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青年教师的信(9)|暑期正是读书天

郝晓东 啃读者 2021-10-25

注:本文首发于2017年7月3日《中国教师报》


你不甘平庸,有成长的渴望和读书的愿望,有成为“高手”的内在渴求,但备课、上课、辅导、查寝,应付各种检查、照顾孩子、应酬人情往来等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耗费了大量精力,导致你没有精力读书,没有时间“充电”。如何才能在忙碌、紧张的日子里有读书的时间?

 

充分利用暑期吧!

 

暑期是一段非常宝贵、能长时间自主支配的阅读时间。高质量阅读需要长时间沉潜,上班期间时间被各种事务切割,阅读变得碎片化,很难长时间沉浸。暑期则不然,只要愿意,就可以规划出一整天、一周乃至更长时间阅读早已想读、没空读的有价值的书。

 

暑期难道不是用来休闲的吗?日常工作已经很累了,好不容易能休息,还要阅读?其实,阅读与休闲并不矛盾,你可以把旅游、打球、访友、照顾孩子等与阅读统筹规划。当然,在更高层次上,阅读乃至工作都可以转化为一种休闲。反过来,日常工作之所以累,恰恰是由于阅读少的缘故,真正卓越的教师都是用一辈子来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讲过一个故事:一个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特别出彩的公开课,课后有老师问,这样精彩的课准备了多少时间,这位历史老师回答:“我准备了一辈子。”日常准备充分了,备课就简单不累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怎么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有的教师认为暑期也没空阅读,实质是在为不读书找借口,内心不愿做,理由总不愁找。依照“二八原则”,80%的人习惯从外部寻找借口,逃避挑战,拒绝成长,这也是优秀教师难觅的原因。

 

暑期如何读书呢?推荐三种方法。

 

一是深度啃读。用几周甚至一个暑期来研读一本学术著作。有一些书是你所教学科的奠基之作,攻克下这本书,对你重新理解教育教学有根本性影响,但这种书一般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读懂,适合放在暑期读。比如,如果你为解读诗歌而发愁,可以利用暑期集中攻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如果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不妨研读乔连全的《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读这样的书,不求快,而在透彻。用勾画、批注、摘抄、写心得等方式让阅读慢下来,聆听书籍的声音,与书籍展开对话以达到真正内化。

 

二是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也可称为研究性阅读,是为了真正领会某一主题而购买与之相关的书籍集中研读。主题性阅读是从新手到专家最快捷的方法。有的知识,仅仅读一本书还不够透彻,还需要拓展阅读。我的习惯是穷尽所能,把相关书全部购买回来。好书之间是能相互打通的,阅读这本可以启发对另一本的理解,当你把某一类的书通读之后,就对此主题有了整体性的理解,而不至于盲人摸象。比如,我为了研究“演讲”这个专题,就在“豆瓣网”上查找有关演讲主题的好书,然后在网上一次性买了《高效演讲》《演讲的力量》《演讲的本质》《演讲的艺术》等书。虽然我对演讲的技巧不熟悉,但把这些书通读后,在大脑中就有了整体性领会。

 

三是专人阅读。在容易被手机控制的时代,要警惕碎片化阅读,这里读一点,那里看一点,貌似读得多,但不能培育起学术根基,是没有什么价值的。确定你欣赏的、曾经深刻影响你或能根本改变你的学术大家,穷尽办法将其出版和未出版的所有作品拿到手,用较长时间慢慢研读。在我的专业成长中,魏智渊老师是深刻影响我的人,我从2008年开始阅读他的作品,到目前他发在网上和出版的书籍基本上全部阅读过,有许多作品不止一次阅读。长期浸润,你对他的思想以及思想的演变有了深刻领会,对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风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我正对另一个深刻影响我的人——朱永新老师的作品进行一次全部通读。

 

人生是一个短暂的过程,选择了当教师,就应努力在这一职业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通过阅读,保持一个大的格局,持续不断地滋养生命,积累学术的厚度,永葆年轻时的好奇和勤奋,让自觉的内生力强大起来,这是教师阅读最终的真谛所在。


相关链接:

给青年教师的信(8)|教师应成为演讲高手

给青年教师的信(7)|奖赏的弊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