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勇士是如何保卫上海的?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我局的第282篇观察文章
今天我们讲讲淞沪会战的故事
作者:猫斯图
制图:孙绿 / 编辑:大绿
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抗战的走向?
这就是一个无畏的人可以为抗战胜利做出的贡献。
他是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打。为了防止日本从陆上进军华北腹地和华东经济中心,使中国陷入两面夹击的苦战,国军主动出击,把战场设定在了上海。
熟悉抗战史的人都不会陌生这淞沪抗战的价值。对外,正是一场淞沪抗战,拖住了日寇的脚步、向国际社会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对于国军来说,一场淞沪抗战则表达了蒋介石抗战的决心,让地方的军头们无话可说。
这是抗战开始后的第一次两国正面大规模交锋,也是中国人打出士气的一场大战。
可是淞沪抗战打出的价值来之不易。
兵种协同不熟练、指挥系统内耗、汉奸卖国求荣……国军抗战的无数不利因素,在淞沪会战中却暴露无遗。
仍然停留在前现代的中国军事系统,和已经整合完成的日军,在战争效率上不可同日而语。
国军在上海几乎是用血肉在和钢铁搏斗,唯有家国意识是他们最好的武装。
战事进入到9月1日,中日双方都在上海各处投入重兵。中方希望尽可能拖住日军的脚步,日方则希望能尽快拿下上海这座重镇。上海这个东亚大都会彼时空气中飘荡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
位于北上海的宝山,自然也不例外。
日军登陆,直击宝山
城里的中国守军是一个营的编制,不到600人。他们一天前刚刚接替已经被打残了的第六师,负责固守宝山。
这些人很清楚,不会有援军到来,他们的作用就是尽可能迟滞日军的攻势,让市区的友军能撤到第二道防线。
军人最悲壮的任务,莫过于此。
这个营的武器装备并不好。他们不是老蒋所谓的嫡系部队,没有充足的德系装备。他们能够依托的,只是宝山城脆弱的城墙,和600条老式步枪。而对面气势汹汹的日军,却是占尽了优势
宝山城此时已经是一座孤城。南北两个支点吴淞炮台和狮子林要塞都已经失陷。日寇没有打算放过这座孤城,从已经占领了的两座要塞缓缓向城墙方向派兵。由于宝山位于长江入海口南侧,日本海军舰船也借着地利,把炮口转向了这座城。
没有制空权的国军,更是只能忍受日本飞机在城市上空的骚扰,全无还手之力。
很快,2500名重新整编过的日军靠近了城墙,轻机枪开始喷出火舌……
驻守的营长姚子青是广东人,出生于平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重视教育的父亲很早就决心让孩子成才,散尽家财让儿子考上了黄埔军校。
从北伐军开始,姚子青就参加战斗,到了抗战爆发前夕已经是颇有前途的基层军官了。
书生悍将姚子青
淞沪会战前,他所在的部队被从武汉调防华东。临别时,姚子青似乎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让妻子照顾好长辈儿女,并把养子送回广东老家。此战,他依然了无牵挂,心里想的只有守城的任务而已。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铁血男儿,也有撑不住的时候。守城战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姚子青心知肚明,宝山孤城失陷,就是几个小时里的事了。
从9月1日开始到6日,坚守了6天的姚营已经差不多被打没了。日寇不断增兵,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对宝山城墙和掩体内的国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尽管把对面的联队指挥官打伤,但这不能改变敌众我寡的现实。
城里的守军越打越少,城外的日军越打越多。
6日夜,姚营长决定不能让士兵们的血白流。他让一名士兵趁着夜色越墙而出,向团部报告本营的战斗情况。
通信兵、炊事员、警卫员早就全部送上前线了,现在跟在营长身边的勤杂人员只剩下一个副官。
两人对视,其实已经有了必死的觉悟。
7日清晨,姚子青亲自来到城东的一个阵地,清点剩下的人员枪支,发现弹药也已经所剩无几。
这是最后的时刻了。日本坦克的轰隆声已经在硝烟的背后响起,日本步兵指挥官的喊声在沉默的战场上更显突兀。
姚营官兵手持刺刀,等待着从阵地中一跃而出和对手肉搏的机会……
战斗结束时,7日的白天还没有过去。集结在宝山城内的日军清理战场时,才发现原来阻拦他们又一天的竟然仅仅只有20多人。
而过去这几天里,阻滞2000多协同陆军的中国军人也不过是一个营的编制。
日本指挥官命令士兵列队,为姚子青和他的弟兄们鸣枪致敬。
在这场壮烈的战斗中,中国军人在诸多不利的情况下,让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宝山附近战斗日军死伤一览表(8月31日至9月7日):
第12联队 | 第43联队 | 第68联队 | |
战死 | 38 | 102 | 288 |
战伤 | 不详 | 不详 | 495 |
《步兵第十二联队战斗要报》并未给出负伤人数,根据《饭沼守日记》1937年9月11日记载,天谷支队截止9月10日共计战死128人,战伤335人,其死伤比大约为1:2.61,推算第12联队在宝山之战中战伤人数约为100人。根据《步兵第四十三联队第三中队阵中日志》记载,该中队在8月31日至9月7日的战斗中战死22人,战伤32人,其死伤比约为1:1.5,推算第43联队在宝山之战中战伤人数约为153人。
很快,国民政府发公告嘉奖姚营官兵,并追授姚子青少将军衔。隔年,远在延安举办纪念活动的中共也对姚子青的抗日热血表示缅怀,毛泽东盛赞姚为“崇高伟大的模范”。
时至今日,姚子青家乡广东平远县的梅青中学、上海宝山区临江公园的姚营纪念石,都仍然是姚子青爱国情怀的永久纪念。
姚子青铜像
不过也许,仅仅是这些纪念物,仍然会让人们渐渐忘却这位英雄的牺牲。淞沪抗战过去整整80年,我们也许需要更鲜活的形式来让这些英烈继续活在人们的视野里。厌倦了大视野抗战和抗日神剧的人们也需要更好的内容来获知更真实的抗战。
这就是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电影的价值。
电影《捍卫者》,讲述的正是姚子青坚守孤城的这一段故事,由佳泽(上海)影视文化工作室和北京盛钰影视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拍摄。
制作组成员中,有不少我局用户,与你的三观一定相当匹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敢向你推荐这部抗战电影。他们不以盈利为目的,奉献好电影是向英烈的致敬。
这部电影,不靠明星大牌,不搞疯狂宣传,只希望用品质树立口碑、打动观众。在商业片泛滥的今天,这样的艺术情怀已经是一件奢侈品,这让我局希望看到它收获成功。
如果你已经被姚子青的故事打动,也愿意支持一个好团队的电影情怀,就请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捍卫者》。
《捍卫者》预告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49rm2d1i&width=500&height=375&auto=0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