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推介 | 浙江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获奖成果(三)
浙江大学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共评选出21项成果,含专(编)著奖特等奖1项、专(编)著奖一等奖3项、专(编)著奖二等奖9项,译著奖1项,普及读物奖1项,青年成果奖6项。
本文推介译著奖、普及读物奖及青年成果奖获奖成果。
译著奖成果介绍
《语素导论》
程工、杨彤 译,商务印书馆
程工,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形态学、亚洲文明中的语言学研究。
该著作原文发表于2015年,其作者戴维·恩比克是当代最为活跃的语言学者之一。该著作依托当代形态学研究中最新理论模型——分布式形态学,探讨了语素这一核心概念的性质和特征,语素的语音、语义和其结构的相互作用,以及语素变体、合形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此外,该著作还探讨了形态学的一些核心问题,包括形态与音系、句法、语义等不同语法模块的接口问题,如线性化、词项插入、迟后填音等。该著作的理论新颖、体系严密,代表了国际语言学在形态学领域的发展趋向,对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译者常年从事形态/构词研究,翻译工作耗时两年多,准确体现了原文的思想,表达流畅,得到了出版社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认可,在学术界也获得了一致好评。
普及读物奖成果介绍
《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记》
刘斌 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刘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学、中国古代玉器、考古理论与技术。
该著作从良渚遗址考古初创的情况开始着墨,以一位长期主持良渚考古工作的一线考古人的视角,讲述了良渚遗址考古90余年的辉煌历程,介绍了反山王陵、莫角山宫殿、水利系统等重要发现的始末,记录了良渚古城取得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世界文化遗产等荣誉的历史性时刻。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之一,该著作体现了浙江考古在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践上的深度思考。
该著作兼具考古研究的严谨性与科普工作的通俗性,为公众了解考古、认识考古贡献了以考古学者的第一视角展开的“沉浸式阅读”佳作,受到考古学研究者的支持和认可,在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获得读者群众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
青年成果奖成果介绍
《战国秦汉简帛古书训释研究》
王挺斌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挺斌,浙江大学文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训诂学。
该著作旨在深化简帛古书的词义训释理论,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条例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考释简帛古书的疑难字词。该著作给简帛古书词义训释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较早探讨了词的合法性问题,指出对读文献的重要性。过去学者们笼统地将简帛古书看成单一的整体,而该著作比较了战国简帛古书与秦汉简帛古书在训释方法上的差异,指出就疑难字词而言,秦汉简帛古书更应重视字形讹误问题;简帛古书中的汉字古义一直未被系统整理与研究,该著作则做了初步的工作,即词义溯源与书证举例,并对简帛古书中的一些疑难字词做了考证。
该著作对简帛古书词义训释理论的探讨,有利于新出简帛的释读,也有助于完善简帛学理论。探讨简帛古书词义训释理论是古文字学与训诂学的有机互动,该著作对训诂学的发展也不无裨益。简帛古书汉字古义的整理与研究,对汉语词汇的研究以及将来的辞书编纂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真理的维度:法兰西民族法律文化的诞生(约1200-约1500)》
董子云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董子云,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中世纪史。
该著作通过对不同历史片段和多种类型史料的梳理、分析,试图探索构筑法兰西现代民族国家所不可或缺的“法律真理体制”的建构历程,展现法兰西民族法律文化在中世纪创生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该著作运用传统的法律史和中世纪晚期的历史著作和政论作品等丰富的史料,综合运用若干跨学科方法,从而处理多样的史料,并为之提出新的解释,为思考法兰西民族法律文化在中世纪晚期的孕育提供了创新性的视角,各个章节在各个具体的研究领域均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观点。
Cynismus bei Nietzsche: Eine systematische Auslegung seiner Umwertung aller Werte
《尼采的犬儒主义——对其重估一切价值的体系化阐述》
郭成 著,De Gruyte
郭成,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尼采、犬儒主义、德国哲学。
该著作从犬儒主义的视角出发研究尼采哲学,是国际上第一部讨论尼采的犬儒主义问题的专著,最突出的特点是把尼采的重估一切价值体系化,把他的存在论(权力意志)、认识论(视角主义、真理批判)和价值论(正义问题、等级秩序、虚无主义的克服和超人学说)连贯成统一体,打破近些年来碎片化的尼采研究,将尼采的肖像重新整合成一个整体,突出他作为哲学家的真正意义。
De Gruyte(德古意特出版社)不仅是国际著名出版社,也是出版尼采本人著作和尼采研究著作的最为重要的机构。该著作被其收入国际尼采研究系列Monographien und Texte zur Nietzsche-Forschung(尼采研究的专著和文本)第77卷,体现出学界对作者的尼采研究的真正认可。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Fostering Strategic Language Learners
《自我调节学习机制与二语写作研究:培养策略型自主学习者》
滕琳 著,Springer
滕琳,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主要从事二语写作、自我调控学习、学习者内部因素、心理认知过程、心理学量表研发及验证等方面的研究。
该著作是目前全球第一本围绕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与二语写作领域开展的实证研究专著,创新性地将心理学重要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有机融入英语学术话语实证研究,结合心理学、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等学科视角,围绕二语写作多维自我调节机制、影响因素及教学干预,开展系列实证探索。该著作研究提出了“二语写作多维策略调节”理论框架,厘清了二语书面话语产出的心理机制,构建了“自我调节策略驱动教学模型”。其研究成果拓展了自我调节学习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中的应用,丰富了二语写作研究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发展,为英语写作研究和教学提供可借鉴的交叉理论、分析方法和现实依据;有助于提升我国大学生学术话语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助推中国学术国际传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该著作由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斯普林格)发行出版,是“英语教育”(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专栏系列专著之一,其学术价值得到了国际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在理论创新、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引领国际前沿,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驯化空间:建成环境的类型与审美》
章屹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章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与规划、空间美学研究。
该著作基于“机器美学”和“演化理论”这两部分的辩证思考展开,揭示并阐明了人类对空间的“驯化”行为是如何通过“类型-审美”之间的往复反馈来主导建成环境的演变的,提出了使用这组关系来剖析诸如城市等复杂空间系统的方法,旨在为原本过于宏大、模糊且复杂的对象搭建一个聚焦于“空间”的知识框架。该著作对“建成环境演化理论”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创新性地以“驯化”作为一种更恰当的类比,从“人工参与的社会选择”这一角度来揭示建成环境各种空间类型的形成与变化,阐释了审美和伦理在此过程中长期以来未被厘清的重要作用。
该著作通过建成环境的“类型-审美”这相互作用的一组关系以及衍生的一系列概念、理论和方法填补了建筑类学科在人文社会方面的核心知识的缺失,揭示了在建成环境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凸显的空间结构与层级特征,并论证了该结构和特征作为建筑、景观和城市设计等实践学科领域的研究核心和分析对象的充要性。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
董扣艳 著,浙江大学出版社
董扣艳,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该著作从全媒体的“全程”“全员”“全息”和“全效”等四个特性入手,围绕全媒体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运作机理、矛盾和规律等展开学理研究,试图呈现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新变化、新矛盾和新特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该著作具有理论揭示和实践指导双重意义。从全媒体的时代特征出发,建构符合“四全”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框架,重塑媒体融合趋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版图;正视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在继承以往理论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发展、更新与完善;深刻认识全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向驯化”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确立互联网思维,促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媒介化转型;科学揭示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逻辑,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由线下为主的育人范式向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育人范式转变。
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
浙江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设立于2020年,是浙江大学为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引导方向,着力培育原创性、标志性、引领性创新成果,积极探索施行同行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
该奖每年度评选一次,参评著作为上一年度正式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多卷本著作以最后一卷出版的时间为准),每届奖励名额不超过25项,允许各类各等级奖项空缺。奖项分为专(编)著奖、译著奖、普及读物奖以及青年成果奖。其中,专(编)奖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整理:徐 蕾
图片:“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寿容儿
责编:王 雪
往期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