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读书笔记导图分享
本文字数4988,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洞见:从科学到哲学,打开人类的认知真相》。
作者罗伯特·赖特,普林斯顿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智囊,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洞见之书。作者将佛学中的哲学思想和现代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现代脑科学等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相互印证,帮助我们认清基因载体、进化心理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将我们从自然选择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
让我们冲破大脑错觉,发现更真实的自我;以超然的视角,抵达更广义的同情;洞见事物的真相,真正体验到世界的本原之美。
作者在选择红色药丸的这一章首先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看过电影《黑客帝国》吗?”这部电影里基努·里维斯扮演的主人公尼奥,发现自己住在一个梦境里。他的生活其实是精心打造的幻境。他深陷幻境,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躯体被装在一个黏糊糊的棺材大小的吊舱里——很多吊舱中的一个,一排又一排的吊舱,每个舱内都是一个沉入梦境的人。这些人被机器大帝放入吊舱,在梦境中沉睡。
电影里有一个关于“红色药丸”的片段,很好地阐释了尼奥所面临的选择——要么继续生活在幻境中,要么醒来,回归现实。吃蓝色药丸,你可以继续保持现在的生活,吃红色药丸你可以看到真相。尼奥最后选择吃红色药丸。
当药吃下去后,他发现,原来他被束缚“母体”里,“母体”把所有人全部掌控了。你现在只是一段程序,是幻象,所以,当他吃下了红色药丸以后,他看到了真相。自由的真相的人生是残酷的,是被“母体”所控制的。作者说,你要不要选择吃下红色的药丸, 佛陀早就告诉过你是一些幻象。如果你有勇气的话,可以走上这个探索之旅。
作者为什么会选择《黑客帝国》这部被称作“达摩电影”的电影呢?因为这部电影是引导人们走向开悟。那为什么会选这部电影作为开场呢?
因为当年沃卓斯基导演送给基努·里维斯三本书,其中有一本书叫《道德动物》。这本书是罗伯特·赖特的著作。我们知道,我们的大脑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欺骗我们。因为人的大脑能够帮助我们活下来,它的首要目的是生存和繁衍,而不是真实。
我们的大脑经常骗我们,大脑靠哄骗我们的方法,让我们找食物,让我们感受到短暂的快乐。然后这个快乐很快地消失,你会再去追求,接着再感受到短暂的快乐,忍受着无穷的痛苦,就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基因得到不断的延续。所以,我们长期生活在大脑给我们造成的幻象之中。
1、日常幻觉
我们举一个简单也很基本的例子:吃垃圾食品会使我们得到短暂的满足感,但是几分钟之后,它就会使我们产生急切渴望更多垃圾食品的感觉。再比如,我们对于升职的追求。升职真的有那么好吗?很多人升了职以后,日子过得越来越痛苦,压力越来越大。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看,为什么人类所获得的快感都会消失。吃甜甜圈的这种冲动,吃了第一口下去,好满足,然后再往后吃,越吃越恶心,但是过上一个星期,又想吃了。这就是让我们不断奉献我们的肉体,让它变成基因的流传。
如果你看清了这些真相以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有勇气选择红色药丸,你就能够感受到我们生活当中充满着大量的幻象。
作者说:“我越深入研究佛学,就越觉得它激进,但是当我越多地以现代心理学视角审视佛学,又越觉得它合情合理,现实生活中的‘母体’,也就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真实世界,看起来越发像电影里的‘母体’——或许没有电影中那么离奇古怪,但也充满误导性。”
2、没有痛感的痛
作者研究发现,正念可以带来奇迹性的变化。他说,“我的重大突破出现在进修的第五天早上,早餐之后,我喝了太多随身带来的速溶咖啡,冥想的时候,出现了典型的咖啡因摄入过量的症状”。他的下巴肌肉紧绷,感觉好像在磨牙。
“这种感觉不停地打断我的注意力,我尝试抵抗这种干扰,但过了一段时间还是屈服了,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下巴紧绷的肌肉上。或许当时不是注意力的转移,而是注意力的扩张——继续专注于呼吸,但呼吸逐渐模糊成背景,恼人的下巴紧绷感来到了感知的舞台中央。”“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下巴因咖啡因摄入过量而带来的感觉之后,我突然发现了,一种审视内修生活的新角度,而那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我记得当时正在想这样一些事情,比如:‘是的,磨牙的感觉还在,它通常被我归为讨厌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在我的下巴上并非我所有。我在自己的头脑里,我已经不再等同于这种感觉,可以说,我是在客观地观察它。在那一刻,这种感觉已经不再能控制我。令人厌烦的感觉并没有消失,却已不再令人厌烦,这种情况真是奇怪。”
就是当你遇到烦恼,你要做的不是排斥它,而是要体会它,与烦恼和谐相处。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虽然烦恼还在,但你的心已经安定了,这就是静坐禅修的感觉。作者说,这种静坐禅修的感觉,让我明白原来我之前被幻觉控制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面对这些真相,我们就会被咖啡因摄入过量的感觉所控制,就会心烦意乱。
3、感觉何时为幻觉
那感觉何时成为幻觉?在这里我们到底要谈些什么?你可能会认为,我们的这些感觉只是把它看淡了,但它并不是假的,并不是幻觉。那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呢?作者说,我们界定真假,可以选择一个条件:它是否对你真的有利。
比如,路怒症。你开车和别人刮蹭了,你很生气下车跟对方打一架,或者吵一架。这么做对你有好处吗?并没有。没有人觉得路怒症,是对自己有好处的一件事。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做呢?这种被操控的感觉是哪儿来的呢?你如果不能理解的话,你就会永远被这个幻象操控。
佛陀说,这是假的。为什么?这是进化过程当中给我们带来的痕迹,也就是说,假如你生活在原始社会,被别人欺负了,别人抢了你的食物,你绝对不能忍气吞声。因为你忍气吞声的后果可能就是别人看见你好欺负,下次还会欺负你,甚至会丢了命。所以,你必须展示出你是一个愿意捍卫自己的人,你才能够受到部落的重视,才有利于你的生存。
但换做车被刮蹭这件事就不一样了,不管你是打一架还是吵一架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把对方打伤了,那你不仅要进派出所还要赔偿医药费,得不偿失。这种零容忍的态度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幻觉。但是这种幻觉依然控制着我们,让我们觉得我必须这样做。所以,只有打破这个枷锁,你才能不会路怒症控制。
一个人为什么要坐在那儿静坐,进入正念的状态,或者是保持正定的状态?其实它是为了关闭我们头脑当中的默认模式。什么叫默认模式呢?就是我们没有什么专注的事情可以思考,但是大脑会不受控制的胡思乱想,这个叫默认模式。这个默认模式网络,会消耗我们人体大量的能量。
其中一条路径是持续专注于呼吸:你最好一开始就专注于呼吸,然后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尝试强化和深化这种专注,使自己越来越沉浸到呼吸中,然后这样坚持下去,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感觉越来越好。这就是所谓的“正定冥想”,专注的对象不一定是呼吸。
根据冥想传统的不同,专注的对象可以是咒语、想象中的视觉形象、反复出现的声音,或者其他任何东西。作者说,他就曾经有很多次长时间地静坐之后,得到了这样的感觉,那种充满快乐的感觉。
1、开悟
什么是开悟呢?佛教中的开悟就是摆脱使人受苦的两种幻觉。一种是外在的幻觉,一种是内在的幻觉。就是我们从受苦的感觉当中解脱了,也就是尼奥从“母体”中解放的道路。所以,所谓的追求开悟,其实就是你能够看破那些烦恼、那些痛苦、那些感觉是你大脑的误报,你没必要对此做出那么强烈的反应,这就是人们追求开悟的过程。
当人们在做内观向内看的时候,要解决的就是你是否接受三法印。三法印就是无常、苦和无我。作者直接跳过了无常和苦。为什么?他说,这不用论证,所有人都能接受。
什么是无常?无常就是变化。有很多人提到无常这个词,就会觉得恐怖和紧张,认为无常大概就是发生车祸这种叫无常。不是,变化就是无常。
什么是苦?苦就是不满足。比如,你想买辆车,觉得买完以后就足够了,不会有太多的欲望了。但是当你买完以后,你就会觉得这车不好,我想要更好的,想买跑车等等。这就叫做不满足,叫苦。所以,作者说,这两个不用论证,任何人都能够接受无常和苦。
人们最难接受的是“无我”这个概念。泰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僧人,叫阿姜查。阿姜查曾经讲过一句话:如果你单纯通过“理性”来理解“无我”,“你的脑袋会爆炸”。但作者说,希望我们能够通过理性来理解什么是“无我”。
2、无我
首先,追溯到“无我”的根源,佛陀最早讲“无我”的时候,在《无我相经》里边曾经做过开示,他说,我们人由什么组成的?由五蕴。五蕴皆空。
哪五蕴呢?色、受、想、行、识五蕴。然后佛陀开始论证,为什么五蕴都是空的。听听他是怎么讲“色蕴”即“色身”的:“假若色身是我,这个色身不会让它自己有不适。对于“色身”,可以说:‘让这色身这样。让这色身不这样。’”然而,他指出,我们的“色身”确实会带来苦难,而我们也不能发号施令说“让这色身这样”就能神奇地如愿。所以,色(人类色身的组成)并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佛陀说,因此一定是“色身是非我”。我们并非自己的“色身”。
我们的“感受”是我吗?我们的“感受”如果是我的话,“感受”不会做对我们不利的事,“感受”不会让我们烦恼,但是我们大量的烦恼都来自于“感受”。佛陀用这样的方式将色、受、想、行、识这五个组成我们人的五个部分给你论证都不是你,你都没法掌控。你会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你。
所以,作者说,这太难理解了。那怎么办呢?他给出一个调和性的意见。他说,什么叫“无我”呢?就是“我”在终极意义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在传统意义上是存在的。佛陀虽然总说“无我”,但是他也经常会说你会受益,他会受益,众生会受益。那既然“无我”,哪儿来的你呢,哪儿来的对象呢?所以,这个对象是传统意义上的,而”无我”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
比如:你有牙齿,牙痛才会伤害你,当你把牙齿视为自己的一部分的时候,这个牙痛才会伤害你。这就是说,当你能够把“无我”的感受应用在生活当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自我欺骗?为什么我们要说服自己有一个“我”存在?我们可以用进化论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幻觉问题的,作者把它叫作“达尔文之光”。我们用“达尔文之光”来照亮我们过去不能理解的这些概念。
为什么自然选择会设计出这样的大脑,使人自我欺骗?“有一种答案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相信自己,就有助于说服别人相信我们,向他人证明我们是始终如一、理性、有掌控力的行动者,当然是对我们有利的。
所以,我们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发展出了“我”的概念以后,我们独立于其他人,我们才可以占有物资,我们才可以组建家庭,我们才可以保护自己。这种“我”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活下来,但它相应地要付出代价。我们要承受过多的痛苦。
我们的大脑普遍会产生两种幻觉,一种是我们认为自己的掌控力比实际的情况强。我们觉得人生尽在掌握,我们有自己的规划。但实际上,我们经常会被命运摆来摆去。另一种,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也是幻觉。你以为你是一个高尚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有毅力的人,你以为你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其实未必,这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义。
3、大脑模块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是由意识的很多个小模块组成。包括自我保护的模块、吸引配偶的模块、保住配偶的模块、建立友好关系的模块、关爱亲属的模块、保持社会地位的模块和预防疾病的模块。这七个模块是我们头脑当中最底层的维护我们生存的模块。
这些模块并不是七个分别独立的区域,而是它们用各种奇怪的方式组合起来,一会儿这个模块占上风,一会儿那个模块占上风,有时候好几个模块一块儿共同作用。
比如,有一个词叫贴现率。贴现率就是比如你有一份定额的钱,你愿意过多久才拿到它,假如你晚点拿,我多给你点钱。这个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延迟满足感。人们就发现,在经济学的课上,让这些学生选择贴现率的时候,只需要给其中一部分学生看一张美女的照片,这些人的耐心都会大大降低。他就会选择这个钱我早点得到,那个未来给我,我不要,我就要现在的。现在的虽然少,我也要现在的。
为什么呢?如果没有看这个美女的照片时,你可能会更有耐心地等着它兑现更多的那一天。一看到美女照片,你的耐心就降低了,因为你的求偶模块出现了,你的求偶模块开始掌控你。
所以,要理解我们的大脑是被这些模块所掌控的,而不是有一个固定的首席执行官。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