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博物园:交大人的精神文化家园
++
机车博物园全景
园内珍藏着四座列车头,分别是建设B型8328蒸汽机车、东风4型7019号电传动柴油机车、韶山1型0818号电力机车、交大磁浮CFC-01,跨越了蒸汽时代、内燃机车时代、电力时代与磁浮时代,是中国机车铁路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在门外就可以窥见一座红白蓝三色相间的列车头,正面印着“交大磁浮CFC-01”。CFC代表“磁浮车”,也指“城市快车”,“01”是NO.1的意思。“CFC-01”是第一辆由中国人自主研发的磁浮车,并在自己设计的工程试验线上悬浮、前进。作为园内最“年轻”的列车头,磁浮CFC-01很好地诠释了何为“颜值担当”。整座机身长11.2米,宽6米,高3.3米,可载60人,尽管机身重达18吨,仍散发出轻盈灵巧的现代科技感。
磁浮车头前方有一座石碑,上刻有“五校一家 同行致遠”八个红字。这是交通大学美洲校友会恭贺母校120周年华诞所捐赠的。陈设在机车园内,也是为了彰显交通特色。
机车博物园建设B型8328蒸汽机车
往右穿过花坛拾级而下,漫步在木枕铁轨上,抬眼便是一座红黑相间的“庞然大物”。这是建设B型8328蒸汽机车,于1988年5月7日出生,2000年9月退役,重量达124吨,2010年从呼和浩特铁路局调拨到交大校园。为了把它从内蒙古运到四川,呼和浩特铁路局请了十五六个工人把它“大卸八块”,到了成都又经过一个月的卸车和组装,这辆机车才安然地放置在机车园内。
沿着轨道信步前行,总会与一个“大块头”不期而遇,这是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的中国铁路第一代国产客、货两用干线电力机车——韶山1型0818号,车身长20.368米,宽3.106米,高4.14米,原配属兰州铁路局兰州机务段。2013年退役,同年11月22日顺利安放在交大机车园的铁轨上。风雨早已侵蚀了它的本来面貌,车身部件却依旧完整如初,足见交大师生的悉心呵护与工匠精神。
机车博物园韶山号机车
再往前走几步,是园内最后一座列车头——东风4型7019号内燃机车。它车身长20.49米,宽3.309米,高4.5米,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设计制造,是中国铁路第二代电传动柴油机车的首型机车,来自南宁铁路局。当时是先将其运往成都铁路局,再通过大型货车输送至交大犀浦校区。如今车身表层的涂漆已经斑驳,但车身上的各项标识清楚明了,靠近机车甚至还能闻到阵阵柴油味。
沿来时的铁轨返回,可以看到花坛旁矗立着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校友的塑像。先生正阔步向前,衣袂飘扬。在他身后,是一个仿旧月台,以木板吊顶打造,七根梁柱排开,上面依次悬挂着七个交大校址搬迁主要站点。第一个山海关站正对着詹天佑先生的塑像,一如当年先生引领着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交大前身)在路桥领域深耕细作。一路走来,交大未曾忘记先生的言传身教,在土木交通领域锐意进取,力争上游。
机车博物园
月台后方有一座咖啡厅。厅内收藏了中外轨道交通领域的各种读物,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普通游客,总有一本适合为你打开轨道交通的新大门。货物柜上摆满了和谐号CRH380A新一代动车组模型,许多“机车迷”都会带走一辆留作纪念。若你有缘来此,一定还会遇上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专业,聚集于此,只为学术交锋与思想碰撞,他们是交大建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如果运气不错,兴许还能赶上专业学生组织的音乐戏剧表演,此时不妨靠在座椅上,摒弃一切世俗喧嚣,静享一场文化盛宴。
机车博物园秋景
2010年交大机车博物园开幕之际,设计者徐伯初教授介绍道:“我们学校应该专门设计一个这样的铁路主题公园,在展示铁路文化的同时为同学们带来对历史的真实体验。”的确,交大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铁路于交大,于每一个交大人而言,是一种毋庸赘述的情结。无论是来自土木还是人文,每一个交大人都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它是交大历史的凝练表达,是交大文化的盛放之地,是交大学子的精神家园。
作者:闻英
摄影:鞠红伟,冯涛
信息员:陈丝丝
编辑:张语赜
精选文章
往期推荐
盘点2020!|时间轴下的校友故事!
关于举办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5周年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通知
《人生一次》纪录片震撼来袭:成都首届 八七蓉归
您收到母校的祝福短信了吗?
元旦快乐|2020,感恩有您;2021,携手同行
盘点2020!|时间轴下的校友故事!
点赞!校友获奖
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李群湛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
校友志
刘文思、于国祥校友捐赠毕生积蓄300万设立“思国奖教金”
匠心筑梦,海阔天空——我校1983届隧道与地下铁道专业校友张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