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热爱阅读的老师稀缺

郝晓东 啃读者 2022-04-17

中小学教师读书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

如果是少数人的特征,需要从个体找问题。如果是大多数人的特征,就要从客观现实找原因。

阅读需要有一定的闲暇时间。但据我所知,大多数县城以上学校的老师,工作量非常大,仅应付日常的备、讲、批、辅、考,就得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女教师下班后还要做家务和辅导孩子,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加之考试排名,应付检查等,事务多,压力大,她们基本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用来阅读。即使读,也是读一些手机微信上的浅显易懂的短文。

不过,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老师不是这样。农村中小学校学生少,考试竞争压力小,老师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但为什么阅读也少呢?

与环境有关。

农村学校缺乏阅读的氛围和环境,大多数老师都是集体办公,条件简陋,环境嘈杂,不利于读书。闲暇时间打球喝酒、追剧聊天,缺乏榜样带动。大部分校长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对教师专业发展并不真正重视,更不重视教师阅读。

但是,人不是被动被环境所限制。自己愿意做的事,总会创造条件去做。没有阅读时间和空间,实际上成了大多数教师不读书的借口。

只不过,我们需要追问:为什么大多数老师缺乏阅读的动力和意愿?

从教师自身来说,几乎所有的教师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小学阶段浪漫不够,童年缺乏海量童书的滋养,缺乏沉浸阅读的体验;中学阶段过度精确,主要是刷题应试,基本没有激发出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与兴趣。一个人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在可塑性强的青少年时期,既没有培养阅读的能力,也没有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成年后,就很难喜欢阅读。

大多数教师在成长中接受的是应试教育,到了工作岗位做的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喊了几十年了,但我感觉应试教育是越来越浓了,尤其在中学。

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教师不必研究“教什么”,不必开发课程,不必研究课题(除了上职称,应付几篇)只需收集考题,琢磨“如何教”即可。一个读书少,甚至不读书的老师只要严格管理学生,加之几年经验,基本就能胜任工作,满足家长和领导的要求。研究教育原理,研究认知发生,研究儿童心理,这些太复杂,而凭借强势作风,延长学生时间,“胡萝卜加大棒”的奖惩简单快捷又有效,所以很容易产生“路径依赖”,不必阅读书籍就能成为所谓的名师。

只不过,在应试教育的厮杀中,许多老师,尤其是教了若干年的教师,即使取得了优异的应试成绩,但总伴随着宿命般的“原罪”:一是能让优秀的学生考出好成绩,但很难大面积让学困生转变提高;二是因为工作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主要间接来源于学生的考分,而很少从教学过程中直接获得,所以职业倦怠感与日俱增,挥之不去。

这种情况下,有的老师也开始抬起头来,重新拿起书本,希望从书籍中汲取智慧,获得点化。但为什么许多老师还是培养不起阅读的兴趣呢?

主要是缺乏高人引领。

在专业阅读中常有一个悖论:读懂的书基本没用,有用的书基本读不懂。

高人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因为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在另一个维度上居高临下审视教育和教师,所以,他能根据你当下的困惑,精准地找出你需要研读之书,提高了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是能在你不懂或者读后难以转化时,拨云见日,指点迷津,避免教师的浅读和误读。

在职业发展生涯中,遇到真正的高人、高师指引,是一个人的造化和命运。当然,你是谁,你的努力程度如何,会增加遇到高人的机会,否则,即使高人就在身边,也识别不出,不以为然。

在校园里呆久了,大部分老师很容易有知识分子普遍的缺点:清高,自以为是,甚至傲慢而偏见。很少有老师能真正谦虚承认自己的不足。如果不是在工作中遇到危机,栽了跟头,很少能真正反省自己。从这个角度讲,缺少挑战和危机也是老师不读书的原因。

在有的学校里,喜欢读书的老师有时会被大家不屑和嘲笑。情况有多种:有的是消遣性阅读而非专业阅读,有的偏好个人兴趣来阅读,有的死读书成了书呆子,他们都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成绩一塌糊涂。这就导致周围的人对阅读产生偏见和误解。

当然,还有两种情况,也需要考虑:一是阅读与天赋有关,人的天赋是多元的,比如有的人天生好动不好静,就很难发展阅读兴趣。二是现在真正热爱学习、热爱阅读的人很少进入教师队伍当中,你从高考就能看出,高中真正优秀的学生,很少有报考师范院校的。过去还有一批优秀的中师生,从初中就提前选拔到师范,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教育部才实行公费师范生制度,提出“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相信缘分

啃读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