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首相遇刺、现首相辞职——日本和英国,刚刚各发生了一件小事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2-07-08


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鲍里斯·约翰逊

印象中,“首相遇刺”这个日本传统艺能,也是多年没发生过了,上一个摊上这种倒霉事的前首相,应该还是安倍晋三的外祖父岸信介。

岸信介这个人当年当过伪满洲的工业部部长,战后曾经一度被认定为甲级战犯嫌疑犯,后来因为“证据不足”被释放。按说这种在美国人立起来的绞刑架下走过一遭的人,应该很恨老美才对,可是他上任首相之后却极力主张“日美亲善”,坚持要跟美国人签署《日美安保条约》。结果引发了一帮战后依然坚持反美的日本老右翼的不满。
毕竟,日本战前军部主导的那么铺天盖地的反美宣传也不是白干的,底层愚民接受洗脑教育、喊了这么多年的“英美鬼畜”,战后猛然被告知美国人不是鬼畜,而是亲爹?跟着老美混日子非但不水深火热,还能吃香喝辣?真去美国吃过见过的日本精英阶层可能容易转这个弯,底层愚民反而受不了,因为他们被愚的过于一根筋了。
于是岸信介就因为《日美安保条约》的事情下台了,但有些人依然饶不了他,觉得他是叛徒。
就有那么个战前遗留的老右翼分子,好像叫荒牧退助,当时已经56岁了,在1960年一次庆祝会上,岸信介正跟刚当选自民党总裁的池田勇人喝着大酒,就见这家伙非常淡然的闯进餐厅,然后猛然掏出刀,砍了岸信介这老小子一刀。
但,刀扎在岸的腿上,没有伤及动脉。他捡回一条命。
后来警察把荒牧退助,问这大叔你为啥行刺岸信介啊?是不是有人指使?人家荒木答的大义凌然:天诛国贼啊!岸信介这人背叛天皇、背叛日本,实属罪无可赦,我日本国民得而诛之!……杀他还用得着别人指使?
嗯,这回答很有精神、昭和味儿很足,也不知在场警察劝过这人一句没有——大叔啊,时代变了。
总结起来说,岸信介的那次遇刺,有点自己屙屎自己吃的意思——战前就是你们这帮右翼政客可劲儿的鼓噪与老美必有一战,鼓动老百姓毁家纾难的将身家性命都投入战争机器里。
结果日本以及整个东亚无数老百姓的人生就这么毁掉了,日本被美国人揍服帖,这个时候,你们自己倒是要“君子豹变”了?哪儿那么容易啊?这一刀挨的着实不冤。

六十多年前的那个七月,身为姥爷的岸信介挨了一刀,侥幸没死。六十多年后,也是在七月,身为外孙的安倍中了两枪,最新消息是已经死了。

也不知冥冥中是不是运数使然。
从日媒目前公布的消息看,事发时安倍刚刚开始他在奈良街头的讲演一两分钟,而凶嫌击中他的武器是霰弹枪,很显然这是有备而来,霰弹枪能击中,本身就意味着射击距离应该极近,而且还是连挨两枪,能被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大——否则就真是医学奇迹了。
事发后,我看我很喜欢的一位旅日作家老师在发朋友圈时问了一句“这是日本么?
是的,枪击案这种事,你说发生在美国那太司空寻常了,可是如今的日本要想发生枪击案,其实很难。
这倒不是说日本完全禁枪。日本法律是允许普通公民拥枪的。但据说日本是“民主世界”中枪支管制法律最严格的国度。平民只有在通过一系列背景调查和安全课程后才能拥有枪支。准持枪者还必须参加全天课程并通过每月只举行一次的笔试(每个月都考试,想象一下吧……)。你还要定期通知当局你的枪支存放在家中的哪个位置。你还必须每年让警察检查你的枪支,并且每三年都重新参加一次培训课程,并接受考试。此外,你必须获得单独的许可证才能购买弹药,而且你可以拥有多少弹药也是有限制的。哦,对,拿购买弹药的许可证也得考……
总之千言万语一句话,日本政府是想在法律允许你拥枪的同时,在事实上禁止你拿枪。违法持枪的成本则是很高,一经发现,会被请去吃牢饭。
这样一个国家,怎么会让前首相近距离的挨上两枪,也是个挺匪夷所思的事。
而据目前公布的消息,凶手系一位原日本自卫队低级军官,之前利用职务之便取得了武器,此后一直非法窝藏,然后今天拿出来打人。那要是这样说来,倒是连上了,一贯被认为很拉胯的日本自卫队,看来又要为此挨骂了。
但是我依然觉得,此次安倍遇刺的案件从长远历史影响上看,应该是有限的——就像当年岸信介遇刺那一遭,就算岸信介死了也不会对日本政坛走向产生什么决定性影响一样。
岸信介死不死,《日美安保条约》该签还是会签,因为这是日本当时政治精英们已经达成的共识。
日本目前的政治形态,早过了当年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犬养毅等等人一死,马上政坛风向就要变天的时代。原因就在于在战前,日本高层政治精英的意见分歧是剧烈的,要不要全盘西化、要不要走军国主义道路,大久保、伊藤、犬养毅这些人正跟他们政敌针尖对麦芒,这边的大佬一死,那边马上就会得势。
在日本,当首相不算稀罕,得当了首相再遇刺才行。
可今天日本政坛不是这样,安倍能在首相的位置上待上近八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对其施政方针是有共识、并且认可的。你看安倍下台以后,先后换上的菅义伟和岸田文雄,基本上还是按照他之前的路数来。当下控制日本政坛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他背后的那个政团,如安倍的宏池会。
所以安倍一个人的死活,对日本政治走向有影响么?
有是肯定有,但其实也有限。
这个道理,其实你看案发现场也能看出来。如果光看新闻,“安倍在演讲中遇刺”,你可能会想想现场是个什么很大的阵仗,民众为了见这位前首相山呼海啸,观者如堵。
但其实不是,剧报道,当时演讲现场其实一共就30多个观众,非常冷清——现在的日本就是这个样子,退职的首相就是一介普通公民,在路边支个台子自己演讲,能申请到的安保措施很有限。这还是安倍干了快八年,有点人气,所以还有人看,要是菅直人、菅义伟那种,在台上晃一下就下去的,可能连这点围观者都没有。



而说起首相辞职的这事情,我又想到昨天英国首相鲍里斯辞职的那个事情——本来,今天如果没别的新闻,按说是应该写这个的。

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度,最早就是仿照英国建立的,执政的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党首充任,所以鲍里斯干的这个首相跟安倍确实是同行。都属于看起来很光鲜,但没事儿就会被拿来换换的高危职业。
而英国尤其是如此——英国人似乎特别喜欢在一些比较稀奇古怪的时候换首相。比如二战打赢了以后丘吉尔那边还在跟杜鲁门、斯大林开着会,国内议会选举就把这位功勋首相给换了。也比如1990年眼看着冷战就快结束了,国内一个“内阁叛乱”,就把铁娘子撒切尔赶下台了。
鲍里斯这次翻车的原因,其实跟铁娘子撒切尔当年非常类似。多米尼克·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这人,原本是鲍里斯的”造王者“,一手帮助他搞定了脱欧难题,巩固了其执政地位。

但去年,围绕疫情如何防控的问题,鲍里斯和他这位“造王者”闹翻了,后者被踢出唐宁街后川皇附体,连发了60多条微博狂暴鲍里斯的各种黑料,包括他在疫情期间一边给老百姓下禁足令,一边自己参加各种派对狂嗨的事情。
这些黑料成为了炸掉鲍里斯地位的导火索,疫情这两年,英国老百姓日子本来就过得这么紧巴,一看你个干首相的还玩儿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儿。那行吧,您让位得了。
鲍里斯在7月初遭遇了与撒切尔相似的“内阁叛乱”,多数内阁阁僚跟说好了一样(其实也就是说好了)一起给他交辞呈。鲍里斯一看,再这么撑着等人赶他走,也没什么意思了。就自己也交了辞呈。
所以,跟安倍遇刺有点相似,鲍里斯这次,也算是遭了“以有心,算无心”的“偷袭”。

剧情跟奈德被小指头偷袭神似,果然很英伦……

在政治中,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我要感谢英国公众,感谢你们给予我的特权。当首相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我想让你知道,对于我将要放弃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有多么地伤心,但情况就是如此。
这是鲍里斯昨天在宣布辞职时发表的简短发言。
我觉得,甭管任期内干的怎样,鲍里斯这个谢幕发言还是蛮好、蛮拎得清的——甭管在英国还是在日本,首相这个职位是什么?它无非就是一项工作而已。得到一些特权,也是民众给的,一旦世殊时异,老百姓完全可以收回去。而那个曾经当过首相的人荣辱甚至生死,其实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重要。
毕竟,“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所以我说,无论是安倍这位日本前首相的遇刺,还是鲍里斯,这位英国现首相的下台,在历史长河中看去,都只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相比之下,我倒是觉得,国内某些舆论,可能对这两件小事反映过激了——昨天鲍里斯下台的时候,有中文媒体就将其描述为“英国政坛地震!”今天安倍遇刺的时候,好像又有人在欢呼雀跃,说晚上“喝一杯”“加串”什么的。
……
咋说呢?我真觉得这俩事儿没咱中国人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投影到大洋彼岸的生活中。鲍里斯辞个职,就是个新闻,没办法让英伦“日月崩颓,山河变色”,而安倍遇刺,可能会在日本政坛短期内造成一点扰动,也会让日本老百姓更加关注公共安全,但想靠它完成反日的宏愿——总感觉有那么一点扯淡。
毕竟,无论安倍还是鲍里斯,都不是不可取代的。
没什么大不了的,情况就是如此。


全文完
今天的音乐,是《卡斯特梅的雨季》,本文35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三连,多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