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全面停供中国汽车芯片,全球性缺芯危机到来

热爱自动驾驶的 智车科技 2021-09-20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导读 /



从去年12月初起,南北大众停产等汽车企业开始陆续停产,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主要集中在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亦称ESC)、和ECU(电子控制单元)ECO(智能发动机控制系统)等高端应用模块,缺少它们会导致行车电脑无法正常装载和使用。


步入2021年,汽车芯片不足的危机更加严重,在中国至少有6家汽车品牌的芯片供应量不足,他们被迫缩减第一季度的产能,合计产量在50万辆左右。然而,汽车行业缺芯的现状并不是中国,而是全球性的。


福特汽车已下令在德国的一家工厂停产一个月,奥迪官方也表示,受汽车芯片短缺影响,已经有超过1万名员工暂停工作,这标志着全球计算机芯片短缺正在使汽车制造商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商因芯片短缺而被迫停产,演变成全球性危机。

全球半导体芯片供应紧张为何蔓延至汽车行业?



首先,汽车芯片主要的供应商为英飞凌、恩智浦、德州仪器、瑞萨电子等厂商,上游芯片企业受疫情影响陆续停产,意法半导体公司罢工,东南亚芯片组装工厂停工等多重因素导致,造成全球市场半导体缺货严重。


中国自主品牌98%以上的车载半导体来自于欧美供应商,在欧美自身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近日有消息称美国和欧洲的半导体制造商,即将停止向中国汽车厂家提供芯片。在消耗完现有的存量后,中国汽车将进入大面积停产状态。


在全球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让诸如车载电子稳定程序系统ESP和智能发动机控制系统ECO等先进的驾驶体验功能在更多的车型中装配,一时间市场缺口巨大。大陆、博世等中游的模块供应商犹如无米之炊,并不能按时完成交付。大陆集团方面表示,尽管半导体生产商已通过扩大产能来应对近期激增的需求,但扩充的产能需要6到9个月才能实现,因此芯片短缺可能将持续到2021年。


不能解决缺芯,我国汽车产业或将倒退20年


2021年1月14日,中国欧盟商会在《脱钩:全球化何去何从》的报告中,从政治、金融、供应链、研发、数据和标准等九个领域评估世界两大经济体脱钩的影响。


120家受访的企业中,多数人认为政治、金融和贸易层面的脱钩风险相对可控,但科技领域的脱钩,将使得欧洲企业特别是欧洲汽车制造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们得为最糟糕的情况做好准备,有可能被迫对国际业务进行成本高昂的分离。


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尝到了关键零部件中断的滋味。半导体短缺,会立刻造成中国某地生产工厂停产。要恢复到正常水平,通常需要9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在货源受限的情况下,将进入无限期停产状态。部分自主品牌不得不修改车载半导体的标准,改用1990-2000年代的淘汰产品,这就意味着缺芯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国汽车产业恐将倒退近20年。


近日,彭博社的一篇报道称,“中国的芯片短缺可能持续长达十年”,中国企业需要增强其在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并加快芯片的开发。


国内汽车半导体厂商的发展机遇


汽车产业需要完成的产业链条,而唯独卡脖子的芯片技术目前掌握在极少数欧美国家手中,缺少充分的替代品。


然而,从积极一面来看,国内半导体厂商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比亚迪半导体其实目前自给自足的状态,可以生产包括车规级半导体产品、车规级半导体方案,以及上层的汽车系统应用。比亚迪半导体可以与比亚迪汽车高度整合与协作,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合作伙伴加入到生态圈中来发展,同时其他品牌需求的激增,也可能成为国内厂商填补缺口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年,国内闻泰科技也完成对安世半导体的跨国并购,交易金额338亿元,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并购案。安世半导体是全球知名的半导体IDM公司,有60多年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经验。安世可以帮助闻泰切入汽车电子领域,为车厂提供车载电子系统模组,打开新的成长空间。


2021年汽车产业可能会迎来更坏的局面,而这一切的变革都将有机会改变全球市场的格局。

- End -

▎最新热文

跌落神坛的上汽市值,给我们什么警示?
理想汽车回应追尾事故


免责声明: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XXX(非智车科技)”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