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为什么不道歉》—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楠悦读 楠悦读
2024-11-26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吧

本文字数6393,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你为什么不道歉》。


哈丽特·勒纳博士(Harriet Lerner, PhD)美国备受尊敬的关系专家和女性心理学家,她以女性心理与家庭关系方面的研究见长,拥有梅宁格诊所30余年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经验。勒纳博士著有十几部畅销书,作品累计销量逾300万册,并被译成30多种语言,其中包括畅销30余年的经典著作《愤怒之舞》。她帮助数百万的读者找到自我,赋予女性重塑生活的建设性力量。


对不起”是人类语言中最有治愈力量的话语。接受真诚道歉时,受害方的怒火会一消而散;及时表达歉意,也会让犯错方内心感到解脱。只要善于道歉,就能够化解负面情绪和伤痛,修复和巩固人际关系。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道歉。这本书的目的是教会大家如何认出那些缺乏真诚、充满歧义和刻薄无情的道歉,如何做到真诚有效地表达歉意,如何在棘手情况下运用道歉争取宽恕和谅解。


01不同难度的道歉


作者认为,真诚道歉带来的治愈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当别人向我真诚道歉时,我的怒火马上会一消而散,再大的愤懑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道歉有几种类型,作者说道歉分三类。


1、最简单的道歉


最简单的道歉的特点,是双方其实都没有犯错。比如,逛超市的时候有个人的购物车碰了你一下,对方一言未发便匆匆离去,这件事虽不至于让人整日沉沦,但多少也会让心情受到影响。但如果他简单的说一句对不起,你或许就不会感到郁闷。


所以,很多时候只有简单地说一句,哦,对不起,就好了。但是如果你缺乏修养,一些非常简单的没有犯错的问题,不道歉,就会变成大问题,就会让人不舒服。这是第一层叫最简单的道歉。


2、中等难度的道歉


就是的确犯了一些错。比如,你跟人约会,结果你迟到了。你错了,这时候你需要向对方道歉。这时候只需要你道歉就好了。只要你能够真诚地说对不起,这事也就解决了。所以你犯了错,但是可以解决。


3、高难度的道歉


对于昔日的错误做法,人们要想重提往事和表达愧疚无疑需要巨大的勇气。这或许是因为我们不愿令人反感,或许是担心对方不肯接受道歉,导致结果变得非常难堪。也就是说,这事发生过以后,双方都非常敏感,觉得这个事情最好不要再说了。这种叫高难度的道歉。


比如,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女士。她的外孙,得了严重的疾病去世了。但是玛格丽特,作为一个坚强的老太太,她始终表现出来的都是面无表情,始终表现出来的都是掩饰自己的情感。然后也不哭,也不难过,就是冷静地处理这些后事。这个表现让她的女儿内心非常受伤。她的女儿觉得自己的妈妈不能够跟自己感同身受。所以,两个人产生了一些矛盾,但是都不说。直到有一天,她们到墓园里边去看望她的外孙,在坟墓前面,玛格丽特开始流泪。然后开始向自己的女儿道歉,两个人抱头痛哭。这就是我们说比较艰难的、我们不愿意再提的道歉。


总之,一个人到底要不要道歉,或者道歉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什么呢?对表达歉意和接受歉意的双方来说,是否需要道歉和修补人际关系,完全取决于人性的考量。人人都追求公平、正义,只要你的道歉真实、诚恳,接受道歉的一方,肯定能够感受到那份真诚。所以,学好道歉的技巧,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02五种错误的道歉方式


有不少人虽然知道道歉,却总是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每次他们说完“真抱歉”,对方还是愤愤然不肯罢休。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常见的错误道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学会正确的方法。有效的道歉不只关系到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为什么这么说。有五种错误的道歉方式是需要大家小心的。


1、“但是……”型


你们小时候被你爸妈揍过,揍完了以后,你爸爸跟你道歉说,爸爸不应该揍你,但是你也太调皮了吧。你发现这种道歉,其实根本不是道歉。这种道歉是指责。所以这种“但是……”型的道歉,是无效的道歉。


2、逃避责任式


逃避责任式最典型的就是,“抱歉,让你烦心了,这件事我不知道让你这么在意”。这种话说出来的感觉是,不是我错了,是你太在意这件事情了。这就是逃避责任式的道歉方法。这里边常用的句式是,比如,要是我的话让你不舒服,那我道歉。


这是把“要是……”型和“但是……”型结合在一起。这种根本不是真诚的道歉,这个是逃避责任式的道歉。还有人会避重就轻。


比如,作者有一次被关在一个公寓的老旧电梯里。结果,嘭,熄灯了。然后她就不断地打电话投诉。然后那边的人,用懒洋洋的声音跟她讲说,抱歉,给您造成了困扰。这种都属于叫逃避责任式的道歉。


3、令人困惑型


什么叫令人困惑型呢,就是因果关系根本不清晰。


比如,作者的孩子马特和同学西恩在一起玩,不知怎的,马特从西恩手里抢走了玩具,怎么也不肯还给对方。西恩没有办法,趴在地板上哭闹起来,一边哭一边咚咚地用头撞击地板。西恩的妈妈就在旁边,她马上跑过去,开始声色俱厉地教训孩子。奇怪的是,她既没有阻止西恩停止撞击,也没让马特归还玩具,而是这样斥责马特:“马特,看看你做了什么?”她指着哭闹不停的西恩说:“看你干的好事!你让西恩在不停撞地板,马上向他道歉!”


马特一头雾水,这也不能怪他。这位妈妈让马特道歉,不是因为他抢了西恩的玩具,而是因为西恩在不停地用头撞击地板,这难道不奇怪吗?换句话说,她要马特承担的责任不是“抢玩具”这一错误行为,而是另一个孩子的举动。马特把玩具还给对方,一句话也没说便走开了。后来作者告诉马特,他应该为抢玩具这件事道歉,但西恩用头撞地板这件事并不是他的过错。


4、“讨价还价”型


讨价还价”也是一种会让道歉感觉变味儿的错误做法,道歉者似乎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道歉了,对方就必须宽恕和谅解自己。如此一来,道歉仿佛变成了对对方的慰藉。实际上,道歉不应被视为人际关系中讨价还价的筹码,不能认为只要道了歉,对方就必须宽宏大量地既往不咎。比如,“对不起,我上次做错了,你能原谅我吗”。这也是会令对方反感的、会无效的道歉方式。


5、令人反感型


有一个案例,一个妻子的老公有了第三者,后来过了很多年以后,那个第三者还要来跟她道歉。这个女人就完全接受不了,说你就不要恶心我了,你从我的生活中消失就好,我不需要你的道歉。这实际上,想在伤口上撒盐。这种叫令人反感型。所以,如果要想离开这五种错误的道歉方式,有几个原则要把握。


第一个是分清界限,就是我们首先得分清楚,到底错在哪儿了,哪些是我们要负的责任,分清界限很重要。第二个叫不过度。第三个叫不轻描淡写。不过度也不轻描淡写,认认真真地去面对自己的错误。


03怎样应对高度自我保护的犯错者


有些人死也不肯道歉,而且根本改变不了。他们自我保护意识过强,随时会出现羞耻感,无法或不愿客观地看待自我,不能承认错误并承担起应负的责任。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核心的点就在于你要能够降低对方的自我防御程度。


1、强调事实


强调事实,而不是说一些夸张的话。比如,老公回家晚,妻子说,你把家里当旅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就是过度地夸张。当你在强调事实的时候,对方的防御程度会下降。


2、言简意赅


在面对不肯道歉的犯错者,或是难以沟通、戒备心理很重的交流者时,记住多说无益的原则,你说得越多,对方能听进去的就越少。无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大是小,这一原则都有效成立。


比如,作者有一个朋友,每次跟她在一起见面,两个人聊得来,但是对方没钱,每次见面都是她请客吃饭。而且每次买完单以后,对方都没有一个反应,也不说谢谢。所以,她觉得越来越生气,每次见面自己买完单回家就生气。后来说不行,我得让他跟我道歉。然后她就问她儿子,她说,你觉得我应不应该让他道歉,他说,可以,你跟他说,你心里不舒服,告诉他好了。

然后回家开始酝酿,写了一封大概三页长的信。然后发给她儿子说,你看,妈妈这个信写得怎么样,能不能把它发给他?她儿子看了以后沉默了半天,她儿子说,我觉得一句话就可以了。告诉他,下次结账时我希望你跟我说谢谢。


如果你要求对方道歉,其实说的话越少越好,而不是越多越好。当你说那么多以后,反倒会让对方的防御情绪越来越高。


3、不要羞辱对方


不要羞辱对方,不要整天去骂他。你越骂他,对方越跟你站在对立的一面,越不会改正。因为他的自尊水平在不断地下降。


4、分清责任


自己劝慰自己的时候,要知道分清责任的界限。什么叫分清责任的界限?你要问自己说,犯错者是所有的原因吗?就是有可能对方做了这个错事,但他只是一个导火索。有可能对方做了错事,只是他加重你的痛苦,但真正的原因是在他身上,还是在我自己身上?我自己之所以,这么重视这件事的原因,有没有可能是我自己内心的问题所在。


所以,如果我们总是要求别人道歉,总是希望别人给我们安慰,会产生一种负面的结果。就是我们看不到自己的责任。我们看不到有些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内心不够强大,才导致我们根本不能够接受这样的小事,会把一件小事放得特别大。


5、用好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有效的,双标,就是你用责备别人的心来责备自己,我们对别人要求都特别高,对自己要求特别低。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你身边的朋友会很多,能够跟所有人好好交往。所以,作者说,在作出道歉和接受道歉这两个不同层面,用好双重标准,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需要作出道歉,应当使用强调因果的表达,为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的后果承担明确责任。你跟别人道歉强调因果,强调我所做的这件事给你造成的伤害是什么。但是如果你是接受道歉的一方,希望犯错者放下自我保护心理为其行为承担责任,你就要采取相反的策略。在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不能怪罪是对方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比如,你可以说,发现你的所作所为之后,我感觉非常愤怒和失望,而不要说,是你让我感觉愤怒和失望。


6、用要求,不要用命令


你必须跟我道歉,这是命令。我希望你能够给我道歉,这是要求。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没法强迫别人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人是自由的,他可以选择道歉,也可以选择不道歉,你可以选择原谅,或者不原谅。


04如何接受道歉


对方终于张口道歉,我们应该如何接受道歉呢?


1、说出“谢谢你的道歉”


作者说如果对方勇于面对错误,选择做出道歉,我们也应当放下不适,坦然说出:“谢谢你的道歉。”打消别人的真诚道歉并不可取,我们必须努力克服这种习惯性错误。你总是说“没关系,不要紧,不是什么大事”,其实是否定了对方的努力。就是对方向你道歉是鼓起勇气的,结果你否定了对方的努力,认为这件事无关紧要。社会中需要有勇气说出这样的话,“谢谢你的道歉,我很感激”。


我们怎么能够教会孩子道歉呢?就是父母要做出榜样,很多孩子不愿意道歉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跟自己的爸爸说对不起。爸爸会说,错在哪儿。“我错在我不应该贪玩,不应该出去玩。”大人会说“光道歉有什么用!”


我们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道歉会变本加厉,不断地提要求,不断地打击他,导致孩子觉得道歉好烦。道歉没用,道歉就是被你不断地羞辱,对吗?所以,如果我们今后父母能够在孩子道歉的时候能够接受说,谢谢你的道歉,我很感激,我接受。那么咱们怎么办?那这时候孩子就会知道,道歉是一个有效的社会交往的方式,他就能够慢慢地学会正确的道歉的方法。


2、不要对道歉字斟句酌


就是不要对道歉字斟句酌,给对方一个改正的机会。因为有时候有的人较真,听了对方的道歉以后觉得不对。如果你在心中永远放不下,你一直为这个事不断地计较,那么你就会不高兴。


3、学会大度


通常来说,在接受道歉时你应当表现得不卑不亢,哪怕私下里你对对方的道歉并不满意。尽管有例外情况,但总的来说,和对方就道歉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没有任何好处,我们也不能期望对方的道歉达到本书要求的每一条标准。显然,接受道歉的一方出错并不要紧,它能为人际关系的未来发展创造多种可能性。简单地说,接受道歉只表明你同意暂停争执,放低姿态,愿意释放善意并进行进一步沟通,从而为以后对感到愤怒的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奠定基础。


当然,很多人愿意选择原谅,愿意选择宽恕,其实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放下这件事。我们希望这件事能够过去,我们能够过上自己平静的生活,但实际上,不原谅也可以放下。不原谅也依然可以让生活继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目的,是化解自己的愤怒和痛苦情绪。换句话说,他们所谓的原谅并非真正的原谅,不过是想让自己感觉正常,不要落入愤恨难平的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不要恶毒地诅咒背叛自己的朋友,或是在背后说坏话的小人,盼望他们霉运连连。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待原谅这件事呢?


如果你真的不能够发自内心地接受对方的道歉,那你没必要强迫自己原谅他。但你可以理解他,甚至可以继续做一些对他好的事,甚至你可以爱他。爱的另外一边并不是恨,爱的另外一边是遗忘。所以如果你真的不爱一个人,是遗忘了他,而不是恨他。原谅是可以有程度的,比如原谅50%。


比如,有一对夫妻因为第三者所以闹离婚,闹完了以后又和好了。后来有一天在做咨询的时候,这个丈夫就问太太,说现在你能原谅我了吗。太太说,能原谅你90%。所以,你可以有自己的保留,你可以有些东西不能原谅的。


05如何原谅


那么假如我们遇到了不道歉的人,或者道歉不得体的人,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内心平静,这个才是我们要去寻求的东西。犯错者对其行为越是不思悔改,他们对自我的放任就越是变本加厉,受到伤害的一方就越发容易陷入愤怒和痛苦中无法自拔。如果得不到犯错者真诚的道歉和忏悔,我们又该如何呢?怎样才能摆脱痛苦,让自己获得解放呢?


1、要小心误解他人的动机


有很多时候,我们生气是因为推理,而不是真的。有一次,作者跑到诊所去看病,然后就发现那个诊所里边,那个分诊员特别热情,跟每个人打招呼都特别热情,很得体。然后到了她这儿以后,那个人突然变得很冷漠,那个人就不抬眼睛看她,说话都非常紧张。


她说这人为什么对我就单独变成这样呢,愤愤不平,生气,甚至想去问她,说你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后来忍住没问,结果等她从那个诊所出来,到了停车场上的时候,那个人追出来说,你是不是那个《愤怒之舞》书的作者。她说,我看过你的书,你一进来,我就认出你来了。我特别紧张,你是我的偶像。

所以,她说,有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是推理。很多问题,包括我们在公司、在团队,我无数次地在我们公司团队里边讲说,别生气,别着急生气。你生气之前,你先问问是真的假的。你先问问那个惹你生气的人,而不是听第三方传言。你如果能够问问那个当事人,你会发现,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所以,如果你能够减少一分推理,不去误解他人的动机,这时候你发现,你可以生气的机会就少了很多。不要在人格的层面看低别人,也不要在见识的层面,过高地看高自己。这是我们平衡生活的一个方法。


2、向儿童学习


为什么向儿童学习?大量的小孩子,在出现了这些伤害的问题以后,小孩子能够快速地得出一个结论,就把这事放在一边。虽然小孩子得出的结论未必对,小孩子往往会自我归因,因为我不乖,所以爸爸生气,他会做一个错误的归因,但它也是归因。他找到一个这样的答案以后,他就把它放下了,就开始生活继续了。


但是大人不行,大人经常会要求说,我就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就这个为什么,能够问一辈子,能够一辈子放不下,然后整天就是琢磨为什么。


作者说,对于来自家人的伤害,儿童很早就开始从中寻找其行为的意义。通常他们会通过自责式的想象来为父母的错误行为开脱,儿童既有强烈的公正感,又有突出的宽恕意识,会对自己依赖和热爱的人所犯的错误轻易地做出原谅。


3、在内心当中学会打破对与错的天平


生活当中,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够分清对错,到底你错了多少,我错了多少,你承担多少责任,我承担多少责任。如果非得这样想的话,天平永远不会平衡。所以,你可以忘记这个天平,这样你就会轻松很多。


还有一种人不愿意内心平静,他是用愤怒在保持着联系,就只要我对他还有愤怒,我就跟他还有联系。这常见于离婚的家庭,离了婚以后还是吵架,那是因为没有放手。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


《不妥协的谈判》—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精益之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行为设计学》—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记忆错觉》—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楠悦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