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浮梁魅影到瑶里风韵之“天佑御瓷”

2016-05-19 Kevin 手造家

浮梁的窑好,瑶里的水好,高岭的土好,景德镇的瓷好……


这便是手造家四大金刚此次五月寻瓷之旅最直观的印象。五天的行程,从浮梁、瑶里,到高岭,再折回景德镇,一路探寻,一路故事,收获满满。



手造家成员之四大金刚(自上而下)

KEVIN、周牧白、程治民、流子


嗅着江南的瓷韵,我们驱车来到此行的第一站——浮梁。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的诗句充分体现了浮梁古城瓷茶文化源远流长,而王安石、苏轼、范仲淹、杨万里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句,更是让更多的人为浮梁的山水与文化赞叹不已。


浮梁最为有名的就是被称为“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古衙。“天佑御瓷”就位于浮梁古衙的东侧。




天佑御瓷的千年窑火所燃出的瓷韵深深地吸引了我。电视剧《大瓷商》的拍摄地选择在具有如此厚重文化历史积淀的地方,看来绝非偶然了。因此我们决定放慢脚步,沉下心来,细细地去品味她的厚重与深情。




进入古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木制长廊,长廊是榫卯结构,整个长廊没有用一颗铁钉,廊上精美的木雕清晰可见。




长廊的尽头,有两块木牌,木牌上挂着数块写有制瓷工序的小木牌。在这里你能够了解到古代官窑瓷器从拉胚—施釉—烧制的全部工序。






长廊的左侧,就是天佑御瓷的核心——烧窑场。窑口敬着“窑神”童宾。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太监潘相奉皇命抵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烧造许久,终不成功。


潘相急煞,逼迫和残害瓷工。童宾为抗议朝廷,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翌日开窑一看,龙缸竟出奇地烧成功了。




瓷工们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并在御窑厂的左侧建了一座"窑神庙"。




依次走过制 48 31548 48 15263 0 0 3784 0 0:00:08 0:00:04 0:00:04 3784作坊、镇窑、窑神庙、瓷行等景点之后才发现,原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些光滑细腻的瓷器精品在出窑之前需要经过那么多道复杂的工序。以“泥”的精神化作“玉”的品质,是中国瓷器文化的精髓。







   

天佑御瓷不仅向后人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的独特风貌,而且还逐一呈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向世人展示中国传统的瓷业文化。







   

远观古窑全景,原木为梁,尖顶黑瓦斜面,搭盖着二米多高的蓬顶。


距地面约两米高的长廊是瓷工们进出古窑的通道,作坊中间则是以青砖铺成的约两米宽的人行道,踏在写满瓷韵的青砖路上,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几百年前瓷工们忙碌的脚步。






漫步在古窑这既神奇而又充满文化底蕴的瓷韵空间,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仿佛聆听到古人与现代人的对话,看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让人深切体会和感受到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里不仅记录了一代代劳动人民烧制瓷器的辉煌历史,更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繁荣的缩影。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一种文化的传承。



五一小长假过后的天佑御瓷,一改往日的嘈杂,静谧的像沉睡的雄狮,易于接近又心生敬畏。慢慢观看每一道制瓷工艺,细细品味每一道制瓷技术,多么想平心静气的认真学习和了解瓷文化。



然而当“文化”两个字蹦出来之后,吸取到了这里的瓷韵血脉,迅速的在静脉里流动,并开始扩张,千年古窑繁忙、繁荣与发展景象仿佛依稀呈现在眼前,一遍又一遍的书写着精彩的历史华章。




(未完待续)

  

-音乐-

阿正-中国瓷器


-文|摄影-

Kevin,爱好旅行、徒步、露营、摄影。生于80年代初,是一名对美好的事物充满好奇的热血青年!



本期话题

寻访古瓷都,对话历史,把你的感想在留言区告诉我吧!


... END...


喜欢本篇记得分享转发到朋友圈哦

“手造家"以器物和文字为依归,

或把玩,或矜持。

矜持是一种态度,把玩是一场际遇。

期许一场声势浩大的际遇,

静候一个默然旁观的态度。


手造家的原创专栏

分享您温暖的手造故事

欢迎文青来稿

微信:kevin-hung 微博:@手造家 QQ:34311438

订阅号:手造家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