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2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胜利对俄国意味着什么?

2017-10-10 Grasimov 地球知识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307-俄罗斯


作者:Grasimov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大绿



Горит и кружится планета,

Над нашей Родиною дым,

И значит, нам нужна одна победа,

Одна на всех — мы за ценой не постоим.

— Нам нужна одна победа

 


硝烟笼罩壮美河山,

城市楼宇化为瓦砾,

但此时此刻,我们一心只盼着胜利,

以一当十,在所不惜。

—苏联军歌《我们一心只盼胜利》

 


“胜利病”


人人都喜欢胜利,国家也是如此,自有“国家”这个概念出现以来,取得胜利就是国家永恒的追求。


最甚者,非“北极熊”——俄罗斯莫属。



球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俄罗斯这样,对胜利有着谜一般的痴狂:俄罗斯称第二,没有国家敢称第一。


独特的地缘环境对俄罗斯民族“恋胜情结”的塑造具有决定性作用。


看似辽阔的俄罗斯


对没有太多天然屏障的俄罗斯而言,自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与多数国家的核心区不同,俄罗斯在东欧平原上的核心区,并无山川、海洋这样的“天堑”所环绕,所以非常容易受到攻击。


面对来自中亚与欧洲的入侵

俄罗斯在地理上几乎无险可守

(除了冬将军)


因此,自留里克王朝开始,“扩张+不断向前投送力量=国家安全”这一典型的俄国“安全范式”便被树立,并留存至今。


而这种“安全范式”,需要不断开疆拓土,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为俄罗斯的安全与发展添砖加瓦。胜利对俄罗斯民族而言,无非是求生的本能之举。


俄罗斯历史上的扩张与侵略


虽然东方有着广袤的土地

但对俄罗斯来说

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根本所在还是在西方


然而,当俄罗斯终于横跨东西、挺进欧洲腹地、触及白令海峡、横跨欧亚时,它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尽的“悖论循环”


一方面,俄罗斯已经成功扩充了自己的疆域,在四面八方建起了“缓冲区”、占据了一些天堑;但另一方面,缓冲区突然成为了自己的疆域,这意味着俄罗斯又要为已经成为本国领土的“缓冲区”再建新的“缓冲区”;


尤其是在平原地带

挺进明斯克意味着要同时攫取波兰东、南部

夺取圣彼得堡就要

进一步拿下芬兰以东的

卡累里阿、波罗的海国家

俄罗斯就这样始终处陷于“安全困境”中


同时,为了“安全的发展”和“发展的安全”,加强与外界往来,俄罗斯也要不断增加出海口,继续开疆拓土。


患有暖水港饥渴症的俄国人

总是想不遗余力拿下所有出海口


无尽的地缘需求,要用无尽的“胜利”来支撑;当需求的习惯已成自然时,对胜利的渴求就会愈发强烈,直至上瘾、痴狂。


而原先单纯的目的需求,就会变成一种精神追求,俄罗斯民族的“恋胜”情结,大抵起源于此。


斯大林格勒-《祖国。母亲》

(今伏尔加格勒)

 


症候分析


当代俄罗斯民族,胜利情结依然浓厚,其中有两件事物最具代表性。



1、数不胜数的胜利纪念碑


不断扩张的俄罗斯几乎年年打仗,只要打过胜仗的地方,俄国人就会在此建造各式各样的纪念碑和雕像


仅以在民族英雄米哈伊尔.库图佐夫打败拿破仑的博罗季诺为例,方圆几十公里的村落周围,就有几十座纪念碑、雕像。



博罗季诺战役纪念馆前的库图佐夫雕像


关于博罗季诺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

点击下图——《博罗季诺》


而以库图佐夫、博罗季诺命名的街道、船只,更是不甚枚举;俄官方在近年还举办了博罗季诺战役的相关纪念活动,邀请广大吃瓜群众参与重现当年战场


20世纪初建造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同级5艘有3艘在1905年对马海战中被击沉,1艘被俘虏


俄海军12441U型护卫舰“博罗季诺”号,

现由于经费和配套设施问题长期闲置在船厂中


而论及对当代俄罗斯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一次胜利,莫过于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关于这一历史记忆的纪念物,遍及全国各地。


一辆T-34坦克就是一座纪念碑

这很俄罗斯


二战后的纪念碑也不少

米格-21战斗机这么放

廉价而又有纪念意义


英雄的苏联人民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并随之成为“两极”中的一极。


纪念碑已经满足不了北极熊的“胜利瘾”,他们需要以另外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向世人宣告:


俄罗斯,在昨天、今天、明天,都有足够的实力,配得上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咱们来阅兵吧!



2、靠胜利阅兵提振士气



同“胜利情怀”一样,世界各国的阅兵式,若苏/俄只称其二,则无国敢称第一。


苏联政府每年在红场上举行的阅兵式不少于两次。尽管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一度终止了红场阅兵,不过到了1995年的胜利日,深陷车臣战争和经济危机中的叶利钦政府又恢复了红场阅兵。只不过接受检阅的皆为徒步方队,重型武器装备均未亮相。


普京首任总统以来,为振奋民心、培养国民爱国主义热情,俄政府决定认真将每年的“5.9”胜利日红场阅兵式办好,并在全国其他主要城市也举行阅兵。


2000年,48岁的普京第一次作为俄罗斯总统参加胜利日大阅兵,向他做现场报告的是苏联解体后俄军唯一一位元帅——伊戈尔.谢尔盖耶夫

(下图立于双头鹰徽后戴大檐帽者)


2008年,随着与北约的关系日趋紧张,俄罗斯决定恢复中断18年的“重型武器上红场”传统以震慑对手。



不仅如此,为使纪念活动更加出彩,俄官方还举办了纪念胜利日的音乐会、烟火表演、“不朽军团”群众游行等其它活动。


每年的阅兵式规模宏大,花费同样不菲,即使俄罗斯经济长期不景气。


2015-2016年红场阅兵费用开支一览

 

当“民族国家”取代了红色意识形态、变成政府可资仰赖的唯一精神支柱之后,不断灌输“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坚强勇敢的俄罗斯人民”之类观念就成了俄政府对内宣传的主要手段。



追忆和怀念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不是为了缅怀苏联,而是要唤起民众关于“齐心协力、共度难关”的集体记忆,并鼓励人民继续支持普京和他的领导班子,争取捱过暂时的难关。


“胜利日阅兵”系列活动是一年一度的狂欢,它就像鸦片一样,能让战斗民族暂时忘掉一切问题和烦恼;



但问题终究还是问题,不会凭空消失;俄罗斯和普京肩上的负担,未曾有丝毫的减轻。


 

结语


对俄罗斯而言,21世纪的头二十年,就是属于普京的二十年。



不管普京有没有说过类似“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样的话,但客观来看,普京确实在带领他的国家不断取得胜利:平车臣、灭寡头、稳政局。对普京的要求,真的不能再多了。


然而,这样的胜利往往终究只能停留在胜利的层面,而无法与大获全胜划上等号。全胜不是一个简单的单目标任务,而是需要合理调动所有资源创造的优秀形势和局面。



但俄罗斯能创造的胜利,却往往不是如此。俄国人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却不能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跨出哪怕是一小步。


俄式胜利,代表强硬与力量的同时,却也意味着无能和狭隘。


现在,面对西方国家的制裁与排挤、国家社会的诸多问题,除了毫无意义的强硬,俄罗斯似乎没有什么像样的应对之策。



俄罗斯振兴社会、发展经济的举措见效甚缓,这是普京政府多年来的致命伤。而经济实力上的不足,让俄罗斯很难用经济手段来对付西方。似乎目前唯一可资依赖的力量,就是强硬的军事手段。


然而在乌克兰和叙利亚,这种“硬手腕”的边际效应也在不断显现。高昂的驻军费用、怀疑的国际社会声浪、难以达成的战略目标,都让俄式胜利的价值大打折扣。



斯大林常说:“胜利者不应被批判”,但是胜利,真的代表一切么?


大国博弈是一门“养生”的学问,单纯的“胜负”不能一锤定音;俄国人的眼中若只有“胜负”,说明其“阳气”过旺,这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没有好处。


有人胜利就必然有人失败,这同样意味着一定时段的对立。俄国人一直没有学到妥协的艺术,这让他们四处树敌、步履蹒跚。即便不断取得“胜利”,却也把自己碰得血肉模糊。


中国人很好的把胜利用一个“赢”字概括,囊括了五个关键的组成部分;而从目前来看,除了过剩的“危机意识”,其它四点在俄罗斯都极为稀缺。


文明在开放中发展,这种充满着“胜利”的固闭自封,让俄罗斯开始逐渐落后于时代、隔离于世界文明之外。



或许,当“北极熊”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即胜利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甚至不应该是主要目标时,俄罗斯才能真正迎来开化之时、复兴之日。

 


参考资料:

1、《俄罗斯文明与外交》,姚海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版

2、《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历史演进》,陆齐华著,载自《俄罗斯学刊》2016年第4期

3、《强硬报复凸显俄罗斯对美政策的窘迫》,陈宇著,载自《国际在线》2017年8月1日刊

4、《由双头鹰国徽说起:左顾右盼的俄罗斯》,秦晋著,载自《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微信公众号,2017-08-2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3NjE2MA==&mid=2650179150



END


扩展阅读


我局更多观察文章,戳下面

国家:美国  |  日本  |  英国  |  法国  |  俄国

省区:河南  |  山西  |  甘肃  |  西藏  |  东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长春  |  大连  |  楼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