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你一脱稿讲话,思路就容易断片儿?

读书会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0-11-16

享读



盛夏福利


书友们都知道我们是个经常为大家送福利的公众号。这段时间,我们会连续十期,在每期推送的头条文章中放置一个关键词,各位书友可以在文章末尾留言写下当日关键词,凡坚持连续打卡十次的书友,将得到我们免费送出的精美书籍。


炎炎夏日,一起读书。


第九期关键词

脱稿讲话



编者按这些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多处场合提出改会风、改文风,要求“不准念稿”,倡导“脱稿讲话”。重视脱稿讲话,提升脱稿讲话的水平,对整个国家而言,是转变文风、会风的一小步;但对于党政干部来说,却是提高工作水平的一大步。

 

然而,脱稿讲话也并不是所有人一开始就能娴熟掌握的。不少人在脱稿讲话时,可能都经历过下面这些尴尬的时刻:

 

想好了说三点,说完第一点,结果第二点忘了;


背熟了写好的讲稿,一脱稿就全乱了;


一些场合的讲话构思,思路不够开阔,想的也不是那么全面到位;


讲话中一时发懵,不知怎样才能轻松自然又得体地快速切入……


产生这些情况可能是因为脱稿讲话的“思路与方法”存在问题。那么,党政干部在脱稿讲话时如何寻找思路?怎样避免头脑“断片”?如何解决“笨嘴拙舌”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人民出版社读书会为你找到了答案。



如何寻找脱稿讲话的思路?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杂文叫《立论》,说的是有一位阔人家,生了个宝贝儿子,在孩子满月时举行喜宴。前来随喜的亲朋好友见到主人家的宝贝儿子,有的说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将来一定能当大官;有人说这孩子两耳垂肩,鼻翼丰满,将来一定能发大财;还有的说这孩子面色红润,眉清目秀,将来一定能成才。对以上客人的随口奉承,主人眉开眼笑,连连道谢。这时有一个人却说:“这孩子将来会死的。”这时,却惹怒了众人,大家棍棒相加,将其扫地出门。

 

我们仅从讲话语境这一个角度分析,孩子满月是喜事,主人这时愿听赞美之词,哪怕是信口之言;而说孩子将来必死,尽管是有据之言,却被众人扫地出门。这是因为说话的内容和喜庆的场合不协调。由此可见,在庄严的场合言语要庄严,在轻松的场合言语要轻松,在热烈的场合言语要热烈,在喜庆的场合言语要喜庆,在悲哀的场合言语也要悲哀,这就叫讲话离不开语境。

 

民间智慧也在启发我们。比如,俗语云:“上什么山,唱什么歌。”即在提醒我们讲话要看场合;还有“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另一方面也在提示我们,脱稿讲话要看听众;职场中现流行一种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这也是在暗示我们讲话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即什么角色说什么话。这是脱稿讲话语言组织或构思立意的三大基本要素,也是大前提和出发点。

 

由此可见,遇到不同场合,说什么,怎么说,并不难。难的是有的人没有强化或没有系统的总结、归纳、留意过这“三大意识”——场合意识、听众意识和角色意识。那么,这“三大意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应用呢?

 

举个在开场白中应用的例子。假如你参加的是由政府部门主办的会议,你想主动发言,发言之前开场白拿捏不好怎么说时,就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是什么场合?听众是谁?我是什么角色?

 

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你就会知道,这类场合要求发言者讲话要简洁、规范、务实,切忌穿靴戴帽太拖沓。这就是“场合意识”;如果面对的是陌生听众,在正式开讲之前有必要先自报、家门,即把姓名、单位介绍一下,这就是“听众意识”;接着结合自己的身份再表明参加此次会议的心情或态度,这就是“角色意识”

 


为什么开场白要传递这三方面的信息?

 

因为脱稿讲话首先要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自己想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听众想听什么,这个场合适合讲什么。试想一下,你坐在台下听一位陌生的人发言,一开始是不是想听听这人是否真诚?为了满足听众的这种“真诚”的心理需求,他/她开口必须要先真诚地问好,再加一句“感谢被邀请或高兴认识大家之类的话”,这是必要的礼貌,也是表明真诚态度的必要信息传递。

 

当你满足了真诚的需要后,接下来就会在心里问这人是谁?什么单位?这就是“好奇”的心理需求。那接下来讲话者就要说出姓名,自报家门,即自己来自哪个单位。之后,你如果再能听到讲话者说几句肯定大众的话,就会对他/她本能地产生好感。当然,这类话不宜太多,点到为止,太多就成空话、套话了。

 

所以说,会脱稿讲话的人一开口不是追求文辞上的出彩,而是讲究内容上的得体,思路上的流畅。因为职场脱稿讲话不是演讲比赛,演讲比赛的目标是追求名次,职场脱稿讲话目的是要得体实效。

 

容易断电怎么办?

 

脱稿讲话的高手,通常有个避免断电的秘诀,这个秘诀就叫“关键词提示法”。想要把全部稿子背下来没问题,但不能保证你站在众人面前脱稿讲话时就能准确、流畅地表达,因为脱稿讲话是要受到心理紧张因素干扰的,为避免心理紧张因素的干扰,建议记多不如记少。比如还是参加由政府部门主办的会议,发言稿中的内容只要记住“好、感、高、名、人、希”这六个字就可以了。

 

“好”提示的意思是“开口先问好”;“感”是感谢主办方的邀请;“高”是高兴,提示的意思是“用真诚的话语表达此时的心情,比如还可以用荣幸、有幸、幸运等等”;“名”即自己的名字介绍;“人”就是哪个单位的人;“希”是希望,用来表达谦卑的态度,也是最后的结束语。

 

试想,有这六个字在心头,今后再出席由政府部门或其他部门主办的相对正式场合的会议,面对陌生听众开场白时,就有章可循了,再不会为说什么,怎么说犯愁了;也不再为如何出彩纠结了;更不再为颠三倒四,丢三落四而闹心了。

 

话从哪里来?

 

民谚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脱稿讲话是要有内容的,即使有了讲话思路,如果没有话可说,讲起来干干巴巴,枯燥无味,即便思路再好,也是无能为力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只有正确地解决了有话可说的问题,才谈得上技巧问题。”技巧实质上是帮助讲话者运用讲话内容以达到讲话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正如再巧的工匠,如果没有砖、石、沙子、水泥、钢筋、木材等原材料就造不出房子一样,没有充足的讲话内容就谈不上讲话技巧。因此,讲话内容是脱稿讲话的基础,是施展脱稿讲话技巧的舞台

 

无话可说或不知说什么才好的问题,仔细分析,主要有这么三种情况:

 

① 平时积累不够,遇到相关专业的话题是真没话说;


② 有话可说,因情况特殊或比较复杂,一时不知怎么说才好,比如,不说不合适,说了怕得罪人,或者拿捏不好怎样表达才容易让大家接受等等;


③ 有些场合也并不是真的没话说,有时在私下里没有人比他能说,可是一遇到场合就笨嘴拙舌了。

 

针对以上三种无话可说的情况,具体的解决方案是:

 

平时积累不够的,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断充电,缺什么补什么,不断充实自己。

 

遇到情况特殊或比较复杂不知怎样说才好的,一方面加强“四大意识”,即场合意识、角色意识、听众意识以及目的意识;另一方面,结合“四大意识”综合考虑该说不该说,说多或少以及应该从哪个角度说更好。

 

至于第三种,不是真的没话说,也不是特殊情况或情况比较复杂不太好说,而是平时能说,遇到场合没话说的,这要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了。通常情况下,原因之一是没有想好话从何处来的问题;原因之二是忽略了哪类场合适合说哪类话的问题。

 

各种场合都能滔滔不绝地脱稿讲话高手们,他们的话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他们就有那么多的话可说?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脱稿讲话内容,不外有三种来源:一是话从阅读来;二是话从阅历来;三是话从现场来。只是根据讲话场合不同,目的不同,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和比例也有不同。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遇到不同场合时,就不会再为说什么而那么纠结了。比如社交场合,此类场合就是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为目的,因此,适合从现场找些话,引发一些联想,说些能拉近彼此感情,活跃气氛的话就可以了,没必要逼着自己为说出知识含量高的话而纠结。

 

(以上内容摘编自《脱稿讲话》,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脱稿讲话》


黄大钊 曹瑞芳 著

人民出版社

2013年4月





公   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与我们联系。

公众号所有文章在(www.dushuhui423.com)读书会社交平台同步更新, 请点击页面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注册有积分,精彩内容值得关注。

往期精选


习近平曲折而坚定的入党路

这四封革命先辈的书信,催人泪下!

酷暑难耐,看古人如何优雅地喊热

夏天,多么快活,多么热闹呀!

@领导干部,文风不是小事

请不要在遗嘱中写“我走以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320ndiwnr&width=500&height=375&auto=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