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启真新论 | 雄安五年:打造全球典范城市

浙大文科 2022-06-09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五年来,雄安新区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未来城市雏形初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相继开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开始起步,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一座承载千秋大业的“未来之城”正拔地而起。


立足于过去五年的实践探索,雄安新区建成全球典范城市的行动“路线图”,既需要遵循规律、查漏补缺,也需要顺应时局、敢于拓新。


摄影:毛鹤然


首先,在继续用好行政手段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力量的作用。雄安新区作为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一核两翼”的关键一翼,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力量调动北京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向雄安新区疏解转移的积极性。对此,雄安新区应加快理顺产、城、人之间的逻辑互动关系,为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奠定基础。一方面,主动对接在京产业、机构、项目和人才等疏解需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配套齐全、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在“三校一院”交钥匙工程竣工交付之后,雄安新区还需加强动员优秀师资和医生进驻并参与工作,从而切实提升雄安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2019年4月1日,首届浙江大学雄安发展论坛举行


其次,在精准把握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内生造血功能。雄安新区要建成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需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思考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两大功能定位,即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和河北省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逐步强化其“承上启下”的辐射带动作用与纽带节点作用,提升北京参与京津冀域内产业循环的强度、河北省各地融入京津冀产业链的程度。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培育内生造血功能,处理好新兴产业导入和传统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合理制定北京企事业单位迁入的进度规划和雄安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计划,科学统筹产业“腾笼换鸟”的时序,既要确保传统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供可持续的财税贡献,也要挖掘并激发新兴产业的财税贡献潜力,夯实雄安新区财源建设和财政增长的基础。


再次,适当拓展建设发展思路,汇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到本世纪中叶,雄安新区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努力建成全球典范城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雄安新区需要适当拓展建设发展思路,一方面要主动作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落地;另一方面要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打造政产学研金协作互动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汇聚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外部创新要素植入,驱动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现有企业向价值链更高位置攀升。


石敏俊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任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

来源:转载自“启真新论”微信公众号,原文载于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2022年4月1日,略有修改。

编辑:杨悦

责编:王雪

往期推荐


为文科成果点赞!浙江大学2021年度十大学术进展评选中!

尔听斯聪 | 浙大文科近期学术活动概览[3.30-4.9] 

新书速递 |《数字战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