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悦读 | 《论语》谈修养:君子有三戒
孔子提出君子三戒,分别针对少年、壮年、老年,提出了自我修养的难点和要点。在孔子看来,如何才能一步步提高自我修养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孔子的提高修养之路。
孔子怎么看人性,《论语》里面就有一章,孔子说的君子有三戒,你要做一个君子,三方面要小心谨慎:“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孔子的话,从这个话出发就比较稳当了。儒家不是宗教,它是哲学,哲学的说法一定要根据经验做全面的反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再以这个作为根据来建构你将来这一生该怎么做,也就是应该要有修养。
克服妄言妄语
先说言语,古代的言跟语可以分开使用,言代表主动说话,语代表跟人讨论。
所以语跟言要分开,说到言,我们就读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说明孔子很少主动谈到三样东西:利、命跟仁。第一个利,我们常常说见利忘义,你常常谈利的话,大家都见小利则大事不成,都听到小的利就想到去争取了,他知道人的心经不起诱惑。
第二个,孔子很少主动谈到命,因为命是每一个人的遭遇,很多事情都是非理性的,根本讲不清楚为何这个人命那么好,那个人命那么差,有时候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的。他有时候又有运气的成份,所以孔子很少主动谈到,你多谈命的话,很多人就不想努力了,心里想说我为什么不等待好的机会来。
第三个,你说孔子很少谈到仁,这个很奇怪,仁这个字在《论语》这本书里面出现了一百多次,孔子主动谈的有,但是并不多,大部分是学生问,他才回答,包括人之性,人之道,人之成,学生们提问的时候往往就在第二点,老师,我这个人的路该怎么走。孔子就因材施教,人是个人的正路,所以你普遍地谈没有太大意义。
另外还有一句谈到语的,“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不跟别人讨论这四点。
首先要修炼自己怎么说话,什么话可以说、不能说,该说、不该说,都要能够掌握自己。
四种毛病要摈弃
孔子完全没有四种毛病,第一,他不会任意猜测,第二,他不会坚持己见,第三,他不会顽固拘泥,第四,他不会自我膨胀,就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四个词不简单。第一个不要任意猜测,人有理性,每一个人跟别人来往,有时候喜欢卖弄聪明,发生一件事大家猜一猜,背后有什么样的秘密,有什么复杂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很容易就是靠想象力没有什么根据,猜测的时候对某些人可能造成伤害,你也不管,等到真相大白,那也没办法,谁叫他有这个嫌疑。
第二个叫做你不要“必”,我一定要怎么样,坚持己见,好像人跟人意见不一样,你的意见胜过别人,就代表你比较聪明,比较有学问吗?不一定的。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你要看的这一面,所以《老子》里面就一再强调:“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你不以自己所见为完整的真相,你才能够明,了解整体。你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你才能让真相凸显出来,像这种不管是什么学派,都需要有的修炼。
接着他说不要顽固拘泥,你不跟着时代去变通,认为我有这个主意就一定不改,事实上我们讲变通是来自于《易经》里面的《易传》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所以变通要变才能通。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则,但这个原则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真正的儒家他有一个词叫做守经达权,经代表长,代表原则,权代表变化,我守护原则,但是要能够变通。我们常常讲到孔子的智慧就在这里。
最后不要自我膨胀,你再怎样了不起,都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像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学者,他事实上最崇拜周公,因为周公制礼作乐,把夏朝商朝到周朝,这个时候礼乐集大成,粲然完备,所以周朝才会有这么长的发展,后来的问题是礼坏乐崩,所以孔子有一个理想,我们用四个字来说,孔子的理想,就是承礼启仁,我把古代的礼接过来,开启一个新的局面叫做承前启后,那个仁就是真诚。因为所谓的礼坏乐崩,就是因为大家表面上行礼如仪,照样演奏音乐,但是缺乏真诚的心,那只是要空洞的形式,非常虚伪。儒家反对虚伪的形式,它要求你重新找到力量,由内而发,真诚,这样就对了。
修养能带来快乐
孔子能够有这样的一种人格魅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的修炼。学生们跟孔子在一起,有压力,但是觉得很开心,因为这种压力是情绪往上走的压力。因为孔子本身不是靠言教,他身教为先,他又能够教学生书本上的道理,“温故而知新”,能够承前启后。所以我们看到孔子他对学生来说,我们要问修养能带来快乐吗,答案是肯定的,修养带来快乐,因为真诚。
一个人真诚的话,他就有自信,我对别人来往都很真诚,不考虑,至少不完全考虑利害关系。我们讲儒家的真诚,绝不是做好人做好事,说这个人很真诚,好像他很天真幼稚似的,绝对不是的。真诚是了解自己,我们如果根据《大学》的说法叫作“毋自欺”,我绝不要欺骗我自己,我认为这个好就好,我认为这个不好就表达出来不好。我跟别人来往高不高兴,表达出来。这种真诚是要对自己负责的,真诚自然很容易快乐。
所以孔子后来说的话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如果说没有自我要求,没有自信的话,不容易说这样的话,他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事,要什么事,我不要的事我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里面就是尊重别人,把别人看得跟别人一样,是平等的。
修养没有捷径
儒家对善的理解是什么,是善就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这是儒家善的概念。所以最早教你什么是善的,一定提到五伦,五伦就是五种人与人之间适当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把善界定为善是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根据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讲修养的时候,也是不能脱离这个脉络,我跟别人来往,他才有要求,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面说实在,你要谈修养,只有你一个人不太容易去具体落实,你一打开门见到父母亲笑声由内而发。出门见到朋友,大家讲道义讲信用,这时候就要修炼自己,因为有很多时候你讲道义、守信用,你做好事是很辛苦,那么辛苦你为什么要做,因为你在修炼自己,修养自己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外面给你各种约束,事实上要把它从被动转成主动,是我真诚由内而发,知道说我这样是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向一般相对地尊重我,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社会不是更稳定更和谐吗?
所以我们今天谈到修养没有捷径,它需要一步步努力。所以人生真正的成就,以儒家来说,外在的事功很重要,但是它的基础在于内在的修炼,而这个修炼是成就个人人格、成己成人之学,他的快乐一定是有源有本,源源不绝地发展出来,所以这也是儒家讲修养的时候一个重要的观念。
来源:微言教育
编辑:何维(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