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文摘要|管理学季刊2016年04期刊文摘要

管理学季刊 管理学季刊 2022-12-31


1. ——探索中国管理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之道

李海洋1  张  燕1

1:美国莱斯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研究经历,讨论如何把普适化的管理理论和中国的情境及管理实践相结合来达到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中国管理研究要基于、但是不能局限于中国情境或实践,而是应该把中国情境或实践放到更加普适化的理论背景中去讨论;这个过程需要在普适化理论和中国情境之间进行反复的相互验证。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将中国的情境化知识与普适化的理论进行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情境和管理实践的认识,还可以达到理论创新的目的。


2.启发式规则与后发企业追赶战略抉择:一个探索性研究

魏  江1  刘  洋2  应  瑛3  彭雪蓉4

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3: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学院;4: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摘要:面对复杂的制度环境,处于后发劣势的中国企业可能以更加简练的“启发式规则(heuristics)”来应对才能实现创新追赶。本文聚焦于“转型经济背景下后发企业如何做出战略抉择?”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比四个典型案例,本文发现启发式规则是后发企业应对复杂制度环境的核心认知机制:对制度环境和自身能力的感知同时限制与使能企业的启发式规则这一认知机制,进而形成组织惯例;进一步启发式规则和组织惯例作为组织认知和组织行为层面的核心变量对于后发企业通过感知制度和自身能力做出前瞻性和顺应性战略抉择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后,前瞻性和顺应性战略抉择的直接后果是合法性的获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些后果进一步反馈于后发企业感知到的制度环境和技术能力与市场能力的差距,进而开始新一阶段的追赶。这些发现对于制度理论、后发企业追赶理论以及企业实践均有一定的启示。


3. 平台组织、机制设计与小微创业过程——基于海尔集团组织平台化转型的案例研究

井润田1  赵宇楠1  滕颖2

1: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平台组织由于其演化能力和网络效应方面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平台组织怎样通过机制设计来支持小微创业,从而利用以上优势。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组织平台化转型以及雷神、免清洗、车小微和智胜四个小微创业过程的研究发现:平台组织通过构建多样性的小微群落能够增加组织的适应能力;借助用户交互的机制,创业小微可以局部改进它们面临的市场机会,但用户交互的机制无法替代管理者的视野和直觉在创业机会辨识中的重要性;创业机会开发则主要依赖于创业生态系统中的“共赢、共创”机制设计。本研究提出了平台组织、机制设计与小微创业模型,对平台组织、组织复杂性理论和内部创业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同时对传统企业的平台化转型也具有一些管理启示意义。


4. 新创企业专利信号与风险投资估值——突破性、渐进性创新专利与风险情境因素

陈 晋1  唐松莲1  张明珏1  李君如1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摘要:前人考察新创企业专利信号机制与风险投资(VC)估值的关系,多持专利传递增值或风险单一信息的观点。本文结合信号理论和前景理论,提出专利传递增值与风险双重信息的新观点,研究创新程度不同的专利(突破性创新专利、渐进性创新专利)及风险情境因素(投资轮次、历投VC数、VC地位)如何影响高科技新创企业的VC估值。选取我国2004至2013年获VC投资的225家信息技术新创企业为样本,我们发现:企业的突破性、渐进性创新专利越多,VC估值越高,但这两类专利与风险情境因素的交互效应不同。随着投资轮次或历投VC数增加,突破性创新专利对VC估值的正向影响强度减弱;随着VC地位提高,渐进性创新专利对VC估值的正向影响强度减弱。这些结果说明VC把专利同时解读成增值与风险两种信息,并基于不同情境做出动态权衡。本研究丰富了专利信号机制的内涵(从单一到双重信息),拓展了对专利信号影响方式的理解(从数量到创新程度),明晰了专利信号机制的边界条件(从主效应到调节效应),从而加深了对高科技新创企业如何运用专利吸引VC融资的理解。


5. 少则精?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的产品精简战略与绩效研究

苏依依1  陈威如2

1: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中欧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产品战略是影响全球衍生品交易所兴衰成败的关键要素。我国衍生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但“僵尸品种”的去留问题却给金融发展战略带来新的课题。本文将产品精简视为企业实现自我更新的重要内容,研究产品精简的作用机制和绩效结果。我们提出了产品精简战略的四阶段框架,分析环境诱因和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如何影响企业产品精简的有效性。基于1994年至2013年来自全球42个国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数据,我们发现,适度产品多元化的交易所进行产品精简的绩效表现弱于专业化和高度多元化交易所;积极开发新产品的交易所实施产品精简的效果强于不开发新产品的交易所。


6. 企业腐败及其动因、效应与治理:国际视野与中国路径

张三保1  张志学2  陈小鹏1

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摘要:全球范围内的腐败,绝大多数发生于企业与政府之间。然而,迄今有关腐败问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府。本文则聚焦于企业主体,根据现有文献,探索其腐败成因、效应与控制。分析发现:(1)企业腐败的动因,包括个体、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的多种要素及其互动;(2)企业腐败的微观效应,包括掠夺之手、扶持之手、无为之手,乃至不同情境下的权变之手;(3)企业腐败的控制,需兼及组织内部与外部、结合微观与宏观,实施多维治理。最后,结合中国情境特征,本文从六个方面指出了未来研究与改革方向,并构建出一个腐败分析框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