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无所有到脱坯盖房、播谷种稻,河南干校在他们手中诞生!

阙邦火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从1968年起,人民日报“五·七”干校开办,先后在房山、河南和小汤山开设干校。4月12日,“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社老同志阙邦火关于房山干校的文章,勾起了报社老同志的回忆。今天推送《人民日报社“五·七”干校回顾之河南干校》,带您回忆那段难忘岁月。


🔹全文共1705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经作者授权推送

🔹微信ID:rmrbjtcw

我是第二批去人民日报社“五·七”干校劳动的,于1969年9月12日随大批下放劳动的人员一起到房山。


去后不久就听到消息,说林彪下了一号命令,要准备打仗。为了战备,“五·七”干校要迁到河南去。


年底我请假回浙江老家结婚,假满回京时,干校已经搬走了。先遣队早已过去,物资也都已运走,而大批的学员则让回家过完春节再走。还剩下最后两节车皮物资,停在琉璃河车站,报社政治部安排我和一位军宣队战士押车,走了4天才到达终点站——平顶山。


新校址在河南省叶县廉村公社刘店大队。刚去无房,我们都住在老乡家里,大部分住刘店村,剩下的住芝麻窝。


初创的河南干校一无所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不怕苦不怕累,脸上的笑容依然很灿烂


这一期干校的主要任务有三项:运动、基建、生产。


运动包括整党建党、克服资产阶级派性、深挖“5·16”反革命集团、批判极左思潮、一打三反等。记得挖“5·16”挖了很久都没有挖出“5·16”反革命分子来。


干校的当务之急是盖房,基建是最迫切的任务。别以为报社去的人都是书生,到了干校什么重活累活都干。开山炸石、脱坯垒墙、架梁铺瓦,全是自己动手。报社行政部门瓦工组、木工组、铁工组师傅是基建中的技术骨干。虽然基建任务繁重,但也要保证不误生产,特别是农忙的时候,生产一定要不误农时。记得大田生产有水稻、玉米、麦子、高粱、红薯等。


当时身体最强壮的有两个班,一是第2班,由印刷厂的同志组成,大多是年轻力壮的男同志,在基建中承担脱坯任务。


河南干校2班成员在长满杂草的场院照相留念,旁边的大石头都是打石队从山上采掘来的

脱坯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劳动,年轻学员总是赤膊上阵

河南干校2班全体成员在亲手盖的宿舍前合影


另一个是第12班,由新来的大学生组成,如保育钧、宋世琦、马世琨、孙大胜、景险峰等(还有好几位已经离开报社的同志),全部都是年轻力壮的男生,是基建和大田生产的生力军。我们群工部的同志被编为第9班,因女同志多,安排我们的任务是编笆和种菜。当地盖房子,钉好椽子后要先盖上一层笆,然后在笆上糊泥,最后再铺瓦。笆用荻杆编织,每张有10多平方米,也是一项不容易的技术活。我们群工部的这些同志居然都练成了编笆能手。


1971年,总编室部分成员在河南干校与当地老乡合影。


这期干校的领导小组,组长是肖泽耀,副组长是冯尧生和石国权,成员有卢继传、叶幼琴、赵祥、阙邦火等。而真正的领导是军宣队。记得当时在干校的军宣队领导有薛政委、蔡教导员,还有几个军宣队员。


1970年河南叶县五七干校二班学员,左起一排:张惠珠、蔺宝兰、刘静绥、李文鸾、张淑怀;二排:殷绍英、黎淑坤、张排长、赵健生、邢桂芳、马成民


领导小组分配给我的任务是联系群众。所以当时在劳动之余,我经常去大队部,和刘店大队的干部、老乡交往比较多。大队部开重要会议也通知我参加。当地缺医少药,干校的卫生室就几乎成了“医院”,每天来找吕秀芳大夫看病的人很多。吕大夫全心全意为老乡服务,非常累。于是一些热心的同志就跟吕大夫学习针灸技能,充当起“赤脚医生”的角色,我也是其中一个,还曾为不少老乡扎过针。农忙季节,除了做好干校的事,还派出一部分学员支援老乡,如帮他们割麦子、插稻秧。老乡对我们也是大力支持。那么多人住在老乡家里,给他们添了不少麻烦。我和宇文仓、赵祥三人住在一位单身老人的家里,他只有一间土房和一个厨房。我们去后,老人把土房让给我们住,他就住在狭窄的厨房里。老乡对我们很热情,很像当年敌占区老乡对待八路军的态度。


1970年河南叶县五七干校二班学员,左起一排:蔺宝兰、张惠珠、沈文召、殷绍英、张淑怀;二排:邢桂芳、吕秀芳、马成民;三排:刘静绥、李文鸾;四排:赵健生、张喜才、张排长、赵祥


转眼到了10月份,我们这一期学员该轮换了。10月24日这天,天气晴朗,刘店村村口聚集了很多老乡,他们是来欢送我们的。我们依依不舍地和老乡握手道别,有的老乡还流下了热泪。


1971年,报社第三期“五·七”干校如期在刘店开办。



注:文中图片由杨建华、沈进、卢文斌等提供。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那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让我们从50年前说起……


珍贵瞬间 | 颜世贵:难忘”5·7“干校


珍贵瞬间 | 人民日报45年前干校生活留影


人民日报社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从楼顶上的小毛驴说起……


史海钩沉

细述人民日报社史社闻、报人风骨

见贤思齐

分享新闻老记写作经验、人生感悟


如有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jttx2012@sina.com

如有问题,请致电:

010-65369433


解锁更多精彩文章

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

微信号 : rmrbjtcw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