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所不知道的人民日报老总编李庄

马世琨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李庄同志二三事马世琨

2006年—2016年,人民日报老总编辑李庄转眼间已离开我们10年了。在很多老报人的眼中,李庄工作能力强,办事敬业用心,待人平易,在报社内外都是有口皆碑。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原国际部主任马世琨《李庄同志二三事》一文,带我们一同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李”。
▲李庄
1986年2月下旬,李庄同志率人民日报代表团赴科威特参加该国国庆活动。代表团属袖珍型,团员只有两人:高福源同志和我。老李(他要大家这样称呼他)喜欢拉家常,说实诚话,很快就打消了我们两人的拘谨。相处虽只有一周,但他的谦和平易、幽默深沉,让我受益良多,至今难忘。▲李庄(右一)率代表团前往科威特参加该国国庆活动,中为高福源。▲1986年2月,马世琨、李庄、中国驻科威特大使杨福昌(从左至右)在科威特。
在科威特期间,中国使馆派一位年轻外交官杨福昌照应代表团。老李对他很客气,以“老杨”相称。有一次当着大使的面,把“老杨”叫了个大红脸。我说,人家才30出头,就别叫“老杨”了。老李的回答是:对30以上的,如果只喊人家的姓,他都在姓前加个“老”字,“习惯了,改不了了,也不改了。”说习惯了,倒也是,他们参加革命那会儿,大都是20岁上下小青年,见个30岁的可不就叫老啥啥的。▲李庄(左一)、高福源(右三)与杨福昌(右一)在科威特
科威特人富裕又好客,对出席国庆活动的外国客人招待十分隆重,好吃好喝自不必说,每位客人房间的冰箱里都装满了世界著名巧克力和各色饮料。有次,使馆一位参赞到宾馆看望我们,到各个房间走了走,打开冰箱,见里面的东西没动,就说:“这些都是给你们准备的,尽管吃,还可以拿走。”等参赞离开,老李说:“使馆同志是客气,咱们可以吃一两块尝尝,可别拿走。”
我们明白,老李这是在讲“主勤客雅”之道。主人待客要殷勤敬重,客人要懂得谦恭自重。到国外作客,甚至旅游,尤其要谨记,因为这涉及国家形象的问题。▲李庄(左一)、马世琨(右二)在科威特当地人带领下进行参观在国外住宿用餐要付小费,老李对此却毫不马虎。我们从使馆那里了解到,他的级别每天可给收拾房间的服务人员5美元,老高和我2美元。老李天天叮嘱我们,别忘了留给人家小费。据了解,雇主是不给这些劳动者发薪水的,他们全靠小费生活。当时,靠石油致富的科威特,本国人早就不干脏活累活伺候人的活,统统交给在此打工的外国人。老李感叹:“这些外国劳工抛家舍业,生活不易。”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风气总体不错,但一些低俗现象开始出现。老李显然对此厌恶不屑。一次,他自问自答:“怎么识别谁是艺术家?头发长的留大胡子的;怎么判断谁是导演?就是吆五喝六,目空一切的那种人。”我们在飞往科威特时,同机有个艺术团,有位女士口嚼口香糖,颐指气使,别人称她“X导”。老李大概看不惯,故有感而发。▲1986年2月下旬,李庄(右一)、高福源(左一)与科威特当地人合影。还有一次,老李跟我们谈起了家事。他说很为大女儿婚姻大事犯愁。有这么好的家庭条件怎么会嫁不出去?是不是要求太高了?老李摇头叹息道:“她有个不利条件,是党员。”会这样?党员身份可一直是男女找对象的有利条件。对这种由“有利”到“不利”的变化,老李难以接受,感慨万千。▲李庄高福源同我有个默契,他负责给李庄同志当翻译和与科方联络,我负责报道。在写了4篇通讯后,老李以商量的口吻对我说:是不是再写一篇?要对得起人家。我当然听从安排,同时想到“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这句老话。老李没明说,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人家这么看得起咱,咱也得对得起人家。▲1986年3月22日,人民日报7版刊登《难忘科威特城——科威特纪行之一》一文。▲1986年4月1日,人民日报6版刊登《面向未来的探索——科威特纪行之二》一文。▲1986年4月9日,人民日报6版刊登《一次重温传统的活动——科威特纪行之三》一文。这就是我眼中的李庄同志。在他离开的第十个年头,我们纪念他,怀念他,永远铭记他可贵的精神品格
注:文中科威特访问图片由马世琨、高福源提供。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李庄为我“送样子”


抗震棚里写社论


有一种怀念让我终身受益


传奇女记者胡济邦(内含视频)


你知道人民日报第一个驻国外记者站是哪个吗?


驻外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