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你害怕的35岁危机,恰恰是人生转机

古典古少侠 生涯研习社 2022-11-26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年代》 




你不会永远生猛下去,职场的锤子,会在35岁锤你。 


这就是大家常说的35岁危机。


前段时间直播,被人问到最多的,就是这件事。 

这篇文作为回应。 




35岁危机 


真的会有35岁危机吗? 

有人瞪着天真的大眼睛问,会不会只是一个幻觉? 

真的会。 


拉个数据: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在中国,华为裁员的新闻也曾引起轩然大波,华为有逾 17 万名员工,其中 45% 在研发部门。如果拿 34 岁和 40 岁两个结点来算,24 岁进华为,部分华为人的职业生涯最多为 10 年,程序员可能最多会达到 16 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数据都是真实的。但是聪明人的解读方式完全不同。

 

大部分人看到的危险,我看到机会。 


平均年龄30、31岁,也就是说,有人成功的度过了35岁危机,而且干的还很长。考虑到职场越高职位越少,很大程度的拉高了整个组织的平均年龄,任正非70多岁一个人能拉平3个20多岁年轻人。


我们应该问的是——这些人做对了什么呢? 


我们总被企业不招35岁的人招聘广告吓到。但是我们又真的看到,很多35岁的人在公司干活——排除公司老员工——这些人难道是飞来的? 


调整自己的焦点,你会看到大有不同。 懂了这个“硬币另一面”的思路,你会发现,这个其实是35岁机会。 


拆掉思维里的墙啊! 




35岁机会 


35岁危机,其实是一个人进入职场,做基层学到的知识老化了,体力下降的表现。 


如果把你刚到职场学到的东西比喻成一辆车,这辆车开了12年,也该报废了。 


问题是,你过去一直修修补补,忙于拉活儿挣钱,而忘记了你要换一辆车。 


写到这里,想到骆驼祥子。 


站在组织的角度想想——很多35岁的人,技能老化、体力和精力被生活消耗得所剩无几,重要的是带着一脑子的过去“惯性”,以曾经的胜利为荣,还工资虚高。是不是不如一个学习能力强,体力好,一张白纸还起薪不高的新人? 


那么,什么人会越过这个“体力差、技能老、思维僵化”的评价标准呢? 


靠经验、资源、人际技能吃饭的人。 


如果你从事的工作核心竞争力是经验(如律师、老师、顾问、科研),资源(如大客户销售、渠道商、2B、2G的关系)和人际技能(如管理、领导、营销、高阶运营),你的竞争力会不降反升。 


这群人人数少,但年龄长,还收入高,他们就是拉高了平均年龄的人。 


至于企业的招聘标准上说,不招35岁以上的人。是因为这样一群有经验、有资源和有人脉的人,根本不通过社会招聘找到


他们通过行业品牌、资源和关系网,早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不会走招聘这一步。 


看到这个逻辑,你就能理解。 


在35岁之前,要尽快把自己的第一段职场的体力、技能,兑现成经验、资源、人际网络。


越早看懂这件事的人,越能抓到35岁机会。 




怎么打破呢? 


你需要做的有这么几件事: 


1/ 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摆脱的是那种受害者情节,


如:

这个社会怎么了?企业为什么都这样? 

我一个辛辛苦苦的工作者,我头发都掉光了…… 

国家也不出来管管,老龄化严重啊…… 


说过很多次,成年人少论对错,多谈得失。不要做受害者。 


其次是摆脱“损失厌恶”,自怨自艾: 


我好恨自己啊!如果当年我早点就好了…… 

我现在可怎么办?可惜知道得太晚了…… 


对自己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另一个是现在。35岁只是个大众标准,但你努力,40、45岁完成转型也不难。 


现在再不摆脱,可能只能一辈子待着了。 


2/ 在经验型工作、管理型工作、人际交往型工作、全新技能中间选择一个方向。 


对,你必须选一个。

你必须对自己说——那些容易的钱赚完了,必须要重头开始了。 


经验型:专业+经验,耐得住寂寞,培养手感,再深耕一段。 

管理型:找个小项目开始管理,自己带人 。

人际型:搭建自己的社交网络,见人,设局,交往,付出,产生价值。 

新技能:学习一门新技能,让自己重新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开始。 


结合自己的行业发展+个人优势,重新选赛道,重新调能力。


3/ 沿着过去的资源比新开一摊儿好。 


我专门把学习新技能树单开一列,是因为很多人会觉得: 


过去既然都搞成这样,我重新选择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样还有红利! 比如说新媒体、短视频、直播、配音…… 


不好意思,你大概不是红利选手,你是韭菜。 


新开一摊儿,并不比面对自己旧的一摊儿容易。


你还是要重新和22岁的人竞争,他们的思维、体力、学习速度比你好,包袱比你小。 而且拼了几年,你还是要面对经验、管理、人际的瓶颈。 


不对不对,你说还有红利呢? 红利其实不是给你准备的, 任何一个新领域,红利都是给在该领域已经积累很久,快速抓到机会,快速进化的人准备的。 


你回头看看这些年,哪个领域不是这样呢?当年做公众号火的那批人,早就在纸媒干了很多年;后来的知识付费,吃到红利的人也都是早有积累,只是把技能平移到新平台。


只有2种可能性,新开一摊很好。 


第一种是,新技能需要过去的资源配合,比如:写作、咨询、顾问 这种需要积累的,你学习一些新技能,做做个人品牌推广,你自然会赢。 


另一种就是,你纯粹为了热爱。 因为热爱,你愿意熬过漫长的技能学习,愿意为自己心爱的事,做自我的突破。 


如果你仅仅想让自己职业生涯延长,更好,没必要走这两条路。 


4/ 提前躲过。躲过35岁危机的最好方法,就是最好别过。 


30岁的时候开始谋划,你基本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你还来得及从头学习一个新的专业技术、来得及努力让自己成为中层,来得及换公司、行业、城市、甚至是另一半。虽然难,但是成本对于你并不高。 


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你知道这个35岁危机在等你。 


就好像有一次我去找冯雪老师聊健康,她说, 如果你缺乏健康的动力,没事来我这里看看, 在医院急诊室坐个2小时,你就明白健康有多重要。 


出门干嘛都愿意了。 





最后,

不知道你是什么年龄,何时看到的这篇文字? 


如果你是35岁以后,我要给你一口真诚的鸡汤。 


种一棵树的时间,最好是10年前,另一个是现在。 


如果是35岁以前,我会像那个大夫说的一样。 


你提前来我这里坐坐,回去锻炼去!


你目前在哪个阶段?欢迎在评论区跟我们聊聊。




  生涯推荐  

如果说,30岁前,努力比选择重要;30岁后选择比努力重要。那么,你来说,接下来怎样选择会更好?怎样找到自己的热爱的领域?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答案,这份原价199元的专业版测评,或许能让你更快了解自己,帮你找到热爱的领域和更适合的工作,快来试试吧。

 前10名 免费

名额有限,立即扫码领取

👇👇👇


  相关阅读  

为了帮00后卷王找到工作,简历修改师们拼了
一线城市的情绪,藏在24小时便利店
老子就是小镇做题家
古典 | 写给高敏感人群:为什么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

羽生结弦宣布退役:过去荣光,今后坦途
年中了,行业太内卷,怎么办?
古典:“卷不动”和“躺不平”,出路在哪?

古典:3个建议,送给想成为生涯规划师的你
古典:如果你陷入了职业迷茫,就来看看这 4 本书
超深度 | 古典2022年中大课:普通人的超级个体之路(演讲全文)



👇戳「阅读原文」 免费获取专业顾问咨询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