哈哈哈哈),这些导致我目前的文章废话较多,大可以将一万字的文稿压缩到五千字。


至此可以看出,我并未说明我是如何改变和解决问题的,只是在表面上说明我遇到的问题和我对这本书的看法。原因在于我并未主动改变,因此谈不出什么经验之谈。我所做的远比很多同学做的少,基本上只是按照大家在小组章程中或在旁听活动中看到的那些步骤实施,唯一超出的部分就是就我感兴趣或疑惑的理论查找论文和书籍来答疑解惑。(enmmmm,我好懒)因此,我只能就对小组活动的感受发表言论


首先,我深受感触的在于知识的增加。这里的知识不限于书籍内容的实体知识,还包括对学术训练的了解。Jurisprudence的内容本身正如上文所述是庞大系统的,通过这本书,我得以了解诸多学说,了解一个学说的内容和逻辑脉络、一个学者的论证思路和步骤、观点之间的交锋、理论的实际运用等等内容。


第二,这本书又启发我对一些理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促使我查找资料来深入思考。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侯老师和其他同学都会就原文发文,询问出我完全没考虑到的问题,启发思维以更深入地探究文本深处。一来二去之间,我对于何为问题意识有一定的感触,虽然离标准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小组活动给我的基础和感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无论是Jurisprudence本身的书写风格还是其描述的理论论证,都影响了我之后的书面表达,促使我有意识地注重逻辑推演和理论实践的同一性。由此,我在书面表达,特别是论文书写中强调从一个原点出发扩展到一个圆,当然我目前的写作能力还是比较低,论文写作存在很多问题,但不得不说小组活动是我这方面的启蒙。


其次,感受较深的部分在于每周讨论活动提供了一个规范探讨问题的方式。事实上,讨论问题的规范方式众多,小组讨论只不过是其中一种,但是我认为这是较为适合学生吸取知识的教学式讨论,深入浅出。在这过程中,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锻炼。了解我的人都应该有所感觉,我在公开场合的口头表达可以说是差到极致,在我认识的所有人中也应该是最差劲的。虽然现在也没好多少,让我现在打辩论或是参加模拟法庭,我绝对会双腿打颤、声音发抖(此处的描述绝对不夸张),但是规范且自由的讨论模式是启发性的,鼓励老师和同学们思考,这促使我向条理地表达自我看法而努力。


最后,小组活动带给我的就是有效的思考。思考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我个人也在不断思考。但是长期以来,我的反思自省都是在自我世界打转,从未跳出“舒适圈”(这个词来源于刘小平老师的教导)。这里就回到了文稿开头的部分,这是一本书带来的改变。事实上,思考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我绝对无法说清,但就目前的我而言,有效的思考绝对有着明确的指向性,类似于好的论文一定有着好的问题。而明确的指向性又意味着逻辑的思考推演。小组活动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思考,思考一位法学家为何选择某一点作为理论原点,思考他选择如此论证的原因和正当性,思考他论证过程和结果与其目的是否具有一致性,思考他如何赢得了论战的胜利,思考对他的批判如何展开以及是否合理,思考他的理论对于解决问题是否有实际意义,最终思考我的看法是什么,思考我作为批判者如何批判等等多样的内容。这些思考不仅提供了多样的视角,而且可以分解为无数个小问题,就像力的分解,最终形成了我思路的运动轨迹。








JRG小组第五期成员合影。



-  -


有很多人问过我加入这个小组有什么用、你们看的东西有什么用、你不觉得这个活动很枯燥吗等等问题。其实我真的无法回答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因为小组活动无法满足标准本科生的任何需求,包括有助于学习成绩。虽然我没有资格说这句话,原因在于小组成员的很多师哥师姐、师弟师妹都是吉大法学院响当当的大学霸(在此毫不夸张,大家可以查询小组成员名单,我对于我在小组的存在表示羞愧),但是就我个人而言,三年的小组活动除了使我的英文阅读能力获得极大突破以外对我达到标准本科生助益较小(直接准备雅思托福、认真复习期末考试才是王道,我可能属于走火入魔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这个时候看官老爷就会问了:“那你为什么还坚持并喜欢这个小组呢?”其实这个问题很迷幻,因为答案很简单。我见到的所有人都喜欢battle,王者荣耀和理论思考是一样的,看游戏直播就是在看理论争鸣,打游戏就是在亲身思考,将自己代入到论战中,拿到五杀就是想通了一个理论问题或解决了一个实践问题,读不进去书、理解不了理论、千辛万苦想到的理论被碾压不就是游戏体验差嘛,厉害的人就是最强王者,本人暂时还是处于青铜段位。


总而言之,感谢侯老师和各位同学们的同行和容忍,也感谢这本书,我能这么轻松地度过三年的小组时光,全赖老师的辛勤操劳和同学们的灵感和努力。根据章程和惯例,我已经不能继续参与小组活动了,心中还是有些不舍。西天取经的路上仍然有许多困惑,我离真经还有很远的路,再次感谢你们的同行,我会坚持这条修行的路。



JRG小组纪念文章合集:

1.陈越瓯:在学术翻译中学会“对话”








  阅读不止 生活不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