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那个暗夜里,一场两性误认的悲剧怎样发生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1-03-05


性别之间难免误会,因为男人与女人本就是不同的生物。

 


1


在正式开写本篇之前,我想先讲一个生物学的知识:

你去动物园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动物其实分为两类。

一种是雌雄个体之间差异不那么巨大的,比如“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很多动物,如果你不直接观察第一性征,就几乎找不出雌雄之间的个体差异。

但动物界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雌雄差异非常巨大。

比如象海豹,成年雄性的体重能达到雌性的三到四倍。在交配时,笨重的雄性压在娇小的雌性上,经常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还有一些动物,比如蜘蛛、安康鱼等,雌性的个头则远超雄性,这类生物的交配中,雄性为繁衍后代往往要付出生命。

这里推荐这本名为《不匹配的一对》的书,里面讲了大量动物界雌雄差异的奇葩故事。


性别差异的大小,往往决定了动物的生存策略。那些性别差异较小的生物,在非交配季往往能完成更好种内协作互助,这更有利于他们的生存。

相反,那些性别差异巨大的族群,获得的优势是交配效率大大提升,但两性之间在交配之外的互助与协作就别想了。象海豹族群中,雌性象海豹在非交配季一般都躲得离成年雄性远远的,以防后者一个精虫上脑误伤了自己。

明白了这个规律,我们再看人类,你会发现我们刚好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人类的男女性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我们一般可以通过第二性征一眼辨识出对方的性别。但我们的性别差异又没有拉大到象海豹、蜘蛛、安康鱼那种级别,这给“男装丽人”或“女装大佬”们性别反串留下了空间。

当然,如果人类两性差异也那么巨大,可能“基情”与“橘势大好”也就不存在了。


人类在性别差异上选择这种“骑墙策略”,是因为我们这个物种是一种非常纠结的存在,进化决定了我们需要相当的族群内协作,但却也要追求一定的交配效率。

于是,人类就被塑造成了这样一种存在:男人和女人,他们相似又有差异,能彼此理解却又经常互相误认,处于永恒的沟通、追逐与战争之中。

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暗喻了两性之间的误会将是人类整个物种永恒的矛盾。

正如女权先驱伏波娃所言:两性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最底层逻辑之一。没有它,我们无法真正的人类的历史为何会是这一个样子。

但在某些特定的时候,他们行为逻辑、处事方式会突然撕开巨大的裂痕。你会惊觉自己身旁的异性简直是一种与你自己简直是完全不同的生物——虽然我们其实一直都是。

而在最近,重新让中国公众认识到这一点的,就是长沙的货拉拉事件。


2


这场在网上引发巨大男女争议的事件,其事实本身已经成了一场无法查清的罗生门——一个货拉拉男性司机载着一位要搬家的年轻女孩,深更半夜开车行驶在路上,行至中途女孩突然跳车身亡了,你说这一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这个题目出给电影学院的编剧班,估计能给写出一堆故事来。但真相已经泯灭在了那茫茫黑夜中。

而3月3日,长沙警方基于现有证据尽量还原的事实真相,似乎是这样的:
女生车某,23岁,身高150厘米,外貌青春靓丽。
司机周某,38岁,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为谋生计,开一辆货拉拉注册面包车,里程数19730公里,车况良好。

改变两人命运轨迹的那次相遇,发生在今年2月6日。
当天,车某通过货拉拉APP下了一个搬家订单,平台派单给周某,总费用51元,平台补贴12元,车某支付39元。
20时38分,车到了,见面后,司机询问是否需要付费搬家服务,车某拒绝。
而后,这位身材娇小的女孩,先后十五次将自己的所有行李搬上车,司机多次催促女生快点,并说:根据平台规定,等待时间超过40分钟将额外收费。女生未予理会。
而双方头回较量的结果,是女孩车某赢了。
21时14分,面包车出发了。她搬家的时间刚好卡在了40分钟以内,也就是说,不用支付额外收费。
上车后,司机又问,到了后是不是要付费卸车搬运服务?女孩再次拒绝。

从这些描述中,我几乎可以想见的双方交流时的那种火药味。应该说,这两个人的交流,从一开始就像一场擂台赛。在见面而至搬家结束的这头一回合内,女孩掌握着绝对的优势。
但等车门一关,行程开始,主动权就和方向盘一样,交到了司机的手上。

在路上,这位司机更改了行车路线。货拉拉APP导航路线总里程11公里,需用时约21分钟;司机选择的偏航路线总里程11.5公里,多了一里地,但少了4个红绿灯,可节省4分钟左右。
据司机被捕后解释,他家就住在这附近,对当地的路况很熟。这样,他就可以抢到下一个订单。
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理由。
但在当天,女生两次问司机为何偏航时,司机却赌气置之不理。再之后,司机干脆“用恶劣口气表露对女生的不满”。随后,女生又两次提出抗议,并要求停车,司机仍未理睬。
感到气愤和惊慌的女孩决定重夺主动权,她起身离开座椅并将身体探出车窗外。
但司机并未以语言或行动制止,也不紧急刹车,仅轻点刹车减速并打开双闪灯。
随后,女生尝试跳车“逃生”。
她成功了,但为此丢了性命。

3


在我们这些旁人看来,当晚发生的事情是在太过匪夷所思,有太多地方不可理解:
打车变更路线,其实就是司机一句话、乘客一个认可的事情,那位货拉拉司机怎么就不能问一句呢?乘客四次问你,你怎么可以蛮横的拒绝解释?
还有那个女孩车某,有消息称这位女孩月薪近两万,在长沙这种城市生活,扣除生活费,其工资应该也有大量结余,搬个家,怎么就不愿意多花一点钱呢?怎至于为此丢了性命?
但如果站在性别心理的角度分析,你会发现双方的行为逻辑都非常好理解的,他们的选择基于本能:

首先我们说说那位司机周某,请记住,他是个男性,而且是个生活在基层,被生活的焦虑感所压迫的男性。
男性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强调时间感和计划性。
这种行动模式的形成可能源于我们的进化——在人类进入不足万年的文明史之前,人类曾经过了几十甚至上百万年的狩猎采集生活,而男性又是狩猎活动的主力担当。男性的所有本能都为这项工作所打造,所有男人骨子里都是猎人。
而狩猎是非常强调计划性和时间感的:捕猎的陷阱应该怎样布置,追逐的路线应该如何安排。还有,最为关键的:整场狩猎应当在什么时候结束。在原始的旷野上,夜幕的降临同时将意味着危险的临近。
那些卡不准点,没有及时回家的男性都成了野兽们的下酒菜。幸存下来并繁育后代的男人们,都有一种刻在基因里的计划感

所以,激怒一个男性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是破坏他的计划。
在我见过的夫妻当中,大多数争吵都发源于“约好了几点出门,妻子因为化妆晚了”这种事。而你在公司里如果有个男上司,跟他关系闹僵最好的办法,也是让他的计划破产。
对男性来说,计划被破坏,就意味着权威感和安全感的同时丧失,是无法容忍的。
开玩笑的说,男性可能只会在约会时,才不会在乎女性的“磨叽”和迟到——因为在约会这个场景当中,女性是被看做“猎物”的,对其的等待和捕猎本身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而具体到本案中,司机周某的计划被女孩车某一再干扰和破坏,恰恰也是激怒他的那个点。
作为一个年近不惑,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性,他愿意在半夜里跑货拉拉,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为了多接几单,多挣点钱。在他的心态中,能挣到额外搬家费当然最好,挣不到就让本单速战速决,他好再去接别的单。这是他都已经想好的。
而对面这个女孩的行为简直让他窝火,自己给她付费搬运被拒绝,她自己动手用了接近四十分钟。中途他想变个道,她居然还要干预。女孩所有这些破坏他计划的行为,都让他愤怒异常,尤其是在自己手握方向盘时,这女孩居然还敢对自己的权威提出挑战……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什么不理智举动都不令人意外。
 
而如果站在女孩周某的角度讲,故事又是另一个样子。
她是个女孩,一个年仅23岁,身高一米五,体重40多公斤的年轻女孩。在半夜里让一个比她高比她壮的中年男性替她搬家,若说她没有半点戒备之心,是不可能的。而这时,女性的一种不亚于男性计划性的本能就会被调用:寻找安全感。
 
惨剧发生后,我看到很多旁观者、尤其是男性朋友都指责女孩太“小气”,你挣那么多钱,给人家一点,让他替你搬,省力又高效,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但我觉得,持此论者完全把女孩的心态想错了,女孩惧怕的很可能不是多付钱,而是司机随口加价带来的那种“不安全感”。
我们在搬家或去旅游景区玩的时候,可能都会遇到提供服务者“随口加价”的情况。这种加价行为可能不会让我们多损失多少钱,但真正让我们不舒服的,是这种行为本身破坏了买卖双方的信任感,还让我们在接下来享受其服务中究竟要付出多少感到没底。
而前面说了,女孩在这次交易中,最害怕的就是“不安全”。她预定货拉拉,系统为她计算出了搬家路线、出车司机和所需费用,这些信息的确定性起构成了她对这趟旅程安全感的来源。
可是出车司机一上来就要求加价,三种安全感来源中一下子崩溃了俩,女孩当然应激性的本能抵抗。所以坚持自己搬行李。
除了省钱这个考量之外,这应该是她对变动在表示本能的抵抗。
但接下来,她发现,她虽然捍卫了价格的确定性,却让另一个安全感来源失控了:搬家路线。
当夜路越走越黑,手机不断发出偏航的提示,女孩一再向司机提出抗议,却被置若罔闻。女孩感到自己的安全感已经彻底崩溃了,这次行程中所有的行为都在挑战她安全感的底线。而那一刻她如临地狱。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跳车逃生。
这种恐惧感应该是所有女性都能感同身受,但男性极少能理解的。就像大多数女性无法体会男性在被打破计划后会有多么愤怒一样。

于是误认就这样形成了——一个中年男性愤怒于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一个年轻女孩恐惧于安全感的完全丧失。而双方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性别此时成为了一道屏障,阻止他们互相理解。
2月6日那个漆黑的夜晚,在长沙那辆飞驰的小货车,人类用数千年文明史建立起来的规则、互信已完全失效。文明的路灯忽闪忽灭,而我们数百万年进化史上刻在基因里的性别本能被点燃了。
在本能的喧嚣与嘶吼当中,悲剧在刹那间发生。

4



人死不能复生。但我觉得更值得警醒的,是此事发生后互联网上的男女争论。
有些男性,完全站在直男的角度,对此事进行进度,觉得女孩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活该”。
而另一些女性,则极言司机给女孩施加的那种恐怖压抑感,甚至要求按照“谋杀”而非“事故致死”来处理本案。
双方从直抒胸臆,发展到后来吵作一团,互相攻击谩骂。
这种骂战,其实就是那场司机与女孩车中争吵的延续和重演。
两个性别、两个阶层的人,都在执拗的完成自己单方面的立场宣叙。他有他的道理,而她也有她的道理。他就是不愿理解她,而她也不想理解他。
奇怪吗?那个恐怖的暗夜明明已经过去了,我们——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争吵却还是如此的不宽容,不理性。

也许,时光的暗夜易逝,但人性的暗夜长存。
 
其实,在这起悲剧中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两性关系?
如果比较动物世界的性别差异,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在进入工业化之前和之后,选取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性策略。
在工业化以前,无论是父系社会还是更久远的母系社会,男性和女性拥有着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和权力责任。
这些“万恶的旧社会”在造成对女性或男性普遍的剥削和压迫的同时,倒也有两项好处——
首先,像所有走上性别差异化的动物种群一样,人类那时的婚配效率是很高的。时至今日,残存的这类前现代社会在生育率上依然碾压现代社会。
其次,就是这种社会极少会出现此次货拉拉事件式的“性别误会”,互不相识的男司机与女乘客甚至根本没有在深更半夜独处的机会——性别之间根本就不平等,谈什么平等相待?

然而,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工业化和资本本能要求将更多的人卷入到它的协作体系当中,这就势必造成了男女性被平等的对待,统一的标价、处理。——是的,本质上讲,是工业化的协作需求而非女权主义的勃兴,给人类带来性别平等。
一如动物世界一样,抹平甚至干脆无视性别差异的存在,带来的好处两性都能参与到最广泛的社会协作当中。
但它的问题在于,男女之间由于交流的增多,发生矛盾的几率成倍数的增长——几百万年的进化史,逐渐拉开的生理、心理结构,决定了人类男女终究是显著差别的两种存在。不是一句“平权”口号就可以抹平的。
所以,男女之间平等的相处之道,要比理想主义者想象的难得多——你用心观察会发现,时下争吵的男权和女权双方,甚至连对“平等”这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都觉得对方理念中的平等,是在占自己的便宜。
而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加剧,我想两性的这种矛盾在未来会激增,而不是消解。比如像货拉拉这样的APP,只会把更多的男司机和女用户拉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匹配是符合效率原则的,而极端悲剧发生的概率是极小的,小到商业逻辑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如果男人和女人们都坚持在这样一个世界当中用自己的原始性别本能行事,那么类似的男女矛盾激发的悲剧。恐怕只会越来越多。
而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宽容。
宽容与你不一样的人,尤其是那些生理、心理结构与你完全不同的异性。
过去我们总认为宽容是为他人,但货拉拉事件两个事件当事者的悲剧提醒我们,它更为我们自己。
可是,宽容这个词,真的知易行难……
因为这种能力不同于计划感和安全感,我们基因中没有,但它在现代社会,其实最为至关重要。
 
全文完

PS:
前两天,我在一个读者群里跟朋友们讨论本号下一步国内时事选题时,曾说有两个近期热点我不太敢碰。一个是长沙的货拉拉事件,另一个是天津的肖老师事件。这两件事的共同特点,就是在说是非之前需要先站立场,你站在什么性别(货拉拉事件)或什么阶层(肖老师事件)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得出与之相符的结论。
而双方的结论一定是高度冲突的,现实生活中你拿这事儿跟人家吵,友尽。公号写这类文章,掉粉。总归都是不划算的。
但我后来想了想,还是写写试试好了,这类问题,梳理出来,至少能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悲喜,是怎样不相通的。
所以我还是写了,供大家参考,讨论。
今天的音乐是《赞美女人》玛祖卡,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名作,愿您喜欢。
 
本文56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给个三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