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英法帝国争夺非洲,谁是最后赢家?地球知识局

2017-07-21 三木 地球知识局

(⊙_⊙)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号ID:diqiuzhishiju


本文为我局的第232观察文章,今天我们讲讲非洲的故事

文字:三木 |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英国和法国这一对相爱相杀的死对头在欧洲问题上总有数不完的矛盾,谁也不服气谁。不仅是欧洲事务,进入殖民时代以后,两者在非洲也是大打出手。今天的文章就请看英法在非洲殖民时代的斗法。




从黑奴到原料



从1415年葡萄牙人仗着坚船利炮强占了摩洛哥的休达开始,非洲就开始了其漫长的被殖民史。


出征休达的亨利王子



但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西方殖民者除了占领了一些沿海地区以展开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和作为补给港之外,他们对这个相邻的大陆并没有太大兴趣。


然而摩洛哥的休达

如今却是被西班牙占据着


关于摩洛哥有苦说不出的故事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湿热的气候,广袤的沙漠,复杂的地形,遮天蔽日的雨林,无法成行的内河航运等地理限制,大大阻碍了欧洲人对非洲内陆地区的侵入。反而在这几个世纪中,欧洲殖民者大力开发了远隔重洋的新大陆。直至1870年,非洲也只有百分之十的土地被殖民。


1800年世界殖民帝国的版图



十九世纪末期,因为技术和思想的进步,非洲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奴隶人口的输出端逐渐变成了工业原料的供应者。


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奴隶贸易逐渐失去了价值。这主要是因为工业生产使得奴隶劳作渐渐变成了效率低下的赔本买卖,启蒙思想的平等思潮也开始被列强官方认可。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对这种不人道的行为容忍度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西方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此时发展到了顶峰,开始逐渐转向垄断,迫切地寻找更多的材料原产地和市场。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他们对于植物纤维、植物油、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等的需求大幅地增大。这些产品可以用极廉价的工业品在非洲殖民地换取。


近四百年来,欧洲人首次不再满足于驻足非洲漫长的海岸线。


走向大陆深处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探险家的乐土


有了深入非洲的第一动力,一个个探险家便纷至沓来。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探险家也许就是英国人戴维·利文斯通(David Livingstone)了。作为一名传教士,他在传教主业上或许是失败的(只成功施洗了一位土著首领)。但他作为一个探险家和废奴主义者却名垂青史。


戴维·利文斯通



这位不务正业的传教士首先发现了自然奇观维多利亚瀑布,此后成为了第一位横穿非洲的欧洲人。他一生三次深入南部非洲的探险,为日后大英帝国在这一地区的主权声索提供了所谓的“法理”依据。


维多利亚瀑布




利文斯通的探险路线



法国高富帅探险家皮埃尔·萨沃根·德·布拉柴(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数次深入中非腹地和西非的沙漠,更为日后法国“非洲宪兵”的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他超凡的人格魅力和理想主义式的反奴隶贸易立场,布拉柴成了这一时期少数受非洲当地人爱戴的欧洲探险家。


如今刚果的首都:布拉柴维尔

正是由探险家布拉柴所建立



美国记者亨利·莫顿·史丹利(Henry Morton Stanley)则受雇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他的几次深入刚果盆地内部的探险,终于将这最后一块未被欧洲人探索的区域绘制在了地图上。


史丹利



史丹利与利文斯通

“我想你就是利文斯通博士?”

"Dr. Livingstone, I presume?"



史丹利的足迹使这块比比利时本土大77倍的土地归在了他的赞助人——利奥波德一世私人名下,让小国比利时也在列强的野望中分了一杯羹。


比利时或成最大赢家?


新兴的工业国家德国和意大利也在探险家和坚船利炮的助力下搭上了这趟瓜分非洲的末班车,两国在非洲分别获得了比其本土大6.6倍和7.8倍的土地。


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争端,列强们深感有必要坐下来好好谈谈,商量一下怎么合理地切蛋糕。


各国围绕非洲欢聚一堂

有些不相干的也乱入了...


1884年,列强们在柏林齐聚一堂,展开非洲地图,在没有任何非洲人出席的情况下,随便划了几个道道,就把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百分之二十的非洲大陆划分进了各自的势力范围(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便是日后遗臭万年的柏林西非会议。


柏林会议



柏林的议定没有减少列强间的争端。根据“有效原则”,与会国只有真正控制某殖民地时,才可以拥有它们。这加速了他们瓜分非洲的行动。


非洲两大霸主,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前两大帝国——英法,展开了他们在非洲的角逐。


在地图上就把这块大陆给分了



英法合纵连横


法国一反之前对非洲殖民地爱搭不理的态度,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地占领了大片土地。这其中包括一些在当时看来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的地方。骄傲的法国人这么做只是为了防止别人捷足先登。


英国人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放弃了之前对海外殖民扩张的保守态度,大张旗鼓地在非洲跑马圈地。


辽阔的法属西非

其实沙漠为主


从两国传统殖民地的地缘因素出发,英法分别制定出了他们空前绝后的帝国主义计划——“合纵连横”。


所谓“合纵”者,是指英国的“开普——开罗”计划:在非洲将大英帝国的版图从最南面的开普敦一路连至最北面的开罗;


“连横”则是法国从西非大西洋沿岸扩张到东非印度洋的计划,也可以算上非洲没落贵族葡萄牙从安哥至莫桑比克的殖民地连接计划。


波澜壮阔的合纵连横大计



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开普殖民地(现南非开普敦一带)早在1795年就被英国人从荷兰手中夺得。合纵计划接下来便是一路火花带闪电地狂飙突进。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人北上逐一吞并了布尔人(荷兰移民后裔)建立的两个独立国家——德兰士瓦共和国、奥兰治自由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南非的故事

点击下图即可打开


这一时期,英国人也和异军突起的祖鲁人干架,虽然祖鲁矛兵异常勇猛,但终不敌来复枪的子弹。除掉这两块眼中钉后,英国人得以一路向北挺进。



这番北上“伟业”的最大功臣是塞西尔·罗兹(Cecil John Rhodes),1890年至1896年间的英国开普殖民地总理,也是世界钻石业垄断集团——戴比尔斯的创始人。


从属于他的不列颠南非公司在当时控制了今日的津巴布韦及赞比亚地区,并在境内成立了以其命名的罗得西亚殖民地。


英帝国的一路北上


此人可以说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完美化身,坚信盎格鲁-萨克逊人应当统治世界。在遗言中,他对英国人说:“我坚持,我们是世上第一的种族的说法,也坚持我们占地越多,越有利于人类的说法。


塞西尔·罗兹



1892年罗兹宣布

在开普敦与开罗之间铺设一条电缆

时人所绘的讽刺漫画

“巨人罗兹”



这种思想和行动高度契合的国家战略使得英国在非洲迅速扩张。日后在南非和博茨瓦纳形成的以白人为精英和统治阶级的国家,与荷兰人和英国人在此的扩张不无关系。


同一时期,英国人为了确保命脉苏伊士运河掌握在自己手中,出兵占领了埃及——尽管此时埃及名义上还属于奥斯曼帝国。随后不久南边的苏丹也遭英国入侵,此地也成了英国势力范围。


英帝国的一路南下


此时,英国的“开普——开罗”大计看起来已是指日可待。


早已过气的葡萄牙不是英国的对手,法国却是他们的眼中钉。

 

法国人的最终目标在于建立横跨尼罗河和尼日尔河之间的殖民地,通过控制穿过撒哈拉沙漠的一切骆驼商路,从而将萨赫勒地区的贸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法国殖民地囊括尼日尔河和尼罗河

很可能半个非洲要入其囊中


因为之前“勤劳的耕耘”,法国在柏林议会后已分得了几乎全部马格里布和延伸至今苏丹的绝大部分萨赫勒地区。此外,他们也分得了法属索马里兰,即今日扼守红海和亚丁湾的吉布提。看起来离横跨非洲的目标不远了。


很明显,除非挖地道、造天桥,否则英法的“合纵连横”大计是不能兼容的。他们的宏伟蓝图在今日的苏丹碰撞在一起。




大佬的斗法


为了连横大计,法国也是极尽所能。从一开始,他们就觉得在当年和英国人争夺埃及时吃了大亏,所以一直在质疑英国占领埃及的合法性。富于想象力的法国人还宣称,要在尼罗河上游修大坝,阻断尼罗河水来威胁英国人离开。


在埃及上游的苏丹

能修大坝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这无疑是个异想天开的计划,但也成功地吓到了一些英国人,使他们打算加强在尼罗河上游的存在感。


除了这些嘴炮,法国人也付出了实际行动。


1897年,一支有150名土著士兵的法国军队在简-巴普迪斯特·马尔尚(Jean-Baptiste Marchand)少将的指挥下从刚果布拉柴维尔出发,开始了一场远征来保护作为法国附属地的苏丹法绍达地区。他们计划在那与从东方吉布提来的由克里斯蒂安·德·邦尚(Christian de Bonchamps)率领的友军会师。


这样横跨非洲的远征还真不一般


在传奇一般穿越非洲心脏的14个月长途跋涉之后,马尔尚远征军在1898年7月10日到达目的地。可惜另一支远征队被埃塞俄比亚人阻拦,没能按时到达。


描述马尔尚少将穿越非洲的插图



马尔尚没等来友军的胜利会师,却等来了最不想见到的英国人。


9月18日,一支对苏丹进行再征服的英国炮艇舰队到达了孤立的法绍达要塞。但没有高层命令,双方并没有擦枪走火,只是在法绍达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深入交换了双方意见。


在法绍达事件后

1912年殖民力量所控制下的非洲。

黄色表示英国殖民地,粉红色为法国。



这次会谈的消息传到了巴黎和伦敦,双方都在指责对方赤裸裸的扩张主义和侵略行径。这场危机在整个九月和十月持续,两国都在动员以备战争。但有着帝国海军的撑腰,实力的天平严重地倒向英国这一边。


法国陆军的规模比英国的大得多,但没有法国海军的支持它无能为力。既然打不过,就不如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法国人敏锐地意识到得到英国的友谊对未来可能的德法冲突非常重要,与英国发生殖民战争毫无意义。人民也开始怀疑为了如此遥远的地方发动战争的意义。



于是10月3日,法国政府低调下令将他的军队撤离,法国的连横大计就此终结。


而英国人在德国一战失败后获得了德属东非(坦噶尼喀),最终完成了他们的“开普—开罗”大计。


两开大计终于实现了

然而英帝国也在战争中耗尽了力气


英国和法国在非洲大陆的逐鹿,完全出于自身利益,没有考虑过非洲人的福祉,是马克思所说的“每个毛孔都滴着血”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他们的殖民扩张将古老的非洲大陆带进了近现代,留下了现代非洲的官方语言分布格局和与欧洲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但这种粗暴而充满野心的争夺也因其不合理的殖民政策、剥削式的经济模式,给非洲撒下了今后无尽贫穷和动荡的种子。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