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36岁放弃百万年薪,空窗两年:不再为钱工作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一几 Author 权静


作者 | 崔西、新一
   来源 l 新一几(ID:xinyiji90)

分享 l 生涯研习社(ID:xjysyyxs)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有着一系列闪光的履历:北大中文系本科、中传国新班硕士、新浪财经和凤凰财经的当家主播、知名互联网公司前高管。


而在36岁这年,她将这些抛之身后,急流勇退,空窗两年,从“心”出发。如今她的身份是母婴博主、见习心理咨询师,特别是一位可爱宝宝的妈妈。


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职场女性如何权衡利弊、得失?30+的女性如何探索自我?听听嘉宾的心路历程,相信一定对你有所触动。


“阅尽人间繁华”

36岁辞去互联网高管


说起来可能“自夸”,从财经媒体到互联网公司,我有点看尽人间繁华的感受。


作为主持人,对话整个社会、财富金字塔尖的那批人,虽然我跟他们不是一个阶层,但能够近距离观察他们。


作为互联网公司高管,我从总监起步连升三级到了GM(总经理)级别,年薪大概150万,好像也爬到了一个高薪的阶层,有独立办公室,公司给安排助理,出差都坐商务舱,住五星级酒店,因为负责市场部,手里有预算,别人会尊敬地叫我“权总”。



财经媒体十年,互联网高管三年,加起来十三年的时间,我有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塔尖上的)他们并不幸福,也不快乐


再拿我自己来说,做高管前,我在财经媒体圈算是小有名气,就想换到互联网赛道重新证明一下自己。


我心无旁骛地“爬山”,想看一看,更往上走,到底什么样子。


当我爬到那个位置,就发现不过如此,仍然有很多生命的议题没有解决,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增长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多幸福的感受


坐进新办公室,第一天肯定心情无比好,但是适应了半年,那种新鲜感、成就感没有了,你要解决更大的问题,跟着无穷无尽的烦恼就来了。


我就在想,接下来的路是什么样子,继续奋斗?再往上无非是VP(副总裁)、SVP(高级副总裁),年薪翻一两倍。那个东西(职位)不是我想追求的,这些烦恼就会变成惩罚,补偿只是一些钱


36岁那一年,因为工作压力大、常年出差长途飞行,我的身体健康也出了状况,内分泌失调很严重,我有一个很悲凉的想法——每天这样拼死拼活地工作,除了一个月下来账户多了些钱,我又得到了什么?


我不希望再去为了挣钱而拼命工作,于是辞去了互联网高管职位。


很多同事说,“你肯定找到更好的下家了,我不相信你放弃这么辛苦才得到的一个位置。”


其实我当时还没有孩子,如果不休养身体的话,我离成为母亲这件事就渐行渐远,此生可能就没机会了。


说实话,我不建议大家为了工作损伤身体。



空窗期两年
探索人生重大议题


离开职场后,我有两年时间是空窗期,相当于给自己放个假,寻找自我,我到底喜欢什么,我以后想做什么。目前我有三重身份:


1、孩子妈妈我其实是38岁怀孕,39岁才生下我儿子,算是高龄产妇,中间克服了很多困难,吃了不少苦头,做了三次试管才生下孩子。所以孩子对我来说很珍贵



以前的我“妈感”比较轻,觉得孩子很烦,大吵大嚷,完全看不出哪里可爱。我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孩子,自由不香吗?挣了钱自己花,不好吗?我有时间宁可养一只小狗。


辞职了,开始寻找自我,我感觉生命中有一部分忽然被启动了,就很奇妙,像一个开关被打开,然后你就期待新生命的出现。


机缘巧合,春苗基金会秘书长、联合创始人崔澜馨是我在木兰学院的同学,她邀请我去机构看一看——他们是专门救助重症孤儿的一支慈善基金,看完我非常受触动,就成了他们的捐赠人和长期志愿者。


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我忽然体会到,纯粹地付出爱也很幸福



很多孩子身患重病,被父母抛弃——有的病都不一定能治好,但是他们还是很坚强、乐观地活着。那时候,你就会觉得,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那些破事根本不算事儿。那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遭受如此大的生命变故仍然那么积极、阳光,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


表面上是我捐了钱,出了力照顾这些孩子,但实际上,我才是被滋养的那个人。


陪伴他们的过程,会激发你的很多爱,包括自己生孩子的母爱。


当你全然不求回报去付出爱的时候,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那是更高层面的滋养。


2、母婴博主

怀孕7个月的时候,我就做了这个事情,当时只是顺便分享我的育儿经验,半玩票的性质,然后顺理成章就展开了,在抖音积累28万粉丝,有广告收入,也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相当于借助生育,完成了事业的又一次启动。


既能生养孩子又能积累经验、分享好东西获得商业价值,对很多女性来说是非常理想的方式。


做母婴博主类似创业,我在做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帮很多妈妈筛选真正的好东西,让她们以更低的价格得到对宝宝有帮助的东西,本身很有价值,这也是一个商业循环很自洽很成熟的事,你做得好,母婴领域完全可以帮你赚到钱。


我老公经营一间MCN公司,签约了大概100多个创作者,可以帮助我做一些短视频内容创业的事情。


但是,当我开启新的事业,注意力不由自主就会往工作上转移。我家阿姨调侃我是“表演式带娃”, 拍完镜头又把孩子还给阿姨。有时候,内心会纠结,因为牺牲陪孩子的时间去折腾事业,你错过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永远没法弥补回来。


当然,我知道完美的平衡并不存在,最后还是看你选择什么,得到一些,就一定会失去一些。我每天早上和傍晚尽量抽出两三个小时陪儿子,争取做到高质量的陪伴,其他时间留给学业和事业。有人照顾他的生活,我希望能够做他的榜样。


3、见习心理咨询师


工作这么多年看到财富和地位并不能带给人幸福、快乐,我希望今后从事的工作,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幸福。


从2020年开始,我上了一些心理学网课,觉得感兴趣,想更进一步学习,就报了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类似研究生的课程,偏向于实操。


目前是一个见习心理咨询师,接待真实的来访者,提供面对面或网络咨询,背后有更资深更专业的老师提供督导,就像见习医生查房,背后跟着主任医师一样。


最近我觉得临近体力极限,就经常跟我先生聊,因为这三件事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


我和老公09年认识、10年结婚。他没有打过一天工,一直在创业。


结婚前8年,家里的经济支柱一直是我,他可能觉得家里有人挣钱,创业比较随心所欲,按自己的兴趣来,就不太接地气


等我决定辞职后,老公就要承担家庭收入的重担,变得更加务实,公司反而越做越好,蒸蒸日上。从收入水平来说,我不用再为家里的经济问题被迫打一份工。我没有太奢侈的物质追求,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就可以。


你看,有时候男人一旦“被迫”承担责任,就会迸发出战斗力


很感谢我先生,让我有两三年完全脱产、自由探索的时间。这点确实不易。若没有另一半的经济支持,你可能需要提前积累一些存款,或者边工作边探索,把自己想做的事当作副业,等慢慢走上正轨,再辞去全职工作。




自我探索

不是走脑而是走心


探索自我,不是走脑而是走心的事,你可能需要一个gap year(间隔年),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屏蔽外界的杂音,专注倾听你内心的声音,才能够真正找到一直做下去的热爱的事。


另外,你需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什么意思呢?


忙碌惯了的人,价值感是靠职位、社会身份、跟外界资源的连接来支撑的。当你放弃这一切,就变成了“什么都没有”的人,不再是xx总,不再是知名财经媒体人,你会有一种恐慌感,你会问我是谁,你会寻找一些意义和身份认同,很想抓住一些东西。


一直以来,我都很有目标感,做事情也很有规划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似乎都一步步实现了,然后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


辞职后,我曾去寺庙参加禅修。有一次,法师对我说:其实人是没有未来的,你有的只是每一个当下。你追求目标,其实是追求苦的过程


回想一下,你所有做到的事情,有多少真的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展开的?


比如我考上北大,真比别人牛多少吗?我觉得未必,可能有运气或其他因素。


法师告诉我:你不用刻意规划那么多,把握每一个当下,往后的路就会徐徐展开


那番话给了我莫大的安慰。




 生涯推荐:

本文的主人公一路拼到高管,却选择了离职,空窗两年,逐渐找到了自我,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反而开辟出了一条新路。那么,你对自己的了解有多少?什么是更适合你的职业和平台?


如果你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份原价199元的专业版测评,或许可以帮助你重新梳理一下核心优势和个人属性,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平台,快来试试吧。


 前2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阅读:

古典:你不是懒,只是不懂精力管理
古的idea | 很多人没被对手打跑,而是自己跑丢的
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就是自己剥削自己
古典:应对拖延的最好方法,从来都不是自律

黄有璨对话范秦:这届互联网人,人生还有什么可能?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超深度 | 古典2022年中大课:普通人的超级个体之路(演讲全文)


👇「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