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一定不知道,这些名人后代都曾在人民日报工作!

马世琨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人民日报国际部名人后代

马世琨




编者按:

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无论是乱世还是太平年代,在政治、经济、文学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志士。傅作义、张治中、梁漱溟、陈寅恪……这些无一例外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人。那么,他们的后代命运如何呢?他们头顶“光环”成长,姓名前的头衔引人注目,然而其个人经历与才华又是如何呢?


在人民日报的历史上,曾有多位名人后代投身党报事业。人民日报原国际部主任马世琨经多方联系,搜集图文史料,撰写《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名人后代》一文,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首发此文,带您了解这些党报人中的“名人后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进了不少名人之后,他们是:伪满洲国内阁总理郑孝胥孙子郑颖达傅作义女婿周毅之张治中外甥女周元敏梁漱溟儿子梁培恕陈寅恪(què)侄子陈封雄。他们到国际部是因为有一技之长,或外语好,或有新闻编采的经历。当然,他们能进入党报工作,说明当时知识分子政策相对宽松,选人用人不唯成分论。


1

郑孝胥之孙郑颖达

周总理问:

 “郑孝胥的孙子

在人民日报?”


上世纪50年代初,郑颖达到了国际部。他文静寡言,不显山不露水,但其家庭背景很快便引起不少人私下议论。他祖父郑孝胥是溥仪建立伪满洲国的重要推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孝胥负责起草所谓满洲国国歌和建国宣言。1932年满洲国建立,他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同年9月,与日本关东军代表签订日满协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和驻军权。郑孝胥后因不满日本对满洲国的压抑,一度失宠。1938年去世,传言是被毒杀。

▲郑孝胥(左)与溥仪(中)、庄士敦(右)

郑颖达被分到国际部资料研究组,工作勤勤恳恳,低调做人,主要任务是圈报。所谓圈报,即每天将新华社出的3大本《参考资料》和全国主要报刊上的重要文章内容分门别类圈出,交由别人剪贴成册。他还发挥日文好的优势,时常用笔名写些资料性的短文。

▲郑颖达(一排左二)与同事

▲郑颖达(右)与同事

▲郑颖达夫妇(右三、右四)与同事

▲郑颖达夫妇(左二、左三)

据老同志介绍,大约在“文革”前两年,有一次周恩来总理曾问相关人:“郑孝胥的孙子在人民日报?”后来,季羡林亲自到报社点名调人,让老郑到他当主任的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工作。十几年前毕业于北大日语系的老郑满心欢喜地回到母校,调离了人民日报社。(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2


傅作义女婿周毅之

陈赓大将主导指挥

越南奠边府战役,

指名要他当翻译



1951年,周毅之和爱人傅冬一起调进报社,周毅之分到国际部。解放前,老周在《平明日报》当记者多年,傅冬在天津《大公报》任副刊编辑。身为地下党,他们是傅作义率部起义和北京和平解放的有功之臣。


老周是越南归国华侨。1955年,应胡志明主席之邀,陈赓大将主导指挥奠边府战役,指名要周毅之当翻译。但越方不同意,说周毅之参加过什么组织,历史不清白。性情刚烈的老周不服,提出申诉,经过一番调查,越方回应说那是个进步组织,老周可以去越南。这样,他总算没失去这一人生的大好机会。

▲傅作义

▲傅冬

1982年,老周任人民日报驻香港记者,一干十余年,退休后回到北京。1997年,我去他家看望他,他说正在与北大教授合写一本全面介绍香港的专著,已经写了几百页稿纸。他滔滔不绝,精神头十足,不显老相。但不久传来他去世的消息,一打听才知道,他在一家大医院体检时发现小肠外侧有个肿瘤,虽说是良性的,但一旦破裂会流血不止,很危险,医生主张开刀切除。谁知他因肺部感染,不治身亡,令人唏嘘。


3

张治中外甥女周元敏

她从来不说

有个当大官的舅舅

对“当志愿军”的往事

则念念不忘

周元敏是张治中的外甥女,这位国军上将,是解放战争中唯一没跟解放军打过仗的国军高级将领,有“和平将军”之称,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部同事很少有人知道周元敏有这么个当大官的舅舅,倒听她讲过不少当志愿军的故事。

▲1951年,被志愿军俘虏的美军战俘合影。

《环球时报》记者曾对老周进行过专访,文章登在头版,记述了她这段不平凡的经历。1951年,老周在南京金陵女大念完一年级就参了军。第二年,20岁的她作为志愿军战士到了朝鲜。由于她外语好,被分配到志愿军碧潼俘管处二大队当翻译,该队有200名战俘。老周对中国军队优待战俘的事例记忆犹新:战俘享受志愿军团级干部伙食标准,中国医生用自己的鲜血救活美国飞行员,组织战俘运动会,建立英语广播站、播出战俘来稿,老周担任播音员……日久天长,战俘跟管理人员成了朋友。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有些美国战俘不愿回国,他们被安排到中国一些城市的工厂和学校。老周记得有个叫温纳瑞斯的,先到济南一家工厂,后被保送上大学,娶了山东姑娘,当上了大学教授,讲授英语,很受学生欢迎。

▲周元敏、陈弘(右一,人民日报原驻日本记者)

60多年的往事,记忆依然清晰,因为她亲历过、感动过。


4

梁漱溟之子梁培恕

徐悲鸿对他说:

“绘画方面

你难有大的建树,

还是另谋职业吧。”




梁培恕是中国著名儒学大师梁漱溟的儿子。1952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任院长徐悲鸿先生觉得他缺乏绘画天赋,专业基础也没打好,日后很难在这方面有大的建树,就希望他改行,另谋职业。梁培恕凭借个人能力,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国际部工作。同郑颖达一样,他的主要工作是圈报,有时也写些资料性文章。曾与他共事的同事都说,梁培恕工作很用心,一点没有公子哥的心浮气躁。(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1936年暑期梁漱溟与长子培宽(右)、次子培恕(左)在济南留影。

▲1936年,梁漱溟与长子梁培宽(右)、次子梁培恕(左)合影。

▲梁培恕(左三)与家人合影

1953年,他们家出了大事。父亲在政协全国会议期间,就重大政治问题顶撞毛泽东主席被严厉批评,也因此受到广泛批判。1957年反右时又受到冲击。作为儿子,他精神压力很大,工作格外努力,平日更加谨言慎行。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支援大庆建设,老梁被调到《大庆日报》工作,几年后调回北京,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工作。如今,他年近9旬,身体尚可,去年还大老远地赶去参加罗尔庄同志夫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与老罗一起在资料组工作多年,成家前两人同住一间单身宿舍。他的不忘旧谊令老罗很感动。

▲梁培恕(左)与罗尔庄(右),罗尔庄为人民日报原国际部主任。


5

晚清陈家之后陈封雄

祖辈中有3人的名字

上《辞海》

他笑对别人打趣


陈封雄同志到国际部比前面说到的几位要晚,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外文特别好,这缘于他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他每天都阅读部里订的外文报刊,从中选材写些知识性和杂文类的短文。他还会画漫画,有时还给自己的文章配画。在部里他也算是个全才

▲前排左起:陈寅恪、唐筼、张梦庄(陈封怀之妻)、喻微(陈隆恪之妻)、陈小从(陈寅恪侄女)、陈流求、陈小彭、陈封猷、黄国巽、贺黔云(陈登恪之妻)。

后排左起:陈三立、陈登恪(陈三立第八子)、陈隆恪(陈三立第五子)、陈封雄。

▲陈封雄(右)与弟弟(左)

▲陈封雄(左)与弟弟

这个老陈家族显赫。曾祖父陈宝箴曾任清末兵部侍郎、湖南巡抚,是维新派成员。祖父、父亲和三叔都是上了《辞海》的人物。祖父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父亲陈师曾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继吴昌硕之后新文人画代表人物,尤以大写意见长,颇享盛名。三叔是大名鼎鼎的陈寅恪,被誉为“一位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 1923年,陈师曾(前排执扇者)与京城画坛名家的最后一次留影。

▲ 陈寅恪

部里相熟的同志拿老陈打趣:“你可是你们家族中最提不起来的。”老陈不恼,因为说者听者都明白,这是对他们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夸赞。

▲陈师曾与子陈封雄合影

▲陈封雄(左一)与弟弟一家人合影

岁月封尘,这些名人后代中除了梁培恕先生健在,其他4位皆已作古。我作为人民日报国际部的后来者,谨以此文向前辈们表示敬意和缅怀。(欢迎关注金台唱晚,ID:rmrbjtcw)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你知道人民日报第一个驻国外记者站是哪个吗?


驻外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传奇女记者胡济邦(内含视频)


人民日报老总编的6句话,编辑记者们都该好好看看!


有一种怀念让我终身受益


新闻人必看!他们是人民日报首次赴港澳台访问、驻点的记者!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