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华版)肖利平、谢雨栖|教育公平与技术创新——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

CUEBJOURNAL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4-02-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

教育公平与技术创新——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

作者简介

肖利平(1977—),女,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谢雨栖(1998—),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摘要

地区创新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教育公平可能通过社会分层影响地区技术创新。在测算省级教育公平度的基础上,从社会分层视角探讨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剖析其中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教育公平通过需求分层和供给分层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教育公平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规模、优化消费结构、增加高层次人才供给的中介路径促进技术创新。第二,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和异质性。收入公平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地域角度看,在东部地区,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更大的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以积累高素质人力资本,促进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推动地区创新发展。

关键词

教育公平;技术创新;社会分层;消费需求;人力资本

❖ 自2022年5月18日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正式启用中国知网的“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投稿请前往:

https://sdjm.cbpt.cnki.net/

一、问题提出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国创新产出得到了大幅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指数继续维持在第14位,但和瑞士、瑞典等创新产出处于全球顶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中国的创新产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中国国内来看,不同地区的创新产出差异较大,创新活动更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技术创新活动明显滞后、创新产出较弱,创新活动存在明显的不平衡问题。这种创新发展的不平衡可能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近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量上的飞速发展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等社会结构问题越发突出。教育公平是社会结构的一种体现,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也日渐凸显。尽管教育选拔大体上遵循着“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绩效主义原则,但是随着市场机制在全社会的深化,教育获得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还取决于家庭的资源投入。家庭通过购买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子女在教育竞争中保持优势,由此教育可能成为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机制,阶层以及城乡居民间的教育获得差距日益扩大。反之,如果政府通过相应的政策提升教育水平,则可以通过教育公平缓解社会阶层差距,进而激励社会创新活动。具体而言,一方面,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通过人力资本的外部溢出效应提高社会创新产出;另一方面,教育公平的实现还可以为低收入阶层摆脱原生家庭的发展路径提供平台,有利于增强社会流动性,缩小各阶层间收入差距和代际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激励劳动者付出更多努力去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进而增强社会创新活力。因此,除了传统的创新激励方式,也可以从教育公平这一社会学视角探寻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区域创新产出提升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二、创新之处利用2002—2018年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讨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剖析其中的异质性特征。可能的贡献在于:(1)现有关于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较少关注教育公平、社会阶层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尝试利用跨学科的方法,将社会问题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提供一个研究创新问题的新视角。(2)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可能有其特定的渠道,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从多维度的社会分层视角,同时探讨了教育公平作用于技术创新的两种中介机制——人力资本供给和消费需求层面的规模和结构,丰富了既有文献的机制研究。(3)本文认为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异质性的探讨,有助于制定差异化的教育发展和创新发展政策。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本文从消费需求分层和人力资本供给分层两个层面探讨了教育公平通过社会分层的中介效应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教育公平与技术创新正相关。教育公平主要通过扩大消费需求规模、完善消费需求结构、增加高层次的人才供给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一方面,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低收入群体购买力,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促进市场需求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改善,进而刺激该地区创新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提高教育公平程度有利于增加高学历群体规模,提升社会整体知识水平,促使科技知识快速积累,进而促进技术创新。第二,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有滞后性和持续影响,短期以及有限滞后期内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均有正向影响。第三,收入分层和地域分层下教育公平对地区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从收入分层角度看,收入公平程度较高、人均收入水平更高的地区,教育公平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较强。分地域看,东部地区教育公平对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中西部地区效应不显著,并且东部地区教育公平的正向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目前中国正在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充分重视教育公平在人力资本供给升级、消费需求升级和扩大消费规模形成国内大市场中的作用。具体而言,基于本文分析可以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教育政策在兼具教育效率的同时,应及时转向促进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是底层群体向上流动和促进社会平等的重要机制,但是近年来由于教育回报的快速上升,教育竞争日趋激烈。高阶层家庭利用其较丰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导致教育不平等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政策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加剧了教育资源向优势阶层倾斜的现象。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建立贫困资助体系提高贫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缓解教育竞争等方式提高教育公平程度,以此间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一方面,政府应通过整顿市场秩序,改善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消费环境,注重收入分配调节等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进而扩大市场需求特别是创新产品的需求规模。另一方面,应解决消费品层次偏低、服务能力偏弱的问题,增加发展型创新产品生产,满足居民由基本生活需求向高质消费转变的需要。第三,通过人才的“内培外引”,优化人力资本供给结构。

高素质人力资本不足给新时代中国的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战略实施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政府需要实施“内培外引”的人才战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战略”。一方面注重提升人才培养的量与质,创新人才培育的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应大力实施“千人计划”等海外引智计划,通过借助外部智力促进人力资本结构优化。

第四,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和区域实施差异性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前文研究表明,不同收入水平和公平程度的地区内,教育公平对区域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不同。在已经实现基础义务教育普及、全民整体受教育程度提高后,要着眼于教育质量公平,增加高等教育接受群体,实现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而在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地区,社会财富资源相对不足,一定范围内的教育资源分配差异可以在对技术创新产生较小抑制作用的情况下,让一部分人先接受高层次教育、发挥创新“领头羊”作用。(全文刊发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年第3期第76—88页。


往期回顾

· 2022年第1期

· 2022年第2期

· 2022年第3期


欢迎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精华版)肖利平、谢雨栖|教育公平与技术创新——基于社会分层的视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