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者说 | 无人驾驶如何改变未来出行?
随着资本不断地投入和推动,无人驾驶技术逐步商业化。最先商业化的场景必须拥有较高的利益回报,才能够让资本愿意为这个行业持续供血。
满足高利益回报这个条件的场景有两种。一种是以提供服务为目的的场景: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高速无人物流车队、港口码头无人货物运送、矿区无人运送、园区无人观光车等。另一种是以销售汽车为目的的场景:L2级别的辅助驾驶、L3级别的高速、环路自动驾驶和L4级别的智能代客泊车。
在以上商业化的场景中跟出行相关性最高的场景有以下三类:
无人驾驶出租车
L2辅助驾驶+L3自动驾驶
智能代客泊车
本文由百度Apollo智能汽车事业部 自动驾驶工程师——陈光撰写,对无人驾驶如何改变未来出行进行了详细讲解,希望这篇文章给感兴趣的开发者带来更多帮助。
以下,ENJOY
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是无人驾驶出行中最核心的商业化落地场景之一。
Robotaxi领域最领先的玩家是Waymo(前Google无人车团队)。Waymo在2009年收编了DARPA无人驾驶挑战赛的冠军队伍,开始涉足无人驾驶领域。截至2019年,已有超过10年的技术积累和资本投入,这造就了它在无人驾驶领域Top1的地位。截至目前,Waymo已经在凤凰城进行了9个月的大规模路测,所服务过的乘客数量已超过1000人。
2018年,摩根士丹利对Waymo的估值高达1750亿美元,估值包含三块业务:Robotaxi、物流和软件。其中Robotaxi业务的估值为800亿美元(占总估值的45%)、无人物流、递送业务估值为900亿美元(占总估值的51%),最后是软件和技术授权业务,估值为70亿美元(占总估值4%)。金融公司对Robotaxi业务的高估值,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Robotaxi将成为我们未来的出行方式之一。
▲Waymo的物流和Robotaxi业务
等到Robotaxi业务全面铺开的时候,我们每天将乘坐更加安全、舒适的无人驾驶汽车。不会因为司机驾驶技术参差不齐在乘坐时被惊出一身冷汗,不会因为在车上外放音乐而尴尬,不再有强行尬聊的司机问我们谈对象了没,也不再有无良司机对乘客的骚扰。
考虑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度,Robotaxi的普及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时间。这5~10年的时间正好能让其他出行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场景包括L2级别的辅助驾驶(拥堵辅助、高速辅助驾驶等),L3级别的高速、环路自动驾驶以及L4级别的智能代客泊车。
日常出行中,高速、环路上的驾驶往往占据了驾驶员大部分的出行时间。
由于高速、环路的场景相对单一,所需要面临的突发状况相比于Robotaxi少很多,只需要解决从上匝道到下匝道期间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即可,因而成为众多Tier1和无人驾驶科技公司的发力方向。
与此同时,各大车企为了提升品牌形象,让旗下汽车更具科技感和竞争力,都在与博世、德尔福、大陆等Tier1合作,或与百度、腾讯、驭势科技、Momenta等无人驾驶科技公司合作,推出具备L2辅助驾驶甚至L3高速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
现阶段,很多豪华品牌的汽车已经实现了高速、环路辅助驾驶的量产,最为出名的就属特斯拉的Model系列,全系都可以通过购买自动驾驶软件解锁该项功能;其次是各大整车厂的汽车品牌,比如新款的奥迪A8、凯迪拉克CT6、捷豹I-PACE、沃尔沃的XC60和XC90等。
国内的自主品牌在辅助驾驶领域的战斗力并不落后,各大OEM都在积极与博世、大陆等Tier1合作,在量产车型上搭载不输于合资品牌的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以提升自身品牌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如蔚来ES8、小鹏G3、威马EX5、上汽乘用车荣威Marvel X、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RS-5、长安CS55、吉利领克03等。这些自主品牌的汽车均搭载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功能包括全速域的自适应巡航、高速下的车道保持辅助等。
相信很多驾龄不短的司机都有过“开车五分钟,停车两小时”的可怕经历。很多时候,面对只有零星几个空车位的停车场,我们很容易像没头苍蝇一样碰运气找车位。有时候找到了空车位,但周围的车停的东倒西歪,导致入口太窄,停进去很难不碰到周围的车,只能放弃继续寻找。
针对消费者找车位难、停车难、取车难的这些痛点,无人驾驶技术的科技公司先Tier1一步,瞄准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智能代客泊车(Automated Valet Parking,简称AVP)。相比于高速自动驾驶来说,低速的智能泊车系统可以不用配备成本较高传感器,比如毫米波雷达或激光雷达。
360°的鱼眼相机和常见的超声波雷达(也就是常说的倒车雷达)即可达到低速自动驾驶+泊车的感知范围要求,安装在车身周围的环视系统、超声波雷达,如下图所示。配置好360°环视和超声波雷达后,剩下的工作就交给科技公司所擅长的算法团队吧。
得益于资本的看好,国内在AVP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化程度是领先于国外的。各大自主品牌都在与科技公司密切合作,希望尽快在下一代车型上搭载AVP功能,越早量产该项技术的车型,在同级别车型中的竞争力也将越强。拥有AVP积累的科技公司包括百度、驭势科技、纵目科技、欧菲科技、Momenta等。
对无人驾驶的前期研发以及后期落地来说,大规模的道路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测试道路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测试机构为主导的封闭测试道路,另一种是以政府和当地企业为主导的无人驾驶开放道路。
北上广深等地的政府为推动无人驾驶领域科技企业的发展,都纷纷在当地开放了无人驾驶的开放测试道路,并为部分技术积累较深厚的企业颁发了无人驾驶测试牌照。这些率先开始无人车路测的城市将是无人驾驶出行最先普及的城市;越先拿到牌照的企业,也越能获得无人驾驶领域竞争的主动权。
以下表格是截至2019年8月无人驾驶测试路段的数据整理。表格中不仅展示了当地开放无人驾驶道路里程数、基础设施等信息,还对各地首批获得测试牌照的单位进行了罗列。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柳州。
与其他五地不同的是,广西柳州的开放测试道路在基础设施上更为先进。这条道路是由上汽通用五菱携手华为、中国移动、驭势科技及广西自治区政府共同建设的,目前已开通了9个国内最早用于公开测试道路的5G基站。
依靠5G技术的赋能,不仅能够提升当前V2X、L2辅助驾驶、L3自动驾驶、L4智能泊车以及远程驾控的驾乘体验和安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5G低延迟、高带宽、高容量的特点,研发出更多诸如基于5G通信的高精定位、车载传感器数据云端计算、智慧交通等前沿技术,在无人驾驶领域占据技术高地。
现阶段,L2级别的辅助驾驶和L4级别的智能代客泊车已经比较成熟了,L3级别的高速自动驾驶也正在各大车企的量产计划之列,业内分析师给出的高速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时间在2022~2023年之间,也就是说到再过2~3年,高速自动驾驶会像现在的辅助驾驶一样普遍。同时Robotaxi也会陆陆续续地出现在一些试点城市,让我们的日常出行多一个选择。
当无人驾驶的技术日趋成熟,法规逐步完善,大家对无人驾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时,把出行交给无人驾驶汽车来完成,才是兼顾安全、舒适和效率的最优选择吧。
更多话题讨论、技术交流
可以添加『Apollo小哥哥』为好友
进开发者交流群
* 以上内容为开发者原创,不代表百度官方言论。
内容来自开发者微信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f8bk4xNqAtV3NrcLdx1ICw,欢迎大家收藏点赞。已获开发者授权,原文地址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